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回顧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歷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回顧

歷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及頒獎詞回顧

1

鍾揚

頒獎詞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動中國》還向四十年來的 “改革先鋒”表達了特別緻敬。

超越6海拔6000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16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裏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願,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樑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人物簡介

鍾揚,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9月25日不幸遭遇車禍逝世。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鍾揚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2000萬年前,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巨大碰撞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這裏是廣袤壯闊的聖地,卻是植物探索的禁區。高寒缺氧,氧氣含量不足內地的50%,晝夜温差高達45攝氏度,鮮有植物學家敢於涉足。

2011年7月,珠穆朗瑪峯一號大本營,海拔5327米。下午2時剛過,狂風開始肆虐,抽打在人臉上,呼吸都困難。“鍾老師,您留守大本營,我們去!”學生拉瓊看到老師嘴脣發烏,氣喘得像拉風箱,不由暗暗心驚。

“你們能上,我也能上!你們能爬,我也能爬!”

逆風而上,向珠穆朗瑪峯北坡挺進,上不來氣的鐘揚嘴脣烏紫,臉都腫了,每走一步都是那樣艱難。“找到了!”學生扎西次仁激動大喊,一處冰川退化後裸露的巖石縫裏,一株僅4釐米高、渾身長滿白色細絨毛的“鼠曲雪兔子”躍然眼前,驕傲地綻放着紫色的小花,它是高山雪蓮的近親,看着不起眼,但在植物研究者眼中比什麼都美麗動人。

這裏是海拔6200米的珠峯,這是一株目前人類發現的海拔最高的種子植物,這是中國植物學家採樣的最高點!

他們追蹤整整10年,在海拔4150米處發現了“植物界小白鼠”擬南芥的嶄新生態型;他們採集的高原香柏種子裏,已提取出抗癌成分;他們花了整整3年,將全世界僅存的3萬多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記在冊;他們揭示了紅景天、獨一味、藏波羅花、墊狀點地梅、西藏沙棘、山嶺麻黃、納木錯魚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對環境的分子適應機制……

16年來,鍾揚和學生們走過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艱苦跋涉50多萬公里,累計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顆種子,近西藏植物的1/5。

2

杜富國

頒獎詞

“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着手趟過雷場,你聽, 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人物簡介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四隊在雲南省麻栗坡縣某雷場進行掃雷作業,作業組長杜富國帶戰士艾巖在一個爆炸物密集的陣地雷場搜排時,發現一個少部分露於地表的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且下面可能埋着一個雷窩。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

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後,他命令艾巖:“你退後,讓我來!”艾巖後退了幾步。正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的浮土時,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彈體發生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着強烈的衝擊波,把杜富國的防護服炸成了棉花狀,也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杜富國因此失去了雙手和雙眼。正是由於杜富國這捨生忘死的剎那一擋,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受了皮外傷。

“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他可能熬不過這一關。”一位醫療專家説,從傷員杜富國身上,他看到了一位新時代軍人的鋼鐵意志。正在逐步恢復的杜富國,對未來有很多設想:做播音員、學盲文、寫掃雷隊每個人的故事……激勵更多人。

3

呂保民

頒獎詞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軍旅,豈容兇殘鬧事橫行。於人羣中挺立,喝斷暴徒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氣。俠隱於市,見義而勇,勇不在於強悍,而在於無所畏懼。

人物簡介

2018年9月8日7時,無極縣東中鋪菜市場早市上發生搶劫事件。在無極縣南汪村開小賣部的翟佳成和母親曹愛芳縣城進完貨準備離開時,一名中年揹包男子突然搶奪翟佳成母親手中的挎包。

“搶劫啊!”翟佳成見狀大喊一聲,隨後母子二人便與搶包男子爭執起來。這時該男子突然從包裏掏出一把匕首,對着翟佳成就捅了過去,頓時血流如注。“救救我孩子,救救我孩子。”曹愛芳呼喊着。

母子二人與歹徒拉扯的情景引起了市場裏雞蛋攤主呂保民的注意。“你要幹什麼!把刀放下!”呂保民大喝一聲,疾步上前制止。為防止他繼續傷害無辜,看準時機,呂保民從背後一把抱住歹徒,另一隻手握住了他持刀的右臂。不成想,歹徒將匕首換到左手,呂保民捱了幾刀。

