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拍皮球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實用的教案是我們上完一節課的基礎,在下筆寫一份教案時,我們都要有着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拍皮球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5篇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會玩傳球遊戲,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以及自己是哪個班的小朋友。

2.能在遊戲中大膽、清楚地介紹自己。

3.對集體活動感興趣,體驗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傳球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彩色小皮球若干、小手偶“玲玲”、“幼兒學習材料”——《我上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自由玩球。

1.出示五顏六色的小皮球,請家長與幼兒兩兩相對玩球,如滾接球、轉球等。

2.引導家長與幼兒進行互動問答,幫助幼兒學習介紹自己。

如:我叫×××,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歲了?你是男孩還是女孩?

二、請家長與幼兒圍成圓圈,隨音樂玩“傳皮球”遊戲。

1.教師操作手偶,以“玲玲”的口吻向大家打招呼並介紹自己:“大家好,我叫玲玲。我是女孩。我屬羊,今年3歲了。我喜歡玩娃娃,是樺川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提醒幼兒與玲玲打招呼,説説自己是哪個幼兒園、哪個班的小朋友。

2.介紹“傳皮球”遊戲的玩法:聽音樂傳皮球,音樂停止時要停止傳皮球的動作。

3.組織家長玩“傳皮球”的遊戲,音樂停止,請拿到球的家長用完整、清晰的語言介紹自己。

4.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玩“傳皮球”遊戲,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

鼓勵幼兒大膽地走到集體面前進行自我介紹。對於個別膽怯的幼兒,可請家長陪同上前;對於不能獨立介紹自己的幼兒,可用提問的方法予以引導,教師問一句,幼兒答一句。應及時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肯定和表揚。

三、結合《我上幼兒園啦》第6—7頁,引導幼兒介紹自己。

四、請家長與幼兒,自由結伴,到户外分組玩“傳皮球”。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篇2

活動目標

使幼兒不僅鍛鍊了大腦的靈敏性與肢體的協調能力,同時還將遵守規則的習慣滲透到遊戲當中,讓幼兒對紀律有初步的接觸。

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能遵守規則玩遊戲。

重點難點

1、讓幼兒在活動設計的規則下,進行此次遊戲;

2、在幼兒教師作出模仿動作後,讓小朋友充分明白他們需要做什麼;

3、在活動過程中要有有效的引導方式、方法,既要達到教學效果、又要讓所有小朋友都能在一個可控、有規矩的環境下進行遊戲;

4、要讓所有小朋友都能積極、主動,並且遵守遊戲規則、守紀律地參與其中,同時還要用鼓勵、誇獎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小朋友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1、活動需要準備皮球8-10個,顏色鮮豔,以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2、至少需要兩名幼兒教師來組織此項活動,一名教師為示範,另一名教師組要負責維持小朋友的紀律、講解活動等內容;

2、活動場地適宜在大教室內,由於皮球可能會由於遊戲的進行而到處跑,因此選擇在室內進行遊戲;

活動過程

首先由兩名教師共同組織小朋友扇形圍坐在示範教師的正前方,然後對小朋友進行遊戲規則的講述,同時要將一定的獎勵告訴小朋友,以提高小朋友對遊戲的興趣與積極性;

其次,遊戲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教師做示範,示範雙手拍皮球和單手拍皮球,並反覆多做幾次、以求所有小朋友都能看明白;第二部分是讓小朋友模仿,先採取鼓勵的方式讓小朋友主動參與其中,並要保證一定的順序,不能小朋友們“一窩哄”地亂作一團,第三部分就是獎勵與總結,採取口頭獎勵和指標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對於遊戲完成度相對不高的小朋友以口頭獎勵為主、指標獎勵為輔的方式,可以多鼓勵、誇獎,發一朵小紅花,而對於積極性較高、遊戲完成比較好的小朋友,可以發兩朵小紅花;

最後,整理階段要讓所有小朋友共同參與其中,目的是讓其養成“善始善終”的好習慣,並能提高小朋友的`自立、自理能力。

教學反思

環境是幼兒與其他方面因素互動的媒介,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幼兒園內環境的能力,給孩子們營造出良好的環境。

由於幼兒教育的教學用具比較簡單,因此選擇拍皮球活動,此遊戲動作單一,幼兒可以輕鬆模仿,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更容易接受;同時,模仿示範教師的拍球動作,可以鍛鍊幼兒的手腦協調能力。每個新動作模仿對孩子們來講就是一次挑戰,每戰勝一次挑戰,孩子們就會獲得一次成功的體驗。

