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1W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方案,對於一個教師來説,設計一份好的教學方案對於一次教學來説可謂是事半功倍的,可是教學方案要如何設計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
 
一、數學教學設計概述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的過程進行事前的思考,之後做出供下一步進行教學的一個行動方案,做出行動方案的過程,就是教學設計。
 
就其本質而言,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評價、修改解決方案的系統計劃過程。一些專家所提出教學設計概念的觀點大體一致,即他們都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準參照測試等。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二)教學設計要做什麼
 
1、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者的主體特徵;2、教學目標只定義所有學習者都要達到的基本要求;3、教學目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化性;4、注意能力與素質培養目標的提煉。
 
2、設計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計算、比喻、演示教具、設疑、對比、類比等等來創設情境。建構主義強調要在真實情境下進行學習,其好處就是能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了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例如:加減混合運算可以設計為乘公交車的上下車。
 
3、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現在教學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合作探究的、動手實踐的、觀察比較、開放型的,等等。我們都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來設計最適合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4、設計學習方式
 
國小數學學習應該是兒童自主的數學活動,要讓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親歷與體驗。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理念
 
(一)數學化設計理念
 
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組織整理,發現其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的組織現實世界的過程,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將現實的以及現實之上抽象出來的各種層次的“數學現實”世界,進行數學地處理,用數學化的意識去進行教學的設計,這種設計理念就是數學化設計理念。
 
(二)問題化設計理念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如果始終將數學的教與學置於各種奇妙的富於思考問題情境之中,這種設計就是很好地貫穿了問題化設計理念。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處處體現問題化理念,問題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想學數學。要將教學形式儘量設計成引導式啟發式。具體體現在:一要創設思考數學的情景。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要設計成多用問句、用巧妙的問句形式問出來。
 
例:五年級第一學期《循環小數》,教師先出示: 56÷37,比賽:2分鐘內誰最快計算出答案;請學生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有的寫1.513513513……、1.513……、1.513513……;討論:有的除到了小數點後面的第6位,有的是第3位,最多的是第19位。那麼到底誰贏了?提問:關於循環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1、循環小數是否指出現在除法裏?2、循環部分是否只出現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3、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循環小數?4、是否每次都要除到第3位?5、循環小數有沒有分類?6、循環小數怎麼來表示?7、循環小數怎麼讀?
 
(三)活動化設計理念
 
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動態的過程;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設計成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將傳統意義上的“紙筆方式”設計成學生動手操作方式。……凡是將教學設計成“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並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設計思想,這就是貫穿了活動化的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親自試一試,親身演一演。
 
例如:一年級第二學期《度量》,教師通過讓學生用手拃量一量課桌,用腳步測量班級前門到後門的距離等,讓學生理解了單位長度的含義。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時、分的認識》 ,教師設計在一分鐘內分組進行塗色、口算、寫字、把脈,切實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當然,這裏所講的活動化設計理念,並不是要求把國小數學的所有內容都變成活動化的形式。但是,在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學生動手,學生操作,學生做數學的今天,數學設計的時候,儘量多一些貫穿“活動化設計理念”,是有積極意義和作用的。
 
例如:二年級新教材第一學期《角和直角》 ,教師讓學生拿着三角尺去尋找身邊的直角。
 
三、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內容設計科學化
 
1、教學內容本身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內容準確無誤,符合科學規範
 
2、在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教的過程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形式設計趣味化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都應該是我們設計國小數學教學時所使用的載體。如國小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話故事裏的人物,都可以借用過來進行教學設計。還有形式喜歡的活動或運動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載體的教學形式。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小統計》
 
教師設計摸球遊戲,規則: 10個球,摸出3個紅球的為一等獎,摸出2個紅球的為二等獎,摸出1個紅球的為三等獎。讓學生進行統計,並畫出統計圖。
 
(三)結構設計生動化
 
將一節課的內容通盤考慮來進行設計,而不是一盤散沙式的。只有對整節課通盤設計,一節課的結構與主線才能富有邏輯性。只有設計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的整節課,再配合前面所談的對內容與形式進行的巧妙設計,才能為那些善於語言表達的教師上好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實施
 
(一)作為組織者如何調控應變
 
傳統教學的 "問答式"、"説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悦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二)作為引導者如何啟發思考
 
