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8K

事蹟是優秀的,所以大家在寫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需要強調格式正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8篇,供大家參考。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8篇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1

談劍波,畢業於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現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榮獲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蘇省百佳理事長、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江蘇省優秀青年、武進區十佳青年、武進區大學生創業標兵等榮譽。

紮根鄉土,做發展致富的“帶頭人”

2012年擔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以來,他聚力興農,帶領鄉親共致富,建立起“合作社+基地+農户”的運作機制。積極邀請專家來授課,帶領大家參加交流會、觀摩會,親眼看、親手摸、親身學,實現看得懂、摸得透、學得會的目標;積極推廣綠色、安全、高效栽培技術,建立果品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二維碼追溯系統,達到產品安全,質量可控、高效經營的水準。

帶頭學法,做農業生產的“守護人”

他利用田間課堂、大棚課堂、庫房課堂等實踐教學活動,宣傳學習農業、農村的法律、法規政策。在推廣林果科學種植管理技術的同時積極宣講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引導農户使用綠色農藥、生物農藥。在生產過程中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措施,推動實行安全生產、清潔生產,確保果品質量優質、安全。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管理制度,為農户的上市果品義務檢測、打印,合作社基地生產的葡萄、火龍果、獼猴桃、紅美人柑橘都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積極用法,做農村和諧的“調解人

“人熟是一寶”,作為土生土長的洛陽鎮談家第三代農人,談劍波就是村裏的“老孃舅”,對農村基層矛盾掐得準脈、找得到根、摸得着門,在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進中,他結合新頒佈的《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積極為村民開展答疑解惑,推動全村宅改工作有序進行。村裏兄弟因耕地確權起糾紛,他積極調解,向當事人宣傳講解《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耐心説服教育,最終雙方互諒互讓,握手言和。他總是把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將法理融於人情,因此,村民對他十分信服。

作為洛陽鎮的一名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户,談劍波通過家庭示範,極大提高了身邊村民學法、用法的能力,增強了合作社與村民的凝聚力,成為村民綠色安全生產的好幫手、知心人。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2

自“七五”普法工作啟動以來,劉兆路作為全椒縣司法局襄河司法所負責人,全面負責襄河鎮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幾年來,嚴格按照省、市、縣“七五”普法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襄河鎮的實際情況,紮實推進“法律六進”示範點建設,重點開展領導幹部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在省、市級中心村新增和更新法治文化元素,滿足人民羣眾對法治的需求。

一、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認識到“七五”普法規劃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服務“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是黨中央確定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一項重大任務,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

二、強化組織領導,夯實陣地建設

“民主建設 法治先行”。自“七五”規劃綱要出台後,積極對鎮法宣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調整,借力鎮人大的監督職能,督促鎮黨政辦、派出所、民政辦、財政所、司法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村(居)書記、主任積極主動參與到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來。2018年,對已建成的“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秦崗社區法治文化陣地進行了更新、修繕;在城南社區、八波河東新村新建法治文化陣地,將現代法治元素和最新的法律條文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融入其中,為羣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供條件。

三、精心組織謀劃,全面動員部署

襄河鎮“七五”普法規劃綱要出台後,鎮黨委、政府先後多次組織召開全鎮村(居)綜治暨司法行政工作會議,明確黨委、村(居)委書記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第一責任人。鎮主要領導對綱要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重點對象的普法方法步驟及保障措施等作進一步細化,並對整個“七五”普法綱要的實施注意事項作了強調和要求,特別要求要將“江淮普法行”、“法律六進”、“12·4”憲法宣傳日等活動有機融入到“七五”普法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鎮的法治氛圍,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廣泛宣傳造勢,形式多彩多樣

(一)開展領導幹部帶頭學法

利用領導幹部夜學,穿插法治文化內容、黨風廉政知識的講解和政論宣傳片的播放,為全鎮領導幹部普及法律知識。聯合鎮人大、鎮紀委在黨委會議上,領學《憲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監察法》等法律條款22次,強化了鎮主要領導、班子成員的法治思維和責任意識。利用幹部教育在線學習,組織鎮主要領導幹部進行法律知識測試105人次,提升了領導學法、用法的意識。

