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偉人的發明事蹟材料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W

  每一個發明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是改變了一個時代。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最新發明家名人故事三篇,供大家參考。

有關偉人的發明事蹟材料三篇

有關偉人的發明事蹟1

  萊特兄弟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羣孩子來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着,眼睜睜地看着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歎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着嘴説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着説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説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裏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遊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裏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裏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着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

  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説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裏,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説,“幹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麼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温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幹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着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説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説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着勝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裏,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着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着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着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裏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裏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覆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覆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製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麼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着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卧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脱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着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鐘。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裏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説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着説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鐘,天空低雲密佈,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卧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着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趕着。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着陸了。威爾伯衝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裏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鐘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發佈消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着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着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着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着陸之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有關偉人的發明事蹟2

  哈羅德·艾格頓

  哈羅德·艾格頓(HaroldEdgerton),1903年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弗裏蒙鎮,父親是個小鎮律師和報人。哈羅德從小就愛動腦筋,10歲時,他就用一個鐵皮桶製成的一盞探照燈,轟動了整座學校。由於家境並不富裕,他半工半讀地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到畢業,當過電器匠、架設電線員、運煤工人和電影放映師。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

  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發明了一種光線強烈的測量馬達旋速定時燈,而這種頻閃閃光燈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此後的時刻裏,哈羅德·艾格頓與“燈光”緊緊聯繫在了一齊。二戰期間,哈羅德被派往英國去開發一種超強燈光,供盟軍飛機夜間在納粹佔領下的歐洲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時使用,而他在兩個星期內就完成了任務,為盟軍及時瞭解敵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外,他還發明瞭一種使電流透過一個裝有氙氣的電子管,製造出耀眼的快速閃光的頻閃閃光燈,被他自己稱之為“萬能上帝的罐裝閃電”。還有那些裝在攝影機和複印機中、機場跑道兩旁、摩天大樓上以及汽車引擎點火定時器內的頻閃閃光燈,也都是他的傑作。

  然而,哈羅德·艾格頓最讓人們熟知的,卻是他作為攝影師拍出的“跨世紀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閃光,拍攝到子彈射穿撲克牌的瞬間,一點牛奶落到桌面上時產生的優美皇冠狀圖樣,一隻蜂鳥彷彿在空中靜止了的那一剎那,憑藉着他所開創的“跨世紀照片”,我們此刻已經知道貓舔牛奶時是舌的兩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獵物的,手槍的後座力是不影響瞄準的——正因後座力是在子彈射出之後才產生影響。

  多年來,艾格頓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照片已成為科學及現代藝術的經典作。美國大都會現代藝術館差不多像對待畢加索的繪畫那樣對待它們,經常把它們掛出來展覽。

  “別把我當作藝術家看待,我是發明家和工程師,我追求的是事實。”話雖如此説,他還是扔掉了好幾十張牛奶滴落的照片,才最後拍到了那張有個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羅德·艾格頓還是一位肯把自己的發明成果與人分享的人。在他看來,分享知識就是共同發奮去發現新知識,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自我則能夠完全拋開。他的一個學生回憶説,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有關自動頻閃閃光的新構想。哈羅德微笑着説:“這個構想不錯,讓我們共同來開發吧!”而之後那位學生髮現,哈羅德在多年前便已經有了這樣的構想。

  事實上,在哈羅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從他和他的學生間隨便交談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對蝙蝠進行試驗時,哈羅德想不出怎樣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當於蝙蝠疾飛獵食時的速度投擲給蝙蝠,但是之後他的一個學生想出了一個用發射炮彈的方式來發射蠕蟲,這對之後改善地對空導彈的性能起到了必須的作用。而許多學生日後也成為他在科學事業上的夥伴。他在他的實驗室外設了個展覽廳,把他的新發明都放在裏面任人蔘觀。他説:“申請專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就應搞技術保密。”他還説:“如果你能蒐羅到聰明人幫忙,工作便會容易得多。”

  同時,哈羅德·艾格頓也能稱得上是學生們的“心理醫生”。一次,他從實驗室回家時,看到一箇中國女學生坐在長椅上低泣。他在她旁邊坐了一會兒,然後帶她回去一齊吃晚飯。到家後,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帶她去看他的書房,那名學生驚奇地發現,在牆的一面都是學生的簽名。艾斯特對她説:“這些人都是博士的學生,並且都曾一度失敗過,但大多數此刻已站起來了,如果你也屬於這種狀況,請簽上你的名字吧!”那名女學生默默地簽上了她的名字。

