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9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7K

為了寫好一份事蹟材料,一篇優秀的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9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9篇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1

洪英同志原就職於文登市體改委。XX年6月,作為文登市第二批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幹部到雲龍繡品有限公司掛職,並在短短的幾年來,由一個普通的機關幹部成長到集團公司的總經理。

在進入雲龍公司的初期,對於企業環境和家紡行業的經驗和技術都比較陌生。但洪英同志憑着頑強拼搏的毅力,從一點一滴學起,付出了常人沒有付出過的努力。她經常深入業務、技術和生產一線,通過現場觀察和實地請教,學到了一些寶貴的實踐和管理經驗,為今後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特別是XX年,在文登市突破家紡產業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以後,為了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在她的決策下,擬定了有關實施計劃:緊緊抓住當前全市上下積極主動、鋪天蓋地、大搞家紡、快上家紡產業的大好發展機遇,充分挖掘我市潛在的社會閒散勞動力資源,在全市鄉鎮扶持和建立一批家紡生產車間,以期實現農村婦女姐妹增加收入和擴大雲龍牌產品的社會加工能力的雙贏目標。目前,這一計劃和目標已經得以實施,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幾年來,她特別注重發揮人才的作用,曾多次帶領技術人員廣泛深入國內外市場調查研究,不斷開發新產品,取得科研成果80多項,獲得了國家專利106項。她積極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信譽度,使企業的整體形象和產品知名度響譽海內外,XX年,雲龍繡品有限公司“雲龍牌”化纖被系列產品在全國同行業入圍企業中以絕對優勢的高分數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洪英同志勇於探索和創新,不斷強化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和企業現代化管理,推動了企業的迅猛發展,企業經營規模和整體素質多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XX年7月,雲龍商標又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中國工藝家紡行業的第一個弛名商標。她自己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山東省紡織企業家創業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輕工業優秀企業家”、“威海市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XX年被授予“威海市救助貧困母親愛心使者”光榮稱號。這些榮譽的取得,來自於她努力向上,不甘落後的精神。取決於其開拓進取,勇攀高峯的追求,是其良好的內在素質和勤奮好學的精神為其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目前,雲龍繡品有限公司,在洪英的帶領下,正以其拼搏,開拓,求譽,務實的精神,向更高的目標闊步前進。

1991年,崔英玉棄教應聘到文登市外經委當翻譯。特殊的工作環境,使她有機會結識許多韓國客商,並對外貿電子來料加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文登市委、市政府提倡引進“三來一補”項目政策下,崔英玉大膽挑戰自我,經外貿局黨委批准,在沒有廠房,沒有設備,沒有熟練工人,沒有管理經驗的情況下,白手起家,自籌資金190萬元,於1996年5月韓國客商林先生的幫助下,創辦了外貿局下屬企業英利達電器廠文登楠頸電子有限公司。這是文登市引進的第一家來料加工電子元件加工項目。她租用了1300平方米的廠房和180台(套)生產設備,招用技術畢業生60人,聘請管理技術人員4名,工廠成立當月就全面開工生產。為保證加工質量,崔英玉和技術管理人員一個多月吃住在辦公室,邊學習邊實踐,使第一批加工產品全部合格。自此以後,加工貨源十分充足,企業逐步走上正規發展軌道。到1997年8月,整整一個時間,蓋起了892平方米的新廠房,投資25萬元新上了生產設備,購進桑塔轎車一輛,上交利潤16萬元,更新了辦公設施,整修了廠容廠貌,年加工能力900萬個,當年投產當年見利,上交利潤20萬元。

崔英玉經營企業,堅持誠信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始終把職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優厚的待遇留人,以現代企業制度激勵人,以關心幫助感化人,先後幫助10多名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他們解除了後顧之憂;選拔外派100多名勞動表現好、家庭較困難的職工到韓國研修,使他們在短時間內致了富,受到了廣大職工的一致好評。這種經營理念,讓她的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同時,她還積極參與全市的招商引資活動,先後為全市引進外資5000多萬美元,她個人一直義務為韓國企業當顧問,幫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使韓資企業招得來,留得住,為我市韓資企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XX年她又創辦文登正山電子有限公司,XX年創辦了文登神州威科電子有限公司,現任以上三個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三年來,她的企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元,實現利税280萬元。目前和她合作的外商有八家。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她還注重回報社會。多年來,她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安置20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關愛老年人,近三年來,共為家鄉養老院提供了3萬多元的取暖資金;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學費,資助其完成學業;先後扶持安置困難親朋和學生40多人在韓資企業就業,使他們擺脱了困境,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樑秀寧同志XX年6月上任以來,山東安然納米公司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為地方經濟建設、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作為樑總裁本人,政治覺悟高,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紀守法,依法經營,文明服務,照章納税。現將其各方面的表現介紹如下:

一、政治覺悟高,作風紮實,品德高尚

在工作中積極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反對“xx”。在她的帶領下,安然公司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認真修改了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和公司銷售政策,受到公司員工和廣大消費者的擁護和愛戴。

樑總裁愛崗敬業,勤奮學習,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具有務實的工作作風。安然公司的員工都知道,企業的成就包含了樑總裁辛勤的汗水。她是一個性格倔強的女性,有着超乎尋常的毅力。樑總裁帶領銷售人員跑遍全國各地,宣傳納米技術和納米產品,硬是把公司的產品推廣到千家萬户,市場遍佈全國各地。她非常善於管理,無論她怎麼忙,她都把公司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她經常同員工講:一個人如果做不了小事,就做不了大事;做事在於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她善於言傳身教,在她的帶領下,安然公司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管理幹部。

