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貧攻堅事蹟材料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2K

下面是的小編為各位收集的脱貧攻堅【篇一】

脱貧攻堅事蹟材料6篇

“多穿點衣服,有點冷,接近零度了。”

3月22日,**之濱的**山城春意浩蕩、花香滿園。8:30,記者從縣城乘車準備前往素有“鄂西屋脊”之稱的**鎮,採寫高寒山上“非常父子檔”的故事。剛好上車,一條短信在手機屏幕上彈出。

三月末了還下雪?天氣這麼惡劣怎麼工作?“在這裏紮下根,真的需要勇氣和毅力。”無數個問號和聯想在記者腦海中翻騰。沿318國道盤桓而上,車窗外雲霧裊繞、寒氣凝固,兩個小時的車程,從春穿越到了冬。

這條温馨短信是**鎮**村支書**發送的,他是“非常父子檔”主角之一“小雷書記”。父親“大雷書記”**是**鎮**社區書記,就是這樣一對父子深情紮根**。

兩代人一條軌跡:從結緣警察到下村當幹部

雪花紛飛,山巒留白。海拔從400米爬升到1700米,車內顯示氣温1℃。10:30,推開車門,走進**村委會辦公室,村支“兩委”幹部圍着火爐填報表、寫文件。在牆角小桌上,**一筆一畫修改着一份4000餘字的黨建促扶貧**年11月20日,90後青年**當選為**村支書。"基層就是一個大課堂,人民羣眾就是我的老師。”除了村支書,**還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他説,戴上了支部帶頭人和脱貧引路人兩個帽子,就要在挑戰和壓力間選擇前行。

“滑雪場大項目落户到我們這裏,多麼幸運的好事,鄉親們要支持這個利在萬代的工程。”12公里外的**社區積雪已超過1公分,**與村支“兩委”幹部、“尖刀班”成員雙腳踩着嘎吱嘎吱作響的雪地,挨家挨户宣傳政策,爭取徵地拆遷支持。

今年50歲的**曾是**鎮派出所的一名輔警,15年堅守在**高山之巔上。在這裏流傳着一句俗語――半年不見天(霧大)、半年不見地(雪大)。在高山、大雪、迷霧間出警執勤,**每年跑遍全鎮22個村(社區),處理各類案件、糾紛600餘件。

一身警服,一段警緣。在警察父親的影響下,**高中幾乎在同一時間,**告別了奮鬥青春的警營,被推薦、選舉為社區書記。以前,接到報警趕到現場攤出結緣警察到下村當幹部,父子兩代人踏上了一條軌跡。“**生了養了我,父親在這裏的從警經歷激勵了我,做一個當家、引路的好乾部,很值!”接過父親手中接力棒,**稱要走一遍父輩路,用奮鬥來獻禮新時代。

父子兵一個戰場: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2018年12月29日,在華中最大滑雪場――**滑雪場,6名專業人員完成首次試滑,冰雪經濟時代開始攪“熱”**。**形象對比**“冷”了一年:**公路通車,**從國道過境地走向了交通邊緣地。

從5月22日簽約到10月28日開工,**創造了全國滑雪場“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試滑”的“**速度”。快速度的背後是慢功夫,當時作為滑雪場項目協調辦成員的**心裏清楚,5個月時間,徵地拆遷1200畝,涉及54户,每寸土地都是塊“硬骨頭”。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絲毫馬虎不得。**專門從淘寶為父親**購買了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就在10月24日,離開工日僅4天,仍剩下9户未籤協議,那夜**徹夜失眠。“滑雪場建在我們家門口,國家補償了錢,還造福後代,為何不幹?”居民陶世芬家中的小組會上,**一席掏心窩子話,講哭了70歲的村民陶鬆桃,陶鬆桃當即站起身徵地拆遷中無一次糾紛、無一次報警,**用瘦了四斤肉作了代價。“在工作上,爸爸是我的戰友,也是我的老師。”繼承了父親的拼勁,年輕的**用上了巧勁,剛到村就建立了“**便民微信羣”,在線發佈通知、講解政策,在一張“網”下讓村務村情成為一張紙。

新官上任,三把火未點燃,**很快意識到老百姓心裏燃着一團“火”:2018年6月,一場冰雹襲擊**,300畝煙葉絕收,224户農户受災,補種的甘藍、白菜遭了蟲災,可謂禍不單行。**認識到“第一把火”就要“燒”在安撫民心、恢復生產上,迅速請來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調查災情,探討治蟲之策,免費發放殺蟲藥和器械。害蟲消滅了,250畝蔬菜“恢復健康”,這才鬆了口氣。

