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3K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四篇

絕壁上修路就是賭命。毛相林帶頭在絕壁上懸空鑽炮眼、安放炸藥雷管,帶頭搬石頭、鋪路。晚上,他睡在窩棚最外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脱貧致富先進事蹟材料範本資料,歡迎你的參閲。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四篇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一

下莊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絕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東面的緩坡爬山。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懸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傷的有60餘人,摔殘的有15人。

山外的東西運不進來,下莊的東西賣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莊受窮。

1997年,毛相林開始帶領村民在懸崖絕壁上修路。他在動員大會上説:“不修路沒得出路,不修路還會死更多的人!”

於是,村民每人捐資10元,湊了3980元;每户每年賣一頭肥豬,又湊3.84萬元;黨員幹部捐款,再湊兩三萬元;凡是在村裏有承包地的村民,要麼投勞力、要麼交錢,每天20元……

絕壁上修路就是賭命。毛相林帶頭在絕壁上懸空鑽炮眼、安放炸藥雷管,帶頭搬石頭、鋪路。晚上,他睡在窩棚最外面,在腰桿上拴根保險繩,另一頭系在老樹根上,怕夜裏翻身掉下懸崖。他説:“我是修路發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險的活必須帶頭。”

1999年,劉恆玉的女婿、28歲的沈慶富,第一個死在修路的懸崖上。50多天後,落石裹着黃會元墜向深淵。

毛相林問大家:“這路修還是不修?”大家舉起了緊握的拳頭:“修!”

七年修路,沒錢沒物資了,毛相林帶頭貸款1萬元,他甚至將妹妹臨時寄存在他那裏的3000元錢“挪用”了。

七年修路,6條鮮活的生命留在了這條絕壁路上。毛相林帶領村民強忍悲痛,咬牙修路。

2004年3月,一條2米多寬、8公里長的天路終於修到了山外。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二

在巫山縣竹賢鄉,大巴山深處,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絕壁天路”的崎嶇山道。道路盡頭的下莊村,四面被海拔高於千米的險峻大山包圍,因其彷彿置身萬丈深井中,而得名“下莊”。

在竹賢鄉一帶,毛相林被稱為“當代愚公”。20多年前,時任村支書的他帶領村民們在絕壁上開鑿天路,改變了下莊與世隔絕的狀況。

如今,這條路已被拓寬、加固,村裏先後發展起柑橘、鄉村旅遊等產業,“絕壁天路”又成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觀天”

帶領村民絕壁開路

記者近日乘車從巫山縣城出發,在羣山中顛簸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下莊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村民開鑿的天路順着山勢蜿蜒而下,路的一側連着絕壁,一側臨着深淵,頗為壯觀。

不高的個頭、花白的頭髮——再次見到毛相林,他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幾年前,記者就曾來到下莊村,對毛相林絕壁鑿路,帶領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蹟進行過深入報道。此次故地重遊,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年輕時,毛相林最愛哼唱這首祖輩傳下來的歌謠。正如歌謠中描述的一樣,下莊村坐落於“天坑”之中,20多年前,這裏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腳並用,翻過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懸崖。

1997年,時任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莊,心裏騰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當他説出自己的計劃時,村中反對聲卻不少,原因很簡單——修路要錢,村裏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觀天”,他偷偷挪用了母親的700多元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在其帶領下,村民們東拼西湊,5天時間共籌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的1萬多元,下莊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閉塞發起了挑戰。

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們沒日沒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懸崖絕壁上開鑿,沒有任何機械設備,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將紅繩纏在腰間,在半山腰蕩着“鞦韆”勘測;用鋼釺鑿孔、鐵鍬剷土,然後填上炸藥,劈山開石。

2004年,一條2米來寬、全長7.9公里的絕壁天路終於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們買來長長的鞭炮,炸得震天響。

不甘落後

發展產業鋪就致富路

“天路”改變了下莊人的命運。

有了這條路,下莊與竹賢場鎮的距離由過去的一天縮短為1小時車程。隨着與外界交流的逐漸頻繁,下莊人發現,鄰近的村莊早已依託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把下莊村遠遠甩在了身後。

