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海10大休閒名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衡山路

漫步上海10大休閒名街

如果説外灘是上海夢大幕的話,那麼衡山路是喧鬧上海一個體己悠然的庭院。

衡山路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貝當路,南接商業中心徐家彙,北鄰時尚購物街淮海路··是兩大繁華區域間的幽靜通道。鬧中取靜,它上海展示了上海優雅與從容的一面。兩旁高大繁茂的法國梧桐,云云亭蓋,為其增一層綠色的朦朧面紗。漫步于衡山路,不時可見涼亭幽林,城市喧囂,為之一舒。

衡山路沿途建築,多為歐洲花園式:鐵柵大門,幽深之處是幾層小樓,並不張揚高拔。簡單內斂的色彩··天藍與白,桃紅與白,草綠與白;白色使這些色彩飛揚流動起來。出跳的只是拱形的各式陽台和微帶弧度的小窗,流露出幾許風情。

衡山路休閒的特點在於文化休閒。中唱公司、書畫出版社、新華社均座落於此,購買唱片、書籍、藝術品是一佳地。衡山路至天平路路旁懸掛着西方名畫的仿製品,自雷諾阿到莫奈、修拉、梵高,怡情悦目和藝術啟蒙得而兼之。衡山路雲集着種類繁多的各式酒吧。書吧如耕讀園書香茶坊,温暖靜潛;咖啡吧如MELROSE CAFE,OID TIMES;音樂吧如紅蕃主題音樂吧,福爐爵士音樂……瞬間流露真我,保留記憶,並非奢望。美食可謂世界大同:澳洲“史東巖烤”、美國“星期五餐廳”、日本“緣祿壽司”、泰國“天泰餐廳”,一應俱全。衡山路9弄3號的楊家廚房(YANG’S KITCHEN)在弄堂幽樓中供應本幫菜,聲名鵲起。歐登保齡球館、國際網球中心則是運動好去處。與星期五餐廳相對的是國際禮拜堂,為不平靜的靈魂提供了休憩反思之所,也是青年好奇探幽之地。

衡山路

梅川路歐亞休閒街

梅川路歐亞休閒街地處真北商圈,是建設中長征新城中心。東西長600米,營業面積50000平方米,經營項目為主題餐廳、娛樂沙龍、健身美容、百貨服飾、社區服務。目前入駐企業有白玉蘭聚香閣酒家、韓林燒烤、麗都夜總會、避風塘茶樓、上島咖啡、麥當勞、愛碼花藝、鼎傑書房等,集聚了歐亞各類大眾化和100餘個著名品牌的專業店、專賣店。沿路綠地、廣場,加上完善的餐飲、娛樂、休閒、服務等配套功能,形成具有經營特色、形態特色、休閒特色的上海市新興休閒商業街。

梅川路歐亞休閒街

濱江大道

濱江大道全長2500米,是集觀光、綠化、交通及服務設施為一體,着眼於城市生態環境和功能的沿江景觀工程。濱江大道由親水平台、坡地綠化、半地下廂體及景觀道路等組成,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上海東外灘。

在親水平台一側逐漸升高的坡地上,花、灌木鑲嵌在翠綠的草叢之中,高大喬木和茂密的灌木給人們創造了一種遠離大都市的安逸、憩靜的環境。濱江大道還配置了擁有21組噴口的追浪型世紀噴泉,全透明的風景觀光廳,保留了有70多年曆史的船廠碼頭和巨型鐵錨。沿江除已建成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似海鷗展翅飛翔的東方遊船碼頭等項目外,還將建造海洋水族館等項目。尤其是夜晚,在親水平台上人們可憑欄臨江,眺望璀璨燈火中的浦西外灘典雅建築和浦東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令人留戀忘返。

上海濱江大道

南京路步行街

外地人説,沒到過南京路,就是沒有到過上海。外國人説,沒到過南京路等於沒到過中國。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美譽的南京路早已成為上海大都市的象徵和消費、活動的中心,她的過去和未來都深刻地影響着上海、影響着中國,影響着世界五分之一人類的命運。再過10年,當我們漫步在這條“中華第一街”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南京路會是什麼樣子?他將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感受?

