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3K

一篇有效的事蹟材料能夠發揮宣傳典型,評選先進的效力,我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時候需要注意邏輯嚴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7篇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1

楊有庫,男,現年45歲,是北留鎮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強的他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鄰居,在家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他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新時代和諧家庭的典範。

他成功地把家作為事業的基地,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他在家和在外一樣勤快,夫妻倆平日裏常和老人走動幫老人做點事情,逢年過節更是去拜見並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兒女在家庭的温暖下茁壯成長。

平時鄰居常常能看見他們全家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楊有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有着農民與生俱來的樸實,為了村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別人都不願做的掏糞工。他全心全意為民工作,哪家地裏要上肥,只要言語一聲,他就會及時地把肥料送到地裏,他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聰苗一個人肩上,她不緊不嫌氣丈夫的工作不體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裏做妻子、做母親,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樣做得非常出色。

常聰苗放棄個人的業餘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幾個妯娌相互走動,相互溝通,促進彼此間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輪到她們家照顧老人,她總是在打發走丈夫和上學的兒女後就急忙往婆婆家趕,幫婆婆做家務。為料理好兩家的家務,她養成了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女兒和公婆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讚揚。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妻子常聰苗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並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為民做事。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子女成才

為了培養子女成才,他們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子女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聰苗一個人承擔。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説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擔起子女上學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務。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團結、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繫,瞭解、關心子女的成長狀況。楊有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閒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着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忠誠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

生活日常開支,常聰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們對年邁體弱的老人,能經常利用閒暇時間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藥。在家庭經濟關係中他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着想,處理得非常好。對雙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經常去關心照料,並掏錢幫助解決問題。他們常教育子女要關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問寒問暖。在他們夫妻的教導下,孫子、孫女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去看望老人,並講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給老人聽,幫助老人瞭解當前的社會形式。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楊有庫夫妻倆都是熱心腸。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麼事,只要用的着、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説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楊有庫的妻子常聰苗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葱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説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麼辛苦呢,那麼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説:都是街坊鄰居住着,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裏麪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在家裏,他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外面他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他們創建了和睦的家庭,他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他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先進事蹟正是希望利用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2

曹xx,男,漢族,198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xx市人民檢察院派駐xx區蒲西街道城北社區第一書記。

按照組織安排2021年9月他被xx市人民檢察院派駐到xx區蒲西街道城北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為期2年的駐村工作。作為xx市檢察院的一名青年幹警,能夠到基層一線磨鍊自我、提升本領、助力鄉村振興,這是組織對其的一種充分信任,是展示青年幹警形象的一個全新平台,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始終牢記自身肩負的責任使命,認真履職盡責,勇於擔當負責,全身心投入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出實招、辦實事、重實效,推動城北社區各項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新進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用實幹詮釋新時代青年幹警的忠誠擔當。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3

劉xx,男,xx市xx市xx鎮人民政府扶貧辦主任、鄉村振興辦主任,1992年12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

他始終牢記一名扶貧幹部的職責和使命,把“為貧困户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工作初期,為了儘快勝任扶貧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從扶貧“小白”迅速成長為“行家裏手”。幾年來,這個“90後”的年輕扶貧人,全心全意、盡職盡責聚焦脱貧攻堅這項民生大事。為讓特殊兒童得到教育保障,他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説服多方,全程陪同辦理殘疾證,落實教育補貼,解決貧困户基本生活和孩子上學的問題,村裏有患重大疾病的貧困户、輟學兒童等,他得知消息後也是第一時間上門告知最新政策,做通思想工作,他始終同貧困户站在一起,想其所想,急人所急,得到了貧困羣眾的認可。先後獲得2018年xx鎮先進個人、2019年xx市先進個人、xx市第三屆最美扶貧人等榮譽稱號,2020年xx鎮被評為全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4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辦指派,小劉來到了省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四年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根瑤鄉、甘於奉獻,唱響了一曲新時代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雄渾樂章,讓村民們收穫了脱貧奔康的成果:目前,上東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集體收入由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至39萬元,實現從貧困村向小康村、從“後進村”向“後勁村”、從產業空心村向網紅打卡地的蜕變。

用真情贏民心,激發脱貧攻堅內生力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但這裏的貧困卻在省裏“掛了號”:全村因病、因殘、因智致貧現象突出,集體經濟薄弱,交通閉塞,公共基礎設施缺乏,羣眾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駐上東村時,小劉既興奮又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打造成省級扶貧示範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這就意味着,上東村的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出新、出彩。作為軍轉幹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裏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不拔窮根不摘窮帽絕不收兵!