二、工作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

XX年,由中信(香港)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香港艾美化粧品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的山東安然納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剛上任的樑總裁面對的廠區是一片沼澤地,什麼都得從零開始。就是在這片沼澤地上,她描繪了安然納米發展的宏偉藍圖,在她的指揮、協調下,安然工業園一期廠房建設破土動工,廠房迅速拔地而起,當年完成2.6萬平米的廠房建設,並實現一邊建廠,一邊搞設備安裝,一邊生產,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生產,當年銷售,當年納税7萬元。目前,在她的帶領下,安然公司已打造出包括紡織、化工、食品、輕工、電子等五大類、十一個系列、三百多款產品。每個系列產品的科技含量均屬國內一流、世界領先行列,並填補多項世界空白。企業自成立以來,年納税額均以倍速增長。其中XX年納税270萬元,XX年納税786萬元,列威海市經技區外資企業第四名,XX年1—9月份已納税1013萬元,創税額度翻着番地增長,企業效益也大幅提高,同時,企業近幾年來安排下崗職工120餘人,安置社會就業500多人,並按《勞動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為職工辦理各種社會保障。企業於XX年3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目前,企業自主在研項目有環保節能型燃料電池、物理法提取技術、高頻原油加熱技術等,企業在建項目有安然科技大廈、安然二期工業園和安然旅遊購物廣場和七星家園,企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2

嚴磊:85後小夥製作福州油紙傘創業

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輕帥小夥製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紙傘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小夥子1986年出生,學的是電子工程專業,卻做着如此“古典”的事。

簡單的夢想需要不斷的努力

小夥叫嚴磊,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福州油紙傘。“民宿剛流行的時候,有朋友託我在福州買油紙傘來裝飾他們的民宿,他們説在網上看到福州油紙傘有名、質量又好,但我在市場上卻買不到,好不容易才從父輩那裏打聽到製作油紙傘的師傅。”嚴磊説,朋友提出定做傘,並提出相應的想法。於是嚴磊和制傘師傅打成了一片,師傅説你要求那麼多,你自己學好了。

之後,嚴磊真的開始學習制傘,他説,“常有年輕人到師傅那裏學,但最終剩下的就我一個人。”

學了三年的嚴磊出師了,相比於制傘,嚴磊更加頭痛的是銷路。

他在2010年開了一個“坊巷書生”油紙傘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個攤點。製作的方法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藝,棉線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個油紙傘要花上20多天,天氣不好還得更長一些,“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來。”

發朋友圈推廣油紙傘

嚴磊説,85後這代福州人都聽説過“福州三寶”,牛角梳、脱胎漆器這兩件不會錯,但第三件通常會説成壽山石。油紙傘史料記載是王審知入閩時帶過來的,有着上千年的歷史,“我想讓福州人遺忘的油紙傘重新迴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僅是一件伴手禮,試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來了,路人打着油紙傘,那是何等風景!”

其實父輩並不贊同嚴磊做油紙傘的生意,他們會問嚴磊,“你確定賺得了錢?你確定每個人都需要嗎?”嚴磊説,“我的合夥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虧本,他們頂不住來自家庭的壓力,只有我堅持下來,接下來的日子開始慢慢賺錢了,比起我的那些在電子廠流水線上上班的同學,我覺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義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銅像附件,看到一個油紙傘展示的攤位,那就是嚴磊的,遊人可以免費與油紙傘合影。嚴磊説,“我沒做任何廣告推廣,他們會將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紙傘一起發到他們的朋友圈,這便是最好的推廣。”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3

郭敬佩:大學生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賺60萬元

投資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盈利60萬元,湖北工業大學的郭敬佩儼然成為大學生創業“神話”,畢業季啟幕,校園裏的每一場創業分享會都不想錯過他。主管學院創業工作的譚蔚老師笑言“他已是聲名遠揚”。實現200倍收益的創業故事在大學校園裏的確夠“傳奇”,只因在人海中多關注了一眼“單車”,郭敬佩的大學4年就打上了“單車迷”烙印——2012年開自行車租車行,2014年轉向創辦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相比擁有自行車固定資產的租車行,創辦網站簡直“燒錢”——從線上研發、線下活動到公司大小事宜、員工薪水,流水的花銷,一旦不成功都將化為烏有的風險讓郭敬佩“沒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歷經艱辛,郭敬佩更願意説,“這一次,才終於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

3000元起步的創業神話

郭敬佩出生於河北衡水一個商人之家,父親開了一家當地最大的麪粉廠。從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懷創業夢,跨入大學校園,他暗暗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首先要順利畢業,其次是在大學裏開家公司,畢業前開上一輛比亞迪“F0”。這款車當時的售價是2.99萬元,“不想依靠家裏,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總得乾點什麼”。

學習藝術設計的郭敬佩最早也動過開家廣告公司或裝修公司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有太多類似的公司了,打開市場太不容易”。

對創業的關注讓他把握了先機。大一到安徽黃山寫生時,喜歡户外騎行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地提供自行車租賃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漢,郭敬佩開始在學校周邊轉悠,“高校密集的武漢有廣闊的自行車租賃市場,卻缺少好的租車服務公司”,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不已。

“我們開一家租車行吧。”郭敬佩在寢室“卧談會”上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們紛紛叫好,可最後敢於籌錢實幹的只有郭敬佩一個人。他從家裏借了3000元,買了10輛普通自行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店面,通過張貼小廣告吸引顧客前來,每輛車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匆忙趕去車行,晚上小店關門再回宿舍往往已經到了門禁時間。就這樣,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掙了回來。

“這個生意可做!”摸到門道的郭敬佩開始僱同學幫忙,除去工資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錢全部用來擴大車行規模。處於上升期的市場給了郭敬佩一個成長的空間。自行車數量從20輛到100輛,再到300輛,檔次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元一輛提高到後來幾千元一輛的都有。

自行車被盜的現象在高校校園裏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幾千元一輛的高檔自行車。“再好的防盜措施也擋不住偷車賊的惦記。”郭敬佩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車的鎖都下掉了,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給自行車安防盜鎖的成本,而且因為沒有鎖,租車人就會做到車不離人,也防止了被盜現象。”從此,郭敬佩再也沒有丟過一輛車。

為了提高租車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積極和各高校的社團開展合作,為社團的户外活動免費提供自行車。郭敬佩的業務漸漸越做越大,還增添了露營設備租賃等業務,除去人力成本和車輛維修清洗費用等,他不僅還清了家裏支持的費用,還擁有了一批固定資產。在譚蔚老師眼中,這是校園裏一位難得的“眼界開闊者”,“他和其他學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玩玩票,賺點零花錢換個蘋果手機,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

