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論語》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W

心得體會可以用來記錄自己在平凡生活上的感受,工作總結是對過往的工作體會進行深入思考的書面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論語》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論語》心得體會8篇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1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的語錄體散文,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記錄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整本書共分20篇,分別是《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衞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該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著作。同時,該書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對於《論語》,我也只是大概地讀了幾遍,沒有去深入地考察研究,但即便是這樣,也在字裏行間被孔子的言行深深地感動,為他的寬宏仁愛的胸襟和超人的智慧折服!也許會有許多現代的年輕人對於這本老祖宗留下來的書不屑一顧,覺得都已經是21世紀了,那種老朽的思想早已經不適合我們現在了。其實正好相反,生活在物質欲盛行的年代的我們越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讀讀這本《論語》,聽聽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講講仁愛、孝順、誠信、和為貴等的為人處事的道理。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無盡的物質慾望衝昏了頭,離我們的本真越李越遠。其次,論語裏面的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等,到現在看來還是很有實用性的。當然,畢竟是那個時候的著作,裏面的一些思想在現在我們看來是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讀這本書,取其精華,取其糟耙。對於這本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我們現代人是很有必要一讀的。

一、要善於學習,虛心求教

?論語》裏面雖然大都是講中國倫理道德和我們民族傳統的文化思想,但也有些孔子關於學習方面的經典論述,這些論述到我們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有理的,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的地方。例如,《論語》裏面講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這些告訴我們現在應該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後進入了社會才能遊刃有餘,才能有所作為。學習首先要勤奮,其次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勤奮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方法,就是要勤學、勤記、勤思,“温故而知新”,從以前學過的內容裏面再發現新的知識。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幹,就必須認真讀書和思考,兩者不可廢,要養成經常思考問題和總結自己的習慣。

孔子很重視學習的態度,不僅要求我們要“敏而好學”,還強調我們要終身“好學不厭”,要有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同時他提倡我們“不恥下問”和虛心求教,鼓勵我們時刻反省自己,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然後加以改正。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裏的“三人”當然不會都是強於自己的人,大多時候是我們身邊無數的普通人。對於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的“善者”之處,我們就要及時吸收借鑑過來,進而提升自己:對於“不善者”之處,我們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這裏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優點,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幾句話,卻道出了我們學習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態度,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好好品味和學習。

二、要對人仁愛,孝順守禮

孔子説:“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我們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觀念和價值。孔子認為“仁”是君子的本質所在,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正直誠信的君子,首先必須要學會仁愛。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時,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現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他本人首先卻沒有做到對別人給予關愛和應有的尊重,這種事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提倡仁愛,提倡我們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要先學會去關愛他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愛。

其次,孔子對孝道和禮節非常注重。《為政》裏有句話孔關於孝道的話,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段話的意思是講:“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要依禮服侍他們;父母不在世了,我們要依禮埋葬他們、依禮祭祀他們。”《論語》裏對孝的語錄是比較多的,這也説明了我們這個國家歷來是重視“孝道”的。從這段話裏,我們還是看出了孔子在各種各樣的孝道里提倡的以順為主的思想。再如,“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即説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又與犬馬有什麼區別呢?這些話就告訴我們要多關心長輩,常回家看看,而不單只是給點錢給父母就算了。不過,孔子對“孝”的有些闡述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合理的,例如孔子説:“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三、要正直誠信,廣交良友

孔子很提倡正直誠信的品格,經常提起君子這個名稱。孔子認為,君子主要是用來指有道德、有修養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在我們現在看來那也就是一個正直而誠信的人。對於君子所具有的正直誠信的品格,孔子有很多的論述。例如,他説:“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認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發展和延伸的,小人的生命是是向下發展和延伸的,孔子道出了君子一個正直上進的品質。孔子又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在他看來君子應該是正直的,光明正大的,是沒有什麼見不的人的東西的。孔子很重視人的誠信問題,他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可見誠信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麼能走呢?孔子教導我們,無論是個人的修身養性還是待人接物,無論是做學問、教學生還是治理國家,誠實守信都是一個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

?論語》裏寫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可見孔子對朋友之間的交往是很看重的,在他看來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自己的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當然,孔子擇友的標準很嚴格的。“無友不如己者”,告訴我們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對於與人交往時,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從人際交往來説,“和”指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與氣息相投的人交朋友。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論語裏説:“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孔子告訴我們要廣交良友,誠信交友,因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的相伴,那樣我們才不會孤獨和無助,我們的人生才更加地順暢,更加地有多彩。

四、要自然平和,泰然處世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泰然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論語裏的一則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孔子所謂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麼呢?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種自然、平和、泰然處世的心態絕對是值得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去追求的。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我們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不追求我們做的工作要多麼偉大的,只要跟我們的實際能力相符合就可以。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論語·先進》“侍坐”。孔子和他的幾個學生談論他們各自的理想。在孔子的其他學生都説出自己的“遠大”理想後,曾皙卻對孔子説自己的理想是,“暮春者,春風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霧,詠而歸”。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始的工作節奏中,我們內心深處的心靈的聲音則恰恰被遮蔽了。正如於丹老師所説,理想和行動的關係,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係。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心願望。你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捨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

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也許不同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那樣的沉重,它卻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會理想得以實現的內在基礎。

論語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徵,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依然有許多共同之處。對於生活在充滿物質欲的21世紀的我們,其中的許多思想是我們的精神楷模,是我們應該去追求和學習的。

對於論語給我們的啟示,許多人都各有各的看法。于丹在《論語心得》中闡明:“《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所以,有時間就去讀一讀《論語》吧。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2

?論語》,不得不説,它對後來人們的言行舉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啟發!

