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6W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方向,更清晰地追求目標,心得體會可以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篇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1

兩個月來,我們主要圍繞三節課進行了研討活動,在研討活動中我受益匪淺。

三月份我們組圍繞着錢曉燕老師的《天鵝》進行了研討。講課前,我們一起研討教案,然後試講,本節課先後試講了三次,每次試講後我們都坐在一起説優點找不足,改教案。經過了幾次的磨課,感覺自己對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了。

四月份我們年級組圍繞着孟麗老師的識字課《兩個又字做朋友》和錢曉燕老師的閲讀課《小山村》這兩節課進行了研討。在研討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從磨課到研討,再磨課再研討。每一次研討都有新的收穫,在研討中成長。

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動中,為了把握教材,我們不斷翻閲《語文課程標準》,從而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學校領導和教研員的説課。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 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深鑽教材,精心設計

深鑽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鑽研教材是備課的關鍵環節,是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透徹地鑽研教材和研究學生,並尋準教學的突破口,注重教學的整體設計。作為語文教師,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最重要的基本功還是掌握、駕馭教材的能力。對於一篇教材,仔細地閲讀,從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對作者通過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來表達其深邃思想能夠抓準用活,對於一篇課文能夠全面權衡,充分發揮的它功能和作用,深挖內涵,語文課才能上得有一定深度。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研討對我的幫助,在研討中學會了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2

今天是原定的讀書交流時間,我不想中斷。昨天就通知孩子們,要如期舉行,請他們準備好。我不知道能否還有上週的盛況。

孩子們借的書,是否真的讀了,我還是不得而知。儘管要求孩子們的家長,每天為孩子們的讀書籤讀書條。可是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交的越來越少。也許他們真的忙的顧不上,很少看我在家長羣裏,反饋的孩子們作業情況。如何讓孩子們將書讀下去,讓我還是很頭疼。現在每週四固定兩節讀書交流課,讓孩子們就自己讀的書,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薦自己讀的書,或者講自己讀的書,或者説説讀後收穫,要求不看書。目的就是看看孩子們是否真的讀了,有沒有在大腦中留痕。

開始,還是幾個活躍的孩子,爭着上台為大家交流。他們通過多次登台,已經能夠在大家面前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再像以前上台,緊張地説不出話來。有的孩子還能用上自己的體態語言,為大家解讀自己讀的書。有的孩子像講故事一樣,把書的內容給大家講來。幾個活躍度高的孩子講完,一度陷入了僵局。沒有人主動講,怎麼辦?

我説:沒有講的啦,説明沒有看完書,不需要到圖書室換書。今天上台交流的,下午到圖書室換書。不交流,不換書,繼續看上週借的書。我這樣一説,發現他們舉手一片。甚至幾個成績極差的孩子,也是高高舉手。這無意的一説,當時讓我內心感慨。他們讀書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若真的讓他們自己選書,讀書活動一定能堅持下去的。我相信,尤其成績不好的孩子,更應該多讀書。我專一問了一個孩子,你讀完了書嗎?讀完了。那好你可以上去講講。他沒有拒絕,説明讀書已經慢慢改變了他。王鑫、孟天順、李亞星等都是自己舉手,他們自己選擇書讀,應該是樂意其中。否則他們舉手,平時很難。他們舉手,説明還是有讀書興趣的,這也説明他們還是能夠在學業上取得進步的。

登到講台上,無論是看書給大家講,還是不看書講,都是值得鼓勵的。我願意給每個孩子鍛鍊的機會,保護他們的這種讀書興趣。今天尤其是李信超,竟然爭着登台,在上面不看書講上了幾句,真的是一大進步。看來,讀書交流會,還真的堅持下去,對於一些孩子也許就是改變他們的契機!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3

樂學課堂是心理結構自主構建的過程,其核心在於通過樂與趣的探究、發現、互動,使學與教和諧交融,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如何和學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學生一起共鳴,快樂獲知,在不隨意中達到和諧、融洽,共建樂學課堂。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融洽關係,做學生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師生之間的交往、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構成了具有特殊性質的課堂關係。特別是師生關係,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着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每一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等,都是通過師生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來實現的。師生間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才能成功。所以老師要熱愛學生,平時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和學生真正成為好朋友,讓學生真正喜愛老師,並把這種情緒延伸到課堂。

同樣,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要親切,要兒童化,目光顧及每一個同學;課堂節奏要多變,動靜結合,通過讀一讀、説一説,聽一聽、問一問,演一演、比一比,讓課堂不斷活躍,高潮迭起。

