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使命,勇於改革創新,推動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巧巧簡歷站 8.2K

同志們:

堅守初心使命,勇於改革創新,推動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和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十八大以來人社工作成績,分析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剛才,國海同志傳達了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和林武常務副省長重要批示,我們要在工作中加強消化理解,全面貫徹落實,確保人社部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林武常務副省長的批示精神落地見效。下面,根據廳黨組的意見,我講三方面意見。

一、十八大以來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成效顯著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年來,全省人社系統在喜迎十九大的濃厚氛圍和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蓬勃熱潮中,狠抓謀劃部署、強化執行落實,各項年度目標超額完成,就業和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工資收入和社保待遇全面落實,人事人才隊伍活力進一步激發,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在全系統共同努力下,2017年工作任務畫上圓滿句號,十八大以來人社工作也完美收官。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國家人社部正確指導下,全省人社系統圍繞“兩個確保、一個提升”工作主線,保持創新力、強化執行力,實現了全省人社事業又好又快蓬勃發展。

(一)積極就業政策全面落實,全省就業局勢保持穩定。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每年都將擴大就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實事剛性指標體系,並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促就業穩就業政策措施,實行了就業創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組織實施了就業創業“5+5”行動計劃,建立了基層就業輔導員隊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現到村全覆蓋,有利於促進就業創業的財政、金融、產業等綜合性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強勢推進,着力打造一批創業載體平台,進一步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持續開展“三支一扶”,全力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工程,加大勞務輸出基地建設和勞務品牌建設,在全國率先出台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辦法,公益性崗位保持適度規模。全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保持400萬人規模,零就業家庭援助率始終保持100%,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達7.2萬人,全省返鄉創業熱潮業已形成,得到了朝魯書記充分肯定。家庭服務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快發展,12户家庭服務企業進入“全國百強”,打造了中國長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強了人力資源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基本建立。2013年以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69.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4%以內,調查失業率也在持續下降。三大產業從業人員比值從2012年41.1:20.9:38轉變為2016年的33.8:21.7:44.5,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二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制度功能作用有效發揮。社會保險制度體系更加完備。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1+11”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得到時任省長劉國中和林武常務副省長充分認可。推出了進城落户農民、創業大學生等羣體參加養老保險政策,啟動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打通了各羣體之間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通道。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制度全面實施,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率先建立異地就醫管理政策制度體系、“首批”接入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台、率先以省為單位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率先開展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監管體系和智能監控體系建設、率先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和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支付制度改革得到李克強總理和國務院醫改辦肯定。全面實施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和穩崗補貼政策,失業保險助改革、促發展功能日益增強。工傷保險的預防、康復、補償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制定實施公務員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實現了有固定勞動(人事)關係職業人羣的制度全覆蓋。生育保險“一方繳費、三方受益”制度模式鞏固增強。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穩步推進,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制度全面實施。經辦管理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保險基金徵繳管理、基金支付管理、基金財務管理、公共服務保障、組織機構保障、信息技術保障“六大工作體系”基本形成,開展了養老保險“三個專項行動”、“一縣一策”擴面徵繳,壓實了地方政府責任,確保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省級大集中一體化信息系統全面啟用,“大醫保”信息系統規劃整體實施,“智慧社保醫保”主體上線運行,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險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各險種參保擴面任務和基金徵繳任務全面超額完成,2017年養老保險基金徵繳超收81億元,成績來之不易、十分難得,為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平穩渡過了養老金保發放歷史最困難時期。社會保險功能作用多元發揮,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標準不斷提高,改善了羣眾生活水平;
統一了養老保險企業繳費標準,降低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率,大幅減輕企業負擔。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社會保險助力精準扶貧政策措施,提升了社會保險服務大局能力。

