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模範事蹟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4W

事蹟材料是一個人如何將自己的價值觀融入到工作、學習或創新中去,通過撰寫事蹟材料我們能對自己階段性的收穫有更深刻的瞭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模範事蹟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模範事蹟最新7篇

學模範事蹟篇1

吳恆忠,男,漢族,1946年5月生,重慶市潼南縣花巖鎮龍懷村村民。

兒子車禍去世後,吳恆忠忍着老年喪子之痛,上山開荒種糧,日夜辛勞,節衣縮食,替子還債15萬餘元。由於長年勞累,自己卻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實現自己的諾言。

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的吳恆忠,曾經是一名軍人,身材不高卻精神矍鑠。2001年,兒子吳君自立門户,沒過多久因家庭貧困,兒媳丟下不滿週歲的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為了養大孩子,吳君借錢買了輛貨車跑運輸,卻不幸於2003年因車禍去世,留下了一個4歲的孩子和19萬元的債務。

兒子走了,吳恆忠沒有沉浸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乾眼淚,主動扛下兒子那19萬元的債務。兒子下葬那天,他在兒子墳前哭着説:“你放心,你的債,我來還,孩子,我來養。”為了這個承諾,吳恆忠的生活徹底變了樣。面對亡子欠賬,吳恆忠老爹不躲不藏。他拿着寫滿了借錢人的姓名和金額的賬本,一户一户上門向債主承諾:“人死賬不能了,請你們放心,我一定想辦法把兒子欠的債還清,決不賴賬。”債主們的顧慮打消了,可19萬元的債務,對於吳恆忠來説,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吳恆忠家裏還有殘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子,他無法外出打工,就只能種地,他將山上的撂荒地都開墾出來,一個人耕種了52畝地,成為當地種糧大户。只要有了一點積蓄,他就拿去還債。“吳君以前借了我3萬元錢,他父親都來還了8次了,最多一次還了3000元,最少一次只有500元。”債主陳維文説,他不忍心看老人家這樣辛苦,曾多次主動説不要還了,可吳恆忠總説:“借了錢就一定要還,再説,我答應了我兒子的。”吳恆忠專門有個還債本,上面詳細記載了還賬的情況,生怕少還、錯還別人一筆錢。

就這樣,10年來,吳恆忠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兒子還債15萬多元,將孫子送進了技校,而他自己平時卻連肉都捨不得吃,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現在,債即將還完,吳恆忠卻因長期過度勞累落下一身的病,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讓他下地幹活就痛得直不起腰,可他咬牙忍受着,因為他答應過兒子,答應過債主。

他的事蹟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加拿大華僑徐女士從《多倫多週刊》上看到吳恆忠的事蹟後,匯來了800元加幣,還來信表示要認吳老爹為親人。“今生不欠來生賬,子債父還道德高。誠信老爹吳恆忠,信義無價美名揚。”這是當地百姓對吳爹的由衷讚歎。

吳恆忠榮獲“重慶好人”、重慶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學模範事蹟篇2

“建院8年來,最近連續5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在98%以上,總體就業率平均為99.23%。去年和今年,全球金融風暴導致全國高校畢業生困難,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卻逆市飄紅,2010年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簽約率已經達到98.75%,與往年持平。”學院分管招生就業工作的劉穎副院長告訴記者

作為今年唯一一個來自高校的十佳優秀校長張x宏,就是這所學校的領航人。從2003年11月,學院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示範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到2010年成功申報廣東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現圓滿完成申報國家級骨幹高職院校,在他帶領下的信息學院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快速而穩健。

張x宏多年潛心學術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14項。主持科研項目獲2006年度深圳市科技創新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權威核心期刊和ICASSP等著名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曾當選為第九屆“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

任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後,面對深圳最年輕的高校,他對辦學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確立了“突出信息技術特色,辦好軟件示範學院,固本強基跨越發展”的辦學思想,堅持面向市場定專業、面向崗位定課程、面向學生定教法的職業教育觀、人才觀,為深圳信息技術產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具有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專門人才。

張x宏力行特色強校、質量立校理念,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推動學院跨越發展。

他提出高職院校不僅要提高教師技能,而且要立足前沿,加強教研、科研工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社會能力。在張x宏的主持和帶領下,學院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成立了創新團隊,營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

近3年,全院教師教科研立項課題270項,其中國家級9項,省部級63項,市級37項,院級137項,橫向24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科研成果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學院教師獲專利數22個。學院先後組織49個項目參展了6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有13個項目(成交金額189萬元)與企業簽署轉讓協議,進入應用生產。學院教研科研成果豐碩,整體教研科研實力在全省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在廣東省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新形勢下,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院“有效”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社會認同度高,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素質良好,深受深圳市及珠三角地區用人單位的好評。