(二)開展法院庭審旁聽活動

組織部分鎮、村(居)幹部參加“以案釋法”活動,通過旁聽明光市管店司法所闞乃軍涉嫌玩忽職守,古河鎮周湖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汪明鬆套取糧補資金等造成國家、人民財產損失的鮮活案例,提醒廣大黨員幹部要依法履職、依法盡職。

(三)參觀全椒縣黨風廉政教育基地

結合“講嚴立”、“三查三問”等警示教育活動,2018年先後2次組織鎮、村(居)領導幹部220餘人次赴縣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過看身邊人、身邊事及紀委書記現場教學等方式,為廣大黨員幹部敲響“對黨絕對忠誠”和“不能腐 不敢腐 不想腐”的警鐘。

(四)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

結合“七五”普法規劃綱要的重點普法對象要求,先後多次深入南屏中學、城東國小、前進國小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為1000餘名師生普及了“預防校園暴力”、“健康校園從交通安全開始”等知識,獲得了學校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五)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結合綜治“雙提升”宣傳、計生“滿意度”宣傳和司法行政系列宣傳活動,進村入户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羣眾滿意度”、“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等內容;城南社區還邀請律師到社區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現場為老百姓解答法律諮詢50餘人次。2018年8月,司法所先後到城東社區、城南社區等開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常識”宣講,取得了較好的羣眾反響。村“兩委”換屆結束後,司法所在八波村組織新一屆“兩委”幹部面向憲法宣誓,進一步增強了黨員領導幹部尊法、尚法意識。

(六)開展特殊羣體的法律明白人宣講活動

不斷創新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考核機制,通過組織法律知識競賽的方式,扭轉他們被動式受教的惰性思想,督促他們在思想上樹立“我要學”的意識。藉助社區服刑人員集中教育的契機,要求他們在自己學法的同時,充分發揮普法志願者和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在親屬朋友圈宣傳法律法規常識,幫助擴大普法受眾面。

五、成效顯著,普法道路任重道遠

自“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通過進村入户宣傳、進校園授課、法律常識測試等方式,對領導幹部、青少年、法律明白人開展了眾多的法律常識培訓,得到了鎮黨委、政府和人民羣眾的一致好評。2018年,省司法廳黨組書記、廳長姜明,市委政法委書記秦仲鑫,市政協副主席高潮,縣政協副主席馬宣傳等領導先後蒞臨襄河鎮檢查指導“七五”普法工作,對全鎮的普法依法治理和“七五”普法工作開展及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工作的成果來之不易,普法道路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保持高昂鬥志,在緊抓重點普法對象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普法形式,夯實普法陣地建設,擴大普法受眾面,讓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邊”的氛圍,享受到“法潤萬家”的成果。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3

楊旭宇,中共黨員,現擔任戴埠鎮戴南村黨支部書記,從事農村基層工作27年,曾榮獲江蘇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突出貢獻獎、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五大明星城”建設先進個人、常州市5a村黨組織書記、溧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溧陽市“三為三新”活動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依法履職,帶領村民脱貧致富

2004年楊旭宇擔任戴南村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 “顧全局、謀思路、定方略、興產業、促發展”,帶領全村羣眾攻堅克難,發展經濟。在他帶領下的戴南村社會氛圍和諧,村集體持續穩定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2012年以前,戴南村仍比較窮,多數老百姓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楊旭宇書記抓住溧陽市發展全域旅遊的時機,利用戴南村絕佳的地理位置,積極招商引資,2015年南山花園、上海耕莘頤苑、乾隆養生谷、南城等大型文旅企業陸續入駐戴南村。在政府支持、社會資本融入、村委會的參與下,戴南村的3000畝土地完成流轉,改造成了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和體驗式農業,現代農業代替了傳統農業,村裏環境得到了提升和改善,原先髒亂差的小山村換了容貌。從此,村民成了股東,部分村民還成了產業工人,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

