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2W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考慮聯繫實際,通過定期寫教案,老師們的教學能力都會有所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草原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草原的教案6篇

草原的教案篇1

1、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讚美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

古詩課件、背景音樂、詩人簡介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雨嗎?誰來説説它有什麼特點。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 軾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遮”讀翹舌音,是遮住、遮蓋的意思。

3、默讀本詩,給古詩劃節奏。

黑 雲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亂 入 船 . 卷 地 風 來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樓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釋詩中詞語。

5、教師範讀,強調注意停頓。

6、指導學。生讀出節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三、精讀課文,理解詩意。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湧、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温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6)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3)讓學生説説三、四句詩的詩意。

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受詩意境美:(品 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麼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麼樣?(快且大) ③哪裏可以看出來啊?(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為什麼?(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雲,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雲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畫出了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這裏可加唱詩歌。五、背誦古詩

老師播放音樂,學生各種形式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後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七、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 墨水

白雨 跳珠

大風 忽 吹散 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 奇(景象)

草原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體會草原美麗與歡騰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指導朗讀課文,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美麗的草原景色,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草原美麗與歡騰的景象。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對草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嚮往。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時間:

40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視頻激趣。(4分鐘)

1.介紹草原,揭示課題。

有一個地方水草肥美,風光秀麗,是世界聞名的的大草原之一。今天,我們將再一次走進去,欣賞那裏獨

特的風光,請告訴聽課的老師們,這個地方是哪裏?(板書課題)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錫林郭勒大草原》,學生讀題。提醒學生錫林郭勒是草原的名字,讀的時候連貫一些,然後再讀課題。

2.欣賞視頻,激發學習興趣。

有人曾感歎:“錫林郭勒大草原美得無與倫比,是一個一生中不得不去的地方!”這樣的地方,誰想看?(示意學生舉手表示)心動不如行動,眼睛趕快看到屏幕來吧,老師早就給你們準備好了!

學生欣賞視頻:剪輯過的配樂錫林郭勒草原風光同時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3.觀後初步交流感受:看完了視頻,你們感覺這裏景色怎樣?(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草原對我們這裏的孩子是遙遠而又陌生的。用音樂和豐富的圖片對學生形成強烈衝擊,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景色特點、民族歌舞、學生在美的讚歎中交流對草原的初步感受,激起學習的強烈慾望。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3分鐘)

過渡: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就知道大家被大草原迷上了,現在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來,走進文章和作者進一步交流來到草原後的獨特感受。1.默讀讀課文。

2.再談感受:看了視頻,讀了課文,現在你覺得錫林郭勒大草原怎麼樣?(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廣闊而又美麗歡騰的世界

3.哪些自然段寫了草原的美麗廣闊?哪些自然段寫了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三、細讀品味,感受美麗。(15分鐘)

(一)細讀品味第二自然段,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導語:廣闊而又美麗,這是一幅怎麼樣的畫面呢,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是什麼讓你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拿起筆把你見到的美景畫出來。

1.自讀第二自然段,彙報交流是什麼讓自己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

彙報交流:是什麼讓自己感受到了草原的廣闊美麗:(實際順序以學生彙報交流為主)

(1)草

a.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抓重點詞語“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引導朗讀並體會草原的美麗廣闊。

“滿眼綠色”就是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綠色的,一起讀這個詞——滿眼綠色。

“一直鋪向遠方”:請讀“鋪向”,鋪向哪裏?鋪向遠方,鋪得這麼遠,請用讀書聲表達出來,再讀——鋪向遠方。

“滿眼綠色”“鋪向遠方”讓你體會到了什麼?(指名回答)請大家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想辦法讓老師體會到草原的廣闊,草原的平坦,草原的綠。

?設計意圖】“品詞、品句、品讀”體現閲讀教學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詞眼讓學生揣摩、體會,也體現了本年段讀寫訓練要求:抓重點詞句讀懂段的內容,有效紮實地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

b.平原上、山嶺上、深谷裏,覆蓋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抓重點詞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捉迷藏”體會野草的茂密,好玩。

“十來歲”就是十歲左右,我們班的同學現在這個年齡都可以稱作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比一比,看看草有多深?在這麼深的草叢裏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好玩嗎?(指名回答)那你們來告訴我,你們在裏面——生讀捉迷藏。現在你們都躲起來了,不想被人發現,你們怎麼讀?——生讀捉迷藏。現在你們捉到了別人,心裏很高興,你們怎麼讀?生讀——捉迷藏

(2)湖水

過渡:你還從哪體會到了草原的美麗?

a.請喜歡草原上的湖水的同學起立朗讀句子: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B.結合圖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C.結合圖片理解“清亮”的意思,草原上的湖水清得可以怎麼樣?

