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教學反思7篇 物理課程再思考:優化九年級學生的學習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3K

本文對九年級物理教學進行了反思,探討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可能途徑。通過梳理教師教學思路、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材實施情況等方面的因素,我們深入分析了物理教學中的瓶頸,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九年級物理教學反思7篇 物理課程再思考:優化九年級學生的學習體驗

第1篇

回顧九年級物理上學期這段時間,在教學上有很多感觸和想法,具體反思如下: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着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閲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着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九年級物理教學反思7篇 物理課程再思考:優化九年級學生的學習體驗 第2張

第2篇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九年級的第一學期就要過去了。本學期進行了幾次考試,基本上考查九年級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基本技能的落實情況,難度與升學考試試題相當,知識點比較全面,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繫。通過幾次考試,讓我較為準確地掌握了本校九年級物理教學的整體情況,為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也指明瞭方向。

試題主要體現出平時的教學要求,基本知識是重點的考察範圍,但是從試卷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重點知識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這表明,我們的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是存在較大問題,這應是在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有的是平時教學中落實不到位,有些是複習鞏固中沒有引起重視。

近幾年的會考都加大了物理實驗的考查,這幾次考試也加大了物理實驗的考查力度,從考試情況來看,有些實驗落實的較好,但是有些基本技能學生還是存在較大問題。這都表明,物理的基本實驗技能還有待進一步訓練,這也是我們下一階段教學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這幾次考試,由於強調了物理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在物理情景的設置上更多的考查學生,只是在中檔題中的條件上作了一些變化,而我們的學生顯然還不能靈活的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如:第一次的月考題的第20題,是一道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題,稍微有一點綜合,只是題目以開放的形式給出,結果很多學生就不會解答了,這道題的得分率相當低。從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我校優等生學生的訓練手段還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提高我校物理考試的優秀率也是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重點。

4.解答物理圖像題和數理綜合題的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

在會考試題中常將圖像作為信息載體反映物理規律,所以幾次考試有意增設了圖像題,但是從答題情況看,不容樂觀,學生的讀圖、作圖、用圖能力還不夠,從圖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有幾道數理綜合題,題目難度不大,但是得分率不高,顯然學生還不適應這類題的答題技巧,因此為了適應會考的變化,也要在後面的教學中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最好在總複習的時候進行專題訓練,教會學生解答技巧和分析思路。

普通班許多學生沒有端正學習態度,不願學習、聽課,作業抄甚至不做,有厭學的傾向,導致平均分相當低,低分率高。因此在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全體的發展也相當重要,別讓一些困難生自生自滅,一定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整體水平。

優等生的訓練手段還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來提高我校物理成績的優秀率。特別是整體成績好而物理成績稍微差點的學生,我們要有針對性的輔導,爭取別讓物理拉了後腿。

第3篇

課後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那麼怎麼寫教學反思?從近兩年我擔任九年級物理的教學任務的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教學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脱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鬆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國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説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教學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台怎樣構建等。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九年級物理“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新課標提倡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教學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第4篇

本節教材教學內容包括內能的概念,影響內能的大小的因素,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作為學習主體的九年級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於由感性向理性發展階段,感性認識仍佔主要地位,在理性認識中還存在一定困難。為此,本課應注意適應學生好奇心、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感性知識為依託,通過理性分析和判斷,獲取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內能是指物體內部的能量,是和物體內部的分子有關的能量。物體內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內能就越大,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説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其實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時候就同時具備了動能與勢能,故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採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在引入物體內能的時候,我是採用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中具有的機械能為背景,提出:“那麼微粒的運動也具有能量嗎?”從而引出物體的分子的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之為內能。但是,內能與機械能是不同的,內能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物體整體一起運動所具有的能。機械能則是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物體的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物體的內能當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兩個方面,動能跟微粒的運動的激烈程度有關這點學生很容易從機械能中的動能進行遷移;勢能是指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機械能中物體由於被舉高或是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就有點難以遷移。在講內能時要注意內能的普遍性,一切物體都有內能,要注意糾正低温物體沒有內能的誤解.