(三)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職稱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制定實施了吉林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穩步推進事業單位職稱制度評聘結合改革,建立推行了“盲評初審、答辯複審、專家共議、現場公佈結果”具有吉林特色的職稱評審機制。實踐證明,機制運行公平有效,社會反響良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實施了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7項制度政策,從根源上破解了限制各類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瓶頸。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池初步形成,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和專家服務基層活動深入實施。五年來,全省新增國家級和省級高層次人才1793人次。技能人才發展環境逐步向好,制定實施了促進高技能人才成長的6項制度政策,在全國率先打開技能人才進入幹部隊伍、轉型教師隊伍、職稱晉升三條通道。舉辦了吉林省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果展,開展了多層次職業技能競賽,取消了505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組建吉林省職業技能教育集團,建設了16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7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8個省級職業技能實訓基地、30個省級首席技師工作室、20個省級師徒工作間。外國人才引進熱度持續升温,長春市入選“中國城市引才十強”,6家單位被列為國家級引智示範基地和示範單位,“吉林大學中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基地”正式揭牌。吉林農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2所高校入選全國首批22所地方高校學科創新引智“111”計劃。在全國率先建立“外國專家生活服務基地”,實施統一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外專局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五年來,累計執行各層次引智項目690項,聘請各類外國專家1815名。我省17人入選國家外專千人計劃,居東北首位。

(四)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服務社會發展的行政職業能力不斷增強。公務員管理制度政策體系逐步健全,制定21項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首次組織實施憲法宣誓活動,重新啟動參公管理審批,大力推進公務員分類改革試點和職位管理改革。公務員隊伍結構有效改善,在全國率先建成集教、學、管為一體的公務員網絡培訓平台,五年來全省培訓公務員25.2萬人次、各級機關錄用選調公務員2.3萬人。在全國率先構建“五位一體”績效管理運行機制,五年來推動完成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942項,績效獎勵標準大幅度提高。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平穩推進,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放活事業單位人才交流政策,研究出台了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實施細則,公開招聘制度更加完善、崗位設置實現主體入軌、考核制度不斷改進、聘用制度大力推行,全省聘用合同簽訂率穩定在95%以上。五年來全省公開招聘選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4.1萬人,碩士研究生以上人員佔比達21%。軍轉幹部安置任務圓滿完成,五年來接收的計劃分配軍轉幹部全部妥善安置,各方面滿意度逐步提升,黨政機關(含參公單位)安置比例保持95%,大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省軍民融合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啟動運行,為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就業創業搭建了服務平台。企業軍轉幹部保持總體穩定。

(五)工資分配製度更加完善,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持續深化,建立了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全面實施了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制度、鄉鎮工作補貼制度,率先建立了法院檢察院司法辦案補貼,調整落實了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人民警察警銜津貼、值勤崗位津貼、加班補貼及政法委工作津貼,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配套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調整規範了省管企業負責人薪酬收入,兑現了2015年度、2016年度省管企業負責人薪酬。企業職工工資水平穩步提高。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五年來三次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由1150元調整到1780元。建立了企業工資指導線年度發佈制度、企業薪酬年度調查制度和製造業人工成本監測制度。

(六)和諧勞動關係有效構建,勞資權益保障有力。勞動關係工作合力逐步形成,健全了勞動關係、勞動監察、調解仲裁和信訪四方面制度政策體系,形成了“四輪驅動”促和諧保穩定的工作格局,依法規範勞務派遣用工,全面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在基層廣泛建立勞動爭議調解機構,對重大信訪案件實行預警督查,全省勞動用工備案率和備案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始終保持94%以上,勞動監察案件結案率始終保持100%,仲裁結案率始終保持90%以上,連續五年實現信訪總量、羣體訪、越級非正常訪“三個下降”,對此,省委省政府予以肯定。農民工“治欠保支”成效明顯,建立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聯席會議制度,實施違法行為社會公佈、企業守法誠信等級評價、農民工待遇保障警示、欠薪案件責任制、農民工欠薪應急週轉金、案件移送查處、納入政府績效考評等措施,全省“治欠保支”形勢明顯好轉,近年來拖欠農民工工資立案數量、拖欠金額、涉及人數持續下降。去產能職工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多方面開展系列幫扶,較好完成了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職工安置階段性任務。

