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教案通用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預先撰寫的文字載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九年級化學教案通用5篇,感謝您的參閲。

九年級化學教案通用5篇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1

1、本課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學習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及混合物、純淨物的基礎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也是今後學習化學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礎。對本課題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把前面的教學內容從微觀的角度上認識得更加深刻,而且還是後面繼續學習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恆定律、物質結構等內容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並且對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抽象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的微粒性,能説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會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瞭解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特點;認識分子與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觀察身邊物質、實驗現象等方法獲取信息,從而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對有疑惑或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實驗中注意觀察與思考結合,對實驗的結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圖形及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假説與模型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分子的基本特徵;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和物質的變化;對自然、實驗現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表達、總結等能力。

教學難點: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和物質的變化。

二、説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變化、物質的性質、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國小科學和國中物理也學習了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及聯繫,以及物質的三態變化、熱脹冷縮等相關知識,這為學習新知識做了知識的鋪墊。

2、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探索物質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在於:已有的宏觀表象,可能對微觀想象的發展有阻礙。在學生眼裏,微觀世界彷彿只是縮小了的宏觀世界,難以理解微觀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質。比如:通過課前與學生的交流,瞭解到學生頭腦中有關物質粒子性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粒子會變大;粒子的數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後會增加;把氣體從1l的容器轉移到2l的容器內,氣體所佔體積仍是1l等。

三、説學法、教法

1、説學法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又提倡合作與創新來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習過程,在快樂的學習中,實現學習目標。主要採用的學習方法為:

(1)實驗探究法:

(2)合作學習法

(3)對比歸納法

2、説教法

在教學中,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和勤於動手,在身心愉悦的環境下獲得新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採用分組合作,師生互動,動手演示,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採用了創設問題情景法、演示實驗法、講授法、啟發教學法、活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説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曾設計了加熱水、聞香水或氨水的氣味、四組生活情景等導入方式,但最終我選擇了用水和酒精、陳醋和醬油的鑑別導入。讓學生利用它們的物理性質進行最簡便的鑑別。學生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聞氣味。

師: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只能聞到氣味,卻看不見,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發思考,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這種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體現化學的學科特點和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二)演示實驗、認識分子的存在

 師:演示品紅在水中擴散。

實驗改進:用温水代替冷水,會加快品紅的擴散,縮短實驗時間。品紅用量要少。

(三)科學手段、證實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的設置由為什麼能聞到氣味自然過渡到物質的構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實存在的探究驗證。經典實驗《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因為它有顏色變化,對學生有視覺真實感。而且有一個逐漸變小的過程, 反應了物質的可分性,讓學生建立物質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構成的觀念。再讓學生觀察苯分子、硅原子圖,這樣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微觀證明了分子的真實存在,為學生呈現探究的一般規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徵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構成的為什麼水能看得見而水分子看不見呢?

[投影]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 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1滴水裏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

總結出分子的第一個特徵: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五)演示實驗、引導探究

[投影] 課本第49頁探究內容,《分子運動現象》

方案一知識鋪墊:觀察酚酞溶液在蒸餾水中的顏色;觀察酚酞溶液遇濃氨水變色的實驗。

演示探究實驗:提出問題-為什麼兩種試劑分開放置時,酚酞溶液仍然變紅呢?

方案二 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現象-提出酚酞溶液變紅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方案二教學效果較好,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所需課時多。)

總結出分子的第二個特徵: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投影]議一議為什麼濕衣服在陽光下和通風處比在陰涼、背風處易於晾乾?

總結:温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六)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投影]活動與探究

a組實驗 50 ml水與50 ml酒精混合,觀察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b組實驗一定體積水中加入糖塊,觀察糖塊溶解前後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c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氣,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象。 d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象。 學生分組相互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記錄討論。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討論、交流。

總結出分子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第三點特徵: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投影]固體、液體、氣體物質分子間隔微觀示意圖

總結:一般情況下,氣體分子間間隔>液體分子間間隔>固體分子間間隔。

(七)學以致用、聯繫實際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物質的三態變化。

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3、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應用模型,認識微觀世界

活動準備:每組下發分子結構模型,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根據內附説明書認識不同顏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種類。

活動一組間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用原子構成老師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問題:1、分子和原子的聯繫是什麼?

