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鐵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7W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注意講授內容要點,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是要做到精心設計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化學鐵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高中化學鐵教案5篇

高中化學鐵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説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成科學的探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並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生的白煙是什麼,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麼?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提出問題】既然氯化鈉晶體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説明陰、陽離子的電荷並沒有中和,這説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哪些作用力?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説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説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教師提問】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觀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屬於離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於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於:

(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

(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佈置作業: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麼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高中化學鐵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複分解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是什麼?並對應舉例説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並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複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生。

例:(1)在反應裏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裏生成氣態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裏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鹼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並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澱生成;

複習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麼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鹼、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裏發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裏所起的反應屬於離子反應。如:複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麼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生反應,並有白色沉澱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並討論、猜想。

回答:複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澱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複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種離子(ag+、no3-、h+、cl-)。由於ag+和cl-結合成難溶於水的agcl沉澱,溶液裏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後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現了什麼?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①能揭示反應的實質;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可見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的知識點。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於水,凡不溶於水而溶於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係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恆和電荷守恆。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並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恆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後一組的發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後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反應物沒有發生電離,怎麼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後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恆(即遵守了質量守恆)但反應前、後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恆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恆、電荷守恆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恆。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高中化學鐵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初步瞭解有關氮氣和稀有氣體的一些主要用途。

2.瞭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對空氣污染的防治。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瞭解空氣的組成。

2.介紹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以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用品

水槽、鐘罩、燃燒匙、酒精燈、紅磷。

教學過程

(提問)

①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電燈發光(物理變化)爆炸(舉例説明,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②判斷下列例子哪個是描述性質?哪個是表述變化的?

(講解)通常鎂燃燒,酒精燃燒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

(提問)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板書)第一節 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和用途

(演示)實驗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提問)①實驗現象

②為什麼紅磷燃燒時只消耗鐘罩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閲讀)課本有關內容,並簡介人類對氧氣的認識過程。

(板書)

二、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燒產生的煙霧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煙霧

③汽車排氣形成的煙霧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①工業三廢的回收與處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講解)

1.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應”對自然界的影響。

2.臭氧“空洞”的形成──對自然界的影響等。

[作業] 略

高中化學鐵教案篇4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並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係,並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係,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複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別,並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分析,再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係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複習上節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並留待後面的學習繼續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敍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後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係?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係?

[敍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敍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係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麼?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於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並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係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鐵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並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採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採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温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裏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複習提問:濃度、壓強、温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採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裏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採取的方法。

4.閲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閲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温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_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 變為液態 並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發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裏合成氨工業的發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説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繫的,並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麼?新催化劑的研製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温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製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閲讀材料,可讓學生閲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