要改變貧困,先改變自己。從機關到鄉村,紮下根來,才能把“兩條心”變成“一條心”。白天走訪貧困户瞭解情況,晚上熬夜歸整扶貧資料,一到上東村,小劉就忙活開了。

初來乍到,有些村民對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幹部打了個問號,猜想小劉是不是來“鍍金”的。但小劉決心以真心贏民心,凝聚脱貧攻堅向心力。週一到週五,吃、住、工作都在村裏的工作模式,讓他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主動深入村民家中,噓寒問暖拉家常,瞭解村民們的家庭成員和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户35户153人,無勞動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共尋致富良策,與貧困户同勞動。四年來,小劉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為上東村貧困羣眾籌措扶貧慈善款和物資共計100餘萬元,幫助羣眾解決各種實際問題300多人次。最讓村民們感動的是,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劉始終同村黨員幹部奮戰在防疫一線,為了人民羣眾的安全和健康甘當守護者。

小劉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獻深深打動了上東村村民。如今,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內生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謀良策出實招,鋪築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窮要治根。產業扶貧是剷除窮根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羣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為禁養區和禁採區,註定難以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最大限度地將現有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現實財富?小劉認為,產業扶貧只有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效穩定脱貧。

在實際調研與論證的基礎上,小劉與村“兩委”班子一道謀思路、出主意,找準產業興村突破口。他立足該村温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温泉為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遊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遊、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位出租、竹製品加工等。另外,小劉還為上東村爭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個出入口,為今後大型温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稱他這是為上東人民做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劉還通過建立致富帶頭人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對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通電商、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一道通過開闢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長效、穩定的脱貧致富之路。

抓黨建促和諧,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小劉以省、市、縣《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實施方案》為指導,突出重點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範化的“美麗黨建”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較多、經常性教育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微信羣,在羣裏及時發佈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為在外的黨員搭建起一個學習教育的便捷平台。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注重發展培養黨員,近三年來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歲左右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黨務村務,着力解決班子“執行力、戰鬥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範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東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黨建促和諧,如今的上東村各項社會事務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該村也先後榮獲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範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小劉堅信,在黨建的引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幹部一定能成為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如今的上東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勁頭更足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小劉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小劉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5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中重中之重,可持續發展,生態振興才是農村的出路。“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是生態振興、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鄉村振興不需要向城市一樣大興土木,不需要重點發展工業,需要儘可能的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xx在鄉村振興中,應該大力發展農業,才能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振興。農村本來就有很多土地,主要是用來種植養殖。農村的種養結合,才使得農村的生態環境保留得完好。如果像城市開發房地產一樣開發農村,那就沒有什麼生態振興可言。各個地區氣候條件不一樣,種植養殖項目也不一樣,因地制宜發展,實現一村一品,帶領農民致富,生態振興,鄉村振興。

x村位於縣城正北方向,距縣城xx公里,距鄉政府x公里,本村是一個農業村,全村共有x户x人,x族人口為主,佔全村人口的x%,耕地面積x萬畝。陣地面積x畝。x年村人均收入x元,村集體收入x萬元。共劃分xx個網格,x名網格長,x名聯户長。建檔立卡貧困户x户x人,人均收入x元,現已全部脱貧,村兩委班子x人,全村共有黨員x名(含預備黨員),重點發展對象x名。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為托裏縣財政局,共x名駐村幹部;x年建設村級陣地,佔地x畝,辦公室、建設村級活動中心,週轉宿舍x平方米。

近年來,在黨和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關部門的無私幫助下,本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多次獲得先進村,先進單位的稱號,x村從昔日的土坯房轉變成為現在的富民安居房,都源於黨的政策。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村將結合實際情況,將政治理論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持續將各類政策學習教育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我村將持續深化思想認識,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涵養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獲得新的智慧與力量。

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戰的要求,牢固樹立“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抓住托裏縣委、政府、庫普鄉政府的要求,以整治為主,引導羣眾積極參與美麗建設鄉村。開展“每週五xx小時”、“每月一整天”環境衞生清潔活動,做好對路邊、渠邊、房前屋後進行全面整理,引導羣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人人爭當x村的“養護工”。