未來南京路將在“魅力永存南京路”這一統一主題下分成三個特色鮮明的路段:外灘至河南中路的“海上情懷”段,呈現出“浪漫”、“高雅”、“懷舊”的基本格調。懷舊的爵士樂會從和平飯店咖啡色的建築中傳出,時尚的露天吧、抽象的雕塑會在街頭抒情地佇立。在一種歷史與現代的強烈對比中,年輕時尚羣體與國際遊客在這老字號精品區可領略南京路的獨特魅力。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在這裏彙集了數百家現代化商廈、中華老字號商店及名特產品商店,南京路成為我國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業信息總彙,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達到上百萬人次。

入夜,整條南京東路燈光閃亮,五光十色。南京路以其華美的建築、林立的商店、繁華的街市、輝煌的夜景而不負其“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1999年,這條“中華商業第一街”改建成中國第一條全天候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

中山東一路(外灘)

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它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面靠着黃浦江,西側是52幢風格各異的大廈,有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璧式等,是舊時西方列強控制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從建築上來看,外灘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大樓在建築格調基本上統一,整體輪廓非常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莊嚴的非凡氣勢,"萬國建築博覽羣"成為上海的象徵之一。

外灘是上海歷史的一個縮影。今天的東風飯店,過去是東亞聞名的上海總會,是一幢典型的英國古黃式建築。外灘12號那幢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物,過去是匯豐銀行,建於1923年,當時曾被稱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講究的建築"。上海解放後,這裏曾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現在由於改革開放的需要,外灘樓房進行了大規格的置換工作,市政府也已遷至新址辦公,隔壁那幢頂端有鐘樓的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建於 1927年。現在的和平飯店,是以前的沙遜大廈,屬近代西方建築。旁邊是中國銀行大樓,它建於1920年。外白渡橋後面的那棟建築是上海大廈,建於 1934年,當時叫百老匯大廈。為了讓遊客瞭解外灘建築羣的歷史,已有23座著名建築掛上了中英文的銘牌。

上海解放後,市政府對外灘進行了大規格的綠化,並曾三鎰對防汛牆進行加固、加高。進入90年代,又完成了防汛牆外移和交通綜合改造。濱江綠地、陳毅塑像、電子瀑布鍾、大型藝術壁雕、浦江遊覽廣場等新景點,使新外灘顯得更加雄偉壯觀。早晨,外灘是人們的健身的場所;白天,它是遊客的遊覽勝地,;晚上,則是對情侶的戀愛天地。每當華燈初上之時,外灘名棟建築物上藝術泛光燈齊放,一座座猶如水晶宮的建築與黃浦江東岸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遙相輝映,令海內外遊客讚歎不已。

上海外灘

新天地

外表,它是一羣石庫門建築,當年的磚牆,當年的瓦,保留着老上海的歷史風情和文化底藴;裏面,它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國度,按照二十一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消費體驗度身訂做,無一不體現出閒適生活的氛圍和格調。

“二十一世紀,上海將見不到原汁原味的石庫門了。”在八年前,當香港( 路線 )瑞安集團提出對石庫門建築改造的新理念,“改變原先的居住功能,賦予它新的商業經營價值,把百年的石庫門舊城區,改造成一片充滿生命力的新天地”,曾有專家如此憂慮地預言。然而,當2001年,一個名叫“上海新天地”的場所誕生在淮海中路商業區時,人們停止了質疑、猜測甚至反對,報之以的反而是好奇、讚賞甚至模仿。