單純的租車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漸顯露,易被複制的租車模式讓郭敬佩開始思考後續的發展。後來,他嘗試向更專業的户外騎行業務發展,提供帳篷等露營設備租賃,把盈利重心放到專業愛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擁有了150輛山地車,附帶出租的帳篷等露營設備達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餘所高校設立了租車點,2013年租賃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超過30萬元。

長途騎行帶來的創意與釋放

張騰是郭敬佩的班長,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在張騰眼裏,郭敬佩積極向上、具有掌控能力。實際上,創業的每一天,郭敬佩都身處高壓狀態,但無論如何他總能給身邊人帶來“積極、樂觀、好脾氣”的印象。

掌控情緒,郭敬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一段長途騎行,一路上靜到只能和自己對話”。每逢不堪重負時,他都會投入一段長途騎行,在釋放壓力中思考未來。從武漢到咸寧、宜昌、長沙甚至老家河北,他在一路的騎行中迸發了關鍵的創意。比如在單車租賃之外增加露營的項目,還有,就是創辦“單車迷”網站。

武漢的租車市場漸漸趨於飽和,租車行生意如何發展成為困擾在郭敬佩心裏的一道難題。2014年春節,郭敬佩選擇從武漢騎行回幾百公里之外的河北老家。在路上,他想起從武漢騎行到長沙的經歷,那是他第一次騎長途,帶了很多東西,但等到車胎爆了的時候才發現,真正需要的東西都沒有準備。創建一個平台,打造服務於“單車迷”的網絡之家的想法隨之催生。

受互聯網汽車營銷平台“汽車之家”的啟發,他發現目前國內還沒有供單車愛好者交流的專業平台,於是他決定辦一家專業的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郭敬佩説,在普通人眼裏,自行車只是代步工具,而在騎行愛好者眼中,自行車從品牌到配件,從保養到維修,有很多值得分享交流的話題,單車迷們“迷”的就是這些。“比如有人打算從武漢騎車到拉薩,他需要準備備胎、打氣筒等備用工具,還要提前計劃好路線和露營地點,如果把相關的整車、配件銷售植入進來,就能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

通過在北京風投公司工作的姐姐,郭敬佩認識了一位同樣愛好騎行的天使投資人,遞交商業策劃書,幾輪交流下來,他獲得了200萬元的風投資金。

有了這200萬元,加上個人投資的60多萬元,郭敬佩心裏有底了。他和計算機學院的朋友馮文傑認真研究“汽車之家”的商業模式,通過分析自行車用户羣體興趣熱點,規劃網站構架及調試更新後,2014年11月,郭敬佩的“單車迷”網站正式上線,網站定位是提供買車、用車、養車信息以及與之相關的全程服務的營銷平台。

只要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

早在高中階段,為了自己的藝術夢,郭敬佩曾三度大學聯考,仍與八大美院失之交臂。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筆頭功夫”。至今,他的出租房裏一直放着畫板,沒事兒的時候最喜歡“塗塗畫畫”。

這背後,是他對自己“夢想”的堅持追求。

因為創業,郭敬佩成了大學課堂的稀客,每個月僅在月初和月末才現身課堂,但平時他會準時上交作業,他也沒忘記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創業中運用藝術設計的知識”。

在租車行的時候,他利用專業優勢,設計了一份“點車菜單”,學生們可以根據菜單選擇車型和時間。後來,在“單車迷”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名片、網站廣告、宣傳廣告等各方面,郭敬佩都發揮優勢,“設計得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特色”。

創辦網站之初,缺乏市場考察與技術能力的郭敬佩一度將網站外包給專業公司,卻常遇到後台維護難題。最終他下決心把網站收回來自己做,重新組建技術團隊,因為資金問題聘請以學生為主的技術團隊,又讓網站摸黑走了一陣子。他説:“學生沒經驗,流動性大,對網站的技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後期聘請專業人員,又因為公司規模等原因,很多人面試完就走了。”

面對“單車迷”一路走來的彎路,郭敬佩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創業的風險與艱辛。技術遭遇難關、網站至今未達投資標準、技術人才難以招募……每一樣都牽動着郭敬佩的心。

為了留住難得的技術人才,郭敬佩為每個技術員工分了公司的虛擬股份,他覺得只有這樣大家才能擰成一股繩。現在,公司擁有一支14人的隊伍,每個人各司其職、加班加點護着“單車迷”一路成長。“讓‘單車迷’網站發展為中國的‘單車之家’”是郭敬佩目前最大的心願。

等完成上線修正和抗壓測試後,郭敬佩會重新開始尋找新一輪的投資,一個利好的消息是,“單車迷”在各大搜索引擎同類網站搜索中排名第一,“環保是一種趨勢,單車的普及與網站的發展也是必然的,我不會退縮,相信‘單車迷’可以迎來春天”。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4

女,32歲,共產黨員。2007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現任主治醫師。她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一名患者信賴的醫生,一名儘可能為患者解除痛苦的醫生。六年來她始終奮鬥在臨牀醫療工作的第一線,不畏辛苦,盡職盡責,成為患者最信賴的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她苦練醫學本領,鑽研科學技術,帶領建立了支氣管哮喘規範化診治、睡眠呼吸障礙診治等重要學科點。她立足於服務民航,鋭意創新,開展飛行疲勞研究。自2009年連續4年共7次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局科技項目等資助,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並受邀在2013年第61屆國際航空航天學術年會上做專題報告。如此突出的成績在我國民航醫療衞生系統首屈一指;在全國醫療衞生系統也名列前茅。2012年劉毅同志獲得全國民航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同年被中華醫學會聘任為《國際呼吸雜誌》通訊編委。

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醫生

2007年同志在呼吸病學國家重點專科--首度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內科完成碩士研究生學習;從師於我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教授。正是在這所國內最高水平