隨着現代文化的逐步發展,《論語》也被人們翻譯、演繹了出來。有的為了方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們改編成了電影、動畫片等等。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論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隨着它的廣泛傳播,人們現在對《論語》的傳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來越大。因為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瞭解)《論語》,就把它弄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勢來傳播,那些電視劇或是電影為了提高收視率,就把《論語》的內容篡來改去,沒有尊重歷;打不的人為了敷衍了事,並沒有把握和充分散發出《論語》的本質,有違《論語》的本質;也有人認為這是是可以接納的,因為它假進了文化的傳播……

人們各有各的意見。或許吧,現在《論語》的傳播方法確實各有各的意見。就像古人説所説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的確,現在的《論記》被人們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樣子,這就有違了《論語》的實質。但這也有它對立的一面,這促進了《論語》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論語》。

如大家所知,《論語》告誡了人們的言行舉止;教人們如何做人;如何來對待學習;遇到困難時的態度……

我們不應該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像這《論語》,人們對它的傳播方式各懷意見,雖然它現在的傳播方法被我們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認的的是,它確實,真真實實地使知道《論語》的人越來越多。這使得更多的人通過《論語》所述的,養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認為通過媒體傳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3

今年暑假裏,我在農家書屋裏發現了一本經典之作《論語》,後來一個月我和她交上了朋友。漸漸地,我知道了《論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半部《論語》平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成書與戰國時期,是一部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國學啟蒙經典。

在第一篇的學而中,我知道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意思了,就是學得了知識,要不斷地温習,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還有第二篇的為政中也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茫然,失去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只思考不讀書,就會懈怠,限制自己的視野,最終一無所成。

從孔子的這幾句話中,我感到裏面都包含了一個詞——學習。學習的兩個字都在一個共同點——學,“學”的意思是指第一次接觸;“習”是指再次接觸瞭解。我感受到在平時的學習中,知識學會了,要不斷地拿出來複習温習,這樣的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才能根深蒂固,而且還會有新的發現,這會讓我感覺到快樂。一個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第一次接觸的東西不一定能理解或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再次或多次接觸,才能加深印象,理解其中的含意。

我有一次在背散文《背影》時,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背不出來,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並認真地去思考,理解了其中的含意,最後,終於熟練地背出來了。

讀《論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孔子的話都很有哲理,也很貼近我們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很多的學習方法,知道了讀書與思考的重要性,我們要利用這些方法,把我們的知識學好,然後去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地更強大!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4

根據總部統一學習“《論語》心得”的要求,我分社按照已上報的學習安排計劃再次對“《論語》心得”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大家仔細聽、用心記;在討論過程中,大家積極發言,場面熱烈。起到了再次學習“《論語》心得”成效,同時個人收益頗豐。現將個人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查找、總結和剖析如下:

一、個人優點方面

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繼續查找個人此優點中仍存在的不足,對工作認真、負責、熱情是否每一項工作都作到了,還有待完善,以後繼續發揚此優點。

二、個人缺點方面

1、性格急、脾氣暴:作為一個年青的城信人,有一點個人的性格和脾氣固然是好,但是如不能克服和改正的話,對個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起到積極和有利的作用。通過此次學習,對此缺點進行剖析,認知到此缺點的危害,就像“《論語》心得”中所講的“釘釘子和拔釘子”的故事,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動的克服。

2、説話不講方式:同樣是一句話,有可能使人笑,也有可能使人煩,特別是我們所從事的行業,在服務至關重要的今天,更要注重自己的説話方式。此方面要多像老同志學習,多像比自己優秀的同志學習,力爭使每一次溝通和交流都能形成和諧的氛圍。

3、個人業務不全面,加強自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信社上班,由於個人認識不到位,只對所從事的業務進行了學習,對其他相關的金融知識學習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加強全面學習,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重點加強對薄弱環節的學習,對管理知識的學習。

通過本次學習和對優缺點的深層次剖析,充分認知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時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認知到自身仍要繼續加強的地方。最後,希望自己能夠以此學習為契機,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用自身仍存在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5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並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説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後,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片酬,後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敍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誇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何懼。人以羣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性跟更好罷了。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6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説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7

有句話説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別説半部論語了,就單單幾則論語就告訴了我做人與學習的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這裏面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話説某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着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的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衣服,子路聽到後連忙回家,換了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孔子就對他説:“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我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裏數學測試,成績出來後,我有一道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後,問我明白沒有,雖然我沒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説,怕老師説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又沒有答對,去掉了8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

學《論語》心得體會篇8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説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閲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