**經歷了公社、鄉鎮到村的名稱更替,一直是煤礦運輸必經之地,高峯時期全村有120人買大卡車運煤掙錢。在煤礦去產能關閉退出政策波動下,這批人被迫丟掉了飯碗。如何走出“煤炭黑”,進入“生態綠”,**認定了產業綠色轉型之路。

“種煙比運煤還是長遠些,種得好年年有。”9組村民陳盛開拖拉機、卡車運煤幹了16年,現在改行種煙,每年50畝煙葉收入10幾萬。從司機變身煙農,像陳盛一樣,全村有40餘人。據統計,全村煙葉1100畝、藥材155畝、蕪湖椒30畝,致富產業來了一個“綠色轉身”。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大、小“雷書記”勁兒都使到了一塊兒: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社區集鎮3公里主街道沿線居民“開門掃地”成習慣,“26名黨員+1026名居民”爭先創優雙培雙帶;
**村200畝河溝治理打造美麗鄉村,每家門前種花種草美化庭院……在一個戰場上用硬實力築堡壘、軟實力強陣地,這對父子兵衝鋒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

好朋友一個約定:懷一顆公心做一份良心事

在土生土長的家鄉當幹部,這個“當家人”怎麼當?**和**共同立下一個約定:不拿一針一線,不貪一分一釐,黨和國家培養培育了我們,我們要懷一顆公心,為老百姓做良心事。

“官小責任大,錢少事情多。”**説,幹了大半輩子,工資從500元漲到1500元,至今在集鎮上租房住。兒子結婚時沒幫上什麼忙,連老父親脊椎受傷住院都沒在身邊照料,親人、朋友都覺得自己只認工作、不認感情。“我很幸福,有一個懂事的兒子!”他明白,兒子遺傳了自己為民、務實的基因。

然而前段時間,**開始懷疑**是否真孝道。他聽説**村在發格桑花種子,看見社區居委會大樓前花壇空着,打電話找兒子勻些花種,哪想被兒子當場回絕。還有一次,**要在大會上作經驗吃了兩回閉門羹,**有些氣,但打心眼裏為兒子的正直點贊。“國家搞大建設,土地是最敏感的問題,千萬要守住底線、堅持原則。”作為兒子,**也經常給父親提神醒腦。

兒子為父親上網買書、講3月20日,**犯上了難:一條硬化公路經過村民陳某的屋前院壩,陳某自出資金2000元將公路之外的地方硬化,最終他卻不讓車輛通行,每次調解達成了一致意見,次日就反悔了。無奈之下,**搬來了救兵父親**,**憑着做民警時積累的羣眾基礎,用情用理説服陳某,在村幹部作證下,陳某承諾:支持擁護新班子,再不無理惹事、鬧事。

“輩分上,我們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但在工作上,我們互相監督、互相幫助,是朋友、是哥們兒。”**説,把“公”字放在心中,小家和大家都能和和美美。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這對鄂西屋脊上的“非常父子檔”,用公心用良心做事,書寫一顆“初心”,演繹“父子二人轉”的基層故事。

【篇二】

一間不足50平米的簡陋居室內,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物品外,唯一的卧室裏,兩張單人牀就是整個屋內最大宗的傢俱。一張牀上躺着80歲的癱瘓母親;
為了方便晚上照顧母親,一張牀留給自己,兩張近在咫尺的牀鋪,把本不寬敞的卧室,塞得更加擁擠......

這就是**縣**鎮**村“尖刀班”成員**的家,也是她帶着癱瘓母親在扶貧村安的“家”。

“有媽的地方,就有家。”談及駐村扶貧的責任,以及照顧癱瘓母親的艱辛,48歲的**依然把堅強的微笑寫在臉上,笑靨如花。

9月20日,記者來到**的駐點村,零距離感受到她作為戰鬥在八百里**脱貧攻堅一線的一名普通扶貧人的大愛情懷。

癱瘓母親的孝順女兒

**是**縣人保財險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被選派駐村。縱然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壓力山大,但**總是會每月擠出一兩天的時間,趕回縣城的家,看望年老多病的母親。

作為女兒,對留守在家的母親雖有萬般牽掛,但駐村扶貧的事更大。因此,**心裏始終有桿秤――為大家,就得舍小家。於是,**就利用在村扶貧的間隙,電話提醒母親該服藥了、該吃東西了、天涼了要加件衣服......“遙控”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

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的母親不幸癱瘓在牀,失去了自理能力。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子打亂了**的駐村生活。

“你還是從村裏回單位吧,這樣更方便照顧母親。”

“現在正是村裏脱貧的關鍵時期,扶貧任務等不起。單位若另外排個新手駐村,光熟悉村情就要一段時間。駐村一年多已積累了很多扶貧經驗,我還是留下吧!”