發展庭院經濟。按照“宜農則農、宜禽則禽、因户施策”原則,充分利用每户xx-xx畝地的庭院,x村共計x餘户,x畝種植面積,引導扶持脱貧羣眾發展蔬菜、林果以及禽類養殖,做活庭院經濟讓自家“小田地”成為家中“綠色地帶”,能夠減少購買蔬菜等支出,形成人人吃有機菜、香甜果實;還以獎補推進庭院經濟發展,激發農户發展庭院經濟的主動性、積極性。

發展綠色庭院,改善生態體系。充分利用我村農牧民庭院閒置土地,推進庭院經濟發展,讓庭院發揮作用,改善鄉村面貌,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建設農牧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生態振興是可持續發展,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目前比較成功的就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鄉村旅遊,既能增加收入也不破壞生態環境。

要推動鄉村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紮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除了要堅持綠色發展,還要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鄉村振興,生態宜居少不了”。我們x村就是慢慢轉變成了三區分離且有圍牆的村隊,整潔的街道還有整齊地樹木,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廁所,也不用發愁,我相信慢慢的,我們的x村會越來越好。

今後我村將持續做好發展多種經營,改變x村村民多年來養成的只種苜蓿養牛羊的單一生產方式,鼓勵村民種植耐旱經濟作物鷹嘴豆等,讓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旅遊服務等多種方式拓寬收入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利用光伏項目幫助我村x户x人設定多樣崗位職位,幫其實現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杜絕返貧致貧隱患。對我村強化人才建設,通過“引”進來和“送”出去“傳幫帶”的形式,進一步加大對村兩委板子成員、黨員幹部政治理論、管理能力、致富能力的培訓。利用週一升國旗儀式、農牧民夜校等方式,提高農牧民的國語水平,通過聯合各級業務部門將實用技術集中培訓,讓村民掌握部分實用的致富技術,把先進的思路和理念帶過來,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保障。

把鄉村建設擺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農村建設的“村容整潔”升級到“生態宜居”,強調了農村生態建設要由表及裏,由物及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特別是生態美好的嚮往。“管理民主”升級到“治理有效”,既強調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維,也強調了要從注重基層民主制度建設過程到追求農村社會穩定結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新內涵。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其中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和重要內容。鄉村生態振興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農村發展的深刻革命。

為深入推進我鎮張連莊村鄉村振興工作,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紮實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台階、實現新作為。經村兩委班子成員研究,擬提出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以跨越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多業態產業體系、多要素生產體系、多主體經營體系、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促進增收的現代化鄉村發展格局,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將張連莊村打造成全縣乃至全市的農業科技創新村、休閒觀光體驗村,實現由純農業鎮向農旅融合、第一和第三產業互補、生態環境同經濟發展共進的轉變。

改革促發展,產業調整惠民生。張連莊村依託國道227線過境和風景秀美的自然優勢,發揮毗鄰扁都口景區的區位特徵,圍繞整體規劃、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總體思路,以打造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觀農家景為內容的農家生活體驗區為目標,按照三變+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立足村情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在憶夢園的基礎上,通過對農户房屋整體改造和統一管理,將一組打造成鄉村旅遊風情一條街,形成規模化旅遊區,建成農家樂、家庭簡易賓館等旅遊實體。

壯大主導產業,促進農民收入。張連莊村依託冷涼山區土質肥沃、綠色無污染等自然優勢,引進民樂縣藏燕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張連莊村一組土地2400畝,建成食用燕麥種植基地。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燕麥精深加工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在一組建成食用燕麥加工廠一處,形成了原料供給、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通過2個基地的建設,將全村8000畝土地全部流轉,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爭取全村80%勞動力全部外出務工。同時,由村支部班子牽頭成立張連莊村勞務輸轉公司,將剩餘勞動力全部組織到兩個基地務工,切實增加羣眾收入。

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厚德村莊。以黨建公眾平台、遠程教育等為陣地和依託,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全力謀劃留守兒童活動室、婦女之家、農家書屋等建設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根據工作特點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向上、充滿趣味、寓教於樂,為廣大婦女、兒童、老年朋友喜愛的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和家庭教育活動,真正使得各個活動場所有內容、有內涵,拓展了教育陣地,弘揚了傳統文化。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6