二、培養興趣,把時間給學生

首先讓學生明確目的,提高自覺性,把艱苦的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享受。布魯納説:“要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老師要引導學生認清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審美表現價值,使他們對語文產生一種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激發廣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究,產生興趣。尤其是國小語文課本內容豐富,插圖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想象、記事,這些都為激發學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所以要大膽還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想到哪裏到哪裏,能説什麼説什麼,輕易不可限制,否則,欲速則不達。

三、大膽質疑,創新思維,讓學生多説話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懷疑能讓學生學會辨別,從而發現問題,建設小小新思想,啟迪小小新發明。構建樂學課堂,要求教師既要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合理地提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多“點”質疑,提問老師,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新觀點、新看法。只要是想説的話,儘可能都説;只要説了,都算漂亮話。學生從不同的範圍、不同的角度點擊、輻射課文內容,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帶動語言、思維、理解、表達的多向發展,讓學生的獲知既個性化,又多樣化。

總之,要想優化課堂教學,激活學生主體意識,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就要還給學生一片自由暢想的藍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個樂學課堂,學生也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樂學課堂。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4

學習了“國小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李老師對語文低年級知識的教學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下面我針對閲讀教學這一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閲讀興趣的激發

“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國小低年級閲讀教學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要使這些識字少,好奇心強的孩子愛閲讀,會閲讀,進而形成閲讀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

閲讀教學中,我採用了猜謎、看圖、講故事、設懸念等多種方式,激發他們閲讀的願望。如教《畫》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家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我話音剛落,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把小手舉了起來,搶着説謎底。之後我又順勢利導問:“你是從哪裏看出是寫畫的?”隨即引導讀文,在反覆閲讀中理解了詩句。又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也是採用猜謎的形式導入,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被調動起來了,為上好一堂課打下了基礎。

除導入外,其他環節也要注意調動孩子們閲讀的興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缺乏耐力和持久力,很難堅持較長時間的閲讀活動。我根據他們愛看圖的特點,引導他們會看圖説話,看圖複述,這樣不但培養了他們説話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閲讀的效率。如《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爺爺和小樹》等課文,讓學生看圖並稍加啟發,學生就能把課文的內容説出來,課文內容通過圖畫深印在學生的腦海裏,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閲讀,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感到輕鬆。隨文識字也是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之一。還有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閲讀活動,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閲讀的樂趣,從而樂讀。如分角色朗讀、小組競賽、表演、男女輪讀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注意了勞逸結合,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畫一畫、動一動等。《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反覆讀文後,學生的興致減弱了,我突然想起兒時學到的這首歌,便問他們聽過嗎?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的説沒聽過,並示意想聽一聽,我便輕輕的唱了起來,孩子們一聽興致高起來,讓我再唱一遍,於是我就把這首歌教給了他們。這樣學生們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而且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此外,我還注重了實施鼓勵性語言評價孩子,因為低年級學生好表現愛表揚,發展波動大,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使他們走進一個閲讀樂園。

二、低年級學生是學讀的開始

對兒童來講初讀很難,讀好一篇文章更是不容易,所以另一方面我加強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我由讀準一個音節開始,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話到一篇短文,做到嚴格要求,精心指導。

1、教會學生正音,就是讀準字音,用普通話去讀課文。在學習生字時,字音讀得很準確,但一讀課文時,平翹舌音、多音字及變調字、輕聲、兒化音等就讀不準了,因此,每學一個字,我都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句中進行訓練。如學“一”字時,便出示了“想一想”、“算一算”、“一隻鳥”、“一個蘋果”等詞語,讓學生感知“一”是變調字,不同的語言環境用不同的音。

2、教會學生停頓。低年級的孩子往往不知什麼是停頓,為什麼要停頓,而往往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熟了以後又快如流水,一口氣讀完。根據兒童特點,我教給他們“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方法,長句子如何斷句。如《小熊住山洞》一課中,有一長句,“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孩子們讀起來很困難,於是我採用看圖理解句意,再讀詞語,最後讀句子。

3、教會學生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我認為讀文時,流利和有感情應同步進行。

首先要掃清詞語障礙,不理解詞語無法讀通,讀出感情。理解詞語時,我一般採用直觀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繫。如《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學生對“壯觀”一詞不理解,我藉助錄像讓他們通過觀看畫面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

其次,讓學生與書中的角色產生共鳴,自己去體會。我主要採取下面的形式:配樂朗讀、師範讀、指名讀、小聲讀、默讀、分組讀、同桌讀、分角色讀、引讀、齊讀、賽讀、表演讀、講故事等,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範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效果較好,比較適合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如《四季》一課中雪人一段,我讓孩子們表演讀,邊挺着肚子邊讀文,很快就把雪人頑皮勁兒體會、表達出來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課,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各自用不同的語氣讀,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在情緒高漲中組成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感情也學會了朗讀。