學法普法,全力營造法治氛圍

一直以來,楊旭宇堅持學法懂法,做“依法治村,執政為民”的表率,牢牢抓住學法用法這個關鍵環節,將民主法治宣傳作與民主建設相結合,深入羣眾普及法律知識,有力推動了戴南村依法治村工作的開展。截至目前,村委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道路硬化、村莊整治、法治教育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村委又先後投入30多萬元完成了翻建、改建村綜合服務中心,使配套設施達到“四室六有一中心”的標準。為了讓新的法律政策“落實到尋常百姓家”,營造學法氛圍,楊旭宇主動走村入户、走進農家樂、走到遊客身邊,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向經營主、遊客、村民宣傳《民法典》《土地承包法》《鄉村振興促進法》等等,並重點圍繞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法治需求,進行認真、細緻地講解和分析,讓羣眾通過身邊的事情瞭解法律、遵守法律。2021年,戴南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

真情服務,積極化解矛盾糾紛

“以前村裏有矛盾,基本上當天就解決,不會拖到第二天,但現在有些矛盾沒辦法當天解決,有些要求提得很過分、不合理,根本解決不了。”很多時候,楊旭宇既當書記又當調解員,深刻地感受到,現在有些矛盾糾紛,用傳統的“講理”已無法調和,“很多事情還是應該依法解決”。10多年前,丘陵山區的責任田沒人願意種。現在隨着鄉村建設的推進,土地的經濟價值越來越高,村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涉及土地的糾紛也越來越多,發揮法治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充分發揮法治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戴南村設立了“百姓議事堂”,專門為老百姓宣講法律知識,化解土地、拆遷、鄰里之間等矛盾糾紛。楊旭宇兼任“百姓議事堂”聯絡員。僅去年,就化解重大疑難糾紛28件。

作為戴埠鎮的一名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户,楊旭宇書記將和其他村幹部一道,積極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化解村裏的矛盾糾紛,進一步加大村級民主法制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依法治村水平,把法治建設融入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4

楊德清,男,現年四十五歲,家住黃金鎮沙壩村五組。他是家庭中的頂樑柱。他生於貧苦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較多,父母含辛茹苦將一個個拉扯長大,但因家居條件極差,家境貧寒,楊德清就一直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女朋友。任然和年邁父母居住一起,雖然生活清苦,但還是用勤勞的雙手把兩位老人料理的僅僅有條。兄弟姊妹因文化不高都到外地打工養家,可他知道年邁已高的父母需要照顧,從而他放棄了打工賺錢的機會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楊德清現在的妻子張青命運坎坷,其前夫嶽登亮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失去了生命,幾個孩子及公公婆婆小的小老的老,贍養老人及撫育小孩責任之大,任務之重,但一個柔弱的女子依然挺起了脊樑,雖然挺不過氣,但也無怨無悔。

殘酷的命運就這樣無情的折磨這兩個貧瘠的家庭,然而蒼天有眼,生活艱辛,命運坎坷的兩個陌生人經人介紹最終結為夫妻,從此,楊德清便【嫁】到女方擔起了這份贍老撫小的重任。還説妻子的公公婆婆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妻子的小孩就是自己的小孩。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德清是一個淳樸憨厚的人,從小受到大人的薰陶,深知知恩圖報之理。幾年前,母親【妻婆婆】劉大英患病從開始檢查到化療放療每次都是他親自領着到大醫院就診,住院陪護,他就搬到老人房間,接屎倒尿,伺候用餐。就這樣一日三餐從未間斷過。不離不棄堅持照顧,也對其他在外打工的兄弟無一句怨言。雖然近三年的精心護理,但婆婆還是被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同時他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將婆婆送老歸山。

去年,老父嶽連全因高血壓住院需要護理,他又親自陪護,聽醫生説公公怕煙,他首先戒掉了吸煙。並在父母的住室安上空調,夏天解決了高温,冬天解決了寒冷。老人怕花錢不敢使用空調,他就三番五次的向他們解釋,沒事這是節能空調,要不了多少電費,解決了老人過冬問題,老人病情得到了緩解。