婉言謝絕單位領導的工作建議後,**做出了一個決定:帶着癱瘓母親,就在村裏租房安個“家”。搬“新家”的當天,縣人保財險公司經理**親自給**的“新家”送來被褥等暖心的生活用品。

為了不因照顧癱瘓母親而影響扶貧工作,這位堅強的女人練就了一套忠孝雙全的“超人本領”:晚上熬夜給母親把次日的飯菜提前準備好,每次給母親做飯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搞定;
遇到入户扶貧,就在臨走時給母親換好超大的尿不濕;
為了防止母親從牀上摔倒,就在網上購買厚厚的海綿墊放在牀邊以防萬一;
從廚房、衞生間到母親的卧室即使只有近10米的距離,但**總是以小跑步的速度,只是為了不耽誤一分鐘上班的時間......

看到**一天天累瘦了,駐村“尖刀班”隊員們都心疼起來。大家加班時,都勸她道,家裏有困難,就不要和大家比着加班幹。但**始終堅持,村裏扶貧的事一樣也沒有因照顧母親而落下。“**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她的敬業精神我們由衷佩服。”村支書田海山點讚道。

腎病兄弟的知心大姐

讓**放心不下的除了母親,還有村裏的鄉親。

今年30歲的朱海雄和弟弟均患上了尿毒症。兩個兒子雙雙患病,精神、經濟上的雙重重壓,讓年過花甲的老父親一度精神失常。這無疑讓這個因病致貧的家庭雪上加霜,朱海雄甚至失去面對生活的信心。

瞭解情況後,**多次進門提供幫助:聯繫人保財險公司對其進行資助;
幫助收集住院資料,跑前跑後幫他申請大病救助和低保;
多次做好飯菜看望住院的兄弟倆;
與他們交心談心,讓他們重獲對生活的信心;
利用電話和微信,時刻關心朱海雄一家人的生活;
還鼓勵朱海雄力所能及地發展家庭種植產業補貼家用......

“我把她當我的親姐姐一樣看待,她每次到我家都幫我幹活,還幫我做飯,讓我重新對生活有了希望。”談到知心大姐**,朱海雄特別感動。如今,朱海雄不僅走出了生活的陰霾,還自力更生種上7畝地的辣椒。

攻堅一線的鏗鏘玫瑰

近三年的駐村扶貧工作,**不知流過多少汗水,甚至流過委屈的淚水,但她依然選擇堅守,綻放成攻堅一線的鏗鏘玫瑰。

和駐村“尖刀班”成員一樣,**身上的扶貧責任巨大。除了負責全村的“雨露計劃”政策落實,承擔本村13組精準扶貧相關的工作,協助村級檔案管理,還有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户的硬性任務。

2018年10月,**在入户開展“一標三實”的工作中,因核實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時,遭遇到一名患間歇性精神病村民的無故毆打,導致頭部受傷住院3天。但考慮到肇事者的情況特殊,**最終還是選擇了諒解,甚至連醫藥費也是自己解決。

“比起貧困羣眾脱貧的大事,個人的一點委屈算不上什麼。” **説,這是她一直堅持駐村扶貧的理由,“何況我也並不是一個人堅持在攻堅一線,特別是自己單位給予的方方面面的支持。”

作為人保財險綜合業務全州第二,每年拿下7000多萬元並佔據全縣保險業務總量近“半壁江山”的**縣人保財險公司,在屢創保險佳績的同時,始終不忘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近幾年,該公司先後幫扶過五個村,公司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户共計86户,每年投入扶貧資金均在10萬元以上,先後幫扶駐點村添置6萬餘元的辦公設施,並連續四年為公司幫扶的每户貧困户免費購買治安家財保險一份。同時,公司還長期資助4名貧困學生,公司經理**個人結對幫扶4名貧困學生,直至他們完成高中學業。

“公司之所以尊重**帶着癱瘓母親駐村扶貧的選擇,其中還有公司有意把她放在攻堅一線培養的原因。”**介紹説。

目前,由於脱貧攻堅業績突出,並積極要求進步,**已成為**鎮**村黨支部發展的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三年,守望脱貧攻堅一線!三年,一名保險人的攻堅歷練!扶貧路上,**一定會向黨組織交一份合格的入黨答卷!

