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撰寫教學反思能夠增強我們的自我批評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思考的一種書面表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6篇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1

作為新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説:“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説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裏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裏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説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温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裏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説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2

時鐘對一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從課前與學生的交流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鐘錶的時針、分針甚至秒針都有必要的瞭解,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鐘錶,並且在生活的整個小時內都有必要的感性生活體驗。然而,學生的感性認識往往是籠統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並不構成一種可操作的認識時間的思維方法。因此,在本課程的設計中,一方面要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探索學生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體驗認識時鐘面和整個時間的過程,注重體驗和感知,讓學生掌握看時間的一般方法,並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和深化。在本課程的設計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引導學生在主體探索中觀察、比較、操作、合作、探索,大膽表達,學會識別鐘錶。經過實踐教學,思考如下:

一、更好的方面

1.課件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全班使用了精美的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猜燈謎》也是一年級學生的最愛。因此,讓學生將其引入到他們最喜歡的“猜謎”中,然後使用課件展示彩色鐘錶。一方面,讓學生了解鐘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把握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場景,讓學生建立起對鐘錶整體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培養觀察能力方面,我充分體現在對鐘面和整小時的理解上。首先,在課件中展示鐘面,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麼?藉助學生生活中對鐘錶的體驗,讓學生自己認識鐘錶的表面。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觀察和談論他們的自我發現。學生可以詳細報告他們的自我發現,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鐘表重新觀察。在學生們對鐘面有了必要的瞭解之後,我開始教學&mdash—瞭解整小時,這也是本課程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觀察、交流和實踐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什麼時間。

3.注重動手操作實踐&孩子的智慧就在指尖。《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動手實踐。由於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必要的困難,因此他們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我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物理時鐘面。結合教材,我要求學生及時撥鍾。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親自撥鍾,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獨立探索、觀察、思考和發現的機會

二、缺點:

1、由於學生不經常進行操作訓練和實踐活動,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學生們從動手操作到獨立探索,再到語言和文學表達,都不知所措。

2.提出問題的方向不夠明確。例如,當要求學生觀察三個鐘面並找出三個鐘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我讓學生談談你從三個鐘面中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太寬泛了,學生們不能抓住要點,回答要點。我們應該儘可能從一個角度提問,例如時針和分針指的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這樣回答問題的範圍就有限了,就不會有歧義。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理解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發現、準確把握、切中要害,使問題具有針對性。

3.在課堂上,學生們舉手發言不夠廣泛。

4.我認為我的語言不夠精煉。如果我的語言能更具活力和豐富性,尤其是激發學生的語言,它能更好地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簡而言之,只教學生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感受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我們應該繼續學習,使我們在課堂上有足夠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3

本學期擔任一年級數學課,看到課本後感覺內容很簡單,但是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國小,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數學學習思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想去探索知識,學習知識。

所以在課堂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在課堂上,要聯繫生活實際。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因此,在教學中,要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簡單學習。比如在教《高與矮》時,請學生上台比高矮,然後讓其他同學説出誰高誰矮,再找兩位高低差不多的學生在講台上比較高矮,學生會發現不容易看出來,這時候引導學生想出更好的辦法,讓學生自己探索在比較高矮時應注意哪些方面,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果。

二、及時作好教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由於一年級學生愛動、好玩,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跑神,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對每節課的作業要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後進行相應的輔導。要多與學生交談,拉近師生的距離,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4

回顧這一學期,忙碌,又充實,存在着許多值得總結還有反思的地方。教學工作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做好一切教學常規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從中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現將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個小結,藉以促進提高。

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但出現了一個問題讓我很頭痛——如何與學生溝通,曾經出現我在台上講得嗓子冒煙,部分學生一臉茫然,所以我嘗試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像粉筆,2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鈎子,6像口哨,7像鐮刀,8像葫蘆,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分類》這一課中的“做一做”時,大多數學生都分蘋果、梨和桃子三類(3個蘋果,3個梨,3個桃子),這時,有個學生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説她是按圖形分類的,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她説:“有3個三角形,3個圓,3個正方形,共有9個圖形。”我當時藉機説:“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説:“其實這幅圖還有不同的分法,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不同顏色來分類。

還有就是加強學生的數學體驗,例如在學習完加法的有關知識後,我讓學生體會加法的含義,讓他們自己舉例子説一説,在什麼情況下用加法進行計算。這是一個再體驗的過程,是之前感悟的延伸,它促使了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再體驗運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們明白,數學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更加熱愛數學。同時,説的過程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大膽回答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當孩子獲得成功時,把擁抱和鼓勵送給孩子,那將是對他的獎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送給孩子一個擁抱,將是對他的鼓勵。把愛撫毫不吝嗇地送給孩子,無需太多的言語,孩子會覺得享受到了無盡可的愛與關心,那會是他生活和學習的動力。

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孩子們共同進步。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5

1、整節課我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出了我們數學的研究課題。

如:完成教材第39頁的“做一做”出示圖片,板演這個環節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台,這樣更讓學生一目瞭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分小組內同學的鉛筆……。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2、這節課雖然經過了經心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

如:教師在利用情境創設圖時應該指導學生看圖,找到與本課有關的信息,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這節課中學生只能找到圖中都有什麼,不能感覺到同類的商品分類放在一起,起不到導課的作用。低年級開始要指導學生看圖。學生要思考和回答問題時都是可以適時點撥,指導,不應該替學生説出答案或是説出後半句,都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也不應該教師説,教師説了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如:學生板演時“可不可以按顏色分?”書包內課本分類,學生如何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説出道理,不應該教師説;貨架上物品的分類讓學生自己説有什麼規律;學生複習鞏固過程中學生答錯的問題應該當作錯例來分析、指導如:5比3少幾時有幾個學生答5減2等問題。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但讓學生分學具時,學具數量和種類都單一(黑板上的分類教具種類和顏色都單一),所起作用不明顯,像是個小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課堂上體現了合作、探究但教師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不單單是瞭解交流情況還應該注重一下兒指導,低年級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小組學習。如:圖中都看到了什麼東西(發現了什麼?)這一節課上下來,雖然不是十分滿意,但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鋪墊下,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起來。輕鬆地就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一年級數學2—5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6

  為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我把觀察第一面的主題圖作為新學期的第一次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先整體觀察主題圖,然後一邊觀察一邊用”上“或“下”描述圖中汽車、火車、輪船的相對位置,如:汽車在火車的上面,火車在汽車的下面,輪船在火車的下面……通過今天的反饋,我發現學生對於上下的位置關係描述比較到位。而且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在位置關係不變時,兩個物體上下位置關係是不變的,但對於三個物體,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也不同。如:火車對於汽車來説,它在汽車的下面,但對於輪船來説,卻在輪船的上面。在引導觀察的過程中,還有的學生説:汽車、火車、輪船都在藍天的下面,輪船、火車、汽車都在水的上面,這些語言的表達,説明一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對主題圖進行觀察和描述之後,我要求學生用“上、下”説説教室裏的物品擺放,90%的學生説得很到位。

  在教學“前、後”的位置關係時,我沒有采用主題圖中的教學資源,而是選了5個學生在講台上站成一隊,讓學生用“前”或“後”描述這幾個學生的相對位置,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前後的標準一般是面對的方向是前,背對的方向是後,參照物改變了,前後位置也不同。

  城裏上學的孩子,大多數是乘公交車上學,學會認站牌也是必需掌握的一項技能。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前、後”的位置關係,而且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主題圖中車站站牌的站名的前後位置順序上,讓學生了解站牌上的一些符號的含義,再要求學生用“前”或“後”對站牌上的站名的的前後位置進行描述,由於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