在他的帶動下,兒女爭先給老人做喜歡吃的可口飯菜,爭着給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日子過的很開心。 現在老年病變的多樣,老人又眩暈不能下牀走路,他又白天扶老人出來曬太陽,吸新鮮空氣,晚上陪老人看電視,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説“要不是我這個上門兒子,早就沒我了。”雖沒血緣關係,但血肉相連呀。

做為一名沒有血緣的兒子,他無時無刻不在記掛和照顧着父親。不管平時工作怎麼忙,他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瞭解老人的思想動態。每當老人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時,他都會想盡辦法,耐心開解,為老人送上一顆“開心果”。

一次,老父去集市的時候丟了200元錢,因為此事上了好幾天火,當他得知這件事後,就來到老父身邊,為老父送去200元錢,並勸解老人要放寬心,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慢慢的,老父解開了心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愉。每當老人想做什麼事情時,他都會首先去支持、去鼓勵。老父身體不太好,血壓高,遇事不能急,他經常陪老人散步,增強了老人自信心,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竭盡所能,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比擬的,那就是一種理解、信賴、認同和讚許。

做為農民,他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這樣,他依然從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隔幾天,他都會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愛吃的東西。老人的生日,他可以講是熟記於心,每到這時,他都會精心為老人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逢年過節,他都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組織全家人與老人齊聚一堂,共度佳節,讓老人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温馨,體味祥和。

關注老人生活,細心呵護,雪中送炭,難處見真情。

生活本來就是由點滴累積而成, 密應對點滴的人才真正是一個細心的人,一個全情投入的人,楊德清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為老人送上百倍關懷。

溝通協調,排憂解慮,做家庭和睦的調味劑。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瑣事,都會有一些不快樂,而他應對這些煩惱卻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因為他有一顆真摯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有時會嘮嘮叨叨,有時也會發火,每到這時,他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從不和老人爭辯,等事情過後,他就細心的瞭解老人生氣的原因,並對老人進行安慰和勸解。在處理一些事情上,有時她的看法會和老人發生分岐,每到這時,他都會坐下來和老人商量,徵求老人的意見,並將老人的意願放在第一位,讓老人開心滿意。

有時候老人會和晚輩因為看法上不同,發生一些不快,而此時,他又成為了“和事佬”,周旋於兩者之間,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化解矛盾,使家人重歸於好,使老人盡享天倫。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儘管家庭的困難、挫折很多,但並沒有壓倒他,因為他認為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此她們夫妻間常常互相體諒,互相關心,共渡難關。平時教育孩子方面他們講的最多的話題也是“尊老愛幼”,讓孩子懂規矩,有禮貌,所以他的孩子也是很討人喜歡的。

就是這樣,他從點滴中關愛着老人,從瑣碎中牽記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從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後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5

今年39歲的馬守銀是肅州區政法委工作人員,全家3口人,還有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

也許和他從事的工作有關,馬守銀一家人是所在社區小有名氣的崇德守法家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們帶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自覺維護社會公德,積極學習法律知識,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是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工作之餘,他利用在職黨員身份積極參與社區開展的各類活動,主動參與樓院管理,化解矛盾糾紛,促進鄰里關係和諧。樓院居民因太陽能漏水出現矛盾,他耐心勸導,及時化解矛盾;樓道的亮化燈壞了,他主動去找相關單位並挨家挨户走訪解決;樓院樓道粉刷、防盜門維修,院內車房管理、樓院垃圾堆放等等瑣碎的小事,他都一件一件想辦法解決,總是努力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狀態。

他熱心公益,為樓院建設出謀劃策,跑前跑後,解決了樓院停車、門房上下水、住户活動場地、樓院綠化等各種難題。一次居民小組工作人員在檢查樓道衞生時發現,一個單元樓道內堆放的破紙板、塑料瓶等雜物有一人多高,即影響環境衞生、妨礙居民出行,又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居民小組工作人員三番五次上門勸説但無濟於事。馬守銀聽説此事後,主動找到户主,溝通交流,在他的耐心勸説和幫助下,該住户及時清理了紙板和垃圾。