2、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氣和氮氣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認識到分子由原子構成;不同物質由不同的分子構成。

活動二 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化學變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簡單的化學變化:木炭燃燒、硫燃燒、水電解,小組成果展示。

活動三 演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思考: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化學變化,中分子會變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九)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投影]説一説學完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

(十)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課後作業: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2

課題名稱:第一單元 化學改變了世界 第二節 化學之旅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容,九年級化學教案。

2.初步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活動反思”的方法。

3.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學會提出問題。

2.體驗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同學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從問題開始

[學生閲讀] 體驗科學始於問題。

[學生活動] 交流討論你對“化學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的化學問題説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討論] 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

①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②學會質疑,不輕信現成的結論;③善於變換角度看問題;④善於觀察;⑤善於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教師講解] 金剛石、石墨、c60的有關知識拓展。

二、通過科學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天地] 以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探究為素材,體會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教案》。

化學的探究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提出問題。

2. 猜想與假設。

3. 制定計劃並實驗。

4. 收集證據。

5. 結解釋與結論。

6. 反思與評價。

[學生活動] 請你提出一個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並進行探究活動。

[多識一點] 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

三、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

不僅要“三思而後行”,還要“行後而三思”。

[學生自學] 化學探究實驗報告的規範格式。

[學生活動] 分析p16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1. 較高的蠟燭燃燒時間短;

2. 同一根蠟燭燃燒時間逐次減短。

[學生分析] 上述結果如何解釋?

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教師走入學生中傾聽討論。

[課堂小結]

本節重點是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容,體驗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課後作業]

針對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出實驗,並藉助家中的器材進行實驗。

[課後記]

教材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能在輕鬆的氣氛中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

九年級化學教案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3

1、確定本週課程教學內容

內容和進度:完成芳香烴一節的教學及第一節2-1脂肪烴的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1)複習芳香烴、苯的同系物概念;

(2)複習鞏固苯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

(3)能力提升;拓展與溴取代及硝化反應的實驗,產物的提純。

第二課時:(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學性質;

(2)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第三、四課時:對脂肪烴、芳香烴鞏固訓練,講評相關習題

2、教學目標:

在複習苯的結構和性質後,重點介紹苯的同系物。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苯的結構和性質,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結構和性質;從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規律和思考方法,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異構體問題。要注意脂肪烴和芳香烴的結構和性質的對比;要善於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

 教學重點: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結構特點、化學性質

 教學難點:苯的同系物結構中苯環和側鏈烴基的相互影響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實驗視頻

4、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 第一課時:以舊帶新,複習提升;

第二課時:對比、聯繫學習新知。通過比較苯和甲苯的結構與化學性質的不同,使學生認識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課時【方案Ⅰ】複習再現,對比思考,學習遷移

複習再現:複習苯的結構和性質。通過計算機課件、立體模型展示苯的結構,通過實驗錄相再現苯的燃燒、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引導學生討論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構和性質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並列表對比小結。

提示:從苯的分子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飽和度,其性質應該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實際苯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説明苯的結構比較穩定。這是苯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特殊之處──“組成上高度不飽和,結構比較穩定”。

學習遷移:

(1)苯燃燒有濃厚的黑煙,同乙炔類似,因為苯(c6h6)和乙炔(c2h2)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比相同,含碳的質量分數相同,均為92.3%,高於甲烷和乙烯。

(2)取代反應,類似於烷烴的反應,重點討論苯的溴代和硝化反應,與甲烷氯代的反應進行對比。

(3)加成反應,由於苯屬於不飽和烴,因此也能發生類似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苯與氫氣催化加成生成環己烷(環狀飽和烴),不同的是苯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

第二課時

2. 苯的同系物

?方案Ⅲ】活動探究,對比思考,總結講解

活動探究:討論對比苯和甲苯結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實驗探究苯、甲苯分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思考有機化合物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通過活動探究,填寫下表:

總結講解:甲苯發生取代反應時取代基的定位,甲苯被氧化的原因是苯環與甲基的相互作用使甲基變得活潑。

?方案Ⅳ】結構演繹,觀察思考,遷移提高

3. 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方案Ⅴ】自學閲讀,討論提高

情景創設(教師也可提供網絡教學資源,指導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閲讀。

問題提示:芳香烴的主要來源是什麼?芳香烴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閲讀討論:閲讀教科書,討論相關問題

小結提高:交流各小組討論結果,聯繫 生活實際,提高對石油產品及其應用的認識。

二、活動建議

?實驗2-2】由 於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顏色較深,甲苯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較慢,本實驗顏色變化觀察較困難。一方面要加入硫酸改變溶液的酸鹼性,另一方面,高錳酸鉀溶液不能加入太多,幾滴即可,並可用蒸餾水稀釋試管中的溶液,以便於觀察顏色變化和分層情況。

討論記錄

羅賢朗:1、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討論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構和性質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並列表對比小結。2、通過苯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特殊之處──“組成上高度不飽和,結構比較穩定”使學生意識到結構(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性質。3、課本中只介紹甲苯的硝化反應(取代反應),上課時應該補充甲苯與液溴在febr3催化劑和光照條件下的滷代反應,強調條件不同,取代的位置不同。

林春:1、演示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苯+溴水的實驗,或者播放視頻,引導仔細觀察實驗現象。2、引導學生討論對比苯和甲苯結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先猜測甲苯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探究苯、甲苯分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思考有機化合物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3、多個側鏈的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應產物簡單補充一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鄰、對位取代。化學方程式需要多練習書寫。

附件:導學案

第二 單元 芳香烴學案

芳香族化合物—— 。

芳香烴—— 。

一、苯的結構與性質

1.苯的結構

(1)分子式: 最簡式(實驗式):

(2)結構式: 結構簡式:

?交流與討論〗苯分子的結構是怎樣的?

