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教案是教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預先撰寫的書面表達,教案是我們針對這個時期的教學任務寫出的書面計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到北京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到北京教案5篇

到北京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正月七年級,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 貼春聯 守歲 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説:年的傳説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説一説。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⒈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⒉小組研讀。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閲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七年級、正月十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除夕:喜慶、團圓;七年級:悠閒、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閲讀“閲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閲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七年級”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七年級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比較閲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閲讀“閲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敍夾議等。

三.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説、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到北京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瞭解生字的意思。

2、認識3個新筆畫:“橫折鈎”“豎鈎”“橫撇”;能按筆順規則書寫本課生字。

3、繼續認識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範字寫字。

4、會讀指定的詞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分清“水”的筆畫,按筆順規則正確書寫“火”字。

教學準備:

圖,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設計思路:本課學習五個象形字,教學2課時,本課時重在感悟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建立漢字與實際物體的聯繫。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兩個生字,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向學生滲透一些漢字造字的常識,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瞭解生字的意義。認識“橫折鈎”能按筆順律,依照田字格的範字書寫。看圖識字、聯繫生活實際,自主識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

教學難點:清楚工整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抽卡片指名説筆畫名稱:一丨丿丶。

2、抽卡片開火車讀字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新筆畫

橫折鈎豎鈎橫撇

亅フ

1、教師範寫筆畫,説出各筆畫名稱。

2、學生書寫筆畫。

3同桌互相記筆畫名稱和寫法。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日”

(1)出示圖,説説圖上畫了什麼?(太陽——日)

(2)觀察古代象形字與圖有什麼相同之處。

(3)師述:古時候人們寫的“日”字與太陽的樣子相似,所以叫象形字,經過長期演變,現在寫成“日”。

(4)指名領讀字音。

(5)根據筆畫筆順跟隨表自己記憶字形,指名,互相記字形。

(6)結合圖形想一想“日”指的是什麼?(太陽)

(7)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有“日”的詞語或句子。(紅日、今日、明日、生日、十月一日……)

2學習“月”

(1)出示圖,説説圖上畫了什麼?(月亮)

(2)比較古代象形字與圖有什麼相同之處。

(3)出示“月”,指名領讀字音。

(4)學生自由、指名、互相記字形。

(5)結合圖形想一想“月”指的是什麼?

(6)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有“月”的詞語或句子。(月球、月光、六月、月餅……)

三、鞏固練習

1抽卡片開火車讀“日”“月”。

2識字遊戲。

3讀一讀:p45。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説説怎樣寫。

2、教師範寫

(2)“月”,第一筆“撇”的上半部分是直的,運筆到一半時才向左下方拉出,兩個“橫”的起筆在“撇”的上部,“橫折鈎”的鈎不要挑得太大。

3學生描紅、仿寫。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3種筆畫和2個生字。

教學反思:本課學生對課件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很感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並能初步感受到漢字的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瞭解生字的意義。認識“豎鈎、橫撇”能按筆順規

律,依照田字格的範字書寫。學生看圖識字、聯繫生活實際,自主識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

教學難點:清楚工整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抽卡片指名説筆畫名稱:亅フ

2、開火車讀生字:日、月。

3、小組讀聲、韻母:shhuoui

學習新課

學習生字

1、學習“水”

(1)出示圖,説説圖上畫了什麼?(水)困

(2)比較古代象形字與圖有什麼相同之處。

(3)出示“水”,指名領讀字音。

(4)學生自由、指名、互相記字形。

(5)提問:“水”的第三、四筆各是什麼?

(6)結合圖形想一想“水”指的是什麼?

(7)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有“水”的詞語或句子。(河水、海水、自來水、喝水……)

2、學習“火”

(1)出示圖,説説圖上畫了什麼?(大火)

(2)觀察圖與古代象形字、現代漢字的相同之處。

(3)出示“火”,指名領讀字音。

(4)學生自由、指名、互相記字形。

(5)提問:“火”的第一、二、三、四筆各是什麼?(丶丷火)

(6)結合圖形想一想“火”指的是什麼?

(7)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有“火”的詞語或句子。(火山、大火、着火、火苗……)

鞏固練習

1、抽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2、識字遊戲。

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説説怎樣寫。

2、教師範寫

“火”,寫“點”和“小撇”時要給中間的兩筆留出空當。

3學生描紅、仿寫。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2個生字。

教學反思:本課重點指導兩個漢字的書寫,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並能初步感受到漢字的美。

到北京教案篇3

教學目標:

蜜蜂——昆蟲類。結構為頭、胸、腹,胸部上有兩對翅,下有三對足。羣居。螞蟻——昆蟲類。結構為頭、胸、腹、足(三對)。羣居、多型及生活特點。蜜蜂或螞蟻的基本結構及畫法。蜜蜂飛行或螞蟻爬行時的基本動態。吃苦耐勞,熱心為羣體工作,不怕困難,合作。

教學重點:

身體的基本結構、形象、三對足的位置及蜜蜂飛行螞蟻行走,覓食、獨立或合作的動態。

教學難點:

蜜蜂與花、螞蟻與食品,環境背景的關係,整體完成一幅畫的構圖安排,合作覓食的表現。

教學準備:

彩色水筆、油畫棒或釘子、筆帽、筷子、油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問:你們家裏誰最勤勞?為什麼?

那你知道在動物王國裏誰最愛勤勞嗎?為什麼?

你知道蜜蜂什麼樣,是怎樣生活的嗎?他住在哪裏?