平時,他還發揮自己的專長,義務為社區居民普法、講法,和社區工作人員將法制安全宣傳彩頁挨家挨户發放給居民羣眾,居民們有什麼法律方面的問題也會及時向他請教,他總是耐心細緻的給予講解,鄰里之間不論誰有困難,他也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馬守銀家樓下住着一位80多歲的老人,老人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幾年來,他們夫婦倆經常幫着老人家買菜、買面,替老人家裏接電、修水龍頭;逢年過節,給老人端一些好吃的,陪老人説説話、聊聊天……。一次深夜,老人突發疾病,他們急忙跑過去照看,又打電話叫來了救護車幫忙把老人送去醫院,老人常對別人説:“真是鄰居好、賽過寶,多虧了馬守銀一家人”。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6

王慶厚,1947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2007年退休,2015年7月被淄川區司法局聘為特邀人民調解員,派駐到般陽路派出所工作,2016年被評為感動淄川模範人物,2017年被評為淄川區優秀社會工作人才、淄博市模範老人、淄博市調解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人民調解員,2018年9月被山東省司法廳評為首批人民調解專家,2019年被淄博市政法委評為全市政法系統十大先模人物。2021年8月,被推選為淄川區般陽路街道般陽社區“法律明白人”。

1、發揮文藝特長,積極做好文化傳承工作

王慶厚同志自退休以來,始終堅持“退而不休、老有所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藝和政治優勢,融入社會、奉獻社會,為淄川區的文化事業發展激情唱響。他充分發揮自己在文藝方面的特長,在居住社區組織成立了“幸福樂坊”老年藝術團,參加各類演出220餘場,既豐富社區的文化生活,還組織他的團員們深入農村、敬老院等進行公益性演出,他們演出的作品反映社會變化和黨的政策,演出的小品也是他親自創作、編排,如大型表演唱《俚曲悠悠唱淄川》《文明城市咱創建》等。聊齋俚曲是蒲松齡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歷經300多年的歲月更迭,大部分曲牌已經遺失,為搶救這一歷史瑰寶,2006年國務院將其列入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淄川區多名老幹部投身到搶救這一遺產中來,王慶厚就是其中的一員大將,他與其他的老幹部創作了聊齋俚曲戲《狐狸精傳書》,並在省市區多次公演,為聊齋俚曲的傳承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被評為區優秀民間劇團。2020年民法典頒佈後,王慶厚同志利用自己的文藝創作特長,創編了音樂羣口快板《咱來説説民法典》,表演唱《老兩口學習民法典》,三句半《依法治國譜新篇》文藝演唱節目,利用擔任幸福樂坊藝術團團長的優勢,組織法治宣傳專場演出,深入社區,鄉村演出36場,深受廣大幹部羣眾歡迎。觀眾稱讚説這種文藝形式進行法治宣傳接地氣,羣眾喜聞樂見,便於入心入腦。

2、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作社會穩定磐石

作為老信訪局局長,王慶厚具有豐富的調解矛盾糾紛經驗。淄川區2015年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後,王慶厚積極響應區委號召,加入到特邀人民調解員隊伍中來,工作中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調解工作的新路子。探討總結出“一杯茶降火、兩句話平心、三味藥和解、五個字醒腦”的調解工作新路子。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耐心細緻、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方針,使調解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調解家庭、婚姻、鄰里、合同、校園等各類糾紛466起,一次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滿意和解。寫出調解工作手記30萬字,並結集出版。他在調解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了“三味良藥”。一是讓當事人換位思考,進行自我剖析。遇事看到自己的問題和過錯,不要“烏鴉趴到豬腚上,光看到別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二是讓當事人寬容對方,由計較變原諒。在調解過程中,他耐心勸導當事人要互相善待、互相寬容,提醒當事人凡事要往寬處想、往遠處看,不要鑽牛角尖,只看眼前利益,要算大賬,不要算小賬。三是勸雙方各讓一步,由爭執不休變為互相退讓。矛盾糾紛調解中,他堅持“雙方都能接受就是標準”的原則,反覆勸説雙方“各讓一步”,勸當事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他調解的400多起糾紛中,涉及傷害賠償的糾紛320起,賠償金額共計260萬餘元,其中最多的一筆13萬元,最少的一筆8元,都是一次調解成功,當即付款,雙方滿意。