D.説話練習:湖水清亮極了,可以映出()

E.指導朗讀:同學們,湖水這麼清亮,帶着你的想象,你的感受一起讀這個句子吧。

?設計意圖】用填空的方式將對文本的感悟和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起到了以説促悟的效果,體現了閲讀教學積累運用、讀寫結合的要求。

(3)野花

A.就在這樣的地方,還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有———(生讀:鮮紅的山丹丹花),有——生讀:粉紅的牽牛花,還有———生讀:寶石藍的鈴鐺花,這些花散發着——生讀:陣陣清香。)

草原的教案篇3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二、學習準備

蒐集草原風景的圖片、資料。

三、學時安排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駿、限、鞭、馳、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澀、涯”的讀音);

3、理清課文的線索(練習列小標題):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或:初見草原—迎客—相見—待客—話別;初見草原——進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裏——聯歡話別;……)

4、反覆默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能講的講,不能講的可以讀。

如:(1)“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説一説為什麼作者想高歌一曲?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類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於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地放聲歌唱。(可能唱什麼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可以閉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得無邊無際,由於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麼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為什麼説“並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為是“天蒼蒼,野茫茫……”)

(3)“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羣。

(4)“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觀看一幅中國畫,明白“渲染”就是用顏色塗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得沒有明顯的界限。“翠色 欲流”,是説草原上的小丘由於綠顏色濃厚,就像要流下來一樣。“欲”,是“將要”的意思。流到哪裏去呢?“輕輕流入雲際”。這裏是説,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彷彿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與“萬古長青”、“一碧千里”區別。)

(5)“這種境界……”這一句是説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心境。“驚歎”,是因為第一次看到草原,處處感到新奇,對滿眼的翠綠,感到驚訝。“久立四望”,是留戀草原景色,總是看不夠;“低吟小詩”,是想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麼詩)

(6)“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類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時,會覺得小鳥在向人歌唱,樹枝擺動是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誦。

6、質疑。

7、建議課後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感受草原,或讚美草原、關注草原的實踐活動(如畫、寫詩或文、配樂朗誦、編歌、找圖片、蒐集描寫草原的詩歌、辦手抄報……)。

第二學時

1、課文不僅寫了草原的景美,還寫出了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人情美)。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並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如“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許多人“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客人;他們盛情款待來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姑娘們為客人唱歌、跳舞,小夥子表演套馬、摔跤等等。)

2、據課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等場面。

3、課文的結尾“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點題之句,讀後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

(這一句進一步點明瞭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課文中還用了不少比喻句,來描繪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畫出來體會體會。

(如用“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來比喻草原上的羊羣;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用“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來比喻河;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羣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族同胞。這些比喻的特點是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彷彿我們親眼見到了一般。)

5、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全文要用歡快、喜悦、讚歎的語氣來讀。)

6、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以導遊的身份介紹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説之前可引導學生將説的內容列成提綱,然後圍繞提綱介紹,介紹時儘量用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7、質疑

8、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拓展閲讀:《草原》課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 欲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羣,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温克姑娘們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的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着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着羊羣奔向劃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牧的情景。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想像,以加深課文內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圖、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時: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認識新偏旁(二)重點、難點、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後,知道了什麼?

(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裏春天的早晨怎麼樣呢?

(板:草原的早晨)領讀:

師:我國的內蒙古及兩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早的樹木,適應放牧牛羊。

3、説能説説記住“原”學的辦法。

(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着鞭子,羊兒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圖上畫了些什麼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羊羣;一羣羣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①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①指讀一節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這些詞中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交流

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

②指名讀第二小節

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交流:“無邊的草原”説明草原怎麼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麼意思?

