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交禮儀的技巧常識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教養體現在每個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總要跟各式各樣的打交道,這其中的交際禮儀可有大學問,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現代社交禮儀的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現代社交禮儀的技巧常識

  社交禮儀技巧一、介紹的基本規範

介紹是人際交往中互相瞭解的基本方式,正確的介紹可以使不相識的相互認識,也可以通過落落大方的介紹和自我介紹,顯示出良好的交際風度。介紹分為自我介紹和他人介紹。

1.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迴應後再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單位,同時遞上準備好的名片。自我介紹時,表情要坦然、親切,注視對方,舉止莊重大方,態度鎮定而充滿信心,表現出渴望認識對方的熱情。如果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畏怯、語無倫次,不僅説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來意,還會造成難堪的場面。

做自我介紹,應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內容繁簡適度。自我介紹總的原則是簡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鐘為宜,情況特殊的也不宜超過3分鐘。如果對方表現出有認識自己的願望,則可在報出本人姓名、供職單位、職務(即自我介紹三要素)的基礎上,再簡略地介紹一下自己的籍貫、學歷、興趣、專長及與某人的關係等。自我介紹應該實事求是,既不能把自己拔得過高,也不要自卑地貶低自己。介紹用語一般要留有餘地,不宜用“最”、“第一”“特別”等極端的詞語。

自我介紹有一些忌諱需要注意和避免:

①不要過分誇張熱誠。如大力握手或熱情拍打對方手背的動作,可能會使對方感到詫異和反感。

②不要中止別人的談話而介紹自己,要等待適當的時機。

③不要態度輕浮,要尊重對方。無論男女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特別是別人尊重他的優點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紹時,表情一定要莊重。

④如果一個以前曾經介紹過的人,未記起你的姓名,你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詢問,最佳的方式是直截了當地再自我介紹一次。

2. 他人介紹

他人介紹是經第三者為彼此不相識的雙方引見、介紹的一種介紹方式。他人介紹通常是雙向的,即將被介紹者雙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紹。做介紹的人一般是主人、朋友或公關人員。他人介紹的順序:

為他人作介紹時必須守“尊者優先”的規則。把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把職務低者介紹給職務高者;如果雙方年齡、職務相當,則把男士介紹給女士;把家人介紹給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把後來者介紹給先到者。

由他人做介紹,自己處於當事人之中,如果你是身份高者、長者或主人,在聽他人介紹後,應立即與對方互致問候,表示歡迎對方的熱忱;如果你是身份低者或賓客,當尚未被介紹給對方時應耐心等待;當將自己介紹給對方時,應根據對方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應對,如對主動方伸手,你也應及時伸手相握,並適度寒暄。

介紹時應注意事項:

①介紹者為被介紹者介紹之前,一定要徵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切勿上去開口即講,顯得很唐突,讓被介紹者感到措手不及。

②被介紹者在介紹者詢問自己是否有意認識某人時,一般不應拒絕,而應欣然應允。實在不願意時,則應説明理由。

③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都應起立,以示尊重和禮貌;待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致意。

④在宴會、會議桌、談判桌上,視情況介紹人和被介紹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紹雙方可點頭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紹雙方相隔較遠,中間又有障礙物,可舉起右手致意,點頭微笑致意。

⑤介紹完畢後,被介紹雙方應依照合乎禮儀的順序握手,並且彼此問候對方。問候語有“你好、很高興認識你”、“久仰大名”、“幸會幸會”,必要時還可以進一步做自我介紹。

介紹具體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社交禮儀技巧二、握手的基本規範

握手禮節起源於西方,作為見面和告辭時的禮節。在我國,握手禮不但在見面和告辭時使用,而且還作為一種祝賀、感謝或互相鼓勵的表示。

握手須注意的問題:

1. 握手時,若掌心向下顯得傲慢,似乎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

2.用指尖握手,即使主動伸手,也會給對方一種十分冷淡的感覺。

3.通常是長者、女士、職位高者、上級、老師先伸手,然後年輕者、男士、職位低者、下級、學生及時與之呼應。

4.男士和女士之間,絕不能男士先伸手,這樣不但失禮,而且還有佔人便宜的嫌疑。但男士如果伸出手來,女士一般不要拒絕,以免造成尷尬的局面。

5.握手時軟弱無力,容易給人感覺缺乏熱忱,沒有朝氣;但是也不要用力過大,力度不超過兩千克為宜

6.握手時間可根據雙方的親密程度掌握。初次見面者,握一兩下即可,一般控制在3秒鐘之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放。

7.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除非右手有殘疾或太髒了,特殊情況應説明原因並道歉。

8.男士勿戴帽子和手套與他人握手,但軍人不必脱帽,而應先行軍禮,然後再握手。在社交場合女士戴薄紗手套或網眼手套可不摘;但在商務活動中只講男女平等,女士應摘手套,且男士仍不為先。

9.握手後,不要立即當着對方的面擦手,以免造成誤會。

  社交禮儀技巧三、稱呼禮儀

1.正確、適當的稱呼。它不僅反映着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重的程度,甚至還體現着雙方關係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務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規,二是要入鄉隨俗這兩點。

另外,還應對生活中的稱呼、工作中的稱呼、外交中的稱呼、稱呼的禁忌細心掌握,認真區別。生活中的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 之間的稱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莊重、正式、規範。以交往對象的職務、職稱相稱,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方法。比如張經理、李局長。國際交往中,因為國情、民 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稱呼就顯得千差萬別。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在政務交往中,常見的稱呼除“先生”、“小姐”、“女士” 外,還有兩種方法,一是稱呼職務(對軍界人士,可以以軍銜相稱),二是對地位較高的稱呼“閣下”。教授、法官、律師、醫生、博士,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很受尊 重,可以直接作為稱呼。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講英語的國家裏,姓名一般有兩個部分構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對於關係密切的,不 論輩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稱姓。比如:俄羅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個部分。婦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後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變。日本人的姓名 排列和我們一樣,不同的是姓名字數較多。日本婦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後使用夫姓,本名不變。

2.稱呼的五個禁忌

我們在使用稱呼時,一定要避免下面幾種失敬的做法。

(1)錯誤的稱呼

常見的錯誤稱呼無非就是誤讀或是誤會。

誤讀也就是念錯姓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有所準備;如果是臨時遇到,就要謙虛請教。誤會,主要是對被稱呼的年紀、輩份、婚否以 及與其他人的關係作出了錯誤判斷。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相對年輕的女性,都可以稱為“小姐”,這樣對方也樂意聽。

(2)使用不通行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東人喜歡稱呼“夥計”,但南方人聽來“夥計”肯定是“打工仔”。中國人把配偶經常稱為“愛人”,在外國人的意識裏,“愛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當的稱呼

工人可以稱呼為“師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稱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來稱呼其他人,沒準還會讓對方產生自己被貶低的感覺。

(4)使用庸俗的稱呼

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不適合使用。例如,“兄弟”、 “哥們兒”等一類的稱呼,雖然聽起來親切,但顯得檔次不高。

(5)稱呼外號

對於關係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張給對方起外號,更不能用道聽途説來的外號去稱呼對方。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

“第一印象是黃金”。介紹禮儀是禮儀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內容。介紹是人與人進行相互溝通的出發點,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社交或商務 場合,如能正確地利用介紹,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廣交朋友,而且有助於進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傳,並且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

  社交禮儀技巧四、眼神禮儀

(一)人際交往中的注視範圍

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注視着對方。但應使目光侷限於上至對方額頭,下至對方襯衣的第二粒鈕釦以上,左右以兩肩為準的方框中。在這個方框中,一般有三種注視方式:

a公務注視

一般用於洽談、磋商等場合,注視的位置在對方的雙眼與額頭之間的三角區域。

b社交注視

一般在社交場合,如舞會、酒會上使用。位置在對方的雙眼與嘴脣之間的三角區域。

c親密注視

一般在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等親近人員之間使用,注視的位置在對方的雙眼和胸部之間。