是的,上海新天地改寫了石庫門的歷史,對本已走向歷史文物的石庫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當漫步新天地,彷彿時光倒流,重回當年。那青磚步行道,那紅青相間的清水磚牆,那厚重的烏漆大門以及那雕着巴洛克風格卷渦狀山花的門楣,使得遊者彷彿置身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然而,一步跨進每個建築內部,則又是非常現代和時尚。原先的一户户隔牆被全部打通,呈現寬敞的空間,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調,歐式的壁爐、沙發與東方的八仙桌、太師椅相鄰而處,酒吧、咖啡室與茶座、中餐廳和諧搭配,牆上的現代油畫和立式老唱機悄聲傾訴着主人的文化品味。門外是風情萬種的石庫門弄堂,門裏是完全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就這樣,一步之遙,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時空之感!

如今新天地已被公認為中外遊客領略上海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形態的最佳去處之一,也是具文化品味的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的聚會場所。

新天地石庫門

七寶老街

七寶古鎮的老街位於新街青年路傍,復古的老街廣場氣度不凡、氣派古老,參觀者一眼望去會精神一震、眼目一亮,確實使人有一種迴歸明清時代的感覺。

七寶古鎮的老街廣場正中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上正面渾厚有力的“七寶老街”與反面的“北宋遺存”,石牌坊的四邊石柱上的“長街還帶宋時雨,小巷猶聽大明·。飛紗十里接蒲溪,市聲千年唱金雞。”老街廣場正中·樓的“汆來·”等都由上海著名中青年書法家書寫。整個七寶老街的題字與楹聯都與七寶鎮的“七寶”有關,在“七寶”上做文章,來凸現七寶老街的生存價值,也是七寶老街的天生資源與文化底藴。

七寶老街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東至人民路,全長825米,由西到東的建築風格和業態佈局展示了老上海從明清向民國直至西洋文化湧入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的演變。全街的商業經營以傳統特色行業為主流,突出傳統民俗文化,營造海派文化氛圍。

上海老街以館驛街為界分為東西兩段,東段經過裝飾和改造,保留了清末民國初年的民居特色,老街兩側恢復了花格窗、排門板、範氏欄杆、落地搖桿門等,再配以屋頂上的飛檐翹角,花邊滴水和馬頭牆。西段的房屋外立面仿明清建築,突出上海老城廂的民俗風情,黛瓦粉牆,紅柱飛檐,上海老街重現了童涵春、老同盛、吳良材、萬有全、裘天寶、老上海茶館、德順酒菜館、春風得意樓、西施豆腐房、丁娘子布莊、榮順館、博印堂等百年老店,同時開設丹鳳茶樓、名醫堂等富有傳統特色的商鋪。它和北側的“明星街”一起向您呈現出老上海商旅百業、市井百態的一幅“清明上河圖”。

上海老街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是上海虹口區的一條小街,全長550米,北南相交四川北路,左邊比鄰明珠三號線,南靠魯迅公園,街雖短,路曲且幽,夾街小樓,櫛比鱗次,使多倫路顯示出濃郁的海派文化的深厚歷史背景。

一個多世紀以來,上海走過了從開埠時期的沙船魚村直至形成今日大都市的滄桑歷程,真可謂“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其中,尤以眾多的名人故居聞名海外,名人故居有30多處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魯迅、郭沫若、茅盾、沈尹默、葉聖陶等學者的實踐活動,共同鑄就多倫路“現代文化重鎮”。同時各國建築樣式在多倫路有着充分而集中的展現,名聞遐邇的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使多倫路成為海派建築的“露天博物館”。近幾年來又引進建成一批博物館、藝術館、展覽館和各類文化休閒場館,既有民間藏筷館;又有南京( 酒店 )鍾藏館;毛澤東像章館,而“老電影”咖啡館,名人茶藝館,山根沙龍等一批特色酒吧,茶室更讓人生切感受“老上海”的迷人魅力。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朱家角北大街