【篇三】

5月13日,在**縣**鎮一個掛着“**鋪子”的臨街店鋪裏,四五名員工忙着打包、發貨。今年30歲的**,約一米七的個頭兒,身板略顯單薄,兩隻空蕩蕩的袖筒引人注目。

勵志童年

1989年3月2日,伴隨着一聲啼哭,**出生在**縣**鎮**這個小山村裏。都説生男孩是喜事,但**的出生,卻讓這個家庭高興不起來,因為**先天沒有雙臂。

**出生不久,有人就議論紛紛,是不是**的命不好?大家都建議他的父母把他送人。“他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再苦再累也要把他養起。”母親**堅定地迴應道。

小兒子9個月,大兒子12歲,丈夫因腦中風突然離世,**一人拉扯着兩個孩子艱難度日。有人勸**改嫁,但她卻堅持獨自把兩個孩子養大。

寒來暑往,**一邊揹着**,一邊幹農活。十分忙碌時,**把**放在一邊,坐不穩的**經常摔得頭破血流。**4歲那年,試着以椅子為支點,把下巴靠在椅子上,雙腳發力站了起來。

“**那個時候站起來了,我心裏非常高興,我想他既然能站起來,將來也能跑起來。”**笑着説。

為了練習走路,**的臉上和頭上到處是傷疤,因為想着和小朋友一起玩,經常摔得鼻青臉腫。母親心疼**,便經常阻止他出門。

1997年,**9歲,**覺得孩子不讀書就沒有出路,於是帶着**找到了**國小的王萬化老師,讓**當場用腳寫字給王老師看,在王老師的幫助下,**順利進入**國小。

“王老師給我定製了課桌,對我照顧有加。”**説,同學們用手寫字,速度非常快,而他用腳寫字非常笨拙,要先用左腳壓着本子,右腳夾着筆,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有時候同學們下課玩的時候,**還在趕作業,也正是這般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腳上生財

然而,唸到八年級的**卻再也不想去學校了。原來,從國小開始,上廁所一直是他難以逾越的障礙。隨着年齡增大,他越來越覺得憋屈,便主動結束了自己的學業。回家後,他發誓要克服這一困難。一年多後,他終於學會了自己上廁所。

母親和哥哥沒日沒夜地幹活,**負責燒菜做飯等家務。2008年春,家裏的母豬下了13個豬仔,母親準備賣掉豬仔,被**攔住:“我來養!”為了餵豬,**自己上山割豬草,腳趾差點被割掉。歷盡艱辛把豬養大了,卻由於銷路不好,虧了3000多元。

2009年,好心人送給**一頭山羊,他如獲至寶。到2015年,山羊從一頭髮展到35頭,當年賣羊賺了1萬多元。在一家人的努力下,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他們家掀掉了茅草屋,蓋起了兩層水泥樓房,還買了一輛小型農用車。

2016年初,**縣開展掃網盲活動,**萌生了開網店的想法。從一個腳趾頭練習敲鍵盤,到十根腳趾熟練打字、處理圖像和視頻,**學會了使用手機、電腦。

他從鄉親們家裏收來苞谷酒、土雞蛋、蜂蜜、菜油等土特產,放到網上賣,沒想到備受消費者歡迎,網店生意漸入佳境。幾年下來,**的網店成交總量16.2萬單,銷售額突破800萬元。

今年5月14日,CCTV-7《致富經》以“無臂小夥,腳上生財”為題專題報道**。《今日頭條》一段“農村無臂青年**,用麻利的腳切土豆片,這刀工是又快又好”的視頻,獲253萬次點擊播放,眾多網友留言為**叫好。

脱貧“網紅”

搭把手,往前走。富起來的**不忘回報社會,選擇和貧困户抱團致富。

**鎮**村村民**,老父親患病多年,妻子患糖尿病,他本人患脊椎骨質增生,看病吃藥共欠下10多萬元債務。迫於生計,**借貸23萬元,辦起了董氏酒廠,年產苞谷酒3萬公斤。因為酒的品質好,**與**建立了供銷合作關係。

為緩解**的資金困難,**先後借給**5.9萬元。**銀行貸款15萬元快到期了,**承諾先幫忙還上。一年時間裏,**鋪子為董氏酒廠銷售苞谷酒1.3萬公斤,近15萬元貨款沒拖欠一分。

2018年10月,**鎮**村村民**的一萬多斤臍橙滯銷,**在短短几天內就將橙子銷售一空。

“通過電商平台,幫我們把橙子賣出去了,比別人收購的價格還高,周邊貧困户的臍橙都通過**鋪子的電商平台賣出去了,感謝**幫我們解決問題,給我們帶來收益。”**高興地説。