提問是每一個教師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師問什麼,怎樣問是應特別重視的問題,課堂上問題的設置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講授一個定理可設計若干不同的問題,可有若干不同的問法,但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問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準確掌握大綱所要求的尺度,明確所學知識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切地把握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水平,才能問有所思,問有所答,學生思維積極活躍,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 1)“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這是啟發學生思考面的很好途徑。(2)“你是怎樣想的?”這是引導學生反思和有條理説明思考過程。(3)“如果……,會怎麼樣?”這是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的有效策略。(4)“他對嗎?錯在哪兒?”這是理解他人思考方式與從他人的思考過程中探索新的思考方法。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值得研究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和較為完整的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複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 "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2、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喧賓奪主。
 
(三)作為合作者如何平等參與
 
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國小數學老師的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瞭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
 
2、瞭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3、積極參與“玩水”的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和數學活動經驗。
 
教 學 重 點 升和毫升的認識
 
教 學 難 點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確讀取量杯量筒液體的多少。
 
教學手段及方法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景
 
用實物,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探究與體驗。在實驗中思考、學習。
 
師生交流三、實踐與應用,鞏固所學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意圖
 
一、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規律而言,用實物,來吸引學生,在實驗中學習數學,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容量的概念。
 
讓學生積極參與“玩水”的數學活動,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運用,進一步加深對容量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學生小組合作鞏固強化。學生進一步體驗容量的概念,加深理解。
 
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來參與學習活動。教學預設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喝飲料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瓶飲料(出示飲料),你們知道哪個瓶子裏的飲料多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裏飲料多,用眼直接看出來的。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可以用數來表示飲料的多少了。(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實驗,容量
 
⑴出示兩杯不同顏色的水(高度不一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紅色(藍色)
 
⑵再出示兩個杯子。(大小不同)
 
師:哪一杯裝水多?有什麼好辦法?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出示課件)
 
生:一樣多。 左邊的……
 
⑶提出小組合作實驗,在實驗會考慮有什麼好的方法,讓學生積極配合,共同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兩個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2:可以把一個杯子裝滿水,再倒入另一個杯子裏。
 
生3:還可以把兩個杯子都倒滿水,然後再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裏。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鼓勵的語氣)
 
小結:哪個杯子裝水多,我們就説哪個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課件)
 
2、實驗,認識升和毫升
 
⑴ 出示兩個高度一樣、裝着水的高度也一樣、但粗細不同的兩個瓶子。(用不同顏色區分)
 
師:老師這裏還有兩個瓶子。比一比,哪個瓶子裝的水多?你是怎麼比較的?現在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
 
師生交流
 
生1:用一個大杯子,先把一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做一個記號,然後倒出來。再把另一個瓶子的水倒進去,和剛才做的記號比較。
 
2: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裏,再比一比哪個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測量出哪個瓶裏的水多。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想出了許多好方法。那現在,我們就來按剛才的方法試一試吧。
 
實際操作
 
⑵師:如果要精確的知道液體的容量,就要用到計量液體工具。(出示、認識量筒和量杯)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單位。
 
師: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課件並板書,學生讀一讀)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用升或毫升來計量?
 
生:油,牛奶,可樂,啤酒。
 
⑶用量杯測量兩個瓶子中液體的多少。師生一起進行實際操作。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讀出兩個量杯中紅色液麪和藍色液麪所在的刻度。
 
(學生彙報,老師在黑板上記錄)
 
三、練一練
 
1、讓學生獨立觀察並填空。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出示課件)
 
2、先請一位學生讀題。
 
生:找三個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別測量它們的容量。分小組進行實驗,完成後彙報結果。
 
3、怎樣使兩個瓶子裏的水一樣多?
 
分小組進行。(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然後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準確量出同樣多的水。
 
生2: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然後分別倒進水,使兩個杯子液麪高度相同。
 
4、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判斷:哪個杯子的容量大,哪個杯子容量小。(課件展示)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誰能説説你的收穫是什麼?
 
教 學 反 思
 
問題的發現與提出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隨機的課堂生成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源泉,問題是課堂教學得以推進和運行的動力所在。也就是説,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問題的“生成”也就成了課堂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因素。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有的專家將其稱之為創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領域內,問題生成在某種程度上的價值大於問題解決,“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髮現和生成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知識構建並運用已知經驗和學習能力批判性地審視學習內容的過程,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是一種超越自我、具有創新價值的過程,我會善待學生的每一次提問,正確分析學生的每一個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