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鐵罐教學反思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一份高質量的教學反思是能夠幫助我們分析教學情況的,寫好教學反思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起着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陶罐鐵罐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閲。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5篇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篇1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在本課中,“奚落”一詞貫穿全文,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奚落”一詞做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讀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説“奚落”。最終達到讀,感,悟的有機結合。

一、讀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課堂也難免有遺憾,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將陶罐和鐵罐的思想品質不偏不倚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課堂教學顯得過於繁雜。這是在今後對這篇課文的解讀中繼續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學是最大的“以人為本”,是最好的“人文關懷”語文課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師和學生必須面對的、無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實生活,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是師生生命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審美的場所,也是教師自身不斷髮展、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就讓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來認真解讀文本,把握語文的命脈,尋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態和諧的語文課堂吧!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篇2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有趣,貼近兒童生活。我反思本次的教學活動,自己是成功與失敗同在,收穫與困惑並存。

一、抓住文章的重點實現長文短教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從整體上把這篇文章分成了兩個部分,也就是“御廚裏的爭論”和“許多年後陶罐和鐵罐不同的命運”兩大塊。前一個部分我以“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為線索,通過教師的指導,讀出兩隻罐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使情感的變化漸漸明晰,這一部分是我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的教學,我對文章進行了一些取捨,以兩個問題來引導閲讀,通過默讀、導讀、細讀讓學生體會兩隻罐子命運的不同,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悟出這則寓言所藴涵的道理。

二、改進與收穫

在第一輪課堂觀察後,我得到了全體中語組老師們的幫助,老師們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比如:詞語的教學不夠落實,板書設計不夠合理,情感線索不夠明晰,語言糾正有所缺失等等,我自己也不斷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思和消化,並在第二輪教學中進行了改進。是老師們集體的智慧和肖老師、許老師、熊老師等教學專家們的指導讓我在本次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成長與提高。

三、不足與困惑

第二輪教學後,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文中詞語的理解方式應該更多樣化一些;一些學生在讀文時讀錯字,説明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忽視了部分學生把書讀正確的落實;教學中讀的方式還可以更多樣化一些,讓全體學生都充分地參與到閲讀中來。同時,在教學中我也存在着這樣一個困惑:當教師指導朗讀後,學生仍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時該怎麼辦?在課堂上為了節約時間,我採取的是範讀的方式,但這是否代替了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希望能進一步地得到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篇3

關於陶罐和鐵罐的回顧我對自己的教學有着深刻的感受。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人文目標為基礎的。通過對文本的研究和與文本的交流,我們可以感受到通過表達和語言描述來表達人物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以達到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和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朗讀,卻忽視了文本內涵的挖掘,過於注重鐵罐的負面教育,而忽視了陶罐生活的正面引導。在整個課堂上,有收穫也有遺憾。現在我們反映如下:

1.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材料。《課程標準》中規定:;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rdquo“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掌握文本中陶罐和鐵罐所説的句子,並通過閲讀、思考、説話、表演等方式進行體驗。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課後擴展將鼓勵學生繼續寫作。但是,關於延續的思考不夠全面,要求不夠明確。學生可以模仿文本,通過表達和語言表達人物的內心。

2.在這節課中,為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我安排學生自己閲讀、點名閲讀、表演閲讀、以自己的方式閲讀。想一想這是什麼樣的陶罐和鐵罐,由主角表演和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在感知中、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努力調動每個成員的學習意願。目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獲得全面、自主的發展。

3.在這門課上,教授不僅注意指導學生朗讀,還注意通過反覆閲讀理解重要單詞,如“ldquo;傲慢、蔑視、比較。在反覆閲讀和教師的刺激下,學生可以通過閲讀和説話來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在解釋藐視一次的時候,我參考了數據,用單詞理解讓學生感受到藐視的單詞,讓學生通過行動了解他們在看這樣的人時的想法,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課的一大亮點,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有助於學生正確、全面地理解陶器和鐵罐。

4.在這門課上,學生可以自己反覆閲讀,並展示更多的材料。在課堂上,我每次都對學生的閲讀進行了鼓勵和有效的評價,這不再是空談。例如,當學生們讀到鐵罐的外觀更為輕蔑時,我給出了“通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到了你的蔑視。從你的動作和升調來看,我們知道你鄙視陶器“當學生們讀到鐵罐憤怒時,我給出了”你的眼睛睜得大大的,聲音洪亮的。我知道你很生氣。你指着它跺跺腳。我感覺到你的憤怒。我從你洪亮的聲音中知道你真的很生氣“有效的評估不是”;好,再來。偉大的閲讀相反,我們應該仔細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並給予準確而具體的指導。教師應參與與學生和課文的交流與對話。因此,教師以讀代説,讓學生在閲讀中感受和理解。

5.由於《鐵罐》的主人公參與太多,課堂上的教學態度似乎有點僵硬。下課後,一位老師向我建議,教學姿勢要有親和力,説話要慢一些,讓學生感覺到師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好。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篇4

在這次工作室研討教學活動中,我所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冊的第27課《陶罐和鐵罐》。它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蕩然無存。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在課文第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説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以多種形式的讀去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根據三年級的學段特點,《新課標》要求在閲讀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故我設計了讓學生默讀課文2——9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表示神態、語氣的詞語。再讓學生用上句中提示的語氣和神態再讀這些部分,初步體會陶罐和鐵罐的內心活動。再抽生分角色朗讀2——4自然段。教師在引導學生評價的過程中通過聯繫上下文、找近義詞等方法理解“奚落”、“懦弱”等詞語,並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同時配以表情和動作,接着通過師生合作讀這一形式進一步體會陶罐和鐵罐的內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説一説,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下,產生了極大的樂趣。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即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陶罐的謙讓、友善、寬容。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

?新課標》要求: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國小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的任務有兩方面:理解和積累。要在此學段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準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積累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在教學本課時,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積累了課文中的詞語:看不起、奚落、惱怒、和睦相處、懦弱。如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懦弱”這一環節時,我這樣處理的:師:鐵罐奚落陶罐是“懦弱的東西!”,“懦弱”是什麼意思?可以找找它的近義詞。一學生説是“虛弱”,另一學生説是“弱小”。我引導學生:説一個人虛弱、弱小,我們不會看不起他,而説他懦弱,我們就會瞧不起他。“懦”字有個豎心旁,就説明這個人膽小。那“懦弱”我們就可以理解為:膽小怕事、軟弱無能、不堅強。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還刻意利用各種語境,送給了學生許多好詞佳句,如:支離破碎、堅如磐石、耐人尋味、明知故問、趾高氣昂、心平氣和、忍氣吞聲、灰飛煙滅。學生也能將平時積累的一些詞語正確地運用到課文的語境中,如:火冒三丈、氣急敗壞、怒氣衝衝、怒火中燒、大發雷霆等。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我相信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今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在這堂課教學中,自我感覺不夠理想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朗讀的形式還不夠多樣,在學生中抽讀的面還不夠廣。引導學生積累的好詞還可以寫在黑板一側,讓學生讀一讀、抄一抄,加深印象,將理解積累落到實處。

我想:在教學中,邊走邊思,邊思邊走,作教學的有心人,精品就是在有心中慢慢磨出來的。

陶罐鐵罐教學反思篇5

這節課去年穀玲老師上過,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借鑑。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的個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並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內容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裏並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後就能找出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通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於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的把握。

其次,通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瞭解人物神態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且通過品讀,學生還知道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是因為下午學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於自己也有些緊張,一直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於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學生能夠表現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別。應該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後,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