有人拉,自己也要往上爬。**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勉勵他人。今年27歲的**,家住**鎮**,小時候因摔傷致左腿截肢,殘缺的身體把他困在了家裏。**得知**有創業想法,便讓他到**鋪子學習客服、打單和收款,每個月付給他1000元工資。

“貧窮不可怕,身體殘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一顆堅強的心,可怕的是自我放棄。我沒有雙手,可以通過雙腳從精神上站起來,從經濟上站起來。”**説。

據不完全統計,**為240多户農户銷售土特產品,帶動貧困户147户,直接增收500多萬元。2017年以來,他先後榮獲**青年五四獎章、**省勞動模範和恩施州“脱貧攻堅榜樣”等榮譽稱號。

“只有腳踏實地、永不放棄,我的**鋪子才會走得更遠。希望通過組建自己的團隊,建成電商運營中心,藉助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幫助老鄉們把土特產賣出大山。”對於未來,**滿懷信心。

【篇四】

**縣**鎮**村是典型的**村,屬於全縣重點貧困村。

2015年初,****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建“尖刀班”進駐該村。幾年來,該村基本實現了家家户户通水、通電、通公路,一大批貧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新年開春,記者到**村採訪,深深地被“尖刀班”工作隊員與貧困户的“魚水之情”所感染。

兩次哭泣的不同意境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74歲,右腿三級殘疾,老伴71歲,家住**村一組。

2015年初,“尖刀班”進村後首次到訪龍家。剛問起家庭狀況,**夫婦就哭了起來。原來,2011年底,**30多歲的兒子因肝癌、膽囊癌病逝,兒媳離家出走,留下了正在讀高中的孫子。這個家庭原本就因為兒子治病欠下不少債務,這次打擊,對於兩位老人與一個孫子組成的特殊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面對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尖刀班”隊員多次上門談心、慰問,讓老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時,細緻地幫助他們尋找擺脱貧困的路徑。

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尖刀班”班長**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幫助其孫子申報了“雨露計劃”“春風助學行動”等項目,一筆筆助學金讓孩子求學無憂。工作隊員還幫助他家申請危房改造,把舊房修葺一新;
此外,根據老人的特長,幫忙爭取15畝煙葉種植指標,每年創收五六萬元;
靠着老人的勤勞,靠着工作隊員一次次貼心的幫扶,龍家終於走出了低谷,孫子也考上了中南民大。

此間,發生了一段趣事:與之結對幫扶的幹部李世慶出資,兩次託人從香港帶來專治腿疼、胃痛的西藥,讓**減輕疼痛,全身心投入到生產中。3年來,李世慶共到**家30餘次,每次都噓寒問暖,指點致富方法,可沒吃過他家一次飯,沒抽過一根煙。**心裏十分愧疚,千方百計地打聽到李世慶喜愛農家編織的掃帚的信息後,便抽農閒時間精心編織了3把掃帚送給李世慶,結果,李世慶收了掃帚,卻硬塞給他150元錢,並嚴肅地説:“這是我們的工作紀律,莫讓我犯錯誤。”

2018年初,**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主動申請退出了低保。他説:“把低保讓給更需要幫助的農户!”

2018年7月,**帶着考取大學的孫子專程去北京天安門,瞻仰毛主席遺容。在毛主席遺體前,**再次哭了!這一次的哭泣,他流出的是激動、幸福的淚水。

回家後,**專門請人寫了一副謝黨恩的對聯貼在大門上,並在二樓陽台上製作了一條標語:“念黨情、感黨恩,永遠跟黨走!”

兩個特別農户的蜕變

**村海拔1200米。村裏大部分家庭青壯年外出打工、老年人守家。截至2014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2500餘元,在温飽線上掙扎。

如何根治和拔掉窮根?“尖刀班”的思路是:必須盤活產業這盤棋,從“根”上讓貧困窘境破局。**村是全縣煙葉種植“資深村”,“尖刀班”通過上門入户算細賬,引導農民從過去的攤派煙葉種植指標到如今的煙農主動爭取指標,讓煙葉唱響脱貧致富主角戲。

村裏有兩個代表人物的故事,給記者的心靈觸動很大。

一個是特困户**種煙脱貧的故事。今年62歲的**,家住**村五組的半山腰,是該村最偏遠的貧困户。2017年12月27日,國家扶貧辦領導和新華社記者暗訪看到這家還是土坯房時,十分驚奇。