  哈羅德·艾格頓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着名教授,教的是電子儀器學,實驗室是他經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愛他的學生在午茶時刻到他家中小敍,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小型科學論壇。實際上,整個世界都能夠稱得上是哈羅德的實驗室。上世紀50年代,他曾和法國着名海洋探險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潛艇一齊到海洋深處探險,他還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蹤本世紀曆時最久的日蝕;他又用聲納來探測威尼斯聖馬可水道,尋找相傳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島進行的核彈爆炸攝入鏡頭,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載的黃金。他還一再去搜尋蘇格蘭尼斯湖水怪,正因他深信其中確有奧祕之處。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樓梯扶手上從3層樓一向滑落到底下。“要是你在早上3點鐘還不醒來做點事,那你就是浪費時刻。”這是他很愛説的一句話。

  1968年,哈羅德年滿65歲,已經到了校方強制退休的年齡。但是他卻半開玩笑地説:“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腦子不會答應。”事實上,他只是從講台上退了下來,更加專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為“閃擊奇妙的光”的實驗室中跑來跑去,口中吹着貝多芬和莫扎特樂曲。就這樣,他繼續在科學領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歲那年,中風和一次心臟病猝發使他的腦子和動作都遲鈍了下來。每一天傍晚他從實驗室走向他的住所時,他要在校園的長椅上坐上幾次,學生向他打招呼時,他只是微笑着點頭回答,看來此時説話已經變成他的一種負擔了。

  1988年12月,他發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燈光學”演講時,忽然腦子變成一片空白,講話結結巴巴,之後好一會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隨後他咧嘴笑道:“嗯,我本來是知道的,事實上,我還寫過好幾本書,但是,我此刻已經老得有些忘記了,因此你們去看書好了。”

  1990年1月4日,哈羅德·艾格頓平靜地去世了,終年87歲。追悼會上,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致悼詞説:“他非但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也是一位劃時代的攝影大師,更可貴的是他樂善好施,肯幫忙別人,尤其是失敗者,在他身上真正體現出了基督愛人知己的精神。”

有關偉人的發明事蹟3

  亨利·福特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個小城。父母都以經營農場為生。作為長子,福特被父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繼承祖業,更多地關注農場事務。但是福特對土地根本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機械。童年時看到的蒸氣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馬拉的車,福特更加相信了機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於是17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獨自一人到位於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車製造公司。但在這家擁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廠,福特只工作6天就辭職不幹了,原因是該公司優秀的員工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修復的機器,我只要30分鐘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員工對我十分不滿。後來,他又先後從事過機械修理、手錶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並且還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夜校學習,以便將來能夠不屈居於人下被別人利用而過一生,自己開一家制造機械的工廠。

  夢想是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斷奮起,又不斷失敗的,鐘錶廠夢的破滅,研究內燃引擎的碰壁,這個年輕的機械師覺得心灰意冷起來。或許回到家是好的選擇?於是在離家兩年之後,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裏呆了10年,這10年他結了婚,繼承了父親留的土地,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他不是種田的那種人,他喜歡緊張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漸漸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設計一種可以燒汽油的發動機,並且讓這個發動機驅動四輪車。這樣,人們出門不再需要馬了,他們將駕駛這種無馬馬車去上班、旅遊。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腦海裏紮下了根。福特做夢都想實現這個夢想。一定要走出農場,去底特律!他下定決心要去闖世界。儘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戀這個温馨的家,然而,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行李,沒有半句怨言,隨着丈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夢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當時正處於一個新興汽車即將取代馬車的過渡時代,1893年,美國的杜裏埃兄弟設計出美國的第一輛用汽油發動的汽車,此後,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躍躍欲試。想法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但是要變成現實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擔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師的同時,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車之上,在朋友的幫助之下,工夫不負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輛汽車誕生了,儘管這輛車速度極慢,形狀奇怪無比,但卻是福特和朋友的傑作!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輛汽車!福特開着這輛車在城裏轉來轉去,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別人都叫他瘋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福特遇見了着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激動的福特向愛迪生説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這個發明大王的稱讚和鼓勵,於是,36歲的福特准備孤注一擲了,他辭去了職務,潛心於汽車的研製工作。到1899年,他已經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輛汽車。 1901年,福特駕着自制的賽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車大賽,戰勝了所有對手,贏得了冠軍。從此,福特聞名全國,美國的《天馬雜誌》稱他為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汽車大賽,結果又遠遠地超出了第二名。這兩次勝利不僅使得他名聲大噪,還結識了許多鉅商大賈,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02年11月,福特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公司的標誌是一個藍色的橢圓形,中間是模仿福特簽名的大寫字母F和ford,從此,這個標誌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象徵,直到今天。 在當時來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許多方面還不成熟,許多部門、規章制度剛剛建立,工廠也很破舊。但是它的思想卻是成熟的,因為福特對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設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設計了高、中、低三種級別的汽車以期佔領市場。其中高檔車主要為富人服務。生產高檔車帶來的利潤很大,但顧客數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車成了底特律人的搶手貨,福特公司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僅股息就分發了10萬美元。一下子股東就相當於收回了所有投資。面對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表面的輝煌。因為人們現在只是對汽車這個新東西感到好奇,一旦他們習慣了使用汽車,便會變得更挑剔。汽車的質量和價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顯,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佔據全部汽車市場,必須突出重點。生產什麼車為主呢?面對各位股東,福特説:美國地域遼闊。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數是工人、農民。他們才是汽車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張多生產低檔車,特別是標準化的大批量生產,把便宜實用的汽車賣給這些人。這才是我們公司長期的戰略!