在調解工作中,王慶厚始終堅持“情、理、法、德、和”五個字貫穿始終,把調解糾紛的過程作為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的過程。2010年10月,該同志散文隨筆集《珍惜幸福》由黃河出版社出版,向廣大讀者傳授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和人生感悟。2018年7月,該同志調解工作手記《和解是福》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將自己的調解工作案例和解讀奉獻給讀者,有效傳遞了調解工作正能量。

王慶厚説:聽到當事人發自內心的“謝謝”二字,就是對我的最高獎賞,對於我們這些退休老黨員、老幹部來説,老有所為得人生才更有意義,有所貢獻就更有價值,我會繼續努力發揮餘熱,把調解工作做得更好,為構建和諧社會、文明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3、發揮自身特長,當好正能量宣講員

豐富的經驗更需要傳播和推廣。在創作歌曲、小品之餘,他將對幾十年來的感悟彙集成冊,出版了散文、隨筆《珍惜幸福》,在老同志中開展了“縱比知足、橫比知福”的大討論,引導教育身邊人感恩、知足,成為社區“大總”。

2019年,公安部信訪辦主任王洪舟在聽了王慶厚的信訪工作經驗報告後,於8月9日,專門邀請他到北京,為公安部信訪辦的40餘名公安幹警們介紹調訪工作經驗。2017年以來,到省內部分市縣調解幹部培訓班講課50餘場次。2019年5月被聘為區委黨校兼職講師,為區鎮村各級幹部培訓班講課30餘場次,2020年,先後為市老幹局、區市政環衞中心、淄川理工學校、淄川二中等單位講課6次。應濱州市司法局邀請,為濱州市骨幹調解員培訓班、無棣縣骨幹調解員培訓班、陽信縣骨幹調解員培訓班講課4次。

多年來,他創作的作品內容廣泛、健康向上、耐唱耐聽,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多彩的藝術品位。既有“八榮八恥”方面的內容,也有歌唱家鄉、頌揚祖國等方面的篇章,更多的則是充滿人間情愛、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為構建和諧社會吹風鼓勁的作品,在淄川廣為流傳,用不同形式向社會宣講傳播着正能量。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7

在宣漢縣塔河鎮,有這樣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瘦弱身板,黝黑皮膚,細紋滿面。然而,她不但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簡樸、孝順、勤勞的美德,更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在擺脱貧窮的路上,敢想、敢幹、敢拼,她用執着和堅韌,撐起整個家,用善良和勤勞,詮釋了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明香。

1984年,21歲李明香與大店村七組冉啟平結婚。當時,既沒彩禮也無分家財產,可謂家徒四壁。儘管如此,躊躇滿志的小夫妻合計着如何興家立業,描繪着未來美好生活。

九十年代開始,不幸的遭遇降臨這個家庭,小叔子冉啟文長時間在石料廠務工,患上矽肺病喪失勞動力。作為嫂子,不忍弟弟在外受苦,主動與丈夫商議,將冉啟文接回家醫治。一年後,花光了哥嫂所有積蓄的冉啟文“一走了之”……多年後才得知,弟弟已客死他鄉。李明香為此傷心落淚,歎息自己沒照顧好弟弟。

2005年李明香的丈夫冉啟平患上了肺氣腫,不能幹體力活,家裏的頂樑柱倒了,留下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丈夫病倒了,雙親年事已高,孩子太小,家庭的重擔壓在了李明香身上。厄運並沒有擊垮李明香,幾十年來,她無怨無悔照顧兩位老人的衣食起居,主動挑起家裏所有農活。

2014年的一場暴雨,沖垮了家裏唯一的土牆房子,一家人沒地可住了,她先將年老的公公安排到鄰居家住,而自己在別人的屋檐下搭了一個臨時簡棚。也許是她的孝順感動了大家,同村的劉順明墊資為李明香一家修建了一百多平方的水泥平房。

