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師荒漠化防治教案模板2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高中地理教師荒漠化防治教案模板2篇



荒漠化治理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制止沙漠擴張、綠化沙漠已成為21世紀人類爭取生存環境、擴大生存空間的首要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師荒漠化防治教案模板2篇,歡迎大家閲讀。
 

高中地理教師荒漠化防治教案模板2篇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一

一、課標要求:

1.理解荒漠化的過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瞭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認識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防治荒漠化的觀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4.樹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積累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

二、教材分析

地理新課程標準在本節以區域生態建設為主線着重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並倡導在活動中將地理知識應用於實踐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和策略:

(1)知識與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認識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防治荒漠化的觀念,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4. 樹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積累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

(2).能力目標:學會結合區域特徵、人類活動分析自然災害的經驗和措施。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案例分析,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念。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資料分析問題和圖表對比方法。

嘗試小組合作進行資料、圖像查找。

四、教學重點: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問題。

3. 樹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積累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

教學難點:

1. 樹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積累常用語言,即學會知識的遷移運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七、過程與方法:

運用資料分析問題和圖表對比方法。

嘗試小組合作進行資料、圖像查找。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們這兩節課就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為案例來探討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麼?人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對策和措施?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一、荒漠化

1. 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⑵形成

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

⑶主要表現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化。

⑷影響

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

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佈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花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

【合作探究】

根據你的理解,運用下列關鍵詞解釋荒漠化的含義。

土地退化 乾旱半乾旱地區 氣候因素 人類活動 沙漠化

【教師總結】荒漠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實質是土地退化,分佈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鹼化,所謂“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二、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

1.範圍

地形區範圍: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

行政區劃範圍: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

【教師總結】這裏所説的西北地區是指位於非季風區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2.地貌特點: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佈。

3.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乾旱

⑴乾旱成因:深居內陸,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區乾旱特徵的成因圖示:

教師補充講解: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響,再加上週邊高大山地特別是隆起的青藏高原,進一步阻隔了水汽的進入,乾旱就成為了這一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並且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乾旱程度最高的地帶。

⑵景觀特色——以草原、荒漠為主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賀蘭山以西 賀蘭山 內蒙古高原東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乾旱程度 極端乾旱區 乾旱區

半乾旱的草原地帶 自然景觀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聳的山地迎風坡,降水稍多,山頂冰雪覆蓋。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為綠洲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草原

【合作探究】

1.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並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對應温帶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對應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對應荒漠地區。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強。原因是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新疆的綠洲分佈有什麼特點?請聯繫水源和地形條件解釋原因。

【教師總結】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於北冰洋,北坡屬於迎風坡,隨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脈阻擋的影響,南疆與北疆乾旱程度不同。綠洲主要分佈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狀分佈。原因是河流水來自兵雪融水補給和盆地地形雨。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

本區條件分析:

①基本條件 ——氣候乾旱少雨

氣候乾旱,地表水貧乏,河流欠發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質條件 —— 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

由於由於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

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荒謨化進程。

本區屬於温帶大陸性氣候,它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氣温、降水的變率大。雨量的變化,對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加劇荒漠化進程。

【合作探究】

根據圖2.4,分析説明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師總結】圖2.4表示了荒漠化兩個正反饋效應(惡性循環),説明乾旱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加劇荒漠化進程(説明:事實上,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調查表明,在西北地區現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

⑴來自於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⑵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因素的主要表現 (圖2,5)

人為因素 破壞原因與典型地區 主要危害 過度樵採

能源缺乏地區把樵採天然植被作為解決燃料問題的主要手段(如鄂爾多斯沙區、內蒙古東部的庫侖旗等地)②一些農牧民為了增加收入,無計劃、無節制地在草原地區採挖藥材、髮菜等

固沙、防止風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壞 過度放牧 為求得短期的經濟利益,牧民儘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乾旱的草原牧區、乾旱的綠洲邊緣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進程

過度開墾 在乾旱、半乾旱沙質土壤地區,特別是沙區邊緣從事農業生產,特別在缺少防護林保護的沙質土壤區 使沙化土地連片發展 【合作探究】

讓學生閲讀後進行復述掘井帶來的負作用。

3.另一種荒漠化現象——次生鹽漬化

⑴綠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區。

⑵次生鹽漬化形成:

①由於耕作技術落後,灌溉措施不當

②乾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鹽分極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合作探究】

讓學生閲讀後討論:

若條件允許,我國西北荒漠地區是否可以將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來發展發展灌溉農業?

(從灌溉與次生鹽漬化方面思考)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二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設計理念】

本課以培養會學習的、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為最終教學目標,以探究性學習促進地理學核心概念的構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論化、理論經常化”為具體的教學指導思想。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前一節《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識的基礎上,詳細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為因素。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啟發,引導學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圖表材料等相結合來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瞭解其危害和注意通過這種“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的思維訓練達到學會分析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般方法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綜合觀念與能力,學會分析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般方法。

4、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説明

採用圖表結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區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

【學情分析】

1、原有認知發展分析

由於本人授課對象雙差生居多,基礎差,接受能力差,所以採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有利於學生理解。

2、原有知識結構分析

本節講述西北地區荒漠化問題,而學生正是處於西北地區,所以對於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3、非認知因素分析

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覺及思維遲緩,要轉變差生必須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在教學中要調整對差生的期望值、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及時應用到實踐中去、教會學生養成評價自己學習結果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分析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荒漠化)與發展問題,及問題(荒漠化)產生的願因。

(2)學會分析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以西北地區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原因,瞭解荒漠化的危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增強生態環境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環境觀與發展觀。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西北地區荒漠化產生的人為原因。瞭解荒漠化的危害。

2、教學難點

舉一反三,培養和學會分析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環境】

學生可能獲得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文本、圖片或音視頻資料(課本,網絡圖片)

可用的多媒體課件(Powerpoint)

特定的參考資料(課本)

參考網址(中國荒漠化防治網);

【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法: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

2.列表對比法:從三種人為因素的影響的典型地區、危害列表比較;

【教學思路】

1.採用圖表結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區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

2.“對症下葯”法,引導學生針對西北地區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

3.通過以上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綜合觀念與能力,學會分析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一般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