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5W

經過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學過程思考的一種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1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在教學生“秒的認識”時,就利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神舟七號”發射的錄像,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習材料來源於沸騰的現實生活時,對學生將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2、聯繫實際,感受數學

本節課開始由“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錄像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觀察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裏用到了秒,通過回憶、説加深學生對秒的認識和理解。練習中,評一評跑步比賽誰第一及選擇適當的時間單位填空等,這些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教學時學生將數學知識迴歸到生活中進行靈活應用。當學習材料來源於現實生活時,對學生將產生強烈的吸引力。由此,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秒,樹起有意義學習的意念,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欲 望。

3、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怎樣才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和體驗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長短,我做了如下嘗試:在教學“認識1秒”時,我讓學生通過看看電子鐘上數字的變化,聽秒針走的聲音,再用課件演示秒針的走動,親自試驗一下等方式體驗“秒”的實際意義。讓學生感覺秒是可以看到,可以聽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的作用。當提到“秒”時,在學生的頭腦中就不再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而是和數數、拍手、眨眼、等現實情境聯繫起來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就有了一個鮮明具體的情境支持。在學會認識秒的過程中,提出從幾到幾經過了幾秒,為什麼或者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認識秒的方法。

4、通過欣賞1秒鐘能做哪些事情及有關時間的格言,讓學生感悟1秒雖短但不能忽視,一定要珍惜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帶來的小鬧鐘沒有充分利用。

2、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説“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説説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2

1、在口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是幫助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

2、加強估算的教學。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儘量讓學生展示出不同策略的估算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採用。讓學生探討在估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一些普遍規律。放手讓學生交流後,引導學生歸納找被除數的近似數原則:一是接近被除數,二是便於口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3、教學筆算除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此時已經不夠用了。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

4、加強乘除法之間的聯繫,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教學除法的驗算時,讓學生根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3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學平年、閏年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時,再全班交流,總結出判斷的規律。

3、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中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本課的不足:

堂上還是沒能大膽放手,把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先發言,教師不該代替學生來説。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4

成功之處:

1、藉助直觀操作,理解分數的含義。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分一個物體,如一塊月餅、一個圓、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分子就是幾。在整個例1和例2的教學中,學生髮現我們所得到的分數都只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其次,對於平均分的教學要尤為重視,分數必須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分數,我們通常所説的分數線實際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多元表徵之間的轉換,理解分數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餅的現實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動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後用一個圓、一張長方形紙,在平均分的活動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過這樣多種外在的表徵方式,實現由平均分物體到圖形表徵,最後抽象出分數的數學符號,體現了“行為”“圖形”“符號”等多元表徵方式之間的轉換,做到了順向思維的引導;最後又通過折一張正方形紙表示出它的1/4,這是根據給出的分數符號進行的回溯操作活動。多元表徵之間的轉換實質上就是在“有來有回”的過程中實現的,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就可以建立起“行為”與“符號”之間的相互對應關係,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不足之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5

(一)營造寬鬆環境,給學生學習的“安全感”。

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以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在課前導入中,我就以拍手遊戲告訴學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課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間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種“安全感”,限度的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

(二)創設情景,舉例生活化,感悟知識。

新課標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造作的機會”。而這節課是學生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在教學中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操場的面等出發,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在面積單位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我讓學生找找自己。

身邊哪個物體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身體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學生的反饋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探索知識主動積極,答案層出不窮。學生不僅在腦海裏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

(三)任務驅動,激活思維,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任務驅動的設置,可以使學生迅速的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引發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衝突,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生的慾望。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我把兩張紙藏起來,告訴孩子們一張有4個格,一張有8個格,讓他們猜哪個面積大?學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説4個格的大,有的説8個格的大,還有的孩子認為格子一樣大的話,有8個格的面積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樣的話,哪一張大就不一定了。怎麼辦?我引導學生分析矛盾,主動探索解決矛盾,從而認識到規定統一標準進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強化學生感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6

這一課的教材內容是基於上學期中學習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部分只是先是分為兩種情形進行教學的,一種是百位能被整除的,讓學生列豎式,一起研究計算方法,因為有兩位除以一位數的知識經驗,所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説説是怎樣計算的,老師在一旁引導。讓學生明白:

(1)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

(2)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

(3)運算順序從高位依次往下算。

(4)在算每一位時,餘下來的數要與下一位數合起來繼續算。同時,在教學的時候,也提醒學生為了提醒計算的正確率可以運用乘法來檢驗。

通過課堂教學和作業批改情況來看,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①表內簡單的除法口算出現錯誤。

②橫式中忘記寫答案。

③餘數大於除數的。

採取措施:讓學生複習表內口訣、多練習、多説計算方法、積極用乘法進行檢驗,逐步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7

由於時間的關係,早上匆忙地只准備了一份作為演示的材料,也預料到課堂上在“討論選擇哪種圖形來比較不同形狀的大小”會出現磕碰,實際也果然如此,孩子們沒有親自動手實現理性地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圖形,所以在討論時,部分學生顯得來不了勁,而且也出現了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選擇上出現不肯定,有批學生認為長方形更好,但是考慮到這堂課的知識量大,我把學生的這種懷疑先放到了一邊(其實這是不對的,不負責的表現)。

但是這堂課的學習動力還是不錯的,孩子們多次在“怎麼用這種就不行,那個行這個也行嘛…”的“挑逗”語言中進行激烈地理性地爭辯,在對單位面積的認識也是非常到位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疑問:這堂課要不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個1平方釐米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四人小組每人拿到一種圖形來試圖比較不同形狀圖形面積大小會不會效果更好,使用正方形來測量更有舒服力!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8

這節課總體來説按照我的意圖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由於我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所以在教學中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在出示商品價格時,應多出現一些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例子。

2、應先教學小數的讀法,再介紹小數各部分的名稱,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小數的讀法時,沒有注意到讀法的梳理以及強調兩位小數的讀法。

3、忽略了小數寫法的教學,如果用漢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效果會更好。

4、小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我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速度太快,學生理解不透徹。在總結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沒有反過來再強調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的分數,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分數。

5、練習題讓學生説明“為什麼”難度太大,練習題的設計應圍繞學生進行

6、語言表達方面欠缺,語言要優美要有亮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