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關守澤和外公兩代軍人的“對話”的事蹟材料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苦難的中國人民在悲慘的破壞中受苦,在沒有竹子的獸行中受苦。而那個時候的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軍閥割據、孱弱不堪。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最新關於關守澤和外公兩代軍人的“對話”的事蹟材料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最新關於關守澤和外公兩代軍人的“對話”的事蹟材料
 
熱辣的陽光裏,一架戰機伴隨着巨大的轟鳴聲直刺蒼穹。海軍航空兵某團機械技師關守澤擦去臉上的汗水,目送戰機遠航。
 
今年,是關守澤入伍的第14個年頭。在一生裏的“黃金時間”,他將自己牢牢紮根南海,時刻準備着“那一刻”的來臨。問他為什麼選擇在部隊度過青春,他的回答是:最初的動力,來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外公謝永忱。
 
關守澤的外公已98歲高齡。1941年,抗日戰爭的炮火席捲全國,18歲的謝永忱毅然加入東北抗日聯軍。
 
從小,關守澤就喜歡聽外公講過去打仗的故事,外公的話還像在耳邊——
 
“抗戰快要勝利的時候,有一次,我們突然接到班長命令,就去打仗了,結果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晚上,差一點就犧牲了!”説着,外公的聲音大了起來:“戰鬥結束後我才發現自己受傷了,但是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這點傷又算得了什麼!”
 
在東北大地上,謝永忱和戰友們日復一日,穿梭在山地和村莊之間,同敵人進行着險象環生的鬥爭。那時,行軍打仗的條件也非常艱苦,有時吃不上飯,他們就靠草根、野菜充飢。“直到現在,外公還保持着珍惜糧食的習慣。每次吃完飯,他的碗裏都看不見一粒剩飯。”關守澤説。
 
2007年,關守澤如願成為一名軍人。一拿到軍裝,他特意穿着去給外公看。小時候,他常盯着外公那張泛黃的軍裝照,想象着自己手握鋼槍、上陣殺敵的模樣。
 
和外公不同的是,關守澤穿上了潔白的海軍軍裝,在離家數千公里的地方守衞祖國的海疆一線。如今,他在摔打與歷練中成為新型戰機的機組負責人,為戰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關守澤所在的機場,曾經是“海空衞士”王偉、“人民英雄”張超成長的地方。每個時代的軍人,都為腳下的土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2015年9月3日,儘管關守澤和外公不在一起,但他們同時收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直播。那天,看着浩蕩的隊伍和威武的裝備從天安門前通過,謝永忱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關守澤內心也感慨萬千——
 
回顧我國近代海防歷史,是一段屈辱辛酸的痛苦回憶。1949年以來,一代代國人見證着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和平的晴空不容陰霾再起。新時代的征程上,人民海軍的航跡也越來越遠……
 
“能戰,方能止戰!”關守澤和戰友們秉持這樣的信念,多年堅守在自己的戰位上。有時,一天繁忙的保障工作結束,關守澤會拿起那張外公的老照片。“只有歷練好自己,才能保衞好國家。”外公的話又迴響在耳畔。
 
“我的外公是一名英雄,他上過戰場,流過血。雖然我沒有那樣的經歷,但我也會把每一次保障飛行的機場當做戰場,保衞好祖國的南疆。”在日記本上,關守澤一筆一畫地認真寫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