內能和温度的之間的辨證關係,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雲裏霧裏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温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係,我們還是帶着類比的思想,再用宏觀表現推渡物體內部的微觀表現。微粒的動能與温度的關係學生能很快的直觀的理解,因為温度越高,微粒的熱運動就越激烈,學生的感覺就是微粒的運動就越快,那麼自然就是動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勢能怎麼跟温度有關,那是因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温度越高,物體的體積在增大,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間的距離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間的吸引力在增大,那麼微粒的勢能自然也在增大。隨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動能和勢能都相應增大,自然物體的內能與温度有關,對同一個物體,温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

要充分利用內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能,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能改變的量度。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能相互轉化。

第5篇

整個三月份,我一直進行的是物理單元複習,雖然在上個學期末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將進一個半月的複習,但一個假期過後,開學再上課時,一看學生做題的情況,又有很多的知識被遺忘了,所以我計劃再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單元複習。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九年級複習中,其實第一輪對基礎知識的複習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這一輪的複習中,我儘量做到放慢速度,把知識點複習到位,把單元知識結構梳理清楚,讓學生結合考綱,多看課本,有不懂之處,及時進行指點,儘量做到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公式及單位等,並能運用這些基本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實驗等習題。

在基本知識的複習中,如果一味的運用一種複習方法,學生會感到厭卷,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在複習時,根據所複習的章節不同,選擇了不同的複習方法。比如在複習“多彩的物質世界”和“運動和力”這兩章時,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的,然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進行鞏固。而在複習“力和機械”一章時,主要是提出一些問題,把問題作為複習的出發點,發揮其主導作用,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在複習“壓強和浮力”時,則根據解答壓強和浮力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我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問題的幾種解法。

每次一組題目解完後,我都要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這樣把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我還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做到及時反饋,糾正或強化。

為此,我認為用這種些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章節的單元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第6篇

本階段我講述了第十三章前四節內容,主要內容有:電荷及其相互作用,電路的組成和電路圖,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電流和電流表,在現代社會裏,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講述新課時,我説到同學們要好好學,這個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很管用 ,而且與前面的知識沒有任何關聯,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説,都相當於開設了一門新的課程。學生聽到這些話後,信心有所增加,在後面的學習中積極性大大提高。

第一節的主要內容有:摩擦起電及其原因,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放電現象,靜電現象的應用和防護。本節內容雖然較多,但較簡單,學生掌握起來不難。本節內容比較不容易理解的是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因為要用到原子結構的知識。這一問題比較抽象。屬於微觀,不易觀察。這一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就是做演示實驗時由於器材的原因,效果不是很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只能通過播放視頻來補充。

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路、開路和短路,電路圖,串聯和並聯。這些內容是電路的基本知識,是學習整個電學的基礎。此節內容我花了4個課時講解,希望通過細講、詳講儘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聽懂,讓他們保持學好物理電學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有部分學生對於電路中電流的走向不是很理解。從而導致她們在實物圖和電路圖之間的轉換總會出現錯誤。對於這部分學生只能在課後對她們進行單獨輔導,讓她們不掉隊。

第三節的主要內容有:電流的方向及單位,電流表的使用。對於本節學生的難點在於負電荷的移動方向是電流的反方向。還有就是電流表的使用,對於電流表的連接總是丟三拉四,對於量程的選擇和“+”—“接線柱的連接沒有足夠的重視,接連出錯,這些問題需要在以後的實驗中加強訓練。

第四節的主要內容有;探究並瞭解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並沒有太多的困難,只是在解題的過程中並不能熟練應用 ,經常被題目中的一些干擾因素迷惑,不能正確的解答。更大的問題是學生在分析帶電流表的電路連接時,並不能準確分辨電流表所測對象。這些問題在經後的教學中都要引起重視。

總而言之,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任務能夠基本完成,出現的問題也要一一解決,儘量使更多的學生保持學習物理的興趣,不要讓他們過早的放棄這一學科。

