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發展調研報告材料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鄉村振興發展調研報告材料

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穩步紮實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和強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實踐中着力推進,使XX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大好局面。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發展調研報告材料資料,歡迎閲讀,提供參考。

鄉村振興發展調研報告材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採取了一系列繼承傳統、揚善抑惡、凝聚力量的重大戰略舉措,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但是,經過近年來的實踐,仍存在一些需要認真研究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可以説我國鄉風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XX省鄉風文明建設穩步推進

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XX作為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找準載體抓手,重點突出典型宣傳引領,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穩步紮實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和強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實踐中着力推進,使XX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大好局面。截至20XX年年底,XX省有XXX個村鎮入選全國文明村鎮,XXX個村鎮入選省級文明村鎮,縣級以上文明鄉鎮比例達到XX.X%,提前完成了中央文明委“2020年前達到XX%”的創建目標。全省共有XXX個全國文明單位、XXXX個省級文明單位。這些文明單位積極參與農村結對幫扶活動,幫扶X.X萬多個村,有力支持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全省脱貧攻堅工作。XX省共有XX個家庭在首屆全國文明家庭評選中當選;XX所學校在首屆全國文明校園評選中當選。XX省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以深化“雙評雙創”(深化羣眾身邊的先進典型評選、星級文明户評選,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文明集市創建)活動為着力點,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一是組織引導得力。根據《XX省鄉風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各地普遍成立由黨委、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市、縣、鄉三級鄉風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整合各種資源,統籌協調落實。

二是宣傳教育深入。各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社會發展各方面,使之成為農民羣眾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比如,安陽市湯陰縣以縣委機關夜校為引領,在全縣十個鄉鎮XXX個行政村全面推進農民夜校建設,讓廣大村民瞭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扶貧惠民政策,學會生產科學技術,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三是重視實踐活動。各地根據實際積極創新載體,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讓羣眾在參與中體驗、感悟、認同。以優秀傳統文化“正人心、美風俗”,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迴歸,村民們説,“和睦家園行動改變了村風和民風,找到了我們心中的根”。如濮陽市把每月第一個星期日確定為“幸福家庭日”,積極引導家庭成員圍繞“經營家庭、經營婚姻、經營幸福”開展家庭道德實踐活動。

(二)紮實推進移風易俗活動

長期以來,廣大幹部羣眾雖然對很多舊風惡俗深惡痛絕,但礙於情面,也只能硬着頭皮從眾跟隨。近年來,隨着XX省文明鄉風宣傳不斷深入和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鄉村陳規陋習已得到初步遏制,鄉風正氣得到大力弘揚。

一是示範創建成效顯著。按照“省級定方向、市級出意見、縣級立標準、鄉村抓執行”的思路,出台《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示範鄉鎮和示範村建設工作。截至目前,XX省已建設示範鄉鎮XXXX個,示範村XXXXX個。

二是建立健全社會組織。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則,XX省大力加強“一約四會”(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建設,目前XX省XX%以上的行政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XXXXX個行政村建立了“四會”,為紅白事劃定了合理標準。

三是“關鍵少數”帶領。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中,一些地方注重以關鍵少數帶動,充分發揮先進羣體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黨員幹部家庭在移風易俗、家風家教方面走在前列、當好表率。如焦作市大力開展“廉潔從家出發”家風教育活動,通過發放《家風抵萬金———致全市領導幹部家庭的倡議書》,印製《“廉潔從家出發”家規家訓集錦》,組織領導幹部家屬觀看廉政戲劇、參觀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實加強對配偶、子女、親屬的教育管理。

四是深化村民自治。各地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在村民協商自願的基礎上,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比如,XX市通過在全市推行《村規民約》,規定什麼事可以辦、什麼事不可以辦,有的村還出台“土規定”“土辦法”進行約束,狠剎“麻將風”“迷信風”“薄養厚葬風”等社會陋習,誰違反紅白事相關規定,村兩委人員就號召村民不去他家隨禮,不能享受年底村集體分紅等。五是推崇孝善敬老。XX農村有“五保”户和託養農村老人約X萬人,一些地方把鄉風文明建設與脱貧攻堅相結合,重點面向貧困老人,大力開展孝善敬老活動。如,臨潁縣開展孝親感恩“五個一”活動(每天一個問候、每週看望一次老人、每月陪老人進行一次户外活動、每年為老人體檢一次、為老人生日煮一碗長壽麪),將傳統孝德具體化。