原來,這是個一家三口都在吃低保的深度貧困家庭。**夫婦年歲已高,兒子田青2014年查出患尿毒症雙腎壞死,每週要進縣城醫院做透析3次,每次醫療費醫保報銷後還要自費50元,一次往返的路費70元。這樣一算,每年要花費6000元。

2018年11月,**找到縣慈善總會反映情況,為田青建立綠色通道,解決了這筆特殊費用。同時,和工作隊員一起爭取項目,先後幫助**家解決了水、電、公路入户以及危房改造問題。同時,安排技術員指導**種煙6畝,年收入達2萬元。閒暇時間,田青還利用石匠手藝掙得4000餘元收入。

擺脱貧困的**一家人隔三岔五地給工作隊員打電話報喜,與工作隊員們儼然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親人。

一見到記者,**就樂呵呵地説:“是工作隊拯救了我們這個不幸的家庭,沒他們拉一把,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村裏還有一個特別人物:四組的**――全村種煙面積最多的貧困户。**全家4口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兩個小孩讀書開支大,大女兒讀大學每年要4萬元,小孩讀中學在鎮上寄讀每年要6000元。

瞭解到這些情況後,工作隊一方面幫助爭取泛海集團每年5000元的大學生扶助金和“春風行動”每年2000元學費救助,另一方面,對口幫扶的幹部**和工作隊員一起上門,發動**租賃其他外出打工村民閒置的田地種煙葉。

起初,**信心不足。去年春節期間,身患重病的**與丈夫一起專程給他家送來一袋大米和一壺香油,鼓勵他種煙致富。看到扶貧幹部抱着病體還不忘幫扶農户,**感動了,發誓要用行動回報關心自己的親人們。

結果,去年他一口氣種了30畝煙葉,僅此一項收入達到12萬元。他還利用煙葉種植的閒暇時間外出打工,每年可收入2萬元。

兩個“尖刀班”隊員的“比武”

天地間一杆秤,一頭挑着民生、一頭挑着民心。工作隊用擔當和責任貼近羣眾、温暖羣眾,把羣眾當家人,把羣眾的事當自家事,把羣眾工作這篇大文章的落腳點放在細處、小處上

在**村“尖刀班”裏,一對特殊的組合悄然展開了服務羣眾“大比武”。他們是“尖刀班”成員、駐村第一書記王聯華和“尖刀班”成員**。

兩人年出生,今年43歲,又是同年一個大學**2015年10月進村後就一頭扎進貧困户中,深受羣眾喜愛。

2016年初,**的父親查出膀胱癌,經過治療有所好轉。去年3月,王聯華的父親舊病復發,到宜昌市二醫院動手術,王聯華請假只去照顧了幾天,就請陪護照料父親,馬上返回村裏開展“走訪全覆蓋”工作。

去年5月,**的妻子不慎摔傷,手臂骨折,在宜昌市醫院縫合了17針。他託人照看妻子。兒子放暑假了無人照看,他就把兒子帶到扶貧村。白天,他進組入户開展工作;
晚上回到村委會,就會和兒子上演父子一起做功課的温馨場景:一個填寫扶貧日記,一個做暑假作業。

憑着對貧困羣眾的一腔深情,不久前,王聯華被中共**縣委表彰為“百佳扶貧幹部”。

被當地羣眾稱為親人的“尖刀班”隊員**,憑着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多次成功化解羣眾糾紛。

**的去年3月,他71歲的父親被查出肺癌晚期,可**因扶貧工作繁忙,不能在病牀前盡孝。兒子讀高二,又處在衝刺階段,**沒有時間經管。只是苦了妻子一人,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料小孩。

**在“尖刀班”負責貧困户信息採錄,工作量大,就連週末休假,**也要帶着筆記本電腦在醫院照料父親的間隙錄入、校正數據,還時常在深夜用手電筒照着敲打電腦。看到兒子因辛苦瘦了好幾圈,老人暗地裏流了好多次淚。

正是憑着這種忘我的工作態度,**負責的中國扶貧網數據信息核查準確度在全縣名列前茅。

【篇五】

脱下戎裝,謝絕大都市裏領導和同事的挽留,一頭扎進貧瘠山村甘當一名小小的村官。33年來,在村官的位置上用責任和愛心温暖着村民,用“編外兒子”的執着和艱辛,照顧着村裏的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書寫大愛大孝。他就是**縣**鄉長**黨支部書記**。

