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調查報告8篇 "探究健康: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本文為一份關於健康調查的報告。該報告以現代化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羣進行了調查,從而提供了關於身體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有價值信息。

健康調查報告8篇

第1篇

我校共有43名幼兒,參加此次體檢的幼兒有43人,體檢率達100%。鎮衞生院對體檢的幼兒進行了身高、體重、心肺、血色素等檢查和營養狀況評估,查出咽部工腫大10人次,總患病率達23.8%,各項檢查正常幼兒33人,佔總人數的78.6%。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膳食結構搭配不合理。隨着計劃生育的深入開展,獨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長對小孩過於溺愛,沒有合理的調節幼兒飲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習慣普遍,導致食慾減退或偏食,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齲齒髮生率達20%。

二是農村幼兒保健意識差。據調查農村醫療衞生條件差,技術水平不足,農村家長缺少幼兒保健意識,特別"留守幼兒"營養狀況差尤為明顯。

綜合我校目前的情況,可按"四個強化"加強幼兒營養不良防治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是強化宣傳,加強幼兒營養知識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幼兒園要進一步加大對科學育兒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製作幼兒營養知識專欄、開展現場諮詢活動、舉辦科學育兒知識講座等方式引導廣大家長避免過於溺愛幼兒,增強營養健康知識。

二是強化指導,大力推廣平衡膳食。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育兒知識講座,聘請專業醫生對家長科學育兒進行指導,以增進幼兒的體格、智力發育,為未來儲備體智雙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

三是強化監測,在幼兒園定期開展幼兒體格檢查登記。學校要把幼兒體格檢查登記納入學校常規工作中。

四是強化控制,建立健全幼兒健康監測與控制的長效機制。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對幼兒園衞生經費的投入,強化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衞生保健服務質量。

健康調查報告8篇

第2篇

一個健康的孩子,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孩子,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孩子。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關注的是孩子體格、智力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掌握,卻忽視孩子心理的需求。孰不知,幼兒期是一個心理髮展最為迅速、最為重要的時期,而幼兒的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在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小班,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哭鬧是部分小小班幼兒表達自己的一種語言,哭鬧行為時有發生。哭鬧不僅影響孩子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還擾亂了集體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了瞭解孩子發生哭鬧行為的心理因素,對針下藥,以採取應對策略,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特對本班30名幼兒進行追蹤調查、研究。

1、問卷法:設制家長問卷,瞭解孩子在家的情緒表現。

2、觀察法:設制觀察、記錄、統計表,以記錄孩子情緒狀況。

3、行動研究法:實施一定的教育措施,穩定幼兒的情緒,以探究孩子哭鬧的心理因素,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一、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1、問卷法:設制家長問卷,瞭解孩子在家的情緒表現。

2、觀察法:設制觀察、記錄、統計表,以記錄孩子情緒狀況。

3、行動研究法:實施一定的教育措施,穩定幼兒的情緒,以探究孩子哭鬧的心理因素,引導幼兒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六個大人一個孩子,以至於現在的孩 子都比較嬌慣,孩子上幼兒園更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塊送,孩子剛離開家庭步入社會,需要一個適應期,剛上小小班孩子是不願入幼兒園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調查了一下小小班孩子不願入園的調查報告。

入園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關鍵一步。個體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幼兒由於身心稚嫩、適應能力差,初入園時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的現象。

【調查反思】 1、原有“情感斷乳”,造成幼兒心理的不安全

案例:哭鬧是孩子入園初期最典型的行為表現,一般孩子勸慰後,能回到自己的座位。而任銘小朋友無論教師如何勸慰,就是寸步不離教師;只有待在教師的懷裏,他的情緒才是最穩定的。以致影響集體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反思:孩子自出生起,與父母、與周圍環境朝夕相處,建立起牢固的依戀情感,這種依戀情感構築了孩子安全感的基礎。入園初期,陌生的環境、