第7篇

中學物理實驗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過去我們採用的老教材中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探究性的實驗很少。新課程國中物理教材有一個凸出的特點,就是探究性實驗特別多,一些過去是驗證性實驗的現在也改為了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對知識的正確與否加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認識。但是,對學生在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方面得到的鍛鍊有限,也不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而探究性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到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説:“對真理的探索比佔有更加寶貴”。所以,在新課程中增加探究性實驗,更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給學生創設一個親近生活、親近社會的時空,更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本學期的新課程教學實踐,我認為要上好“探究活動”課,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有些實驗,看上去內容和老教材差不多,而實際上教學的側重點已發生了改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十分注意新老教材的差異,領會新教材的意圖,切莫一不留心,就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例如探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係時,最後得出歐姆定律的結論是通過u—i圖像得出的,這樣安排更具體,更直觀。這與老教材中的安排不同的。在歐姆定律的應用一節中,探究如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老教材是講和測量定值電阻的方法一樣,用“伏安法”也能測出小燈泡的電阻,而不研究燈絲電阻受温度的影響,而新教材是要測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電阻,比較它們的阻值是否相同,同時探究電阻發生變化的原因。這樣安排使得實驗探究活動更貼近生活。這個實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數據處理和測量定值電阻的方法有所不同,不能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求出小燈泡的電阻。這在備課時如果沒有注意,就很容易犯科學性的錯誤。

二、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

物理探究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對研究的問題得出結論。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各種能力,並鼓勵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探究新方法,培養創新意識。這和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有所不同。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講授系統的物理知識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書本知識;而新課程物理教學是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為主,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感悟獲得直接經驗,並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把問題提出,引導學生自己獨立的去探究問題,切不可圖省事包辦代替,把探究活動變成演示實驗,或者直接就把結果告訴學生,使探究活動又變成了驗證實驗,失去了探究的意義。例如探究活動“估測人的功率”本來是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提出一種可行的辦法,然後再親身實踐,測出自己功率,而有的教師由於擔心課堂時間緊,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非常少,以至於一些同學沒有弄明白就跟着其他同學一起跳台階,而在測功率的過程中,由於課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當一部分學生提出沒有手錶計時,教師出於好心就幫着給他們計時,結果有部分同學只記得上課跳了台階,卻不知為什麼跳台階。看上去是熱熱鬧鬧的,全班同學都參與了探究活動,而實際上由於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師又不能放手讓學生獨立的去實踐,探究活動只停留在形式上,並末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三、做好探究活動結束後的歸納總結工作

探究活動結束後,要加強學生對實驗數據的收集記錄、分析和處理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比較、歸納、推理、概括和總結等思維方法,這些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所要求的重點之一,這種能力的增強將使學生受益終身。物理學是一門精確科學,與數學有密切的關係。物理學又是一門基礎科學,是整個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在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一般或多或少總要進行數學運算進行推理的,而且處理的問題愈高深,應用的數學也愈多。所以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表達和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式,進行推導和求解,並根據結果做出物理結論。要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述、分析和處理問題。這裏的所説數學運算,既包括數字運算,也包括符號運算。既要重視定量計算,也要重視定性分析和推理。在本學期的期會考試中,有一道題目是關於在探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到了哪些思維方法?這道題目的得分率極低。這也反映出我們平時在這方面的指導還比較欠缺。應該看到,在新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於我們去解決。有的來自教師和學生觀念方面,有的則是技術和經驗不足造成的。例如:部分教師受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影響,習慣於將主要精力放在知識的傳授上,對探究性實驗不夠重視,甚至將探究活動改為演示實驗;由於對新課程中探究活動的教學缺乏經驗,加上課前準備不足,導致探究活動不能有效的進行;有的學生因受教師重知識傳授輕實驗探究的影響,在實驗過程中消極被動,敷衍了事,致使探究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還有一些探究活動由於學校實驗器材跟不上新課程的要求,不能開設等等。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