(七)各項基礎工作紮實推進,公共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吉林智慧人社”主要功能近期上線運行,社會保障卡發行和應用全面提速,已採集2300萬人的二代社保卡信息。脱貧攻堅成效明顯,“八個精準”具體舉措全面推進,人社扶貧模式基本形成。“十三五”人社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實施,爭取中央轉移支付和審計監督力度逐年加大,五年來開展專項審計和財務內審42項,市州級審計監督機構實現全覆蓋,省廳內審工作得到了審計部門和人社部高度評價。行政職權“放管服”範圍逐步擴大,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全面施行,行政訴訟、行政複議、建議提案辦理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依規進行。信息宣傳、新聞發佈、網站建設和12333諮詢電話形成部門特色,政策調研、援疆援藏、國際交流深入開展,老幹部待遇保障到位,各類考試和鑑定工作安全運行。

(八)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堅強有力,推動事業發展的環境氛圍持續向好。廳黨組圍繞團結、紀律、程序、效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圍繞學習、能力、責任、落實、創新、廉政,加強系統隊伍建設。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弛而不息整治“四風”,持續開展窗口單位“三化”建設、自主開展“深化兩學一做、推進廉潔用權”教育監督活動、雷打不動開展“厚德強能金業大講堂”幹部教育培訓活動,創新通過宣講調研等方式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省廳服務型機關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走在了省直部門前列。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兩個責任”,用好“四種形態”,抓實監督執紀問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和承諾書,支持紀檢組和機關紀委查處案件,開展三輪巡察工作,實現了對廳機關各處室巡察全覆蓋,深刻剖析身邊違法違紀案件,用多種措施開展經常性警示教育,探索建立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形成了有效震懾,相關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省紀委和人社部紀檢組高度肯定。

五年來的創新實踐,逐步深化了我們對人社事業的理性思考、強化了指導人社工作發展的戰略思維,也總結提煉了推動工作的寶貴經驗,探索形成了適宜人社部門的規律認識。

一是強化政治站位,紮實履行政治責任。我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緊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出台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惠民舉措,紮實推進勞動關係、人事制度、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省人社事業發展取得了開創性成就。我們用牢固的政治站位、強烈的政治意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中履行了政治責任和時代責任,體現了政治價值。

二是強化初心使命,始終堅守人民至上。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迎難而上補短板、雪中送炭兜底線、多措並舉保穩定,着力在援助困難羣體就業、兑現各項補貼政策、提高社保待遇標準、提升工資收入水平、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幫助貧困羣眾脱貧等民生方面用硬措施,有效增強了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強化工作主線,服務振興發展大局。我們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人民羣眾對改善民生的期待、吉林省人社事業發展實際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確保就業穩定、確保社保託底、提升人力資源供給質量的“兩個確保、一個提升”工作主線。這一主線與經濟領域最為緊密、與社會發展最為契合、與民生改善最為直接。我們緊緊圍繞這一主線開展工作,確保了工作重心始終不偏離、方式方法始終得遵循、各項措施始終有方向,用積極有效的作為提升了人社部門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

四是強化盡責擔當,鋭意探索改革創新。我們不斷強化擔當精神和創新意識,從破解兩難矛盾入手、從供需兩端入手,保持敢闖敢試的魄力、弛而不息的毅力、不可撼動的定力,全面完成了人社部門承接的32項改革任務,同時不斷自我加壓在各領域主動出擊,共出台成果文件80餘個,在促進民生改善、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也推動了事業進步。我省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省廳連續被評為協調推進改革工作先進單位。