“幺兒,屋後的水管子壞了,廚房斷水了。”7月24日一清早,長**12組村民**老人喘着粗氣給**打電話。

“您莫急,我等會兒就帶水管子過來給您接起。”放下電話,**立即買了一卷水管綁在摩托車上,急衝衝地往**家趕。

80多歲的**、**夫婦居住在山高坡陡人户少的12組,**年幼時意外摔壞了腰椎,至今腰伸不直,隨着年歲漸高,哮喘、高血壓等毛病也出來了,**腿腳不便又耳聾。兩個老人膝下無子女,後領養了一個兒子也長期在外地務工,很少回家。

**駐村後,時常幫忙照顧兩個老人的日常生活。長此以往,老人把**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疼愛,親切的稱他為“幺兒”。

**有個流鼻血的毛病,一天,**正在村裏參加脱貧驗收的工作會議,突然接到**打來的電話,説**鼻血不止,需要馬上送醫院。

當時,驗收組馬上就要進村,驗收的資料還沒準備齊,但老人那邊生命垂危,**立即電話求助老人周邊有車的農户將老人送往集鎮衞生院,又迅速聯繫衞生院的醫生準備搶救。同時,簡要給駐村工作隊員交代迎檢需要準備的材料,並把任務安排到人後,便急匆匆騎車趕往醫院。

連續好幾天,**奔波於衞生院和村委會,凌晨從村委會出發趕去衞生院,把老人的一切安排好後又趕回村裏處理村務工作,結束後又馬不停蹄趕往衞生院陪伴老人。

長**1組村民石開桂老人和女兒女婿一家居住在偏遠、閉塞、生存環境惡劣的地域,為落實易地搬遷政策,村支“兩委”和駐村“尖刀班”把老人一家易遷到彭家埡集中安置點。也許是故土難離的緣故,搬遷到彭家埡集中安置點的石開桂老人仍時不時到尚未拆遷的老屋去逗留幾天。

一天,老人在老屋逗留,卻突遭暴雨,洪水漫進老屋。望着搖搖欲墜的房子,受驚的石開桂撥通了**的電話,接到電話後,**二話沒説,迅速召集“尖刀班”的成員,冒着瓢潑大雨,駕車往石開桂的老屋趕去。途中,山洪阻斷了去路,**一行從農户家借來梯子,搭在溝上,最終順利把老人帶出老屋,送回安置點的新房。

第二天,為打消老人故土難離的思想,**一早就來到石開桂家給她做思想工作。“國家政策好,在彭家埡為您建了新房子,我知道您對老屋戀戀不捨,如今您老屋大雨沖刷後,已經不能在住了,這房要拆掉。如果不拆掉,您再回來住在這裏要是出了事,我們一輩子心裏難安啊。再説我母親死得早,今後您就是我的親生母親。”石開桂被徹底感動了,答應再也不去老屋。

從此,在彭佳埡集中安置點,**又多了一位母親,但**的“父母”卻遠不止這幾個。

住在安置點的付茂春老人在廚房不慎摔傷,掙扎起來後給正在下鄉的**打了個電話,**連忙請村醫去救治,下鄉回來後,第一時間趕到付茂春家查看老人的傷勢。並把廚房內的雜物擺放整齊,勸慰老人安心養傷。

住在安置點的蔡恢朗老人在供電所交電費時,因手頭拮据,一時拿不出錢,**得知後,二話沒説馬上就幫忙老人代交了電費。

“我是當兵的人,苦點累點沒事兒,看到老人們的笑臉,我就知足了,從內心對得起村官這個稱呼,為了讓外出務工人員免除後顧之憂,積累改變家鄉的一桶金,當好‘編外兒子’,我無怨無悔。”33年風雨兼程,歲月的艱辛讓**蒼老了許多,但他對“編外兒子”這份工作依然充滿了愛,充滿了激情。

【篇六】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年,大學

做什麼?能做什麼?做什麼能成?誰也沒有想到,一羣羣氾濫成災禍害莊稼的野豬,竟鋪就了**的歸家創業致富路。

出生貧寒卻不甘平凡

1984年6月,**出生在**縣**鎮**村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 "面朝黃土背朝天,看見對面走半天",是當地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大學就在一片好聲如潮的時候,**卻意外辭職,面對眾人的不解,**説出了心中的所想,"最初只是想憑自己的力量辦成一件事,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後來自己的日子好過了,開始想着帶領左鄰右舍幹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