歹徒幾次想奪路逃竄,已身中數刀的呂保民緊追不捨。隨後趕來的向本令、王玉強、沈書軍等市民合力將歹徒制服。這時,現場羣眾才發現呂保民的胸口鮮血淋漓,臉色蠟黃,汗衫已經被鮮血浸透。“送到醫院後,呂保民已經處於休克狀態。

經初步診斷,呂保民身上被刺中5刀,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右胸部伴發肋骨骨折,左下側腹部多側肌肉斷裂。經過手術和10多天ICU病房的觀察治療,呂保民傷情已趨於穩定,現已傷愈回家休養。

呂保民見義勇為的事蹟,引發眾多媒體和網友的廣泛關注——“老兵,好樣的!”“向英雄致敬!”“有責任,有擔當!”

4

馬旭

頒獎詞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人物簡介

今年9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收到了一筆1000萬元的鉅額捐助,用於教育、公益事業建設。這是該縣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助。這筆鉅額捐款,來自今年86歲的馬旭大校。捐給家鄉的這1000萬元,是她畢生的積蓄。

馬旭是中國第一名女空降兵,抗美援朝期間,馬旭被授予抗美援朝紀念章、保衞和平紀念章和朝鮮政府三等功勛章。她通曉英、日、俄三國語言,還和丈夫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相關空白,被稱為中國軍中的被稱為軍中的“居里夫人”。

他們還研製出“充氣護踝”,讓空降兵着陸就像踩在氣墊上,減少反衝力,減少扭傷情況。此後,馬旭和丈夫又經過多次高原跳傘訓練和水上跳傘訓練,研製出“單兵高原供氧背心”。

5

劉傳健

頒獎詞

儀表失靈,你越發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里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怎麼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後,隱藏着堅守和執着。

人物簡介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執行重慶-拉薩航班任務,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脱落,機長劉傳健在氣流吹襲和大量儀表被破壞的情況下,組織機組正確處置,飛機於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事後劉傳健表示,事發前沒有任何徵兆,風擋玻璃突然爆裂,“哄”一聲發出巨大的聲響。我往旁邊看時,副駕(身體)已經飛出去一半,半邊身體在窗外懸掛。還好,他繫了安全帶。駕駛艙物品全都飛起來了,許多設備出現故障,噪音非常大,無法聽到無線電。整個飛機震動非常大,無法看清儀表。

事後記者採訪時,劉傳健表示瞬間失壓和低温讓人非常難受,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困難。當時飛機的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時),又在那麼高的高度,好比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開車以200公里的時速狂奔,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麼?

記者: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表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方向、航向,返航機場的位置等等?

劉:是的,完全是全人工操作, 目視靠自己來判斷,民航很多是自動設備,其他自動設備都不能提供幫助。這條航線我飛了100次,應該説各方面都比較熟悉。當時只想能不能把飛機安全操作下去,避免整個機組進一步受到傷害,要先減速迫降,而在緊急高度下降,噪音極大,自動設備不能提供幫助。完全憑手動和目視,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飛行界資深人士表示,此次返航備降成功,確實非常不容易,堪稱“世界級”。在整個特情處置過程中,駕駛艙前風擋玻璃脱落,駕駛艙的氣温是零下幾十度,風流又大,由於風擋脱落時對客艙設備造成了損壞,很多設備顯示不工作,機長還要正確操縱飛機緊急備降去成都,整個過程相當驚險、應對非常不易。這麼大的高空事故,對飛行員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嚴峻考驗。應對成功,説明機長的心理素質非常過硬。從無線電錄音中聽上去,機長比較淡定,處理過程鎮定果斷,飛機最後平安降落。

6

其美多吉

頒獎詞

三十忠誠風和雪,萬里郵路雲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雀兒山上流動的綠,生命禁區前行的旗,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堅強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人物簡介

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條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其美多吉工作了29年,行駛里程相當於繞赤道35圈。

“只要有郵件,郵車就得走;只要有人在,郵件就會抵達。”30年來,其美多吉一直抱着這樣的信念。

在平均海拔高於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其美多吉用30年時間和“老夥伴”一起跑了140多萬公里,運送省內郵件37萬件,工作途中曾遇歹徒持刀搶劫,身中17刀,肋骨被打斷四根,頭蓋骨被掀掉一塊……30年來,其美多吉沒有在運郵途中吃過一頓正餐。只在家裏過過5個除夕,兩個孩子出生時,他都在運郵路上……