活動中,教師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調整示範動作,以不同的形式帶動孩子參與活動,時刻保護着孩子的自信心,讓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有自主感和成就感。小班幼兒的特點要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等多種表現協作活動。因幼兒目的性較差,表現於直接行動,靠模仿。他們的順序性也較弱,在此項活動中也容易摔倒。但是應提前選好所用皮球,要選擇軟硬、彈力適中,以免彈力過大、傷到小朋友。

在活動中不僅要鼓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又要引導幼兒服從集體的活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在對此項活動深刻的思想探究和剖析後,總結不足、使得個人幼教水平能有長足的進步。將遊戲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驗有機地聯繫起來,幫助幼兒把從各個領域所學到的知識和先後獲得的各種經驗加以統整和貫通。

小百科:皮球是一種有彈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膠製成。一般為小孩玩的玩具。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皮球翻跟斗的有趣。

2.在玩玩、説説中嘗試初步仿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玩過皮球。

2.人手一個皮球,小動物貼紙。

3.幼兒用書第3頁。

活動過程:

一、嘗試玩球,激發對球的興趣

1.教師:媽媽買了一個球,你會怎麼玩?

二、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有趣

1.完整欣賞兒歌,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媽媽買個皮球,上面有個誰?(小猴)

——教師:我來拍拍皮球,小猴在幹什麼?(翻翻跟斗)

2.拍一拍,嘗試讓小猴翻跟斗

——教師:看一看,你的小猴是怎麼翻跟斗的?(激發孩子拍球的興趣。)

3.念一念,進一步感受兒歌的趣味。(引導幼兒感受兒歌的韻律,並大膽學念。)

三、初步仿編,體驗玩球的樂趣

1.教師:我來拍拍球,皮球翻跟斗。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想跟着皮球來玩翻跟斗呢?(幼兒自由表達)

2.引導幼兒嘗試替換小動物,進行兒歌仿編。(用小動物替換小猴。)

3.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動物貼紙粘在皮球上,邊拍球邊嘗試仿編。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掌握滾小皮球的方法,動作協調靈敏。

2、喜愛參加遊戲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4、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皮球一隻

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滾球動作,提醒幼兒滾球時用雙手從球的後面往前推。

2、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坐下,一起念兒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來"。

3、教師將皮球滾到一個幼兒手中,幼兒再將皮球滾回來。

幼兒園拍皮球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氣的 球跳得高、沒氣的球跳不起來。

2、通過玩球、拍球活動、感知皮球的外表變化。

活動準備

1、皮球人手一個(癟球一個)

2、手動充氣工具一個。

活動過程

1、情景表演

出示一個有氣的皮球和一個癟氣的皮球,教師分別拍着兩個球,請幼兒數拍球的個數。

幼兒討論:哪一個球拍的多,為什麼?

2、感受空氣。

(1)出示癟氣的球

這個皮球為什麼拍不起來呢?

(因為它沒氣了)

(2)認識充氣工具,感受充氣工具裏出來的氣體。

讓幼兒認識這是給皮球充氣的,並在幼兒的表面皮膚(臉上、手上)打氣,

讓幼兒感受充氣工具裏出來的氣。

3、給皮球充氣,感受球逐漸變鼓的過程,知道手動充氣的方法。

(1)教師:我們來給皮球充氣吧,氣要從哪裏才能進去呢?

我們來一起找找看皮球的充氣孔在哪裏。

(2)教師和個別幼兒用手動充氣工具給皮球充氣,讓幼兒幼兒觀察皮球漸漸鼓起來的過程。

4、幼兒玩球,感受充足氣體的皮球跳得高。

(1)教師:現在充滿氣的皮球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呀?

(現在的有氣,能跳起來;剛才的沒氣球跳不起來。)

(2)教師:現在皮球有氣了,可是皮球寶寶跳得很低,誰有辦法能讓皮球寶寶跳得高一點?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得出結論:氣的多少與球的彈跳高度有關,氣越足,皮球跳得越高。

(3)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5、拍球比賽

幼兒人手一個皮球,根據老師的口令,高皮球,低皮球,快拍球,慢皮球。

延伸閲讀:好玩有趣的小繩子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瞭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重點:瞭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難點: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 活動室的屋頂吸着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着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麼有的氣球能夠着,有的氣球夠不着?(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瞭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並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説出有什麼感覺?(麻繩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於拉車、拔河,毛線繩用於織毛衣、翻繩,草繩用於捆菜,鋼絲繩用於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瞭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遊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通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遊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繫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觸摸,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並瞭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通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遊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