(二)注視角度

在酒店服務中,既要方便服務工作,又不至於引起服務對象的誤解,就需要有正確的注視角度。

1.正視對方

即在注視他人的時候,與之正面相向,同時還須將身體前部朝向對方。正視對方是交往中的一種基本禮貌,其含義表示重視對方。

2.平視對方

在注視他人的時候,目光與對方相比處於相似的高度。在服務工作中平視服務對象可以表現出雙方地位平等和不卑不亢的精神面貌。

3.仰視對方

在注視他人的時候,本人所處的位置比對方低,就需要抬頭向上仰望對方。在仰視對方的狀況下,往往可以給對方留下信任、重視的感覺。

(三)注視時間

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對方是看着你的,説明他在輕視你。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説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分鐘至30分鐘説明兩種情況:1、重視。2、敵視。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

(四)注視部位

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

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

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

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

角度:平視,表示平等。斜視,表示失禮。

俯視:從上往下看,輕視別人。

  社交禮儀技巧五、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

1、親密距離

親密距離在45釐米以內,屬於私下情境。多用於情侶,也可以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或知心朋友間。兩位成年男子一般不採用此距離,但兩位女性知己間往往喜歡以這種距離交往。親密距離屬於很敏感的領域,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輕易採用這種距離。

2、私人距離

私人距離一般在45~120釐米之間,表現為伸手可以握到對方的手,但不易接觸到對方身體,這一距離對討論個人問題是很合適的,一般的朋友交談多采用這一距離。

3、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大約在120~360釐米之間,屬於禮節上較為正式的交往關係。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在小型招待會上,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採用此距離。

4、公共距離

公共距離指大於360釐米的空間距離,一般適用於演講者與聽眾、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及非正式的場合。在商務活動中,根據其活動的對象和目的,選擇和保持合適的距離是極為重要的。

  社交禮儀技巧六、交際注意事項

(一)社交中的病態心理

1、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説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2、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3、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4、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他偏偏説壞;你説一他偏説二,你説辣椒很辣,他偏説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5、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6、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7、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8、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二)在交際中令人討厭的八種行為

① 經常向人訴苦,包括個人經濟、健康、工作情況,但對別人的問題卻不予關心,從不感興趣;

② 嘮嘮叨叨,只談論雞毛小事,或不斷重複一些膚淺的話題,及一無是的見解;

③ 態度過分嚴肅,不苟言笑;

④ 言語單調,喜怒不形於色,情緒呆滯;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獨立;

⑥ 反應過敏,語氣浮誇粗俗;

⑦ 以自我為中心;

⑧ 過分熱衷於取得別人好感。

(三)社交“十不要”

1、不要到忙於事業的人家去串門,即便有事必須去,也應在辦妥後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約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為辦事才給人送禮。禮品與關心親疏應成正比,但無論如何,禮品應講究實惠,切不可送人“等外”、“處理”之類的東西。

3、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賓奪主,也不要畏畏縮縮,自卑自賤。

4、不要對別人的事過分好奇,再三打聽,刨根問底;更不要去觸犯別人的忌諱。

5、不要撥弄是非,傳播流言蜚語。

6、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氣,須知你的脾氣也並不合於每一個人,應學人寬容。

7、 不要服飾不整,骯髒,身上有難聞的氣味。反之,服飾過於華麗、輕佻也會惹得旁人不快。

8、 不要毫不掩飾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當眾修飾自己的容貌。

9、 不要長幼無序,禮節應有度。

10、不要不辭而別,離開時,應向主人告辭,表示謝意。

  現代基本禮儀常識

  公共場合篇

1.在公共場合看視頻聽音樂玩遊戲等,請戴上耳機!

2.要拜訪別人記得提前預約。別在聊到開心時提議説:“走,去您家坐坐”!

3.進出一扇門的時候記得停一小會,幫後面的人把門開着。

4.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着扶欄,可憐一下別人無處安放的手。如果背上有揹包記得取下來放在身前。

5.兩個人或團體聚會的時候,請不要自顧自低頭玩手機。

6.公共場合請不要吸煙,體諒一下默默忍受二手煙侵害的人。

7.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遮住嘴,公開場合不要摳鼻孔。

8.看電影及演出時請提前入場,儘量別吃零食,也別中途評説。尊重別人的辛苦付出,保持安靜。

9.注意禮儀。不要穿背心、插入拖鞋等進入圖書館、博物管等公共場合。

10.進入超市選購商品,選取後決定不要的商品,請記得及時放回貨架。

11.排隊的時候,扎馬尾的女生不要來回甩頭!您的長髮會甩到別人的臉。

12.別人在用電腦的時候,別在旁邊衝着人電腦屏幕看!