7

王繼才、王仕花夫婦

頒獎詞

浪的執着,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

人物簡介

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

“當時,我是自願要去守島的,領導説,島上必須得有人去守,我也答應了領導,答應了就要做到。”王繼才毅然帶着食物、衣服以及必需品上了島。

王仕花説,一次帶女兒上島探夫被颱風困住,看到丈夫沒人照顧,而且十分危險。王仕花想,開山島不能沒有丈夫,而丈夫不能沒有她。她毅然決定辭掉鎮國小教師的工作,把女兒託付給婆婆,與丈夫在開山島風雨同舟。

王仕花也上了島,丈夫是哨所所長,她是哨員。就這樣,夫唱婦隨。兩個人像一支隊伍,一起勞動,一起巡邏。王仕花嬌小又膽小。開始聽着呼嘯的海風、拍打的海浪,心裏就打顫,整夜不能睡。現在,王仕花的能耐可大了,即使王繼才有事出島三五天,她也能把小島看守得好好的。鑽坑道,察海情,辨船隻,記日誌,王仕花幹得一點不比王繼才遜色。

在島上夫妻兩個人的年工資是3700元,1995年建了燈塔,又增加了2000元守護費。上有老母親,下有3個子女,憑這點錢,很難維持全家的最低開銷。現在,兒子考大學貸的3萬元款還沒還清,修建房屋的6萬元錢也是王繼才的姐姐墊的。

為了生計,夫妻倆幹起了最苦的活。每年春夏秋三季,雙腿泡在海水中,捕魚摸蝦,撿貝類,鏟海蠣,放蟹籠,大點的託漁船捎回港口去賣,小點的才自己解解饞,這樣一年也有個三五千元的“外快”,補貼家用。

環視夫妻倆的島上之家,也就是一間20平方米的舊營房。一個煤氣罐,一個小灶台,一個小方桌,一張木板搭的牀,就是他的全部家當。在營房前,有棵苦楝樹,這是王繼才和王仕花上島後栽活的第一棵樹,如今已長成了島上的“樹王”。

苦楝樹象徵着永不屈服,是夫妻倆的精神之樹。王繼才説:“苦楝樹都能在巖石縫裏頑強成長,我們又有什麼過不去的。”

最讓王繼才覺得對不起的,是妻子1987年生兒子。他太大意,沒有提前送妻子去醫院。等到想起已晚,大風連刮3天,漁船靠不上岸。王仕花在島上臨產前,王繼才捶胸頓足,王仕花忍住巨大的疼痛,叫丈夫燒開水,煮剪刀。兒子出生時,剛露出了頭,叫丈夫一把托住;兒子剛落地,又叫丈夫果斷地剪斷臍帶。聽到兒子第一聲啼哭,王繼才坐在地上也哭了。

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開山島上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8歲。

8

張渠偉

頒獎詞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的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人物簡介

四川渠縣有150萬人口,是省定貧困縣,全縣原來有貧困村130個,貧困人口143802人,相當於10個人中約有1個人是貧困户。張渠偉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人口脱貧、130個貧困村脱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2017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11月4日,他住院檢查出患有“雙眼開角性青光眼”和“耳石症”,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

“我沒有時間做手術,目前全縣沒有誰比我更熟悉扶貧工作。扶貧軍令如山,言必行,行必果。明年我們渠縣一定要‘摘帽’。”張渠偉説,走上扶貧這條路,便沒有退路,只有責任。

但又有誰不害怕失明呢?“説實話,我也挺害怕的。”在空閒的時候,張渠偉會特意去街上,嘗試閉着眼睛,融入眼前的一片漆黑,磕磕碰碰地走,讓腳底感受盲道的痕跡。他想,萬一真的失明瞭,這就是以後的生活,總要慢慢適應……

張渠偉在工作中是一條鐵漢子,但對家庭的虧欠卻讓他一直不能釋懷。“我的兒子年近30歲,婚期因我工作的繁忙一拖再拖。我的父親年近八旬,十分牽掛常年奔波的我,老是給我打電話,但往往沒説上兩句就因我的忙碌打斷了。”説到自己的家人,張渠偉的眼睛裏有了很多酸楚和愧疚。

因為扶貧,張渠偉還多了三個“孩子”。他們來自於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爸爸外出打工,媽媽譚其輝患有精神病,多年不言不語,全家就靠70多歲的奶奶一人操持。房子是石頭壘的,到處是洞,風來漏風,雨來漏雨。