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臨放生橋,早在古鎮形成初期,就以水陸兩運稱便,遂商賈雲集,“貿易甲於他鎮”。茶樓酒肆、南北雜貨、米行肉鋪,百業俱全,成為百年來興盛不衰最古老的商業中心,時有“長街三裏、店鋪幹家”之美稱。如今街上還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醬園”,石庫門牆,古風猶存;百年飯店。“茂蘇館”,老店新開,魚蝦蟹鰻、時鮮佳餚,一應俱全;還有滬郊最大的“古鎮老茶館”,沿雕花木欄樓梯,拾級而上,三十來張八仙桌,茶客天天座無虛席,在此“孵”環境、 “泡”時間、“聊”見聞、“侃”變化,領略老茶館那種特有風味。更有一些居住市區的人所鮮見的傳統手工作坊店,竹籃、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製作全過程,臨走還能捎上幾件作留念,着實使人回味無窮。最近政府又以免租減税,對外招商引資,一爿爿古董、陶瓷,花鳥、書畫、土特產、工藝品,特色小吃等店鋪相繼開張,店招迎風招展,紅燈籠高高掛起.真是人在街上走,“腳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鋪.抬頭一線天,古意撲面來”。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的北大街,連着一個“一造三修餘十萬”的美麗傳説,沿街石碑、雕刻、名人故居,又包含着一件件掌故軼事,説來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然而漫步北大街,最值得觀賞的還是建築、名店、古橋、弄堂。

北大街雖冠以“大”,其實寬僅三、四米,最窄處只二米而已,兩邊磚木結構小樓,滴水檐幾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見青天一線,給人以“蒼天無邊若有邊”之感,對街居民可推窗攀談,握手道喜,互遞物品,猶如一家人,氣氛十分融洽,構成“一線街”奇特景觀。

老街兩旁民居,飛檐翹角,馬山牆頭,門面一式花格落地長窗,老式朱漆排門板,透出一派濃郁古樸典雅氣息。特別是名醫陳蓮舫故居處,臨街二層小樓,設有一排雕花欄杆長廊,外加雕花屋檐擋板鑲嵌,花紋別緻,刀法精細,獨具匠心,充分體現出古代建築師的構思之巧。在此,三朋五友,可倚街賞景,吟詩品茗,猶如時光倒流,不亦樂乎,北大街上還有二處耐人尋味的“三陽灣”和“轎子灣”,以高聳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轉彎,給人以疑是到了盡頭處,拐彎卻是另有天地、值得一看的是“三陽灣”一户民居與眾不同,是此街唯一老式三層樓結構,外看平凡無異,入內卻寬敞無比,再層層彎彎曲曲拾級而上三樓,遠眺漕港河、放生橋,只見帆影點點,湖光粼粼,盡收眼底。

“到了角里(朱家角別稱)不看橋,等於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東行走,左邊看弄,右邊看橋,是再合適不過了。首當其衝,是市郊最大的放生橋,古樸凝重,氣勢雄偉。左邊放生弄裏古色古香牌樓拔地而起,相映成趣。行至中段,一座連着兩岸小樓拱形吳家橋,高高聳起,橋縫中石榴花正怒放,雲紋青石拾級鋪就,似乎訴説着古老傳説。對應的“泗徑”弄,又連着一個早先慈門寺前“四金剛”的動人故事。不多久,一座拱形式樣的牌樓迎面撲來,上有磚雕花卉,磨光水磚砌就,為古街又增添一道風景線,接着,一座青瓦披頂作棚,木質結構為主的廊橋闖入眼簾,整個橋形古樸典雅,玲瓏剔透,遊人芽弄堂,走木級,上廊橋,彷彿走進歷史長廊。行至城隍廟,一座造型別致的新建拱橋,正對面又是一條美周弄,據説因“滿洲人”曾居住於此而得名。

朱家角北大街

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全長兩裏多路,其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十,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築精華所在。這裏,舊式民宅鱗次櫛比,粉牆茨瓦錯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徑通幽,石板條路逶迤不斷,老店名店兩旁林立,展現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鄉風情畫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