王xx,男,1989年3月出生,大學學歷,現任xx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主要從事多肉植物培育、種植、銷售等業務工作,曾獲第八屆邯鄲市道德模範、邯鄲市新長征突擊手、最美曲周人等榮譽。近年來,該同志積極響應地方黨團組織號召,紮根農村地區,矢志創業奮鬥,帶領周邊羣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回國創業,鎖定打造全省最大多肉植物種植基地目標

2017年6月,該同志放棄了國外的工作,回到家鄉,和十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創立了xx本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東劉莊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20個温室大棚。

創業伊始,他一頭扎進了多肉植物種植領域,一起研究,一起探索,一起改進,樹立全力打造xx最大多肉植物種植基地的目標。一年下來,始終處於舉步維艱的經營狀態,他決定走出去看一看別人都是怎麼種植以及銷售的,通過數十次的外出考察,清醒地認識到在自然優勢方面,比不過花卉之都雲南;在市場銷售方面,比不過北方花卉集散地山東。為此,他果斷調整發展思路,走差異化錯位競爭之路——大力發展多肉植物苗種植。正確的思路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很快扭轉了不利局面,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流轉土地600畝,建成120個温室大棚,年育苗2億株,包括熊童子、秀妍、綺羅、艾倫、蒂亞等350個品種,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年利潤600餘萬元,成為全省最大的多肉植物苗種植基地和全國主要的多肉植物種植集散地,銷售網絡遍佈全國。

勇於創新,打造“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模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針對市場逐漸淘汰依靠傳統農耕種植的方法發展現代農業的實際,該同志及時對公司實行轉型,主導研發出“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發展模式。該模式在基礎設施改造、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頗有建樹,走在了全國多肉植物領域前列,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託科技升級改造智能温室大棚是公司創新發展多肉植物的一個亮點工程。借力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立足曲周實際,投資百萬元將120個温室大棚改造升級成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温室大棚的建成實現了從人工種植向機械種植的轉變,成功打造了温度控制更加合理,澆水更加均勻,生長土壤更加疏鬆的多肉植物苗生產種植空間,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通過“設計+”加強多肉植物新產品研發力度,助推多肉植物產業升級是公司的又一點睛之筆。他和公司團隊與專業設計創新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便捷式多肉植物提籃,便捷式多肉植物補光燈等20多項發明產品,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其中便捷式植物提籃(多肉和花卉)已獲批。這些專利產品投入市場後,將極大地改善多肉植物微生長環境,大大提高觀賞效果,家庭種養也更加方便省事,使用方式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不同羣體的需求。

示範引領,做大做強多肉植物產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以“智能大棚+工業設計”智慧農業發展模式為平台支撐,該同志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發展模式,對多肉植物苗種植基地進行提檔升級。智慧化的多肉植物基地“身價”倍增,在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優化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一是增加村集體收入。多肉植物基地覆蓋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東劉莊、臨堂村和黃莊等3個村莊百餘户。公司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由村委會本着農户自願的原則來協調土地,每畝每年給予農户10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每個大棚給予村委會200元的管理服務費。僅此一項,每年可以為村委會帶來4萬多元的集體收入。

二是促進農民家門口就業。多肉植物基地常年需要大量的小時工、季節工等農村勞動力,這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尤其是留守婦女帶來了就業機會。據統計,每年有200多名留守婦女活躍在種植大棚,從事種植、澆水、養護、打包等工作。在這裏工作,不僅不影響接送孩子上下學和做日常家務,還有一份可觀的收入,平均每名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帶動村民就業1500餘人。

三是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網上直播是促進多肉植物銷售的關鍵一環。四年來,先後有100餘名農村青年在基地大棚內從事直播工作。通過直播鍛鍊,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有10名轉身成為懂農村、愛農村、善推介的新時代農村“網絡達人”;從多肉植物基地還走出了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200多名新型農民,在電商、種植、銷售等各領域發揮着自己的聰明才智。

鎮級鄉村振興事蹟材料篇7

李xx,八里甸子鎮人民政府科員。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工作人員,李xx從20xx年工作以來,始終立足於本職工作,忠於職守,敬業勤業,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績。任職6年以來,她一直從事宣傳,工會,人大,財務,土地流轉等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對於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不打折扣、不講困難、不擺條件,能夠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工作期間經常下鄉走村入户,宣傳國家政策文件,為村民排憂解難。

20xx年以來到村裏發放宣傳單5000多份,到村裏開展宣講活動30多場。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中,引導村民積極實行土地流轉,為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百餘份,流轉土地上千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