走訪這家人時,張渠偉看得眼圈都有些發紅。這些年來,張渠偉經常下鄉不在家,愛人多有抱怨。一個週末,張渠偉特意帶愛人去看望譚其輝一家。一進門,就見三個孩子穿着破舊的衣服,趴在破爛的桌子上寫作業,腳邊是幾攤雨後的積水。見到張渠偉,孩子們都很懂事地問好。這次探訪極大地觸動了他的愛人。“孩子太可憐了!我也是個當媽的,見不得孩子受罪,我也要來和你一起幫助他們。”張渠偉的愛人説。

從此以後,逢年過節,她都會裝好紅包、買好衣服,給鄉下的三個兒女送過去。去年,張渠偉幫助譚其輝申請了易地搬遷,他們一家人住進了新房。十多年來不曾開過口的譚其輝突然説了一句:“謝謝!謝謝你們!”

“現在,我只要上街就會走一走盲道,就是為了適應一旦失明後的生活。但是我想,只要14萬貧困羣眾能脱貧,就算是失了明,我也甘之如飴、無怨無悔!”張渠偉説道。

9

張玉滾

頒獎詞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人物簡介

2001年8月,剛剛師範專業畢業的張玉滾,跟着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裏面坐着十來個土孩子”。而當下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看着孩子們清澈無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鼻子陡地一酸。從那以後,21歲的張玉滾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堅守着一份淳樸與清貧,用無私的愛澆灌山村的教育之花。儘管嚐盡了山村教學的酸甜苦辣,但學生的成績和進步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家長們常説:“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聽聞此言,張玉滾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堅守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2001年到2006年的5年間,靠着一根從老校長手中接過的扁擔,張玉滾從大山外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這根扁擔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也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從2001年到2006年,張玉滾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風裏來雨裏去,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有一年正月初十凌晨5點鐘,張玉滾和學校裏的教師陸喜安扛着扁擔,拿了幾個涼饃往鎮裏書店趕,一直走到正午才到達。沒顧上休息,挑選好幾十公斤重的課本、練習本、粉筆後,用扁擔挑着走路往學校趕。一路緊趕慢趕,晚上10點多鐘,兩人才走到尖頂山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底板也磨出了一片水泡,每走一步都鑽心地疼。

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沒等天亮就往回走,崎嶇的山路上,他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擔子冒雨前行,一步一滑,幾次摔倒。他的擔子裹得嚴嚴實實,生怕被雨淋濕了。因為,那裏面裝的是學生的課本……

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一看,乾乾淨淨,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一年新學期,眼看就要開學了,書本還沒到齊,情急之下,張玉滾讓愛人抱着幾個月大的女兒,坐個機動三輪車到高丘鎮拉書本。回來途中,因山高路險,迎面過來一車輛,三輪車躲閃不及,不幸翻倒,張玉滾的女兒瞬間從妻子懷抱中狂“飛”出去,當場殞命。一個鮮活的小生命犧牲在為學生運書本的路途中,張玉滾至今不敢在妻子面前提起這個傷心的往事。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張玉滾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至今,張玉滾騎壞了4輛摩托車,輪胎更換的次數更是數不清。

10

程開甲

頒獎詞

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於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黃沙百戰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人物簡介

程開甲101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 “八一勛章”獲得者,2018年11月17日病逝。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

為了讓我們中華民族能夠站起來,不被外敵欺辱,他毅然前往西北荒漠隱姓埋名20餘年為中國製造國之重器,這才讓我們中華民族如今驕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1918年,程開甲在江蘇出生,1946年前往英國留學師從玻恩教授並獲得博士學位。1950年,程開甲婉拒導師的挽留,放棄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員的優厚待遇、科研條件,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開啟了他報效祖國的人生之旅。

幾十年後,有人問他,對當初的決定怎樣想?程開甲説:“對於這個問題,剛離開英國時,我想得並不多。但回國後,尤其是到了晚年,在總結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很感慨:我如果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一個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學家,絕不會有這樣幸福。而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2017年7月28日,在建軍90週年之際,程開甲剛好100歲,他被中央軍委授予他我們國家軍隊的最高榮譽勛章:八一勛章。授勛時,百歲老人雖然行動已多有不變,仍穿戴整齊我軍禮服,胸前端正的懸掛着“八一勛章”,留下了他給我們這個民族的最後一張影像。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兩彈一星精神,也不要忘記那個艱難時代的苦難,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但也不要丟掉了民族精神,也不要再次彎下腰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