(3)指名讀第三小節

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4)複習鞏固生字詞

①認讀

②結合認讀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業

1、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想想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2、寫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廠”字頭 ( )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另寫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課文,另寫生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工 遠處 飄動

(2)聽寫,説出“處”“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事:

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 新綠鋪滿草原)

時間 早晨 黎明

②口頭填空:

鞭聲打破 寧靜。 草原醒來了。

(3)自由討論並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麼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過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們一樣睡着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了。一樣)

指導: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板書:羊兒牧民)

②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湧出了圈門, 奔向 草原牧民們 ,追趕那 。

③交流:一隻只:羊兒多

蹦跳着:羊兒歡快

無邊:草原大

跨上:牧民懷着歡樂的心情

④這一段寫羊兒多,牧民歡樂,感情朗讀。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話,誰會誰讀

②寫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③作者為什麼説“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羊、雲都是白色的,並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

三、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羣觀點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3、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的:

學寫新字詞

完成有關練習

二、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寫好生字

三、教學難點:

認真書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五、部誦指導: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來了。

② 羊兒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追趕那 。

③ 羊兒像 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 。

練習背誦

寫字指

草原的教案篇5

教學內容:

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蒙古舞蹈基本動作。

3、綜合練習:雙聲部節奏練習及雙響筒及多種伴奏樂器。

4、音樂遊戲“****會”、大型粘貼圖畫創作。

指導思想:

本課根據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提倡音樂與姊妹藝術綜合為指導思想,將音樂與舞蹈、美術等姊妹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並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指導學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並即興的為歌曲創編動作表演。和對不同音樂意境的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瞭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有關蒙古舞的基本動作,及對音響的探索能力。

3、通過“意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唱、聆聽、感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緒,並能有表情的演唱並能用舞蹈動作表演。

2、通過對草原****情景的表現,對的馬蹄聲,及加油聲的模仿,掌握雙聲部的節奏。

教學難點:“****會”音樂遊戲的挖掘,及遊戲中孩子們的合作,配合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放“馬跑”的律動的音樂。

學生:隨“騎馬”律動進入教室。

老師:孩子們,看!我們騎着馬兒來到哪裏了?

學生:大草原!

老師介紹大草原

老師:對,我們來到了一片廣闊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美極了!

二、新課引入

1、老師舞蹈引入(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師:有沒有誰知道老師跳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學生:蒙古族

老師:(出課件)介紹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飾、蒙古包。

老師:(出課件)非常正確,看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在長年草原上生活,喜歡穿美麗的色彩鮮豔的長袍,漂亮的馬靴。他們最常的打扮是在頭上栓一條美麗的頭帶,非常的神氣。

老師:(出蒙古包圖)看這是什麼?這是他們的房屋,由於他們長年在草原上生活,他們的房子不是用磚瓦蓋成的,而是用木製的圓形的牆壁上面加一個傘型的頂組合成的帳頂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氈子覆蓋着用毛繩固定。房屋可以移動。這就是蒙古包。

2、學習幾個蒙古舞蹈動作,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師做蒙古舞的馬跑步,擠奶,雄鷹展翅的動作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三、學習歌曲

1、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學生念一次歌詞。

a、為歌詞加上動作。

b、孩子們一起表演,選出一個做得特別好的孩子再帶着大家做一遍。老師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帶着大家來一次。

3、聽。

a、老師範唱。

b、學生聽磁帶。

c、學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老師做提示讓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擴展歌曲

1、表現歡樂的草原。

a、老師提供彩紙和孩子們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師:(出****圖)

老師拿出兩樣樂器,問哪一個發出的聲音更象馬蹄聲。

學生:雙響筒

b、老師將樂器發給一些同學,拿到手串鈴的孩子想想怎樣用它為****的選手加油,拿到雙響筒的孩子用他來模仿馬蹄聲。

沒拿到樂器的孩子,動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用身邊的音響來模仿馬蹄聲。或用怎樣的動作表情來加油!

c、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加油,一組模仿馬蹄聲。(各隊選一個拉拉隊長。)

2、一起跟着音樂製造熱烈的****場面。(請幾個孩子表演****的場面。)

3、粘貼圖畫。

a、老師放變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

學生: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師拿出為孩子們準備好的粘貼畫,讓孩子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創作圖畫表現美麗的大草原。

草原的教案篇6

一、複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説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二、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事?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並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麼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着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湧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後互相交流對“一隻只”、“蹦跳着”、“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隻只:羊兒多;蹦跳着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着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隻只湧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麼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後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麼?(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麼這麼説?(“一羣羣”説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説明牧民心裏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隻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羣羣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羣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説“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為什麼這麼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雲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雲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羣羣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羣羣羊兒——學生接着讀,師讀:藍天下回蕩着——學生接着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麼?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鞭聲()草原

()羊羣()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一()氣一()白鵝

一()小船一()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