在人才培養方面,他大力提倡“以賽促學、以考促教”,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際、國家、省、市組織的技能競賽,並取得豐碩成果。2007年以來,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各類專業技能競賽52項,獲獎119個,其中,國家級(全國性)獎項38個,省級獎項69個,市級獎項12個。有的獎項填補省內空白,有的項目競賽水平在省內具有絕對優勢。學院畢業生不僅就業率高,而且畢業生就業對口率、穩定率和起薪工資等就業質量指標也名列全省高職院校前列,歷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名列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對教育事業的摯愛,成為張x宏人生的精神支柱,他用心中的那份赤誠、那份執著在神聖的講壇耕耘了十多個春秋,譜寫了絢麗的人生華章。他兼任廣東省第十屆政協委員會委員、市委候補委員、市委教育工委委員,是國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專家,權威期刊《電子學報》、《信號處理》學報和核心期刊《數據採集與處理》、《深圳大學學報》編委,《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主編等職。他先後獲得“深圳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深圳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等榮譽稱號。

學模範事蹟篇3

zzz同志是縣人民醫院一名少數民族幹事,中共黨員,主任醫師。在醫療崗位上工作了二十餘年,他淡泊名利、踏實肯幹,二十餘年如一日,如涓涓細流匯入大海,不驚天動地卻鍥而不捨,是同事的良師益友,是患者忠實的朋友。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計個人得失,工作認真負責,踏踏實實、盡心盡責,憑着自己勤勞的工作和一股堅忍不拔的敬業精神,為醫療衞生工作奉獻自己力量。時刻把病人的安危系在心上,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在日常工作的點滴中,受到同事、病人和家屬的好評。

zzz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認真學習和模範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利用宗教進行的非法活動,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分裂祖國的言行進行堅決的鬥爭,用行動維護了轄區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各族居民的團結。他熱愛本職,嚴守規範,善待患者,團結同志,努力提高專業水平。襟懷坦蕩,淵博寬厚,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zzz同志積極倡導職工相互學習,實踐中獲取的經驗立即交流;書本上的知識互相推薦;互聯網上的信息一起分享,積極學習,共同提高。學習中以提高整體實際工作能力為目標,注重每個人的素質訓練,時時總結,注意吸收新進展、新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即使一些微不足道的改進、應用,只要是有利於工作,他就在科室內及時給予肯定、推廣,調動了大家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使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在日積月累中不斷提升。

zzz同志不僅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在生活上也是與漢族同事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常言道:家和萬事興。zzz同志認為小家和大家共同和諧了社會才能平安。幾年來。他們家和各民族鄰居親如一家,沒有與鄰里鄉親紅過一次臉,鬧過一次矛盾,全家人對周邊鄰居都是和和氣氣,禮貌待人,深得鄰居的喜歡。對鄰里的各種困難,他們夫婦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熱心幫助。尤其是與漢族同志間的關係,做到了經常與他們交流、談心。對所有患者不分職業、社會地位,不分貧富、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充分尊重生命的尊嚴,無論病情多麼嚴重,一息尚存,就給予充分的救助,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他嚴格要求全科認真執行收費標準,堅決杜絕亂收費、多收費,強化服務意識,醫療活動中以真誠對待患者,切實為病人着想,不開大處方,規範用藥原則,拒絕紅包、回扣和提成。強調以病人為中心,誠心誠意為病患者服務。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zzz同志始終牢記入黨時的誓言,處處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在民族團結工作方面走在了別人前面,可以説他同樣是一位慈善大使。這就是zzz同志,一位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行動堅守着對各民族兄弟的團結、對祖國統一和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學模範事蹟篇4

秦世俊,中航工業哈飛數控車間數控銑工,他是哈飛全員創新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的傑出代表。

參加工作14年來,他實現技術創新、小改小革685項,創經濟效益488萬元,首創的“逆向思維、反向採點加工腹板法”等20多種新型加工方法已納入產品工藝規程中。近3年來,他改進40多種零件加工方法,自制夾具50多種,更新程序150多條,完成多個技術創新(攻關)項目。秦世俊的主要技能特長是鏜削加工高精度細長孔;車削細長軸類零件;銑削材料較軟的大型薄壁零件及高硬度、高耐磨度、高光潔度類零件。

秦世俊先後榮獲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哈爾濱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勞動模範、中航工業首席技能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40餘項榮譽。20xx年,他又當選為全國“最美職工”和全國勞動模範。

學模範事蹟篇5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一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着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牀,生活不能自理。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餵飯、喂藥、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一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裏就難受起來。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牀。兒子的頭髮、鬍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髮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牀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願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説把二哥接到家裏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説。許張氏説:“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顧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一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裏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願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帶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後,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唸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共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學模範事蹟篇6

在學校領導的關懷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下,我被評為鄉人民政府“優秀班主任”。對獲此殊榮,我滿懷感動。