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一切使孩子置身於陌生之中。陌生帶來了恐懼,恐懼造成了情緒的不安。幼兒面臨着依戀對象 “情感斷乳”的心理衝擊,陷入極度的分離焦慮之中。孩子失去了那份安全感。教師懷裏成了孩子臨時的港灣,寸步不離,唯恐失去。

另一方面,多數孩子已習慣家中“焦點式”人物,進入幼兒園後,“小皇帝”的位置難以維持,一些孩子不免有失落感;教師稍不留神就會挫傷孩子敏感的心靈,孩子常常是情感失落,情緒低落。

2、集體規則約束,造成幼兒心理的不適應

案例:小小班新生入園後,個子矮小、動作靈活的黃馨悦是教師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她喜歡隨便亂跑。入廁後,整隊發現少了一人,原來她一人留在水池邊玩水;全班孩子吃早點時,她的小椅子是空的,結果是坐在娃娃家裏玩電話;做完早操後,又不見她的身影,原來是跟着別的班級隊伍進了他班教室。很慶幸,自由的她入園後情緒很穩定,可到學期中旬,別的孩子的情緒趨於穩定時,她卻哭着鬧着不願上幼兒園。以致家長對教師的教育產生誤解。

反思:入園前,孩子在家往往會形成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慣。就睡覺而言,有的晚睡晚起;有的不睡午覺;有的要成人陪伴;有的有特殊的習慣伴隨:吮吸手指、含奶嘴、捏耳朵方能入睡。吃飯更是花樣多多:成人喂、邊玩邊吃、邊哄邊吃幼兒在家通常是寬鬆而隨意的,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既沒有內容的規定,又沒有時間的限制。入園後,孩子舊有的習慣難以實現,幼兒神經系統固有的動力定型被限制、被中止,導致孩子心理的不適應,情緒的`不穩定。相對而言,幼兒園生活顯得有目的、有組織,其間還必須遵守相應的常規要求,如:獨立吃飯,集體活動時不

可以自由散漫、到處亂跑,安靜午睡等等,對黃馨悦這樣的幼兒來説,行為舉止一旦受約束,他們就會感到不自在;以致心理不適應,並以哭鬧行為來抗爭。

案例:胡天元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很快適應集體的生活。樂於交往,隨着教育活動的加深,孩子的常規逐步形成;參加集體活動的意識、能力大大提高,從沒有哭鬧行為的發生。可臨近學期末,孩子卻拒絕上幼兒園。即使勉強留在幼兒園,其情緒也極不穩定,時而哭鬧、時而攻擊同伴以宣泄自己不滿情緒。經調查得知:那天該幼兒帶零食來吃,代班教師非常嚴厲地訓斥了他,以致當時該幼兒並哭鬧不止。孩子拒絕來園的這種狀況竟維持了一個多月。

反思:暫且不説“帶零食來園”是不是錯誤行為,即使是錯誤行為,而幼兒的錯誤行為很少屬於行為問題;並不像教師想象的那麼嚴重。導致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幼兒好奇想探索引起的;有的因幼兒有意注意差,神經興奮過程強於抑制過程,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造成的;有的為了引起教師、同伴的重視故意而為;有的為了宣泄心理的壓力因此教師要深入瞭解幼兒錯誤行為的原因,區別對待。不能一味粗暴制止和懲罰,而因心平氣和地對待幼兒,瞭解孩子為什麼會帶零食,是自己吃?給同伴吃?在沒弄清的狀況下,武斷將此歸納成錯誤行為,並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或許認為自己沒錯就被教師無故訓斥,這種委屈、恐懼,小小班的幼兒心理無法接受,唯以拒絕來園,拒絕見到這位教師來緩解內心的壓力。若不能順應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行為表現並是哭鬧。可見,教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小小班孩子心理的影響非常重要。