13.不要沒經過同意就隨便看別人手機。給你看照片,請不要左右滑動。

  乘坐電梯篇

1.坐手扶電梯時請靠右面站,左邊留給急需下樓的人。

2.等候觀光電梯時,別站在電梯正前方;進入電梯後請儘量向裏面靠,把前面的空間留給進出的人。

3.陪同長輩進入電梯時,應一手按住電梯側門説:“請進”。

  電話篇

1.公共場合接聽電話儘量小聲,如果因為太吵對方聽不到,可以用手半捂住手機,可以增加音量,或可移身別處。

2.電話接通後,應禮貌地詢問對方:“您好,現在説話方便嗎”“有沒有打擾到您”?

3.打電話時一定記得先説明自己是誰再談事,或者再找自己想要找的人,而不是一開口就問XXX在嗎。

4.選擇好時間,最好不要在別人體息時打電話。長話短説,力求遵守“三分鐘原則”。

5.掛斷電話前記得説聲“再見”“謝謝”“打擾了”之類的客氣話語。

  微信篇

1.傳播正能量,不傳播虛假信息。

2.類似“如果不轉發會有災難不吉祥”之類的微信最好不轉發,此類微信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點擊量,別給您身邊的人帶來困惑。

3.轉發求助信息時,最好能通過轉發此類信息的朋友確認一下。

4.不回微信前請別發朋友圈。

5.修圖的時候不要只P自己,幫朋友也一起修修。

6.朋友給你發消息一定要回,就算不想聊也可以用表情或者標點來委婉表達。

  處世篇

1.他人在輸密碼時,走開或將臉轉向另一側。

2.不要在連排座位上抖腿。

3.異性朋友之間就算關係再好,對方有了男朋友後要自覺保持距離。

4.借了錢及時還。還不了也得及時打招呼,不要感覺別人理所當然應該幫你。

5.不要對別人品頭論足,人前不應該説的話,背後也別説。

6.別人可以自嘲,但是你千萬不能附和。

7.公共場合説話記得不要讓別人下不來台。

8.説話的時候看着對方的臉,不要因為任何原因躲避目光接觸。

9.別人在跟你説他喜歡的東西時,即使不喜歡也希望你不要反駁。

10.對方提起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要急着反抗,輕巧的轉過話題就好。

11.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嘲笑別人,這隻會顯示出你自己的軟弱,對被嘲笑的人來説也是件殘酷的事。

  就餐篇

1.就餐時一定要準時到達,尊重別人的時間。

2.別對服務員大呼小叫,每個人都不容易。

3.就餐的時候對不愛吃的菜可以不吃,但不要極力表現對它的厭惡。

4.吃東西、喝水不要發出聲音,不要用嘴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

5.有人夾菜時,不要轉桌。

6.跟年長者或位分高者碰杯,杯要低於對方的杯,且雙手。

7.飯桌上即使偏愛哪道菜,也不要一直一直只吃那道菜。

8.除非不準備再外出,否則不吃葱蒜等會有口氣的食物。

9.用完餐未吃完的食物記得打包,節儉最美。

10.對任何服務行業的用“謝謝您”代替“謝謝”,雖只多了一個字但是誠懇很多。

  現代社交禮儀

1.真誠尊重的原則:表現為對人不説謊、不 虛偽、不騙人、不侮辱人。

2.平等適度的原則:表現為不驕狂,不我行我素,不自以為是,不厚此薄彼,不傲視一切,時刻謙虛等人。既要彬彬有禮,又不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輕浮;既要自尊,又不自負;既要坦誠,又不粗魯;既要信人,又不輕信;既要活潑,又不輕浮。

3.自律自重的原則:時刻律已,自重,自覺遵守禮儀規範。

4.信用寬容的原則:孔子説:“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講究守時,守約。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原諒他人的過失,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