  説着容易,做起來可難!低檔車儘管技術上難度不高。但卻不得不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這着實使福特費了一番腦筋,為了讓家家户户都用上這種車,他的車必須簡單,輕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還必須能在崎嶇不平的鄉間路上奔馳。這些都對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種車必須便宜,以使每個家庭都能夠買得起。為此,福特不得不在設計時更多地考虛經濟因素,這麼多的要求簡直讓人無所適從,許多種設計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盡。要怎麼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須使汽車構造簡單化,只有簡單,汽車才可能輕便,才會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問題,換個標準零件就夠了。而且,簡單的設計更易於大批量生產,當生產量增大時,生產成本就會降低,汽車價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設計圖紙全部扔在一旁,重新開始設計。 標準化,簡單化。設計中福特不時提醒自己。

  經過幾次修改,福特新的設計定型了。它被命名為福特牌T型號汽車,後來成為汽車歷史上最着名的車型,幾乎成為汽車的代名詞。事實證明,T型車受到了巨大的歡迎,整個國家都被淹沒在T型車的狂潮之中,從1908年誕生到1927年的更新換代,福特生產的T型車數量是整個世界汽車總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個車型能望其項背。當時的美國,一個人説自己有一輛汽車,則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車。福特以其傲視羣雄的氣概一躍成為汽車大王。同時,福特汽車公司也當然地坐到了美國汽車業第一大公司的寶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與福特不停息的發明相比,他的商業思想也在不斷的革新。面對雪片般的訂單,福特在歡喜的同時也在發愁,因為工廠裏原始的組裝技術根本無法應付這種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但是一個偶然之間看到的現象給了他靈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一個屠宰場,看到牛送進來以後先用電電擊,然後放血,將牛吊起來,然後用鋸開膛剖腹,最後分割,這個過程是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將這種具有連貫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業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裏誕生了,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工是生產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連創世界汽車工業時代的生產紀錄:1920年2月7日,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1925年10月30日,10秒鐘生產一輛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為之震驚,讓世界為之震驚。而這種以流水裝配線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方式為核心的福特製,為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樹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範圍內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大量生產的產業革命。 不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車如果我的員工都買不起,我生產車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必須要讓我的員工首先買得起我所造的車,只有這樣循環才能啟動公司的發展。而在當時,美國工人的工資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個月一天不休息,一個月也只有幾十元錢。於是亨利·福特讓公司的公關經理把所有媒體的記者都請來,他説,從今天開始福特車所有的生產線上的員工每一個人的工資漲到5美元錢,這句話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

  在當時,一輛福特汽車大概要賣200多美元,如果一個員工一天掙1美元多錢,那麼他一輩子也買不了一輛車,反過來講,如果一天掙5美元錢,立刻就可以變成福特汽車的買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產的產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會大眾能夠把它當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講的一種奢侈品。他刺激汽車行業發展的方法不是車本身降價,而是把員工的工資漲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聰明的,他不是把汽車製造當作簡單的做生意,而是要將整個汽車行業帶動起來,創造這個市場。 5美元工作日這個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風驟雨般的熱烈反響。工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他們從此以後可以過上真正體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無數工人從全國各地湧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車廠工作,以至於福特不得不把僱員已滿的牌子掛到工廠大門口。而新聞界對此給予了罕見的讚揚,記者們一個個激動萬分。新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記者們在各大報頭版新聞中紛紛給予讚揚。當然,最後獲利的還是福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