到底選擇什麼路子,成了**日思夜寐的“頭等大事”。

在**老家,野豬因為沒有天敵,數量逐年增多。每逢秋收時節,野豬成羣結隊下山糟蹋莊稼,讓村民傷透腦筋。能不能變害為寶,發展野豬養殖?**靈光一現。

這以後幾年裏,**擠時間外出考察學習,並在天保村試養,逐步掌握到野豬家養繁育技術。2012年,**註冊成立**縣興餘綠色農產品種養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員”模式,免費為社員提供仔豬和技術指導,並保價統一回收。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社員5人,簡易板房辦公。經過半年艱苦建設,2009年5月,他帶回的30萬元沒了,但是1000多平方米的野豬養殖場卻悄然出現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2013年10月,一家名為"**"的農莊在209國道紅紅火火開業,銷售自產野豬肉,過往的顧客在享受美味的時候,很難將這稚氣未脱的大男孩與農家樂老闆聯繫在一起。

自己致富卻不忘鄉親

自己的日子過火了,那父老鄉親們咋辦?**開始實現當初創業的誓言:帶領他們發家致富!

從2008年開始謀劃回鄉創業至今,從最初的5户社員增加到現在的579户,帶動周邊農户多達2400餘户。

合作社的社員年齡都比**大,剛開始,社員對這位小男孩不放心。一段時間相處,社員們發現這位年輕理事長每天走在其他人前面,懂得也比他們多:從野豬養殖圈舍飼料到養殖技術,從肉產品的初加工到產品精包裝,從生產設備使用到設備的檢修,從小豬的繁殖到產品的市場銷售,他不僅親自動手而且門門在行,社員們服了,開始義無反顧地跟着他幹。

2016年初,**開創了“種+養+加+旅”的生態循環盈利新模式,充分結合“恩施硒都、**硒谷”的獨特優勢,以硒野豬養殖、農產品種植、肉製品深加工為基礎,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種:種植富硒玉米和紅薯、牧草等;
養:養殖野豬、山羊、黃牛;
加:精深加工三大系列富硒食品,即休閒食品、醬滷肉食品、土家特色臘肉食品;
旅:就是充分利用種養加特色示範基地和加工的富硒食品實現遊客體驗和消費。

今年6月,**先後將200多頭小野豬無償送給50户貧困户飼養,簽訂回收協議,提供養殖和防疫技術保障,保底價格回收。計劃今年9月再引進120頭母豬投放給貧困户飼養,合作社回收野仔豬,把所繁殖的野仔豬再分發到附近11個行政村的易地搬遷安置貧困户飼養,餵養成商品豬後合作社再回收屠宰進行深加工。

目前,**已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户216户,保證貧困户年收入淨增6000元以上,在深加工基地還為近100多名貧困勞動人口提供就業崗位。**鎮**村現已成為年繁殖5000頭的野豬繁殖村,下一步將再加大投入力度,給有條件想飼養的貧困户提供更多仔豬和技術培訓,未來兩年擬把**鎮打造成一個萬頭野豬養殖鎮,讓更多的貧困户靠發展特色生態養殖富起來。

成績斐然卻永無止境

有付出總有回報,在**的帶領下,如今年出欄野豬近6000頭,從銷售活體野豬到野豬肉深加工銷售,開發旅遊休閒食品,打造品牌,走出了一條特色創業之路。

2014年合作社與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強強合作,利用放養野豬肉富硒綠色生態和高品質等特點,研發出野豬肉乾、土家特色野豬扣肉、罐頭等三大特色系列休閒旅遊食品,註冊“**牌”商標,獲得SC全國食品生產許可,通過ISO9001國家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和ISO2200QS國家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開啟了特色野豬食品走進普通百姓生活的新路子。

相關產品先後進入北京、廣東、石家莊、四川、重慶、武漢、杭州等十多個省市的高鐵動車、旅遊專賣、酒店專供、大型商超、土特專賣、校園等市場,原建設的3條生產線,全馬力開工生產,仍供不應求。

2015年1月,馬來西亞一客商來合作社實地考察後,在中國第二屆硒博會上與合作社成功簽訂12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讓**牌野豬肉成功走出了國門。2016年,專業合作社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

隨着成績的不斷取得,榮譽也蜂擁而至,**個人先後被表彰為**縣首屆十佳創業能手、**縣“兩學一做”黨員示範標兵、優秀他註冊成立的**縣興餘綠色農產品種養專業合作社2014年被國家農業部等九部委聯合表彰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恩施州誠信文明單位、**縣畜牧產業鏈建設模範企業、湖北省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優秀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七台《致富經》欄目在2016年9月22日對他的創業經歷以《窮小子養野豬如何年賣千萬》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創業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在這大眾創業的美好時代,**只有一個心思:把握機遇,勇於創新,讓綠色富硒休閒食品“**牌”系列野豬肉等食品為成百上千的貧困户開創一條致富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