儘管生活有多麼不幸、多麼的不如意、多麼的艱難,自立自強的李明香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支撐起整個家的美德在當地四處傳頌。而今,隨着兩個兒子成家立業,54歲的李明香不僅要照顧老人、患病的丈夫,還要照顧起孫子孫女。

李明香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命運多舛的家,生活的困難雖消磨了她的青春,卻磨不掉她身上的那股幹勁。

農村學法用法主要事蹟篇8

何謂幸福?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幸福觀,有人將錦衣玉食、寶馬香車理解為幸福;有人把粗茶淡飯,平平安安視為幸福;有人説被別人伺候是一種幸福,有人卻説為別人奔忙就是幸福;對於劉亞莉家來説,幸福是廉潔守法,情趣雅緻,家庭和睦精神富足。好的家庭在勤勞愛家獲得成就感,在左鄰右舍也能較多地獲得幸福感,她高中文化程度,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楊文卿40多歲的樣子,經營墨寶齋;長女楊尚容就讀於崇信二中七年級;二女楊尚雯錦屏幼兒園中班 。在日常生活中,她家愛國守法,模範遵守廉潔家庭行為公約,有較強的廉潔意識、法律意識及自警意識,尊老愛幼、團結鄰里、互助親朋,熱心公益,在鄰里中有較高的威信,也是鄰里學習的榜樣。

她刻苦學習,在僅有高中文憑的情況下,毫不放鬆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在2017年,她報名參加崇信縣婦女幹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培訓結束後,她在居民小區開展了一次婦女創業的相關知識講座,讓居民更多的瞭解婦女創業知識,為她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她還以學習先進典型氛圍在鄰里開展了“家庭助廉”活動,自覺當好了反腐倡廉的宣傳員。加強居民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良好家風,營造出一個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在社區樹立了廉潔家庭的良好形象。

劉亞莉是一名家庭主婦,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她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孩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劉亞莉不論做什麼事情,她都充分發揮女能人的本色,處處以身作則,在完成自家家務活的`同時,只要鄰里有鎖碎的事務,她都能及時的出現。

走進乾淨整潔的的居民樓棟,小區居民經常説:“多虧了劉亞莉,前兩年小區存在的‘垃圾亂倒、污水亂潑、草叢雜亂’等現象,已逐步退出人們的視線……這裏也有劉亞莉的一份功勞啊!平時能積極主動與社區職工一起教育引導羣眾養成良好家庭衞生習慣,不“亂搭亂建、亂丟亂扔、亂堆亂放”,自覺維護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環境衞生。她還經常和社區保潔員一起清掃小區道路、“小廣告”、垃圾死角,擦洗隔離欄杆,沖洗小區行道、樹木綠化帶等小區環境衞生,構築了文明靚麗、環境適宜的環境,引導鄰里從美化家庭環境、提高家庭文化品位入手,自覺樹立與時代發展相符的新思想、新觀念,更加自覺地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

在新形勢下她積極配合社區婦聯的領導,促進和活躍社區婦聯的工作,積極參加社區婦聯組織的文藝演出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們,豐富了敬老院老人們的業餘生活。社區開展綜治維穩工作中,她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面對賭博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在春節賭博已經成為轄區居民休閒時間裏主要的“娛樂”活動。她和社區幹部一起挨家挨户普法宣傳,自願做治安的耳目,勇於擔負起公益宣傳的責任,她經常陪同社區幹部一起大力宣傳國家禁賭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教育廣大居民自覺抵制和檢舉賭博行為,有效地強化了警示效應、提高了生活質量。

她的家庭,能積極投入到廉潔家庭創建活動中併發揮表率作用,將家庭助廉教育活動工作具體化、形象化、實事化。充分發揮了把家庭助廉活動引入到精神文明建設中,用榜樣的力量推進家庭反腐倡廉前進的步伐,為“端正黨風政風家風,共建廉潔和諧平安”做出積極的奉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