第3篇

吸煙與肺癌發生的關係已為眾多的實驗研究,以及多個設計嚴格的大宗人羣研究所證實。約80%以上的肺癌與吸煙(包括被動吸煙)有關。

歐美一些國家的情況表明,有效的控煙干預可明顯遏制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並使之下降。研究還顯示,吸煙者即使中年戒煙,也會減少患肺癌的危險。對吸煙者來説,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當然越早越好。

在全球,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癌症之首。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發現手段,中晚期病例治療花費大而且收效小(5年生存率僅約10%),使得肺癌防治成為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面臨十分複雜艱鉅的情況,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的社團組織,只有持之以恆,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這一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首先,應加強健康促進工作,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機制,使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制定並實施國家控制煙草行動規劃與計劃,並付諸實施。其次,儘快制定並頒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規。三是加強癌症等疾病發生及死亡的信息收集與相關危險因素(如吸煙)的監測。四是加強肺癌早診早治的研究,制定並推行腫瘤臨牀專業設置准入標準及肺癌臨牀診治指南。相信在此基礎上,中國的肺癌防治與控煙工作會漸顯實效。

癌症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疾病負擔,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其中,肺癌的危害令人矚目。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眾多的煙民成為推動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值此20xx年世界無煙日之際,提出控煙與肺癌防治的報告,目的在於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重視,以便制定政策,積極應對。

一、吸煙的流行與控煙吸煙過程中可產生60多種致癌物質,其中與肺癌關係密切的主要有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砷、苯及亞硝胺。這些致癌物質可通過不同的機制,導致支氣管上皮細胞遺傳物質的損害,引發一系列使細胞生長和調節失控的重要事件,最終導致細胞癌變。

吸煙不僅危害吸煙者本人健康,還會因為非吸煙者被動吸入大量環境煙草煙霧(ets)而危害其健康。環境煙草暴露和肺癌發生有很強的病因學關係,已經被40多個流行病學研究證實。ets包括主流煙霧和側流煙霧,側流煙霧較主流煙霧含有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因此,造成他人被動吸煙是極不道德的。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了吸煙與肺癌發生的密切關係,吸煙使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而戒煙可使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英國1950年和1990年兩項大樣本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即使中年戒煙,也會減少患肺癌的危險。中年以前戒煙,可減少90%以上歸因煙草的危險。對吸煙者來説,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當然越早越好。

吸煙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世界衞生組織及有關專家多次指出,煙草成癮正在成為我國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的抽樣調查顯示,15歲以上人羣吸煙率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煙率分別為66.0%和3.1%。據此估計,吸煙者約為3.5億。此前,1996年全國吸煙行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15歲以上人羣吸煙率為37.6%,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煙率分別為66.9%和4.2%。將兩次調查結果用20xx年人口普查數據進行標化後進行比較,20xx年人羣吸煙率比 1996年下降了1.8%,男女分別下降了3.1%和1.0%。但是,由於人口的增長及老齡化,吸煙人口較1996年仍增加3000萬。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目前存在吸煙低齡化的傾向。15~24歲年齡組人羣吸煙率上升,開始吸煙的平均年齡由1984年的22.4歲下降為19.7歲。此外,我國男性吸煙者中,高學歷者所佔比例較高,其中,醫生和教師的吸煙率達50%以上,是世界上男醫生吸煙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如此嚴重的吸煙行為,其後果就是肺癌等與吸煙密切相關的疾病的高發及由此引發的沉重社會經濟負擔。通常,肺癌死亡率的上升,都在吸煙流行20~30年後出現。例如,美國男性吸煙流行高峯在20世紀50~70年代,70年代後開始下降,而肺癌死亡率的高峯在80~90年代,90年代後才開始下降。中國煙草消費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峯,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人均煙草消費增加了4倍,現在仍處於高峯期。由於吸煙對健康的滯後效應,目前,肺癌等與吸煙相關疾病的死亡是20世紀70~80年代人羣煙草消費的後果。現今煙草消費的後果將在未來 20~30年顯現,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會繼續上升。此外,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劇,以及生活環境的污染與破壞,也是我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繼續攀升的原因。