的呼吸專科學習的機會,為她的工作和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那時起,她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優秀的醫生,做患者最信賴的醫生,為患者解除痛苦。畢業以後,同志來到民航總醫院呼吸內科。首先輪轉的科室就是呼吸重症監護病房。這裏都是危重患者,工作緊張而又勞累。可她總是神采奕奕,精神煥發,用一雙會説話的眼睛給患者帶來很多安慰。在應對甲型H1N1流感等社會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義無反顧,時刻不忘救死扶傷的使命,無微不至地守護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鼓勵他們對未來要充滿信心,頑強地戰勝疾病。

追求夢想,勤學實幹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僅有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書籍中不斷汲取知識和養料,要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幹,砥礪品質。六年來劉毅同志閲讀了《實用內科學》、《協和呼吸病學》、《戴維森內科學》、《西氏內科學》、《呼吸系統疾病診治臨牀思維》等多本書籍。工作之餘,最常在圖書館看到她的身影。六年來對待每一位病人,她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説、兢兢業業施診。2007年底,錢效森主任找她談話,讓她去學習睡眠呼吸疾病診療技術並逐步建立睡眠醫學中心。睡眠呼吸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國內還沒有系統的教育體系。對於她這樣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醫生,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她通過閲讀國外文獻,向北京多家睡眠醫學中心虛心學習,終於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裏熟練掌握了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的診治技術,成功地建立了規範化診治的睡眠醫學中心。2010年同志專程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遜親王醫院學習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治。記得有位25歲的體重290斤的小夥子來睡眠中心就診,他常常發現自己突然不會呼吸了,因此非常苦惱。他曾在北京某三甲醫院診斷為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需要長期使用呼吸機治療。劉毅大夫接診該患者後,仍然認真地為該病人再次進行多導睡眠呼吸監測。她出人意料地發現病人確實有呼吸暫停情況,但幾乎每次出現呼吸暫停病人都能察覺;這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睡眠呼吸暫停事件。經過閲讀文獻,組織呼吸病學及心理學專家會診,該患者最終被診斷為心因性呼吸調節障礙。經過多次心理疏導治療,該患者已經成功地擺脱了呼吸機。痊癒後,小夥子激動地流下眼淚,感謝劉毅大夫讓他恢復了自由地生活。正是勤學和實幹讓她積累了更多經驗,在解決臨牀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服務民航,鋭意創新

承擔着民航系統幹部職工的醫療、保健、健康檢查和航空疾病的研究工作。以同志為骨幹的睡眠中心從成立開始,就在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醫療衞生資源更好地服務民航,如何發展有民航特色的醫療服務。眾所周知,飛行員是保證飛行安全的關鍵。隨着國內外航運業務的迅猛發展,飛行疲勞問題日益突出,容易引起判斷失誤,甚至導致嚴重的飛行事故。及時判斷飛行人員的能力狀態,有效緩解飛行疲勞,對保證飛行安全,預防飛行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以此為入手點,以劉毅同志為研究骨幹的課題組選用持續認知操作任務構建了飛行認知疲勞模型,從主觀評定、EEG和ERPs等方面對飛行認知疲勞進行了研究,探討飛行疲勞產生的生理心理機制,並着力開發飛行疲勞實時監控預警系統。該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民航局科技項目資助,開創了我國民航醫療衞生系統臨牀醫學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的先河。這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能完成飛行認知功能評價的臨牀醫學中心。憑藉突出的成績,同志獲得2012年全國民航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13年劉毅同志受邀在第61屆國際航空航天學術年會上做飛行疲勞研究專題報告;其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同志作為一名優秀青年醫生,立足崗位,服務民航,勇挑重擔,苦練技能,實幹興業,激情創新,是我們着力推薦的“最美青工”。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5

若不是回鄉看到老家變化不大,她也許不會選擇農村創業。她説,或許一家人還繼續留在外地,一家四口還繼續着聚少離多的生活。

創業期間,為了流轉土地,她獨自一人上成都,下重慶,奔赴雲南昭通,輾轉貴州畢節,行程數千公里,簽下了19份土地流轉合同。

目前,她養殖的泥鰍已經銷售了60多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可達120萬餘元。122畝的泥鰍養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經營。她就是在南溪區仙臨鎮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冬梅。

回鄉創業

張冬梅今年29歲,是南溪區仙臨鎮合眾村七組人,早年家貧,4歲那年,父母迫於生計舉家外遷,成為打工一族。特別是她大學的時光,一家四口長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團聚的她,卻因為現實而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因為家裏經濟條件有限,張冬梅上大學後一直都在做兼職。手機促銷、發傳單、餐館服務員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掙到錢的兼職,張冬梅都願意去嘗試。從大二開始,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再也沒有問過家裏要一分錢。張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為家裏省6000多元。

2010年,張冬梅從山東經濟學院畢業後,在當地做了一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資幾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慶做財務管理,與此同時,她的父母正輾轉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創業的張冬梅開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轉折出現在2013年,張冬梅一家回鄉省親。難得團聚的一家人有説不完的話,回到合眾村時,看到家鄉的樣貌和20多年前沒有太大的區別,張冬梅的心裏萌發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她把這個事情和父親一提,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在家鄉大幹一場。

“爸爸懂得泥鰍的養殖,我們這裏山清水秀,還比較適合養殖。”張冬梅説,泥鰍的養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魚出水需要3—5個月,2000—3000斤/畝,每畝的收益在2.4—3.6萬元之間,一年可以收兩次,收入在4.8萬元到7.2萬元之間。市場前景也比較看好,説幹就幹,父女兩人當即決定回原單位辦理離職手續,回鄉創業。

百畝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張冬梅和父親張修定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父女共同出資80萬元開始創業路程。當時,父女遇到的一個難題便是土地流轉,由於當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較多,再加上對土地流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資金、技術到位,而場地未落實的尷尬境地。

就在這時,張冬梅接到幾個電話,告知她可到對方所在地進行泥鰍養殖,可流轉300—500畝土地,每年每畝的單價只需要80元,租賃時間由張冬梅定。甚至還有免費出場地,讓張冬梅一家技術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對“誘惑”,張冬梅並未動搖回鄉創業的決心。既然有村民不願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對方談合作。當年,張冬梅開始蒐集外出打工人員的地址、電話等信息,隻身一人前往成都、重慶、雲南昭通、貴州畢節等地,説服他們簽訂土地流轉合作協議。她一個個地找,一遍遍地查,歷時26天,行程數千公里,終於簽下了19份土地租賃意向協議,共租賃土地122畝,每畝585元。