(三)鄉村精神文明創建成效明顯

各地不斷髮揮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堅持為民利民惠民,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一是創建文明村鎮。省文明辦通過修訂《XX省文明村鎮測評體系》,將鄉風文明要求貫穿文明創建全過程,並會同省委農辦、省財政廳出台文明村鎮創建政策激勵措施,列支XXXX萬元獎勵全國和省級文明村鎮,讓文明村鎮羣眾有榮譽、得實惠、受尊重。目前,XX省縣級以上文明鄉鎮已達XXXX個,佔到鄉鎮總數的XX.X%。一些市縣也相繼出台文明村鎮創建激勵政策。比如,汝州市對不同星級文明村獎勵X萬~X萬元村莊建設資金,對村內學生和老人分別提供發放學習用具、免除學雜費和免費乘車、免費體檢等優惠。

二是鄉村環境得到改善。一些地方積極迴應新時代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面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XX市XX縣XX寺村本是一個極為偏僻落後的國家級貧困村,但緊挨X水庫,不僅自然風光秀美,而且移民搬遷後新建的房舍稍加改造就具備接待遊客能力。目前,XX省文聯將該村確立為美術家協會寫生基地,吸引了十多所高校藝術院系的師生來此採風創作。很多嚐到甜頭的村民不再外出務工,專心在家經營家庭旅社。

三是樹立榜樣引導。各地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新鄉賢等選樹宣傳活動,充分發揮榜樣示範帶動作用,用身邊凡人善舉感化人、教育人,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震撼體驗。比如,湯陰縣白營鎮北陳王村村委會後邊有面牆,被稱為好人榜,凡是做過好事的都會上榜。上一次榜可以攢X個好人分,XX分就可以獎一袋大米,XXX分就可以獎勵一輛自行車。

(四)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近年來,XX省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大力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羣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

一是持續完善基層文化服務設施。XX省百城提質工程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同步謀劃同步考核,在城鄉發展總體規劃方面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統籌,推動各級政府加大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的資金投入。各地把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作為“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持續加大投入,各類公益性文化設施遍佈城鄉。

二是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服務。XX省文化部門大力開展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羣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戲曲進鄉村”“教你一招”“舞台藝術送農民”“紅色文藝輕騎兵”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現在全省每年僅“戲曲進鄉村”活動就達兩萬餘場,實現了鄉鎮、行政村全覆蓋。以文育人,讓農民更具情感寄託。

三是加強傳統文化傳承。獨特的文化資源是祖先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加強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深度挖掘和傳承保護,構築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根”和“魂”。比如,X縣將正月古廟會作為弘揚當地傳統文化的龍頭,每年吸引周邊X省近XXX個市縣XXX多萬遊客慕名而來,有“中國最受歡迎傳統廟會”“XX第一大古廟會”之稱。

此外,當地還以工藝美術為載體,積極推動泥咕咕、石雕石刻等民間工藝品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逐步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文化產業特色。

二、XX省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XX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個別地方仍然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觀念轉變不徹底。一些基層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長期性、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鄉風文明建設只是軟指標,要“先富口袋,再富腦袋”,精力都放在抓經濟建設上,對鄉風文明重視不夠,號召得多、落實得少,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諸如此類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還客觀存在。有些地方幹部對“大操大辦風”“賭博風”“攀比風”等不正之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不僅沒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還助長了歪風邪氣。

二是推進力度不夠均衡。由於各地各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同,造成抓鄉風文明建設的力度和成效也大不一樣。調研發現,得益於近年來各級政府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貧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變,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反倒是一些非貧困村,由於各級政府重視不夠,鄉風文明建設推進較為緩慢。