4、教會學生在閲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如讀到《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結尾時,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有的學生説:“是鼴鼠把花生摘走了。”有的説:“花生還沒結出來呢!”還有的説:“花生結在土裏,看不見。”……最後老師再總結。再如《小熊住山洞》一課,結尾動物們給小熊一家送花來了,表示他們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種動物,森林受到保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將自己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説出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在閲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5

一、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二、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6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要掌握20xx個生字左右,因此識字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如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何開展多樣性識字教學成為難點。

作為青年教師,我曾覺得識字是枯燥的,也在尋找着識字方法。這段時間我通過對國小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的資料整理,對識字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不是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去展現文字魅力,進行趣味課堂,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主動去學,快樂去學。在學習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步履不停,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我們應充實自我,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培育好學生,比如現在我進行識字教學方法研究,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明白選取重點、難點,提取各類理論知識的精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去探索去開拓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對學生只有愛,對教學只有激情,卻沒有方法研究、沒有課後反思、沒有不斷探索超越,就沒有進步。

在課堂中我根據“國小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這一特點把實物、圖畫等帶入課堂,讓學生進入具體直觀的學習情景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去思考這個字為什麼是這樣寫。比如在教“朝”時,我從甲骨文講起,在黑板上勾勒出這個字的畫:一堆草中間一個太陽,右邊是月亮,和孩子們一起描繪太陽從草叢中升起,月亮還未落下便是“朝”。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字,一時之間許多同學開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字,並也記得牢固。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去聽,與我互動,學生們也自己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這些讓我非常欣慰,非常高興。我在識字教學中仍有諸多不足,但我會不斷改進。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7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如何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得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呢?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求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響着學習效果。一個安靜坐在教室裏的學生不等於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如何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讓課堂變得開放生動,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樂學、好學,而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而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呢,本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融洽師生感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生情感是師生交往的基礎,更是使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的關鍵。教師是學生情感的主導者,熱愛學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只有當老師的情感傾注於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自身的學問和修養。微笑着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説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悦、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悦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二、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曾説過:“為了使學習富有成效,學生應該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並在學習中尋求歡樂。”所以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新課程觀要求,不能照本宣科,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積極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學生都喜愛聽故事,猜謎語,作猜想,搞活動。教師應當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心理的內部矛盾衝突,並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衝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佈滿情趣的活動課。學習有意思了,上起課來,學生自然是能更加專心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四、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而和諧的課堂氣氛需要融洽的師生關係,因此,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應是新時期教師必備的一種能力。良好師生關係的核心是理解與尊重,教師要有一種民主作風,真誠的心態,善於傾聽學生的想法,樂於和學生平等交流。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採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篇8

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壓力很大,因為一年級教學不同於高年級。作為一位教師,總要對得起孩子,“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於是我踏上了一條求索之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感受頗多,收穫匪淺。要上好一年級的每一節課的確很難,自擔任一年級以來,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

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説,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級語文,首先,老師要至多耐心,做一名愛生的老師,心中有愛,那麼在課堂上,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問寒問暖,都會體現出濃濃的愛意。心中有愛,才會有更多的愛心去教育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採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可啟發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學習,再者,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還要有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在肯定中充滿自信。

總之,一年級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需要我們老師進一步去摸索、去探討,我們的擔子不輕,責任不小,因為我們老師的工作是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識字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發展。

因為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而識字教學則是基礎中的基礎但對國小生來説,單單識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那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五年的工作經驗,讓我獲得了一點經驗,得出了一些結論:激發孩子對識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並對識字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那怎樣才能做到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呢?我以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將活動遊戲引進課堂,讓課堂真真正正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如教完23聲母后,我設計排隊這個遊戲,把聲母卡片分給學生,然後説“我請聲母來排隊。看誰站得又快又對。”這個遊戲不但能鞏固以前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一舉兩得。又如,識字教學中“找朋友”遊戲,我把生字卡片分學生,我讀出生字的音,學生聽後拿出對應的生字讀出來並組詞。舉一個例子:我讀朵的拼音,然後問:“我的朋友在哪裏?”拿生字“朵”的學生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裏。朵朵,花朵的朵。”

二,及時肯定,增強學習的興趣

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讓學生到黑板上做題,並請同學當小老師評一評,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評別人,被別人評,都能體會到被人評,評別人的不同感受,學生就顯得異常激動,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一旦得到同學的肯定,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情不自禁地顯露出來。不足的地方又可以得到改正,效果很不錯。

三,在識字閲讀中畫畫激趣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樂於畫畫,願意用畫表達他們的思想。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他們在閲讀想像的同時,拿起彩筆,把自己在閲讀中想到的畫出來,把自己在閲讀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充分享受閲讀的快樂。畫筆走進了學生識字,閲讀的世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