土地問題解決了,張冬梅便和父親開始着手養殖場的修建,從平場到挖坑等基礎活路,張冬梅都親力親為。養殖場辦起後,父女進行了分工,張修定負責技術管理,張冬梅負責養殖場運營。

“如果按照新疆當地給我們的土地租金計算,我們可以節約100多萬元的成本。”説起為何堅持留在家鄉創業,張冬梅説,他父親當年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一來是想“羔羊跪乳”來報答鄉親的恩情,二來是想通過養殖帶動家鄉人民致富。

年入百萬

由於張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練的泥鰍育苗、出苗、養殖技術,加上張冬梅一直在努力學習經營,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後,生意還不錯。截止目前,她家銷售水花、存苗、成魚的營業額已有60萬元。

目前,該合作社主要從事泥鰍苗孵化、商品泥鰍養殖工作。在技術上,張冬梅一家還突破了傳統“靜水自然”孵化模式,將泥鰍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們自助研發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術正在申報發明專利。”張冬梅説,這個技術的創新,使泥鰍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們生產水花的能力在1000萬尾/次、寸苗100萬尾/次,成魚年出水6—8萬噸,年收入可達到120萬元左右。”張冬梅説,按照目前養殖場的能力,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萬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資),一年的純利潤在90萬元左右。如此一來,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開始掙純利。

張冬梅算了一筆賬,稻田和泥鰍種養配套,一畝可以產成魚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計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萬元。目前,已有20多户農户已經和她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準備進行泥鰍飼養。

另外,張冬梅還準備新流轉200畝土地,配套種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農家樂等,準備發展觀光農業和體驗農莊,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6

邯鄲三大學生張亞普開“張小生包子鋪”走紅,日賣4000個

剛開張時每天幾乎只能睡仨小時

昨日,記者輾轉聯繫上包子鋪老闆張亞普。他告訴記者,他和同學韓雷剛、劉偉都是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的,因為兩位同學要考研、要工作,目前包子鋪主要由他運營。

説起開包子鋪,最初的點子也是學市場營銷的張亞普提的。畢業後的他並沒有忙於找工作,而是先後到北京、天津“考察”,最終決定要開包子鋪。

“我父母是做生意的,我從國小了不少營銷手段。”張亞普説,除了從小的耳濡目染,他也有經驗基礎,“我有家人開包子鋪,這樣,起步就會稍微簡單些,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而説起最困難的時候,還是剛開張的那幾天,因缺乏實戰經驗,他每天幾乎要忙到凌晨1點才能把餡料備齊。睡不到3個小時,就得起來調餡兒、包包子,到了7點才能正常出攤。

影響

石家莊大學生跑到邯鄲求“入夥”

開張雖不足一個月,“張小生包子鋪”卻在當地小有名氣,幾乎每天都有人排隊買包子。

“為了保證質量,不論包子的餡料、面,還是油都不會用雜牌的。”張亞普説,過硬的“質量”或許是大家迅速認可他的一個原因。

此外他還很注意細節。“店前面有個飲水點,不論買不買包子,你渴了就能去接水,我們還特意放了幾個凳子給老人、孕婦排隊等待時坐,大家很歡迎。”張亞普説,為了吸引顧客,從開業到現在,他還經常推出一些活動,比如兒童節期間為福利院的孩子送包子,父親節期間推出互動活動。

就這樣,“90後大學生賣良心包子”的事兒在邯鄲街頭傳開,“xx包子鋪”也引來眾多即將畢業大學生的關注,希望成為其中一員。“我上學的時候,也希望能自己創業,看到他之後,我就想能不能跟着他一起。”今年剛剛從石家莊學院畢業的郜少乾在網上看到了帖子便主動聯繫張亞普,甚至有一天,他直接跑到店裏,主動幫起忙來。

現在,張亞普的包子鋪每天能賣近4000個包子,如此的銷售量也引來30多人爭取包子鋪的加盟權。

聲音

“我真沒想到,他們真的成功了”

其實,張亞普三人共同創業的事兒,一直受到大學同學們的關注。“他們幾個上大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琢磨,經常參加一些商業活動。”張亞普的同學趙航飛説。

但趙航飛初次聽説張亞普他們開了包子鋪時,還是被震到了:“我總覺得這個不一定行,包子太普通了,覺得他們玩大了。”

可如今見到網上越來越火的“張小生包子鋪”,趙航飛也不得不改變自己之前的觀點:“我真沒想到,他們就這麼火了,真的成功了。”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7

王婷:90後女大學生創業開米線店

20XX年12月,“90後”濟南女孩王婷的開店夢終於實現了。這個位於濟陽縣城區商業街附近,只有20多平方米的米線店,承載着王婷從上大學到現在一直以來的夢想。

不顧家人反對,辭掉實驗室的穩定工作,從濟南來到濟陽開米線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個“喜歡做飯,也想做給別人吃。”因為天冷,她的手指幾年來第一次被凍得腫了起來。

不顧反對辭掉實驗室穩定工作

王婷辭掉穩定工作,自己創業的想法,一開始便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

20XX年,王婷從泰山學院化工學院畢業,隨後便在濟南一家實驗室開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卻十分輕鬆。在王婷父母看來,女孩能找到這樣一個離家近且相對輕鬆穩定的工作,還是不錯的。

但誰知,20XX年7月,王婷便不顧父母反對辭掉工作。王婷説,辭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過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後來,考慮到自己一直想開店創業,還是決定辭掉工作。

王婷介紹,早在上大學期間,自己便有開店創業的想法,但那時,還沒想好用多大的店鋪,開什麼樣的店。直到在濟陽偶然找到一間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騎電動車尋找店鋪

20XX年11月,王婷追隨老公第一次來到濟陽。在濟陽租了房子後,王婷便開始騎着電動車走街串巷尋找出租的店鋪。因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緣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對於濟陽,王婷一點都不熟悉。以至於現在,她對於濟陽的認知,還僅限於2條道路,緯一路和緯二路。而她的米線店就開在緯一路,競業園學校東側。