放錄像或演示電腦課件——勤勞的小蜜蜂

學習蜜蜂的基本畫法

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嗎?

除了這些他們還會幹些什麼呢?

把你們的想法畫出來講聽好嗎?

畫一幅合作工作的勤勞小蜜蜂的作業。

要求:

1.(1)畫出幾隻有不同勞動動態的小蜜蜂。

(2)表現出蜜蜂勤勞工作的場面。

(3)添加環境背景完成。

2.可以發揮想象畫出蜜蜂王國的生活與工作情景。

展示學生作品,互相欣賞

欣賞評述:教師表揚鼓勵

板書設計:

勤勞的蜜蜂

圖片學生作品

課後反思:這節學生畫出的蜜蜂大多是沒有故事情節的單一形象,但他們對蜜蜂裝飾的非常漂亮,整體畫面效果很好。

第二課時

你知道在動物王國裏除了蜜蜂

以外還有誰最愛勤勞嗎?為什麼?

你知道螞蟻什麼樣,是怎樣生活的嗎?他住在哪裏?

放錄像或演示電腦課件——勤勞的小螞蟻

學習小螞蟻的基本畫法

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嗎?

除了這些他們還會幹些什麼呢?

把你們的想法畫出來講聽好嗎?

畫一幅合作工作的勤勞小螞蟻的作業。

要求:

1.(1)畫出幾隻有不同勞動動態的小螞蟻。

(2)表現出小螞蟻勤勞工作或的場面。

(3)添加環境背景完成。

2.可以發揮想象畫出小螞蟻王國的生活與工作情景。

欣賞評述:展示學生作品,互相欣賞

教師表揚鼓勵

板書設計:勤勞的螞蟻

圖片學生作品

課後反思:

這一課學生表現的基本成功。有部分學生的畫面比較生動,能讓觀者看出小螞蟻在做什麼?並且色彩搭配的也較鮮豔,形象大方,構圖飽滿。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只是將螞蟻的基本結構畫出,沒有進行想象,讓人感覺畫面內容有些死氣,還有個別學生,將螞蟻身上畫上許多花紋,但在塗色時,卻沒有變換顏色,結果,物象就是一種色,也給畫面的整體效果減了彩,如果引導到位,這些現象就可能避免了,因此,下次再講此課時,我要研究如何引導的問題。

到北京教案篇4

一、課文簡説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温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二、詞句解析。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裏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裏飽含着濃濃親情,浸潤着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瞭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七年級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七年級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捨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三、詞語解釋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七年級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曆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慄、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曆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裏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南方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七年級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四、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五、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閲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

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

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七年級);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着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

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準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着詳細描述除夕、七年級、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

老舍先生曾説,“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説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着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5.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着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説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裏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敍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讚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説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六、老舍的語言風格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例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語言富有北京韻味。

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舍一向注重從市民羣眾的語言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當然,老舍創作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語言,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改造,然後再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品中去。

通俗明白

老舍在語言運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貫追求,他多次表述這種觀點:“我不論寫什麼,我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説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着我的‘俗’與‘白’。”老舍致力於“俗白”,所謂“俗白”就是語言通俗淺易,樸實無華。自然,老舍的“俗白”並不是粗俗淺露,而是精練含蓄、耐人尋味。

比如,《北京的春節》一文,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明白如話,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讀起來,我們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一樣親切有味。曹禺説得好:“他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

幽默詼諧

幽默詼諧是老舍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語言藝術區別於其他作家的語言藝術的一個突出標記。老舍説:“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並善於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作為語言鮮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還要藉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舍小説經常運用誇張、比擬、諷喻、反語、諧音、曲解等修辭手法來構成幽默的情境。可以這樣説,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藝術家,他的幽默才華閃現在作品的字裏行間,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説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

到北京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小棒,回形針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萌發熱愛北京,嚮往北京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中國地圖,自制城市地圖,漢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兒童形象

2、小棒,回形針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來自祖國各地的兒童,小朋友你猜猜看她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可以從她們的衣着,長相來猜哦。

2、教師:你知道她們的家鄉在哪嗎?下面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在地圖上找找看,好嗎?

3、教師小結:她們是來自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孩子們,她們分別居住在南京,呼和浩特,拉薩,烏魯木齊和長春這幾個城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居住的這些城市在地圖上的哪些地方。(出示自制地圖)

二、測量這些城市到北京的距離

1、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北京是中國的什麼嗎?(首都)它在地圖的什麼地方?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好嗎?

2、提問:每個地方的小朋友都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玩一玩可是他們想知道在這個地圖上她們的家鄉離北京有多遠,小朋友,你們願意來幫助她們嗎?

3、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工具來幫助她們測量這些距離呢?(小棒,回形針)

4、教師:我們首先用直尺來量一下她們家鄉到北京的距離,並且記錄下來,同時我們知道兩個地方之間一直線是最短的距離,首先我們看一下南京到北京最短的距離是多少呢?(注意它們的頭和腳是連在一起的哦,這樣才能測出它們的最短距離)下面我請小朋友自己用直尺來測量一下呼和浩特,拉薩,烏魯木齊,長春到北京的距離是多少。

5、教師:下面我們用回形針來測量一下好嗎?並且要記錄下來哦。

6、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用直尺和回形針測量了各個地方到北京的距離,並且記錄了下來。

三、交流測量結果,比比之間的距離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説一説哪個城市到北京的距離是最遠的?哪個城市到北京的距離是最近的?

四、遊戲:《送各地娃娃上北京》

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送她們上北京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