三是陳規陋習頑疾尚存。陳規陋習作為農村“老大難”問題,“老”在千年遺風,“大”在千家萬户,“難”在除舊佈新。一些農村地區不良風氣、陳規陋習仍大行其道:有的相互攀比,大擺婚慶宴席,大收天價彩禮;有的講究排場,大搞封建迷信,大辦豪華葬禮。比如在婚事消費方面,主要集中在定親彩禮、購房、購車和婚宴上,其中金項鍊、金耳環、金戒指等見面禮金約X萬~XX萬元,大多女方要求購置一輛轎車約X萬~XX萬元,一般要求建新房或在縣城買房費用約XX萬~XX萬元,還要置辦傢俱約X萬~X萬元,農村婚宴時要迎親車輛X~XX輛,全程錄像,宴席XX~XX桌,計X萬~XX萬元。當前農村人情消費支出也在不斷攀升,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禮尚往來。一個普通農户的人情消費支出有十多項,涉及滿月生日、老人過壽、建房修繕、喬遷新居、考上高校、參軍入伍、生意開張等。過去,農村禮金只有X元或XX元,現在是XX元到XXX元不等,每户年均“人情費”在XXXX餘元。

一些農民反映,過去婚喪嫁娶等人情往來只限於親戚朋友和鄉親同事之間,現在一些聯繫較少、關係較遠的甚至一面之交的也被邀請。“紅包越來越厚,人情越來越薄”,人情消費佔農民家庭總支出的很大比例,增加了農民經濟負擔。一些剛過上温飽生活的農民,婚喪陋習消耗掉了多年的積蓄,甚至欠賬消費,需要正常投入生產的費用減少,削弱了農業再生產能力,有的地方還存在因婚喪致貧、因禮返貧現象。特別是在一些地方,天價彩禮已經成為農民頭上的“新大山”,並且呈現出經濟發展越落後彩禮越高的特點。各地雖然都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完善了村規民約,但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措施,%的被訪者認為它們的作用發揮一般甚至沒有作用。一些婚慶公司、媒人紅娘、風水先生為了牟利,在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中推波助瀾。羣眾雖然內心牴觸,但裹挾其中又無可奈何,非常期盼黨委、政府能夠加強規範約束。

四是文化服務形式陳舊。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原有的文化服務形式和手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全省XX户以上的自然村已全部覆蓋4G通信網絡,農村居民通過微信朋友圈和手機客户端獲取信息的比例分別為%、%,兩項合計超過了廣播電視的%,平均手機上網時長為每天小時,與城鎮居民每天小時不相上下,已成為獲取信息主渠道。特別是青少年,他們的文化生活幾乎全部集中在手機網絡上。但從調研看,目前農村的文化服務仍以傳統戲曲、廣場舞為主,優質網絡內容還比較少,吸引力不強,年輕人蔘與度不高。

五是資金投入仍顯不足。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夠,許多村由於集體經濟實力薄弱,全靠上級轉移支付經費維持運轉,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滯後,有些村還缺乏專門用於羣眾活動的文化娛樂場地,農村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沒有經常開展,一些農民反映,晚上最主要的文化生活還是“看電視、玩手機”。

六是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由於有些工作沒有延伸到最基層,還沒有形成一套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完善、務實管用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執行弱化、效果淡化、總結泛化、推進虛化”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沒有打通鄉風文明建設的“最後一公里”,尚未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久久為功的工作合力。

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助推XX鄉村振興的路徑

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要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落地生根,就必須攻克鄉風文明治理難點,既要立足當前,更要放眼長遠,多管齊下,久久為功,努力營造鄉風新環境,打造文明新風尚。

(一)思想建設重“引領”

進一步改變千年風俗,轉變思想觀念是關鍵,堅持正確導向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很多農民羣眾受年齡結構、風俗習慣、文化程度等方面影響,對鄉風文明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鄉風文明跟自己沒有關係,是政府管理的事情,甚至一些鄉村幹部對鄉風文明的認識理解也出現偏頗,簡單認為村莊建美了、環境變好了就是鄉風文明,不聚焦文化涵養建設、不注重弘揚優秀傳統道德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因此,培育鄉風文明,必須首先從思想上積極引導廣大幹部羣眾自覺進行觀念轉變,真正落地落實,落小落細。對農民的宣傳永遠都不能放鬆,要經常喊喊喇叭、貼貼標語、發發傳單,不能讓村裏乾淨得連標語都沒有,因為一個標語就是紅綠燈,出門看到標語,老百姓就知道了對錯美醜。