煙草生產促進煙草消費,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促使吸煙流行,引發肺癌等疾病的沉重負擔,而後,社會出巨資為此“買單”。吸煙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

二、肺癌的流行與防治全球範圍內,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於女性。20xx年,世界男性肺癌發病率為35.5/10萬,死亡率為 31.2/10萬;女性發病率為12.1/10萬,死亡率為10.3/1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男女性別比分別為2.93和3.03。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肺癌的高發區主要位於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北美、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1 2 3 4 利用兩次全國腫瘤死因回顧調查原始數據,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91-20xx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有關肺癌死亡率的數據,經年齡標化後製圖。結果顯示,我國男性及女性肺癌死亡率由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圖1)。

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地區分佈差異,城市明顯高於農村。20世紀70年代,城市和農村肺癌死亡率分別為12.74/10萬和5.19/10萬;90年代,城市和農村肺癌死亡率分別為21.76/10萬和12.63/10萬。1993-1997年,全國12市縣肺癌的發病和死亡資料顯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城市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農村。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和哈爾濱等大城市的死亡率最高。

我國肺癌的發病及死亡年齡自40歲以後迅速上升,70歲達到高峯,75歲以後略有下降。女性和男性年齡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在肺癌死亡率迅速上升的城市,不同時期的肺癌死亡率年齡曲線顯示,肺癌死亡率高峯出現前移。如北京,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相比較,70年代肺癌死亡率由40歲年齡組開始迅速上升,而80年代則由30歲年齡組就出現上升,前移了5~10年。天津、瀋陽等地也有類似現象。調查表明,我國肺癌的發病及死亡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向。

3.肺癌的臨牀診治效果不佳:肺癌早期少有症狀,因症狀就診者多屬中晚期,療效不佳。因而早期發現,早診早治是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但是,目前全世界尚沒有成熟的肺癌篩查方案。痰細胞學檢查及胸部x線檢查作為肺癌的篩查方法應用已有半個多世紀,痰細胞學檢查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假陰性偏高;胸部x線對於直徑

近20年來,肺癌的影像診斷及臨牀治療技術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醫院收治的可根治切除的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約為25%~30%。肺癌總的5年生存率在發達國家約為15%,我國低於10%。究其原因,主要是絕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失去外科手術治療的指徵。我國目前尚無腫瘤臨牀專業准入標準,肺癌的臨牀診治也急待規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肺癌的防治仍有較大差距。

三、控煙與肺癌防治策略建議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面臨十分複雜艱鉅的情況,涉及社會經濟增長與就業,涉及某些地區的生計,涉及煙民的行為習慣,涉及青少年的教育,涉及研究和開發有效的戒煙措施,以及有效的基於人羣的控煙模式和經驗。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的社團組織,只有持之以恆,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這一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為此,建議如下。

首先,應加強健康促進工作,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機制,使控煙與肺癌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在開始階段,這種機制可能是一個多方參與的交流平台,使相關的專業機構及社團組織能夠充分理解政策制定者的依據,也使政策制定者能夠更多地傾聽前者的聲音,使政策更符合科學,更符合實際,使各方在控煙與肺癌防治方面的努力得到有效整合。目前,發展改革委、衞生、外交、財政、工商及税務等國家12個部委建立了履行公約的政府間協調機制,應儘快制定並實施國家控制煙草行動計劃,以使控煙的各項措施能落到實處,尤其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控煙宣傳。

其次,應儘快制定並頒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全國性法規。

三是加強癌症等疾病發生及死亡的信息收集與相關危險因素(如吸煙)的監測,為科學決策及評價提供依據。

四是加強肺癌早診早治的研究,制定並推行腫瘤臨牀專業設置准入標準及肺癌臨牀診治指南,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臨牀服務。

相信在此基礎上,中國的肺癌防治與控煙工作會漸顯實效。

第4篇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係着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飲食是否健康,是否符合營養標準,直接關係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為了瞭解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我們對我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飲食健康”的問卷調查。