五是強化務實重行,確保落地生根見效。我們形成了抓落實的思想共識、建立了抓落實的制度機制、完善了抓落實的工具手段,打造了有效管用的工作部署體系、工作督查體系、工作推進體系,通過重點工作季度調度、落後地區全省通報、壓實各級政府責任、作風建設明察暗訪、典型事例公開曝光等方法措施,保障了政策能落地、改革有成果、民生得實惠,敢抓善為能落實的人社部門風格逐步形成。

這五方面經驗體會,闡釋了五年來推動人社事業發展的根本要求、宗旨意識、總體思路、精神狀態和作風素養,需要我們倍加珍惜、繼續發揚。五年來取得的成績和收穫的經驗,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配合和各級人社部門的生動實踐,在此,我代表廳黨組向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緻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具體對我們來説,就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多思考、見行動,推動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學懂”下功夫,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社工作的任務要求。要在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中下功夫學懂,尤其是理解好十九大關於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事涉人社領域的具體內涵,將其作為做好全省人社工作的總要求。要在深入落實黨中央對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中下功夫學懂,尤其是掌握好結構性就業矛盾、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等對人社工作的任務部署,將推進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目標。要在深入領會習近平治國理政系列重要論述中下功夫學懂,尤其是把握好改善民生專題的重要論述,掌握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民生工作方法論。

(二)圍繞“弄通”多思考,深入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對人社事業發展的重大影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謀劃和推動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弄通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人社各領域的影響。具體來看,要弄通勞動者穩定就業需求增加,但我省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突出、重點羣體就業難度加大等問題和形勢,弄通退休人員希望改善生活,但養老金保發放壓力大及擴面空間受限、繳費能力不足、改革面臨阻力等問題和形勢;
弄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急迫,但現有人力資源供給規模不足、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等問題和形勢;
弄通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人事隊伍能力本領不強、擔當盡責不夠、基層力量不足等問題和形勢;
弄通廣大職工羣眾有着更高收入需求,但現階段我省經濟發展支撐不夠、工資決定和增長機制還不完善等問題和形勢;
弄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不斷湧現,但勞動關係和就業政策體系滯後於新就業形態發展等問題和形勢;
弄通人社部門業務戰線長、服務對象廣、改革難度大、羣眾要求高,但同時公共服務力量不充足、機構不健全、現代化手段不到位等問題和形勢,等等。這些問題和形勢,有的是由來已久但發生新變化、有的是新生事物但早有萌芽,基本都反映出供求不匹配、有效供給不足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都沒有脱離社會主要矛盾,需要我們在今後的長期改革、探索和實踐中研究破解。

(三)圍繞“做實”見行動,深入形成人社部門追求卓越的全新氣象。保持全面做實、政策落實、作風務實,才能在人社事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中,有效破解面臨的問題、妥善應對變化的形勢。一是把握做實的內容要求。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一次黨代會、十一屆二次全會,全國人社工作會議、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金融工作會議,都對人社部門有着明確的任務部署和工作要求。做實就要求全省各級人社部門對號入座、主動認領、認真負責,要壓實責任、確定標準、明確時限,只有這樣才能把上級的戰略部署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二是把握做實的本領要求。體現為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增強善於學習、政治領導、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依法執政、羣眾工作、狠抓落實、駕馭風險等八項本領,既要堅持政治過硬,也要做到本領高強;
既要保持理論思維,也要能夠真抓實幹;
既要提升業務能力,也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隊伍建設,為推進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三是把握做實的質量要求。高質量發展是今後一個時期做好人社工作的根本要求。做實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追求卓越,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穩和進的關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評估體系、考核體系,讓制度設計更加合理、政策制定更接地氣、公共服務更為高效、監督管理更有温度,使就業和社會保障能兜住底線、工資收入和勞動關係能防住風險、人事管理和人才隊伍能促進發展,推動我省人社事業有大變化、有大躍升。

