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8W
耕耘千朝萬夜,只為今夕鯉魚躍,再長的路,我們一步步也能走完,那麼關於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

 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1

羅萬祿,男,48歲,家住彭水自治縣鞍子鎮新式村4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歲,務農,患宮頸癌;長女:羅華儀,20歲,現就讀於**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大二;次女:羅佳渝,14歲,現就讀於彭水縣第一中學,八年級;三子:羅幺毛,12歲,現就讀於彭水縣第二國小,六年級)。

20xx年,鞍子鎮因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景觀資源及特色農業開始發展旅遊產業,羅萬祿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市現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羅家坨苗寨”而聞名於縣內外,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媒體與日俱增,羅萬祿便成為了羅家坨苗寨第一批經營農家樂的農户。平日裏,羅萬祿在周邊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負責,生意忙時,羅萬祿便會回家幫忙,雖然3個孩子上學,但夫妻兩人的收入也勉強能滿足家庭開銷,一家人過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6月,羅萬祿的妻子被檢查出患有宮頸癌。妻子先後住院6次,化療4次,醫療費花銷近20萬元。當時大女兒正好高中畢業,次女和三子分別上國中、國小,高昂的醫藥費及三個學生的學雜費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農家樂無人經營,收入驟減,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極為拮据。但作為一名普通且老實憨厚的中年農民,羅萬祿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擊垮,而是變得愈發堅強,默默

地和命運抗衡,到醫院照顧妻子、還要兼顧家裏的生意,裏外都靠着羅萬祿一人頂着......他嘴邊經常唸叨着一句話:“人窮志不能窮”。為了讓妻子安心化療,為了給孩子們樹立做人的榜樣,他沒有一分抱怨、沒有一絲愁容,整體樂呵呵的,他從不向政府張嘴伸手,他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能幹活,還有比他家更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

20xx年7月,在精準識別入户走訪中,得知了羅萬祿的家庭狀況後,鞍子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新式村兩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將其家庭納入貧困户建檔立卡。在精準幫扶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對該户實施了教育扶貧、醫療救助,次女羅佳渝享受免除學費政策,2015年秋季學期和2016年春季學期享受助學金1300元;三子羅幺毛享受免除學費政策、學校營養改善計劃資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22000元、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報銷5500元、醫療二次資助4300元、民政大病醫療臨時救助1500元、婦聯資助800元。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來説,有限的接濟和救助無異於杯水車薪。如何才能提升這個家庭的“造血”功能?鎮村兩級組織、羅萬祿本人為此都費了不少心思。

最後,羅萬祿決定再苦再難,都不能放棄發展農家樂這個永久性產業。他充分利用自身經營農家樂早、客源廣,鄰居有勞動力的優勢,與周圍鄰居抱團發展。平時有客人訂餐時,他就會請鄰居幫忙做飯炒菜;當他陪妻子上醫院時,遇到有客人就餐時,他會毫不吝嗇的介紹給其它經營户,即不誤生意,也不讓遊客失望,還帶動了周圍的羣眾增收。隨着鄉村旅遊的發展,慕名前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原有的接待條件已不能滿足接待需求,

為有效解決硬件較差、遊客來留不住的問題,羅萬祿通過爭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對場所進行提檔升級,安裝移動wifi、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對客房進行標準化改造。他經營的福祿山莊成為羅家坨苗寨裏面第一個擁有wifi、第一個擁有“室外民族化、室內現代化”風格的客房的農家樂。苗寨內全部鋪設的石板路,只有三輪車能通行,因此寨內的垃圾清運成了村民們的難題,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羅萬祿自告奮勇,騎着自己的三輪車義務拖運,從未開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錢的油費、勞務費。

20xx年,他經營的農家樂綜合收入達7萬餘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光榮脱貧。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帶領周邊貧困羣眾增收致富,羅順海就是其中一個。由於家庭條件受限,羅順海一直不敢嘗試鄉村旅遊經營,羅萬祿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並將20多位客人推薦給他,還將棉絮免費借給羅順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後,羅順海一年僅是鄉村旅遊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羅順海正在對房屋及室內外設施進行裝修。“待裝修完成,各項設施完善之後,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強,相信收入會更高。”羅順海對發展鄉村旅遊充滿了信心。

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像羅順海一樣,享受過羅萬祿幫助、帶動的,還有很多村民。據瞭解,羅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幾乎家家都有過轉介餐飲、住宿客源,以及代銷農產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羅萬祿的筆記本上,每一次轉介客人的人數及收入等都歷歷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最終目標。”這是羅萬祿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籌備成立一個鄉村旅遊協會,將寨子裏所有村民的資源優勢整合利用起來,通過統一標準、統一菜品、統一價格、統一安排客

源,抱團發展,實現標準化運營。

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1-8月,共接待遊客3000餘人,營業額6萬餘元,通過向周邊羣眾購買雞蛋、土豬、土雞、風蘿蔔、幹豇豆、時蔬等農、土特產品,併為周邊農户代銷臘肉、優質大米、幹豇豆、苕粉、黃豆等特色農產品的方式,帶動周邊30餘户農户增收,額度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

在精準脱貧走訪時,羅萬祿説出了一段很平實的話:“脱貧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

這,就是一個普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滿滿自信。我們堅信,這個暫時貧困的家庭憑藉心中有夢想,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2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學本科文化,現任麻柳鄉佛鷹村第一書記。到村任職後,該同志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風貌開展工作。他始終站在脱貧攻堅第一線,與村支兩委形成合力,真心誠意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讚譽和一致好評。