(一)、在校大學生的飲食不健康,營養結構不均衡。據調查結果表明,在校大學生對飲食的營養搭配,只有13﹪的學生是“非常重視”的,68﹪表示“不重視”,其餘的學生則持“一般”的態度。而且在校大學生吃早餐更注重於“味道”的佔46.7﹪。其實,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個水果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的合理搭配,但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營養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識。其原因何在?據統計數據顯示,主要有 56﹪的大學生在吃早餐的時候更注重口味,而忽視了關鍵的營養搭配問題;另外,水果的維生素含量高,能促進人體的營養的吸收和新陳代謝,但調查表明,只有30﹪的學生會每週花20元左右在水果上,覺得水果營養好,不能少。

(二)、在校大學生的飲習慣不規律。但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很重要,據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學生會因為可能遲到而不吃早餐。早餐作為三餐中重要的一餐,對人體維持一天的良好精神狀況和人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行也着重要的作用。俗話説:“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可見正常得飲食規律有所麼的重要。但是,據統計結果表明,現在在校的大學生中有16.7﹪對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太滿意,但卻懶得改。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能確保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同時也能集中大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飲食習慣問題,不容小覷。

(三)、在校大學生對健康飲食知識的'瞭解很少。現在大學生只注重娛樂性的滿足,只最求精神上的滿足感,而經常忽視了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據調查結果可知,有83.3﹪的大學生表示對各類食品營養價值有“一般的瞭解”,但是事實上這一般的瞭解究竟達到何種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針對此次調查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大學生的飲食很不健康,存在許多問題,且關於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少。對此我們提出如下意見:

1、飲食要規律,尤其要注意飲食的時間和量的安排。

2、通過各種渠道瞭解飲食健康的知識,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不挑食。

你好!本問卷是為調查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而設計的,希望您能抽出寶貴的時間,認真作答,真誠感謝您的參與!(請在您要選的答案上打勾)

9.你認為不吃早餐,午飯多吃一些 能否補回所需的營養能量?

a.很好很健康,並繼續保持b.不太滿意,但又懶於改正

a、5塊錢以內,覺得去買水果很麻煩b、10塊錢左右,水果是必需品,好歹也要吃

c.20塊錢左右,而且水果營養很好,不能少d.30塊錢左右,吃水果接近吃飯的頻率,

19、您認為當前幾個學生食堂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多選):

e、員工素質低f.工作效率低a.、服務態度差b、環境衞生不好c、定價不合理

21、如果食堂開設少油少糖少鹽的營養餐,您願意光顧嗎?

(問卷已做完,再次謝謝您的幫助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

第5篇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此報告主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圍繞學習、情感、就業、人際交往四方面展開,本調查報告寫於到20xx年12月18日。調查範圍為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

此次調查,我們選擇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機電工程系進行調查,男女生比例為1:1。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小組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走訪式調查,在調查訪問中,我們對調查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負責50份問卷,女生負責50份問卷,回收率為98,問卷回收後,將問卷整編編號,1-49份是女生問卷,50-98為男生問卷。由組長召開小組分析會議,並將會議討論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大學生在經歷了高中的煉獄後,如釋重負,沒有了以往堆積如山的作業,獲得了自由身。而問題是,在高中時期,生活學習的唯一使命是大學聯考,而本身對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學在沒有了大學聯考這一目標後,忽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又由於在大學聯考結束後到大學開始的長達三個月的假期裏,昔日緊張忙碌的心逐漸鬆散。在泡沫偶像劇、網絡遊戲中逐漸消磨了曾經飽滿的心。到了大學,由於教學方式的改變,新生們不僅無心學,“60分萬歲”的消極思想,更更不知如何學。又加上高中老師灌輸的“大學不用學習”引得新生們不以學業為重。我們發現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學中會覺得學習壓力大,而男生沒有感到學習壓力大,其中有7.5的男生覺得無壓力。對在本校就讀,有56.5的同學表示對自己喜歡,有37.1的同學不喜歡,有1.7的同學認為無關緊要。在對大學生當前的壓力來源調查中顯示,有49.6的同學將學習壓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當今大學生在入學時,還是有部分同學能較快適應新生活,並確立明確的目標。其中也不乏存在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裏才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在對自身的專業選擇上,很多同學都表示滿意當前專業,並都能認真鑽研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而對自身專業不滿的同學亦坦言在瞭解了自身的專業特點後,也能發現箇中樂趣,現在能認真學習。對於已轉專業的同學,情況不容樂觀。這些同學坦言轉專業後並沒有增加學習積極性。由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學習搞好,而不在於專業是否喜歡。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於學習壓力重,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現在同學們已經把學習當回事,認真對待之。