三、全面做好2018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

2018年全省人社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金融工作會議、全國人社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省委省政府“三個五”發展戰略,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兩個確保、一個提升”工作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奮力推進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為“走出振興發展新路,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幸福美好吉林”提供有力保障。重點圍繞“八個着力”開展工作。

(一)着力促進就業創業。一是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要強化就業政策體系的集合度與創新力,全面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政策,進一步加強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加強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做好就業形勢分析和成果運用。落實市縣主體責任,繼續強化目標責任制考評,將調查失業率納入預期目標,與登記失業率雙軌運行,並保持在適度範圍。以就業扶貧為重點,持續抓好人社扶貧工作。二是開展“就業服務提升年”活動。穩增長就是穩就業,就業既是增長的目的,也反映增長的質量。就業工作是2018年的“一號工程”。在全省組織開展以穩定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為重點的“就業服務提升年”活動,提供精準公共就業服務。通過深化五級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新一輪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發展家庭服務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業、打造創業載體平台、加大培訓力度等舉措,確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和建設省級充分就業社區100個、建設高質量就業示範行政村120個、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培訓2.6萬人的目標任務。三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深入推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服務計劃,創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5個以上,建設省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30個,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達到8萬人。對47家省級創業創新實訓基地進行分級考核、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四是促進重點羣體就業。落實青年就業啟航計劃、大學生就業服務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實施“三支一扶”、基層服務等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完善服務政策體系,出台網絡創業培訓工作實施意見,持續舉辦創業大講堂和各類專場招聘會,切實解決市縣兩級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經費問題。落實低技能勞動者就業新起點行動,深入推進就業援助計劃,開展“就業援助月”等專項服務活動,加強去產能企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規範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城鎮零就業家庭援助率100%。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落實城鄉就業融合發展計劃,開展“春風行動”,評選省級優秀勞務(農技工)品牌,培育農村勞務經紀人6500人,開展農民工市民化培訓5000人。

(二)着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制度政策體系。要高度重視防範化解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風險,抓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1+11”制度政策體系後續文件的出台及解讀培訓。做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等頂層改革的政策配套、貫徹落實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貫徹落實《企業年金辦法》,推動建立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政策體系。研究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長機制,完善參保繳費政策。健全統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政策,完善大病保險制度。推進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建立醫療保險省級調劑金制度。深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政策整合,建立健全醫療保險藥品和服務項目支付標準制定政策體系。進一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力爭2018年實現全覆蓋。修訂《吉林省失業保險辦法》,研究非公經濟組織人員參加失業保險政策,健全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啟動交通、運輸、水利等行業參加工傷保險,探索推進新業態從業羣體參加工傷保險,完善工傷保險“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加快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社保基金監督制度政策體系,推動社會保障資金重點領域“專項審計”,健全省市縣三級社會保障監委會監督機制、行政執法和非現場監督機制。落實好階段性降低費率政策和社會保險扶貧政策。二是完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健全基金徵繳管理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法定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抓好省級統籌“1+11”制度政策體系的貫徹落實,將撫養比、徵繳預算和硬缺口資金籌措等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主體責任和兜底責任。全面實施養老保險“一縣一策”擴面徵繳,全面開展養老保險“三個專項行動”。建立市縣養老保險運行情況第三方評估機制,科學規範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健全基金預算執行督查制度。健全基金支付管理體系,完善基金收支缺口分擔機制,增強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功能,堅決防控部分地區養老保險支付風險,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積極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繼續完善總額控制下的複合式支付方式體系,全面提升醫療保險醫藥服務監管體系和智能監控體系運行績效,全面實施醫療保險醫藥服務談判協商機制。健全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五險統一徵繳平台,健全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體系,適時納入全國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三是持續提升待遇水平。按照國家部署,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失業保險金標準、工傷保險待遇標準。