王婷説,對於濟陽兩條道路的認識,還源於最初的走街串巷。“開始時,也不知道哪兒有出租店鋪的,就騎着電動車,順着這兩條道路逐個找。”她説,後來對這兩條路瞭解後,她將店鋪的位置鎖定在濟陽兩條商業街附近。

“想着商業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買賣來也容易些。”王婷説,但找了一個星期,都沒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鋪。這時,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棄,在濟陽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後,再繼續找合適的店鋪。”

但誰知,這時,競業園學校東側一個要出租的店鋪卻突然出現了。王婷想都沒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辭職來幫忙米線店開張

王婷租來的店鋪很簡單,甚至稱得上簡陋,一塊木板隔離出來的20多平方米的房間。

“啥都沒有,就是一間空房子。”租來的空房子,讓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着頭腦。“房間太小了,最後決定開米線店。”王婷説,找房子時想着在麻辣燙和米線店兩者之間選一個。

安裝空調、油煙機,購買桌子、凳子……下定決心開米線店後,王婷便開始忙活起來。為此,還特意花錢到濟南學習了做米線、土豆粉的相關知識。

開業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過來,便給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學舍友江魯平打電話,讓其過來幫忙。接到好朋友電話後,江魯平當天便辭掉工作,和父母簡單打了聲招呼,第二天便從濰坊趕到濟陽。

同為“90後”的江魯平,辭職來濟陽前,在濰坊一家實驗室工作。她説,接到好朋友電話,便立即趕來幫忙了。

一天40餘顧客自己能忙得來

20XX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線店開張。此後,兩個“90後”女孩開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約有40多個顧客。”記者見到王婷時,這個扎着馬尾,手凍得紅腫的年輕女孩,正忙着給顧客做米線。無論是購買食材,還是做米線,她都一個人完成。

米線店進門左手邊的牆壁貼了滿滿的便籤紙,便籤紙上大多都是顧客留下的祝福語。右邊牆壁上有王婷寫的無線賬號和密碼的提示。沒有顧客的時候,王婷為了節約開支,不捨得開空調。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凍得腫了起來。

剛開始,江魯平還在米線店幫忙的時候,王婷和她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裏數錢。“看看今天又掙了多少錢。”王婷想着能快點把投到米線店的本錢掙回來。

今年1月5日,記者採訪時,米線店中只剩下王婷一個人。王婷説,現在米線店慢慢走上正軌,再加上平時也不是很忙,江魯平走後,自己一個人也基本能忙過來。

王婷説,因為米線店靠近學校,現在吃飯的大多都是教師,也基本都是熟人帶來的回頭客。她相信,接下來,米線店會越來越好。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8

城固縣大巴山食品廠黃文學

從一個懷揣夢想靠月收入幾百元的打工仔,到一個嶄露頭角擁有40多名工人的企業帶頭人;從一個只有國中文憑的毛頭小子,到一個敢於創新,追求進步的業界精英,平凡的黃文學用十幾年的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傳奇。

黃文學,男,1967年出生,陝西省城固縣董家營鎮莫爺廟村人,現任大巴山食品廠總經理,先後被評為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帶頭人、“十大青年創業者”;他所創建的大巴山食品廠解決了當地40多名青壯年農民的就業問題,為當地農民工再就業做出了貢獻。

全心全意創事業

“梅花香自苦寒來”,黃文學所走過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相反,他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荊棘,但他憑着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台。

一、艱苦的童年生活磨礪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黃文學的創業故事和他貧窮、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黃文學1983年學習畢業後,擔任莫爺

廟公社農村電影放映員,多年來勤勤懇懇工作,頂風雨冒嚴寒,爬山涉水,走村串鄉,把文化娛樂送到千家萬户,2007年電影走向滑坡,黃文學前往上海無線電二廠打工,他總想自己幹出一番個人的事業,2008年返鄉,2009年看準了食品加工項目,用打工掙的錢,又向親友借款、貸款創辦了大巴山食品廠。

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2008年,黃文學滿懷着創業激情回到了家鄉,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擺在黃文學面前的問題數不勝數:廠房選址沒有着落、頭期資金還沒有落實、技術員工沒有到位……在眾多的困難面前,黃文學沒有膽怯,回鄉後的黃文學,幹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籌。初期由於資金不足,尋找了一所廢棄的國小,購買了部分生產設備、設施,他看準了市場前景,於是堅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產、銷售工作。他帶領着自己的技術骨幹們,加班加點的研發樣品,8月份的天氣異常炎熱,但憑着他們的創業激情和拼搏精神,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發完成了好幾個樣品,並於當年9月份將產品正式推向市場,令人驚喜的是,該系列產品一上市就異常火爆,供不應求,實現了產銷兩旺的目標,黃文學的創業之路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創業環境為工廠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業環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縣政府

為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刺激創業和就業,不斷改善創業環境,為創業大軍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黃文學感受到地方政府營造的良好創業環境,在各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扶持下,黃文學帶領着大巴山食品廠的全體職工努力奮進,拉開了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的序幕。

為了生產出質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黃文學引進了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並在員工隊伍中普及了操作技術,這樣,一個高素質、高產量、高環保的食品生產廠家在董家營鎮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站穩了腳跟。

飲水思源勇擔當

在黃文學看來,做企業也要飲水思源,財富取之於社會,就要用之於社會,幾年來,黃文學積極服務青年就業,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為政府解決城鎮人口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實現農民工本地就業,減少留守老人、兒童數量。董家營鎮的老百姓僅靠種地很難維持生活,村裏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會選擇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顧年幼的兒童,因此,平時在村子裏很難看到青壯年,村裏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擁有着艱難的童年記憶的黃文學建廠一件事,就是招收村裏的青壯年剩餘勞動力,實現村民的就近就業,這樣,村民既能兼顧家庭,又能掙錢補貼家用,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推薦村民就業,帶動村民一起致富。黃文學知道,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決全部村民的就業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極力聯繫兄弟企業,推薦村民們就業,併為無技術、無經驗的村民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解決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村民就業難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文學的努力下,2010年,村裏大部分剩餘勞動力得到了合理的運用,僅大巴山食品廠就招收了40多名農民工,並計劃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解決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精心管理建隊伍