一、立場堅定、心繫貧困

剛到村上,xx就急切地問:“村裏有輟學的兒童嗎?有孤兒嗎?”直到村裏的吳書記肯定地回答“沒有!”,他才放下心來。“我就是因為家裏窮,很小就輟了學,是黨和政府給了一根‘救命’稻草,將我送入軍營,現在轉業地方,又到最貧困的山區扶貧,如果還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我將不會原諒自己。”在xx看來,讓更多的人脱離苦海是報答黨恩最好途徑,也是親身經歷貧困後的理解。佛鷹村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擁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週,xx就把每一條路,每一個角落都跑遍了。他總是擔心還有沒被識別的貧困户,還有像自己一樣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堅克難、義無反顧

佛鷹村是全縣最偏遠的山村之一,進村入社線多、路長,坡陡彎急,這可把剛學會開車的xx為難得夠嗆,第一次入户走訪,這條山路就給他一個狠狠的“下馬威”,車一次次在半山熄火,他只好一次次退回山坳重新起步。別人只需要一小時的路,他硬是開了半晌。從那以後,xx多了一個活——學開車。通過半坡起步、彎道倒車、障礙行車等等練習,幾個月下來,村裏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給他説,山旮旮裏幹工作,不會有人看見,不用那麼認真,吃完飯溜達一圈就行了。xx沒太理會,他把聯繫方式留給了村民們。只要誰有事,他總會第一時間予以解決;他經常在村裏忙到下午2、3點鐘才到鄉場上吃午飯;他會把趕集晚回的村民一個個送回家……

三、愛崗敬業、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剛接替“第一書記”工作的。任職後,他不瞭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幹部尋根問底;不熟悉扶貧對象,就逐社逐户登門拜訪;不清楚扶貧政策,就四處查閲文件資料。對於扶貧户產業發展情況,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樣;村裏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經塌方,如何籌資解決,這些他都掛在心間。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兩委一道,為貧困户爭取雞苗、白芨、易地搬遷、“一事一議”等項目、經費共計70餘萬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繕道路跨方7處500多個立方;蒐集解決羣眾意見建議30餘件……。12月,佛鷹村還順利通過省市縣抽查、檢查和第三方評估驗收,成功地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四、精準施策、一心為民

在村裏,xx做得最多的是走訪摸底,説得最多的是扶貧先扶志。他是縣司法局選派過來的,對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開會,他都請大家多提意見建議,不管對錯,都要堅持論證。有村民反映稱自己家也很困難,為什麼不能享受扶持待遇?還有自願放棄易地搬遷政策後又反悔的羣眾,換種方式稱自家房屋被白蟻危害,需要及時解決住房。但真正實地查看後,不是標準不夠,就是情況不實。對此,xx用政策武器來回宣傳,同農户一道逐一比對貧困標準,又用艱苦奮鬥精神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

佛鷹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户普遍文化層次不高,對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傳解釋。幾個月來,xx先後通過會議和個別交流等形式,宣傳解答政策10餘場次;邀請普法講師團、法律顧問開展法治講座3場。

組織部門要求村裏健全“農村夜校”,xx像發現“新大陸”,興奮地到處蒐集資料,他把羣眾最需要的知識做成教案,就等着集中時間把它傳播出去。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xx同志就是這樣,心繫貧困山區痴情不改,情牽廣大羣眾無怨無悔,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抒寫人生的壯麗詩篇,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脱貧攻堅先進事蹟材料3

XX,女,漢族,中共黨員,XX美食林集團商業公司總經理。先後榮獲全國商業服務業先進個人、XX省商業服務勞動模範、XX市勞動模範,20XX年XX市十大新聞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XX市黨代表。

XX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在商業戰線工作,她從班組長做起,工作認真負責,清正廉潔,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擔任生鮮部經理期間,經常帶領採購人員深入農村,與農民打交道,對農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知農民的疾苦,多年來堅持以各種方式為農村服務,為農民解憂。

她所在的單位美食林集團,成立於1992年,目前擁有商業、置地、金融三大產業,涉及零售、餐飲、食品加工、物流配送、商業地產、廣告傳媒等多種業態,是XX省商貿流通重點企業和中國商業名牌企業。成立二十六年來,美食林在做好自身經營發展的同時,始終肩負高度的社會責任,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把“送温暖、獻愛心”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事項,每年都要以不同方式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向社區貧困居民捐贈生活物資;向困難職工捐款;向地震災區捐贈物資;向XX市教育局捐款;向XX抗洪救災

捐款;為農村村民開設生活超市、打井、建設蔬菜大棚......以實際行動積極回報社會,讓更多的弱勢羣體感受到社會的温暖,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20XX年,按照XX市委、市政府關於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美食林集團與大名縣吳未城村結成對子,進行精準幫扶,接到任務後,XX總經理親自掛帥,把對大名縣吳未城村的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目標明、措施實、責任清、成效顯”的工作模式,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組織落實到位,從嚴抓好扶貧工作,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工作部署,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

一、勤於鑽研業務鍛造過硬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XX深知作為負責精準扶貧具體業務的帶頭人,必須要吃透政策、熟悉業務,所以她高度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將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率先學通學懂。平時XX業務工作繁忙,她便利用業餘時間深入學習中央、省、市、縣各項扶貧方針政策,從理論上吃透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政策文件精神,為幫扶工作打下基礎。

二、深入調查研究謀劃扶貧思路

為了準確把握幫扶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幫扶工作,XX經常輕車簡出,深入到吳未城村進行調查研究,在該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對該村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查摸底,吳未城村廣闊的土地留下了她的足跡,通過深入調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