到了大學生這個年齡層,其情感正處於成熟和不成熟的過度階段,而愛情至於現今大學生究竟為何物,且看調查數據。在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時,有30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30是為了調節緊張的學習壓力,30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僅僅只有10的學生是情到深處才談戀愛的。男生女生不相上下。當問到曾為戀愛與其他關係產生不快情緒嗎?20的男生會,而女生為40。可見兩極分化很嚴重。 3、人際交??

統計表明,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其中輕度人際關係困擾者佔38.51,嚴重困擾者佔15.06,只有明顯障礙者佔1.43。在同別人鬧彆扭時能主動道歉的佔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時能找到主動找到話題的同學佔34.6,能找到話題但要一段時間的同學佔17.9。為了和大家和睦相處不會固持己見,偶爾放棄自己的觀點以迎合大家的同學佔71.3。女生之間鬧彆扭率達到70,男生僅僅為20。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裂縫時,小部分女生會選擇立即斷交,而小部分男生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遇到困難時,女生有4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4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業方面在大學中,就業壓力比較大。90的人都認為就業競爭太激烈,僅10的人認為無所謂。

六、調查中反映的大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心理

七、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説,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八十九歲的新生來説,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5、未來的不確定性。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對未來進行及早的規劃,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可是自己是規劃在哪裏呢?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沒有目標,找不到方向,缺乏動力,自己的長處短處何在?要怎樣發展?該走那條路等問題是他們甚為苦惱。主觀方面對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着打發時光。

5、有些大學生不知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對男女交往過分敏感,從而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能自然進行;有的大學生則過快地將同學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過早地沉溺於“兩人世界”。也有的大學生陷入單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情感衝突。

6、部分學生把兼職賺錢看得過重,常常為了兼職賺錢而遠離自己的專業學習,無法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耽誤了過多的學習時間。

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衞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第6篇

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諧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我國頒佈的《幼兒工作規程》,明確地把培養幼兒自信心作為重要目標,為此我針對幼兒自信心發展的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瞭解,發現絕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的信心不足的問題。以下是我這次調查的一些情況。

調查地點:重慶市開縣敦好鎮桃溪國小附屬幼兒園,正壩國小附屬幼兒園 調查內容:幼兒自信心不足的種種表現和原因

調查形式:採訪部分幼兒老師座談會,走訪家長,聽課和幼兒一起遊戲等。

通過對許多幼兒的觀察與瞭解,了現絕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問題和形式的原因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依戀父母,用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懼怕陌生人。上課時不敢或很少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時手足無措,聲音輕。不敢主動要求參加活動或其他小朋友的遊戲;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經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師我做得對嗎?”“老師是不是這樣?”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與別人相比,特別是被別人笑話。;不敢主動地與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縮,退縮、迴避,獨處或獨自遊戲。缺乏主見,總是跟在能力強的小朋友後面,聽眾他人的安排;遇到問題,常常害怕、退縮、迴避、容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害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難度的或有挑戰性的新活動。