光修路還不夠,下莊的村民更盼着脱貧致富。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不甘落後的下莊人向貧窮髮起了挑戰。

“要我説,打通村民的致富路,絲毫不亞於在絕壁中劈山開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們都拼過來了,還有什麼能阻攔我們呢?”每次院壩會,毛相林都給村民們打氣。

聽説曲尺鄉柑橘種得好,果農一年可收入好幾萬元,毛相林眼熱了。他帶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經,一次又一次地請專家到村裏論證,還發出號召,引導有文化、頭腦靈活、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充當產業發展“排頭兵”……

聽説雙龍鎮錢家壩的西瓜供不應求,他心動不已。和村幹部一起喬裝打扮成跑買賣的客商,把“觸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見縫插針刺探“情報”、偷師學藝、打聽銷路,一次不行跑兩次,腳板磨起了泡,他套雙襪子又出門,直到把結滿西瓜的瓜地“複製”到下莊為止……

與此同時,毛相林還鼓勵村民種植南瓜、芝麻、小麥等農作物,配套開設了廠房,加工麻油和麥子麪條,使下莊村形成以瓜果為主,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農業產業格局。

“剛回家時,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樹深深吸引。在毛支書的帶領下,這幾年,下莊村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下莊村“電商達人”王石感慨道。21歲的他是土生土長的下莊人,前年,剛剛中專畢業的他放棄沿海的工作機會返鄉創業。他巧識商機,將村裏的農產品放在網上銷售,第一年就掙了十多萬元,“尤其是村裏的柑橘,每年剛一上市就成了網紅‘爆款’,行情最好時,我一天共銷售出200多單。”

在下莊村,這幾年,像王石這樣的返鄉青年越來越多,為下莊發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莊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000餘元,比20年前增長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實現效益疊加

一個絕壁中的“天坑村”,一條懸崖上的“天路”。

20多年來,全國各大媒體對下莊人戰天鬥地、絕壁開路的事蹟進行了多次報道,“下莊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遠貧困地區的羣眾。

2015年新一輪脱貧攻堅戰打響,巫山縣委縣政府利用幫扶資金對這條絕壁天路進行了硬化,並將路面寬度拓寬至4.5米。隨着交通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城裏遊客將私家車開到了下莊村,慕名前來尋訪下莊“天路”,感受“下莊精神”。

雖然已卸任村支書,但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這一次,他又萌發了打造民宿村落,發展鄉村旅遊的念頭。

“下莊村地靠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豐富,若能將村民家的農房改造成鄉間民宿,將遊客留下來,就能實現農旅融合的效益疊加。”毛相林盤算着。

可是,農房改造需要資金,村民們沒看到效益,都擔心這是“賠本生意”。

於是,毛相林帶頭將自家房屋簡單改造,辦起了村裏第一家農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牆被我塗黃後,更有鄉村風味,室內用木條吊頂,凸顯原生態氣息……”毛相林領着記者在改造後的民宿中穿來穿去,興奮地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

去年紅葉節期間,毛相林的農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個月,就為他帶來上萬元收入。

有了老支書帶頭示範,村民們積極性高漲。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縣裏也決定投入資金,幫助下莊村民實施民宿改造計劃。目前,下莊村已改造19棟34户民宿,二期72棟88户民宿改造也已納入規劃,很快將啟動建設。

“下一步,我們還將引入旅遊公司,打造‘下莊古道’‘雞冠嶺’等旅遊景點,並與巫山縣博物館合作,在村委會廣場打造一個‘下莊精神陳列館’,將‘下莊精神’融入到旅遊開發中,讓鄉村旅遊更有內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謠。站在“天路”的盡頭,他心裏還有着一籮筐打算。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三

壁立千仞,羣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裏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裏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15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説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裏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裏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裏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裏,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裏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裏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着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裏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消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説,“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04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脱貧致富個人事蹟材料四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05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羣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説。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説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户”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19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