一要堅持先進思想引領。引導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守道德、守法律、守誠信,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提高辨別是非、美醜、榮辱的能力。讓老百姓明白各級黨委政府一心一意為民服務,堅定跟黨走有出路、跟幹部走有奔頭的信心和決心,自覺抵制不健康、不真實的幻想及歪風邪氣。

二要堅持優秀傳統文化引領。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要將儒家傳統道德倫理如“孝親敬老、守望相助、仁愛誠信、扶危濟困”等積極向上的傳統美德滲透和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要發揮傳統文化在農村底藴深厚、流傳久遠的優勢,充分運用村規家訓、牌匾楹聯、俗語格言等鄉風教化資源,讓其潛移默化影響農民羣眾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激發農民羣眾求真、崇善愛美、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傳統的“根”。

三要創新宣傳形式。要注重方法和手段上的創新,通過農村文化站、圖書室和黨員遠程教育等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農民夜校”、報刊、廣播、電視、手機、互聯網和宣傳欄等載體作用,把好的理念習慣轉化為農民羣眾的自發需求,使之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深入骨髓、形成自覺。要使農民羣眾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使鄉風民風美起來。

(二)文明創建立“載體”

鄉風文明從現象上看是看不見的“虛功”,但“虛”變“實”需要有載體。一要堅持繼續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以創建文明村鎮為載體,大力倡導文明生態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通過開展潔美農家、五星級農户、文明新村、十星級文明農户、婚育新風進萬家、道德在農家等創建評比活動,真正讓乾淨整潔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讓自然成為風景。二要堅持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鄉鎮為依託、農户為對象,按照“修繕一批、改造一批、建造一批”的思路,繼續加大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在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全覆蓋的基礎上,儘早實現全省行政村的全覆蓋。三要堅持豐富文化活動。堅持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以農村羣眾文化需要為導向,積極扶持各類民間社團組織,充分發揮農村文體骨幹、民間文化能人的傳、幫、帶作用,經常開展宣傳教育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羣眾性文藝活動,通過組織文藝展演、文化演出、文藝培訓和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送圖書下鄉等文藝志願服務活動,豐富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移風易俗尋“突破”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當下,尊良俗、去低俗、廢惡俗日益成為廣大人民羣眾構建精神家園的熱切期盼。一要堅持加強法制教育。要從農村實際出發,選擇農民聽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規廣泛進行法制教育,通過教育,遏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風,禁止封建迷信和“黃、賭、毒”等醜惡現象。二要堅持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協會等社會組織,及時總結各地在移風易俗中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常規程序,使鄉風文明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逐步實現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三要堅持開展文明進校園活動。學校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學生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後來人”。要從實踐養成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和社會新風的形成。

(四)選樹典型當“嚮導”

鄉風文明需要引路人,移風易俗必須抓好典型帶動。一要堅持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大力表彰一批最美人物、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各類先進典型,並通過事蹟展播、座談研討、巡講報告、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激發羣眾的道德自覺,引導他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二要堅持抓好“關鍵少數”。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要緊盯基層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依法依紀狠剎“大操大辦”、打牌賭博、互相攀比、藉機斂財等不正之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走在前列,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文明新風的推動者。三要堅持加強基層黨員教育。大力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努力提高農村黨員整體素質,發揮黨員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引領模範作用。

(五)齊抓共管匯“合力”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匯聚政府、社會組織、村民等多方的力量,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要建立領導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管、部門配合、羣眾參與”的鄉風文明建設領導和協調機制,把責任落實到位。

二要健全資金投入機制。採取“財政投入一點、部門支持一點、社會贊助一點、市場運作一點”的辦法,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機制。

三要完善基層羣眾自治制度。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把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尊重羣眾自治要求,用健康、文明、進步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文化生活佔領農村意識形態陣地,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四要建立考評機制。把鄉風文明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鄉鎮班子成員、單位負責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把責任落實到人,對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骨幹作用的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和科技帶頭人等要給予表彰獎勵,對敗壞社會風氣者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法律制裁,弘揚社會正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