(三)着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制定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意見,着力解決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後顧之憂。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探索推行考評結合評價機制、成果申報“代表作”制度,繼續推進職稱網絡化評審。深入實施重點人才項目,深入推進“雙創”基金項目遴選工作,進一步優化完善專業技術二三級崗位選聘機制和聘期考核機制,確保二三級崗位選聘質量。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二是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制定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政策,將高技能人才納入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範圍。創新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大技工院校師資培養力度,選拔培養一批技工院校師資骨幹和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全面完成三年勞動者技能提升計劃。探索組建吉林省勞動保障技師學院。繼續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對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實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按照國家部署,適時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三是加強外國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國家“千人計劃”、“首席專家”等高端引智項目,研究制定鼓勵引導優秀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創業政策,着力引進“高精尖缺”國外人才。

(四)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強公務員管理。深入落實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公務員考錄政策、公務員公開遴選政策,加大基層考錄力度。按照國家部署,積極穩妥做好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分類管理工作,適時啟動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務序列改革工作。探索推行政府績效管理考評與公務員崗位績效考核“雙考”聯動機制。研究制定《吉林省表彰獎勵辦法(試行)》和《吉林省公務員榮譽獎牌頒授辦法》。二是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政策,科學調整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推進全省崗位設置工作基本完成,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適時跟進特設崗位設置實施工作,修訂聘用合同管理辦法,全面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持續抓好放活事業單位人才交流政策的貫徹落實。三是妥善做好軍轉安置工作。進一步完善軍轉幹部多元化安置辦法,積極拓寬安置渠道,加強培訓教育,確保完成軍轉安置工作任務。

(五)着力完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一是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制度改革。按照國家部署,落實好公務員工資收入有關制度政策,適時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比重,進一步優化工資結構;
適時出台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實施意見,擴大公立醫院薪酬改革試點。二是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制度改革。落實國企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意見,穩妥有序推進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強企業薪酬調查數據的研究、分析和應用,及時制定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研究出台《吉林省企業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新格局。

(六)着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一是加強和諧勞動關係建設。進一步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規範和加強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勞動標準管理服務,全省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推動企業落實去產能職工安置系列政策措施,依法依規、多措並舉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二是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深入落實“吉林無欠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專項整治系列行動,適時向社會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實名制管理覆蓋率達到80%,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户管理制度覆蓋率達到80%,執行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覆蓋率達到90%,持續有效遏制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三是加強仲裁信訪工作。加強專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健全仲裁辦案監督制度和錯案責任追究機制,開展“智能仲裁院”建設試點,創新仲裁辦案方式,探索要素式庭審方式改革。推進信訪問題法定途徑分類處理,進一步加大積案排查化解力度,確保重要會事節點期間社會穩定。

(七)着力夯實綜合性基礎工作。一是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快大數據支撐平台及應用平台建設,加快構建實體大廳、網上平台、移動客户端、自助終端、12333諮詢服務電話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平台,加快社保卡的全面應用及推廣,推進吉林省智慧人社“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人社領域服務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強軟環境建設。規範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抓好公共服務窗口效能建設,深入開展軟環境建設專項督查,深入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和服務方式創新。三是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和放管服工作,積極做好統計分析、政策調研、宣傳引導、輿情監控、建議提案辦理、行政審批、考試鑑定、脱貧攻堅幫扶等工作。

(八)着力加強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把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層層落實“兩個責任”,建立機關黨建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和調研督辦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改進機關基層黨組織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為人社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強化廉政警示教育,有效運用“四種形態”,嚴格執行、深入落實“八項規定”,認真查找、堅決糾正“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採取過硬措施,加大查處力度,堅決加以整改,確保取得實效。深化窗口單位作風建設,加強幹部日常教育培訓和管理監督,持續開展“厚德強能金業大講堂”幹部教育培訓,切實加強隊伍建設。

同志們,新時代催人奮進,新使命重任在肩。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敢為人先的鋭氣、攻堅克難的勇氣、苦幹實幹的風氣,奮力推進全省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