① 苯的1h核磁共振譜圖(教材p48):苯分子中6個h所處的化學環境

苯分子結構的確定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1866年,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提出苯環結構,稱為凱庫勒式:

②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種,鄰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種

?拓展視野〗苯環中的碳原子都是採用的sp2雜化,碳原子之間形成σ(sp2-sp2)鍵,六個c原子的p軌道重疊形成一個大π鍵。苯分子中碳碳鍵的鍵長都是一樣長的(1.4×10-10m),這説明碳原子之間形成的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共價建,

(3)分子空間構型

苯分子是 結構,鍵角 ,所有原子都在一個平面上,鍵長c—c 苯環上的碳碳鍵長 c=c c≡c,苯環上的碳碳鍵是

之間的獨特鍵。

2.苯的物理性質

苯是 色,帶有 氣味的液體,苯有毒,

溶於水,密度比水 。用冰冷卻,苯凝結成無色的晶體,通常可 溴水中的溴,是一種有機溶劑。

3.苯的化學性質

(1)苯的溴代反應

原理:

裝置:(如右圖)

現象:

①向三頸燒瓶中加苯和液溴後,

②反應結束後,三頸燒瓶底部出現 ( )

③錐形瓶內有白霧,向錐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現 沉??

④向三頸燒瓶中加入naoh溶液,產生 沉澱( )

注意:

①直型冷凝管的作用: (hbr和少量溴蒸氣能通過)。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4

教學過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氣體,實驗室中如何製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為止,你知道多少種能夠製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學生討論,並列舉學過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逐一記錄)

1.鹼式碳酸銅熱分解

2.蠟燭燃燒

3.木炭燃燒

4.石墨等碳單質在氧氣中燃燒

5.木炭還原氧化銅

6.碳在高温下還原氧化鐵

7.碳酸受熱分解

8.人或動物的呼吸

9.高温煅燒石灰石……

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實驗室製法的條件是:

1.製取應簡便迅速;

2.所製得的氣體純度高,符合演示實驗的需要;

3.操作簡單、安全,易於實現。

學生評價每一種製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板書】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小結】以上方法都不能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講解】經過不斷研究改進,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來製備二氧化碳。

?板書】一 反應原理

1.試劑 石灰石或大理石 鹽酸

?講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終產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問】可不可以用稀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製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有大小一樣的石灰石各一塊,一支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一支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讓學生觀察到開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隨後加入硫酸的試管,反應速率越來越慢,最後停止。)

?結論】不能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製取二氧化碳。

?講解】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麼樣的裝置來製備二氧化碳呢?反應條件反應物的狀態等對實驗裝置有較大的影響。碳酸鈣是塊狀固體,鹽酸是液體,且反應進行時不需要加熱,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選擇什麼樣的反應裝置呢?(必要時教師可以講解制氧氣、氫氣的裝置特點)

?板書】二、反應裝置: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講解】因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和實驗室製取氫氣的反應藥品狀態,反應條件類似,故可以採用相似的裝置來製取。用投影顯示制氫氣和制二氧化碳的裝置圖

?討論】

1.長頸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錐形瓶可否用其他儀器來代替?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採用什麼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學生討論、回答,然後教師實驗演示、講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結果沒有在集氣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講解】

1.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會從漏斗處逸出。長頸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麪下被液體封住,氣體不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2.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大試管等玻璃儀器代替。

3.氣體收集方法主要取決於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於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常採用集氣瓶口向上排氣法收集。

4.可以根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將燃着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火焰熄滅,則説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板書】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氣法

驗滿方法:將燃着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已經收集滿。

?板書】四、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演示】製取並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

?講解】上一節學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用來滅火,如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還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滅火器。

?錄像】各種二氧化碳型滅火器介紹

?演示】滅火器原理實驗。

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有:

(1)泡沫滅火器(2)乾粉滅火器(3)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小結】通過已學習過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歸納出氣體實驗室製取的設計思路及方法,必須明確製取氣體的順序是:

1.瞭解實驗室製取氣體所需藥品及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反應裝置。

3.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及驗滿方法。

九年級化學教案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會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國中化學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瞭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二、説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於二氧化碳的知識的瞭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於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採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説教法

(一)教學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四、説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繫。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説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讚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築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温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麼?

(二)新課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並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着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着問學生,為什麼在擁擠的人羣裏,蹲着比站着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盪)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於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麼?又體現了什麼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 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着的階梯蠟燭的燒杯裏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瞭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麼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並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説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 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並説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於檢驗co2氣體。

(4) 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並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後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麼多的用途,那麼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温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説出本節課的收穫,從而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後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慾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五)練測平台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説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於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

co2+h2o=h2co3

3.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滅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於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後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後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