黃文學自擔任大巴山食品廠總經理以來,深深地知道,要想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員工的素質一定要不斷提高,於是,他抓管理、抓業務、抓隊伍,開創了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謀發展。大巴山食品廠招收的員工大多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而且和黃文學是鄉親,員工素質不高,紀律意識不強,為了提升員工的紀律意識,黃文學通過精心組織,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並選配了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加入進來,為了説服鄉親們遵守規章制度,黃文學以身作則,並經常與員工溝通交流,最終建成了一支紀律性強的員工隊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抓業務,身先士卒求發展。工廠的銷售市場發展是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黃文學帶領全體員工共同分析市場,劃分區域客户,分區分片逐個進行營銷,他克服重重困難,身先士卒,各個商場進行攻堅,為工廠產品銷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帶出了一批優秀的業務高手。

三、抓隊伍,提升素質共發展。創業中的黃文學認識到,萬事以人為本,人的基礎打不好,事業就很難發展,於是,他制定了“一小時學習制”,每天抽出一小時,組織員工開展業務培訓與交流,並在工廠內部設立了讀書角,鼓勵員工工作之餘不忘學習,另外,他還經常派員工走出去學習,回來後與其他員工共同交流,在不斷的培訓交流和學習中,員工的整體業務素質、綜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黃文學的不斷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廠年銷售額達到了320萬元,並定下了2012年突破450萬元的目標。“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黃文學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後的生產經營中,他一定會高舉“青春創業”的旗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家鄉農民工再就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創業青年事蹟材料範文9

希望在不斷的尋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斷的失去中再現。心隨夢動,一切皆有可能。——題記

從一個山裏娃,一名曾經的下崗工人,到陽新縣“十佳創業青年”,一個如今擁有三個電腦專業賣場,麾下統領一支40人的計算機專業技術團隊,一個佔全縣IT行業市場份額近80%的陽新聯創科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38歲的胡智,在創業風雨歷程中,一路揮灑青春的汗水與激情,自強不息,真實地演繹了一曲“心若在,夢就在”、不懈尋夢,追求實現人生理想與價值的動人樂章。

最初的心願:捧上一隻“鐵飯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藏河,丫吉山,偏僻的陽新三溪鎮這方名不見傳的山水,以其靈秀滋潤出了胡智童年早慧的心。出生在家大口闊的普通農家,排行老玄的胡智,從貧困家庭的生活中,早早地體味到了生活的艱辛。從邁進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小小的心靈就懷揣着父母的期望,生出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好好上學,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捧上一隻“鐵飯碗”,光耀門楣。

可是,就在他一心上學,以優異成績考上國中,正欲展開夢想的羽翼時,家庭的貧困卻不得使他在念九年級那年含淚離開了校園,那一年他十六歲。在惆悵、無奈與苦悶中,他告別了温暖的家,離開了那方故土,步入了社會,從此開始了自已人生的尋夢之旅。

19xx年冬,適逢縣水泥廠招工,幾經周折,他被招進了縣水泥廠供銷科。此時的水泥廠是縣內數得着的幾家國營企業,能進廠當一名工人,在村裏人看來無疑是捧上了“鐵飯碗”。幸福彷彿觸手可及,然而現實的困惑又接踵而至,終日混跡在廠裏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間,按部就班的生活,時間長了,讓他陡生出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隨着,在供銷科裏跟老供銷員們外出的跑業務次數多了,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一波高過一波經濟改革浪潮,讓他敏感地意識到內地中小型國營企業所謂的“鐵飯碗”,遲早會被打破,象他這樣農村青年只有掌握更多知識,學會一身本領,才是立身之本。於是他開始了重新籌劃自已的人生,以強烈遠求知慾望報名參加了湖北大學文祕專業自修學習,並開始關注與用心地鑽研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用知識充實自已,來排解空虛無聊的工廠生活。

19xx年,當他曾經預感的事情,終不期而至,縣水泥廠在脱困無門時,實行了企業改制,栽員增效,胡智和眾多工人一道下崗了。就這樣他兒時夢想捧上的那隻“鐵飯碗”,被現實無情地打破了,然而生活還得繼續。

“天生我才必有用”,19xx年春節剛過,懷惴着一個新的夢想,一顆狂野年輕的心,這一次他決然離開了陽新,如一匹脱韁的野馬,同鎮上許多年輕人一道奔向了南方更廣闊的天空,闖進了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帶——沿海的廣東深圳、東莞等地,他要去證明自已,沒有“鐵飯碗”照樣生存,照樣能活出個人樣。

曾經的夢想:就當一個“小老闆”

誠如一句名言,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憑着在工廠期間所學的文祕知識兼平時悉心鑽研掌握的計算機專業技術,還有農村孩子一貫吃苦耐勞、踏實勤奮的品性,胡智很快就從眾多的“打工仔”中脱穎而出,獲得了老闆的青睞,不久就被提升任為企業的行政主管。

其後,他又為多家企業老總相中,被高薪聘用。輾轉漂泊的打工生活,不僅豐富他的人生閲歷,更開闊了他的視野,看着年輕同事有的辭去得來不易高薪水和待遇優豫的職位而回歸故里,開工廠,看着沿海一帶很多和自已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拚命努力自已創實業的幹勁,他在心裏也萌生了一個新的夢想,想自已也能回鄉當一個“小老闆”,作自已事業的主人。

心隨夢動。為着這個願望,在此後打工期間,他除了認真的搞好自已崗位工作外,還謙虛地向那些經營管理方面的行家學習管理經驗,並留意市場行業動態,結合自身的專長考慮,最終他心中認定了計算機信息這個富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他認為在內地不久的將來必定有着無限廣闊的市場前景。