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有因有很多,我通過訪談調查,發現成人過度的包辦代替、過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評價、教育方法的不當,是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幼兒期,是孩子們學習各種技能,培養幼兒發展能力的重要階段,外界各種大量的信息無時無刻地刺激着幼兒生理,心理上的機能,不斷促進其功能的運轉。而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不少家長溺愛、嬌慣孩子,事事包辦代替。有的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給自己惹麻煩,大包大攬;有的過分偏重智育,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有的孩子被同伴欺負,不讓他出去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忽視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導致孩子對新環境感到陌生、不安和無助。許多老師也有同樣的行為,認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們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儘自己所能為幼兒做各種事情,解決各種問題,這種過度的照顧、過分的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幼兒鍛鍊的機會,使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處理能力、遊戲能力、而且缺乏活動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與人交往、缺乏獨立性、依賴他人,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畏縮退避,而這更易遭受挫折、失敗、而形成自卑。

幼兒的自我評價往往缺乏獨立性,他們更容易輕信和接納成人的評價,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評價對孩子發展的影響,經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甚至指責、排斥孩子。由於愛不正確的兒童觀和觀的影響,成人習慣地認為我們給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確的,而孩子應該是無條件地接納我們的給予。於是要求孩子事事聽從自己的安排,“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動,你會弄壞的。”“你不會還小呢。”用這種毫不遮掩的態度來懷疑孩子的能力,使他們形成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過高地要求也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於自己志願未能實現或是社會潮流的影響,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孩子由於年齡特徵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難以達到成人的高要求,為此受到批評、否定甚至訓斥,這種經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極否定,會使幼兒產生已不如人的感覺,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體驗,反而使他們經歷失敗走向自卑。

很多老師由於愛教育觀、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設計教育活動時,不考慮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對全體幼兒提出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就使許多能力弱的幼兒經常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缺乏成功體驗而經常體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習慣性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以其他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相比,如“瞧亮亮畫得多好,看看你畫些什麼呀!”“人家有八顆五角星,你才三顆,真讓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這孩子什麼都不會。”這種比較會使幼兒認為自己有很笨,很差,懷疑自我的價值,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我的充分認識,它與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尤其是幼兒自我評價水平密切相關,自我評價是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於鼓勵幼兒,“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鼓勵的條件下,其自身潛力的發揮是平時的2至3倍。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與激勵。因此,對於幼兒的任何進步都要給予熱烈的讚揚。正確的表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減少心理緊張。其做法是對事不對人,要對活動過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進行評價,讓幼兒明白真正值得表揚的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貼上“好孩子”標籤。例如:“當孩子主動地向老師或客人問好時,正確的表揚應該是:“你真有禮貌!”而不是”“你真是個好孩子!”其次,表揚要誠心誠意,不要參雜批評的成分,如“今天畫得不錯,可你不如豆豆畫得好。”老師的本意是鼓勵孩子的進步,可孩子卻覺得老師在批評他。使自信心受到傷害而放棄努力。結果只能是事與願違。成人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閃光點,特別是要給予發展慢的孩子以關心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讓孩子從成人的賞識,誇獎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他就會覺得“我能行”“ 我一定能幹好”

自信心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幼兒時期正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讓幼兒從自身獲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實力,成人就必須給幼兒以充分的信任,幫助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識與評價。如:對身體素質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勵幫助,陪伴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對處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給機會練習;對手工、繪畫、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點。使孩子逐漸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後再增加難度。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應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再試一試,使他們知道通過努力能獲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在培養孩子能力時,成人不能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鍛鍊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不能操之過急而責備孩子,否則對孩子樹立自信心不得利。

三) 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現代情緒理論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自信心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