光陰荏苒,時間轉瞬即逝。在過去的一個學年裏,我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和班主任,我工作踏實、認真,得到學生和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驀然回首,我燃燒了火一樣的青春,收穫的是孩子們快樂的成長。為此,我無怨無悔!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一如既往的選擇當班主任,並在其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得更好。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謹記貴州教育精神,時刻銘記貴州教師誓詞,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用愛心點亮孩子們的心扉。我們學校是個寄宿制學校,班上除了走讀生,還有從各個村來的寄宿學生。這些寄宿學生有不少是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又出門在外,致使他們心裏十分脆弱。他們有的很自卑、孤僻;有的在生活上還不能完全自理。為此,我不僅在學習上給於他們耐心地輔導,在生活上也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平時,他們生病時,我會耐心地詢問病情,並帶去醫院治療。放學後,我會去詢問他們吃上飯沒;冬天,下晚輔導後,我會進去寢室查看他們的棉被是否夠厚。

(二)科學管理班級。從一年級開始,我就為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做努力。為此,我和孩子們商議,制訂了《班級文明公約》,並認真遵照履行。我們班還舉行背誦《弟子規》、《三字經》等比賽。在誦讀經典的同時,孩子們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年來,孩子們的養成教育有了很大轉化。

(三)轉化後進生。開始,班上的後進生很讓我頭疼。漸漸的,我找到了解決的措施。我通過“一幫一”活動,讓學習優秀生帶動、監督這些後進生。讓他們每天都有效學習,同時自信心也不斷提高。一年來,這些後進生轉化很大,讓我和全班都驚喜不已。

(四)廣開言路,注重與家長溝通。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校溝通。為此,我除了每個學期例行開家長會外,還會不定時的進行家訪。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表現,並徵求家長意見和建議,共同商議管理好學生。

在這一年裏,我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但我深深知道,這些成績離不開學校領導、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一定繼續努力,把班主任做得更好!

學模範事蹟篇7

,女,中共黨員,xx歲,xx區xx局人事教育科科。

自xx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一直把救人於難、解人之困當做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在從税二十餘年的歷程中,她先後數十次為災區同胞、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殘疾兒童等弱勢羣體捐款贈物獻愛心,累計金額達數萬元。

2019年5o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該縣xx國小的365名學生於當年8月集體來三中異地復課,她感到這些災後倖存的孩子心靈創傷未愈,現在又遠離親人,無疑是最需要親情呵護、熱忱救助的幼苗。於是,她主動與在四年級一班復課的董鄧燕、汪婷和王其雪等3名羌族女童結成親情對子,做了災區孩子的愛心媽媽。為幫助孩子們擺脱地動山搖、駭人聽聞的地震陰影,重樹奔向未來的人生信念,她不僅在衣食住行與激勵學習等方面用盡了親生母親般的關愛與呵護,而且利用多個節假日把幾個孩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就這樣,孩子們在愛心媽媽的關心下順利的完成了一年時間的異地學習生活。現在,這些孩子都已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但是愛心媽媽的使命並沒有總結,還時常為孩子們送去購買學習用品的助學金,打電話關心這些孩子的成長情況,並表示:她永遠是孩子們的愛心媽媽,直到她們長大成人,大學畢業。精心呵護和傾力救助災區兒童的典型事蹟,不僅在遼闊的羌寨及各界傳為佳話,而且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婦女報》、《中國税務報》、《中國民族報》等50多家新聞媒體上廣為傳播,成為2019年度全國聞名的新聞人物。

20xx年12月7日晚,xx省xx市xx區代市鎮流杯村一組村民蔣長春、唐小英夫婦在浙江台州打工時,因煤氣中毒雙雙而亡,留下9歲的女兒蔣啟玲、7歲的兒子蔣啟峯和71歲的老母。年幼的姐弟倆與年邁力衰的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得知蔣家婆孫三人的境遇後,富有愛心的主動與姐弟倆結成親情對子,這次她當起了孤兒的愛心媽媽。均表示,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儘快走出失去雙親的陰影,讓姐弟倆充分感受到博大母愛和社會大家庭的温暖,在無微不至的親情關愛中快樂地生活、安心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專程到流杯村去看望這對特殊的兒女,為姐弟倆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並輔導他們學習,幫助孩子梳洗,讓姐弟倆切身感受到了愛心媽媽母親般的親情關愛。

2019年6月給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人是一名在押犯,叫陳志強。信中陳志強告訴,他正在高坪監獄第七監室服刑,其妻離去,留下一僅1歲女兒,由其體弱多病母親和年邁養父照顧。在《法制日報》上看到愛心事蹟後,一直放心不下自己女兒的他報着求助的心理於請求幫助照料年幼的女兒。本着救助社會失足青年,主動回信,要求他安心服刑,認真改過自新,爭取重新做人,併到其家裏瞭解了相關情況。後來,多次到其父母和女兒現居住地南充探望,帶去家庭生活用品,並明確表示,在陳志強服刑的八年時間裏,將會一如既往的關心照料其女兒的學習生活。還多方為其年邁的養父聯繫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這個家庭,幫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無私奉獻擔道義,樂於助人美名揚,事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先後被xx省婦聯、xx省國税局聯合授予全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xx區委表彰為優秀婦女工作者,xx日報社評選為20xx年度感動十大百姓人物,xx區婦聯授予愛心行動優秀志願者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