20xx年初,在利用回鄉過春節的時機,他來到縣城細心地考察了這一行業的發展情況,他發現當時諾大的縣城,竟然只有兩家門庭冷落,不到二十平米的電腦經銷商,與沿海一帶這一行業生機勃發的氣息絕然相反。實地考察的結果,讓他更堅定自已的內心的選擇,他認為這是一種內地與沿海行業發展的時間差的體現,誰能在陽新捷足先登,誰就能贏得電腦信息行業的主動。

時不我待,20xx年冬,在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後,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斷然辭職,謝絕老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到了陽新,自籌資金——萬元,在縣城註冊開辦了集銷售、維修、計算機操作培訓為一體的“新長城電腦經營部”,第一次當起了“小老闆”,開始了人生的創業之旅。

然而,現實與夢想之間總有着不小的差距。起初,小縣城信息化的浪潮並不象他想象中的那樣迅猛,店裏每天只有零星顧客光臨,前來接受培訓的人也不多,而行業本身的高投入與電腦技術設備迅速更新換代,卻要求他一方面不斷的追加投入,一方面緊跟發展形勢加強自已的技術培訓,既要多方籌資,又要做市場營銷,還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這讓他感受到了當“小老闆”的艱辛。

但是,他早已沒有退路,為了打開局面,站穩腳跟,他除了向親朋好友藉資,或説服他們參與投資以緩解資金短缺的難題外,更是拚了命,沒日沒夜地工作,從進貨、銷售、到培訓和售後服務,他都一人幹,只要客户需要,哪怕是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堅持力爭在第一時間為客户解決問題。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胡智的新長城電腦經營部歷經兩年的市場磨鍊,漸在陽新聲名雀起,他開辦的計算機與網絡培訓班也紅紅火火。就在他剛嚐到了一點作“小老闆”的可心滋味時,然而信息市場發展瞬息萬變,風雲突起的形勢,又讓他陷入新的困惑。進入二0xx年,由於在品牌、規模及人才隊伍上與省、市外地電腦經營商存在着差距,這使得空有地利與人和的他,在縣政府與機關部門的信息招標工程中一次次空手而歸,眼看着當一個“小老闆”美夢又將化為泡影。

這使得胡智又一次開始用心來尋思未來的路該怎樣走?20xx年他七赴省城,三赴京城學習與考察IT行業的發展形勢,學習企業經營管理知識,最終他認定只有走依託著名品牌,走規模經營的道路,同步建設一流營銷與技術團隊,才能在IT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贏得生存與發展。

如今的追求:作創業的“領頭雁”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深刻的反思與汲取過去創業成敗的經驗後,20xx年6月,胡智大膽地邁出了他人生創業之旅最關鍵的一步,打出了三張牌:一與縣教育局技術裝備站聯合創辦股份制企業“陽新聯創科教有限公司”,籌資200萬元,租下興國大道縣煙草局營業面積達兩百四十平方米黃金門面,建起了陽新最大電腦專業賣場;二與北京聯想集團簽約,加入其營銷商,成為聯想電腦這一國際品牌在陽新唯一指定經銷商;三與武漢有關高校建立長期電腦信息人才培訓與用人合作關係。胡智打出這三張牌,破解了當時陽新縣城所有的電腦經銷商受規模、品牌與人才的制約而無法與外地同行相抗衡,從而徘徊不前、發展無力、了無生機的難題。

雖説商場與戰場,然胡智心裏知道,一招先,未必能步步贏。雖説從聯創科教公司成立起,他開始逐漸佔據了縣域電腦信息行業發展的制高點,但是過去學習與創業的經驗告訴他一個成功企業,光有品牌、規模與人才等硬件還不夠,還得有良好的信譽、有科學的管理、有社會責任感與企業的精神與文化等軟件作內核支撐,否則他一樣經受不住市場風雨的洗禮與考驗。

圍繞強化企業的軟件建設,他對外推行誠信至上,服務至上的經營理念,把讓顧客“買得放心,用得舒心”作為公司的經營宗旨,把“替客户作想,為用户負責”作為服務準則,實行隨叫隨到的24小時售後服務,用心去贏取百姓對企業信任與肯定;對內則實行科學化與規範化的管理制度,堅持重用人才,嚴格按照《勞動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書》,為他們按期繳納勞動、醫療等“五險”,實行員工生日與重大節慶聯歡慰問制度,鼓動員工大膽創新、積極學習,保障員工工資高於陽新同行業平均工資水準,用人性化的管理贏取員工對企業的認同與愛心。

與此同時,胡智還堅持把商業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企業發展思路。一手堅持緊抓機遇,大力拓展業務範圍,拓展網點佈局。短短三年間,使聯創科教公司成為了我縣IT行業唯一具有一般納税人資格的法人企業,躋身我縣政府指定採購協議供應商,並先後榮獲省級消費者滿意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以及省家電與網絡信息產品服務行業百家示範點光榮稱號。形成了主營業務涵蓋電腦及其配件、耗材、數碼器材、辦公設備、安防監控報警等電子產品銷售、電腦網絡與監控和KTV工程設計安裝及維護、軟件開發、銷售等於一體專業化、綜合性的公司,業務網點遍及全縣14個鄉鎮,市場覆蓋率達到全縣IT行業的80%。20xx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胡智的聯創公司仍創造出了一個業界奇蹟: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萬元,上繳國家利税——元,20xx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萬元,安排大專生就業人數達40人。顯著成績,贏得北京聯想集團中南區主管的關注,確定把該公司列入縣級旗艦店重點建設。

而另一面他則不忘飲水思源,積極回報社會,肩起應盡社會責任。今年為紀念五四運動90週年,公司出資贊助舉辦了全縣中學生紅歌會,讓年輕的學子在嘹亮紅色經典歌曲聲中得到了教育、純潔了思想;而四年來,在他的帶動下他和公司的員工們為支援山區的教育事業,支助貧困學子先後四度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近兩萬元。

付出就有回報。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中他被評為全縣“十佳創業青年”,這無疑是社會對胡智在人生創業路上優異表現的一種肯定與褒獎,然而在他看來這更是一種鞭策,他説:現在的夢想就是願作一名創業的“領頭雁”,為身邊有志創業青年當活的教材,作好的示範,因為有所作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