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強,反之失敗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兒童的閲歷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許多事情上容易面臨困難與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切不可拔苗助長。我們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視孩子發展區的需要,提出的要求應是循序漸進的,成人對孩子的期望值要與孩子的身心發展及所處的客觀條件相適應,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的。如發現這一期望值不適合孩子的發展狀況時,應及時調整,避免孩子經常處於踮着尖還夠不到蘋果的處境。因為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喪失信心。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孩子的情況,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應珍視孩子的努力,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要讓幼兒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只有不斷戰勝困難的人,才能進步。如有的孩子遇到失敗只會傷心難過,這時成人要主動接近他,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他通過其他補償方式來彌補弱點以獲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發展一般,但社會性發展較好,能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成人要幫助他們發揚長處獲得自信。成人還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長處,當自己獲得成功時要關心幫助弱者,當自己失敗時也不自卑。成人要經常展示孩子的強項,使孩子獲得自信。

通過本次調查,我自己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我認為自信心真的是一種動力,可以推動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綠,散發着勃勃生機;自信心是一面風帆,鼓動理想之舟抵達勝利的彼岸。如果家長和教師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學方法教育孩子,從小為其播下自信的種子,那麼交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並能為他們今後適應社會生活,在事業上不斷開拓進取,獲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7篇

摘要:本文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區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赴臨安文昌閣社區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幫助文昌閣社區繪製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第8篇

在十幾年前,“心理健康教育”一詞,對絕大多數人來説還是非常陌生的字眼,直到近年來,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轉軌,素質教育要求實現人的全面而健康的發展,心理素質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成為教育界及至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在中國小,我國一些學者開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目前國內還沒有像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那樣如火如荼,可以借鑑的成果也非常少。

然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卻比任何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為必要及迫切。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穩定發展、家庭幸福的 要求

目前,我們正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我們要接受風險、競爭、高節奏的考驗,要建立新型的人際關係,這些無疑對新一代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個體素質的優化,一方面將有力地推動整體素質的發展;另一方面,心理素質也可以直接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力。現代社會的競爭是科技競爭,而科技的發明需要的是高素質人才,現代社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呼喚心理健康教育。當前我國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的活躍,將來就業求職的雙向選擇,對將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如果在幼兒階段沒有解決好一些心理上的衝突,他們將來就難以適應社會對其的要求,更難面對挑戰。正如江1990年10月13日在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代表大會上致詞時所指出的:“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昌盛,都離不開國民良好的心理素質。

所謂對困難挫折態度也叫自責,就是責備自己。這種傾向走向極端就會過低評價自己,自責、自我鄙視、自我輕蔑。這種狀態是受悲哀和憂鬱情緒支配的。如果對這方面的症狀不盡快地加以科學有效的指導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反社會性格的形成。

①、從本質上講,自責傾向隱蓋了人對外在的敵意和攻擊,是人在無法實現對外在的敵意和攻擊後轉而向內攻擊的結果。比如:孩子依賴父母-父母嚴厲懲罰孩子-孩子對父母抱有反感和敵意-這種反感和敵意表現出來時-父母越發嚴厲地懲罰孩子-此後孩子不能或不敢憎恨父母-孩子失去了憎恨的`外在目標-於是憎恨的能量由外轉向內部-形成自責傾向。

②、另外,老師和朋友的懲罰、批評與指責也能引起自責傾向。當一個學生犯了錯誤後,被父母、老師和朋友責罵、懲罰,此後,他可能會感到無法生活或者是無法適應現實情況,並因此而對這些人(老師和朋友)產生憤恨與不滿,如果這些憤恨與不滿得不到順利的解決,就會產生自責傾向。

2. 衝動傾向是指易在某種強烈情緒的驅使下出現帶有暴發性或攻擊性的話語或行為。表現在有時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無理由地想到遠處去,或想死等這種想幹危險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觀念。

①、遺傳因素的影響。一些人的衝動傾向,往往起因於生來具有的情緒易變性和激情性。這種衝動傾向與其生物學的神經類型有關。對於衝動傾向特別強烈的人,就必須考慮到其是否屬於先天的衝動性和情緒易變性。

②、被強烈的焦慮所驅使。比如,在坐立不安無法靜止下來時,衝動傾向就會增強。有一些孩子由於反覆的人際關係衝突,出現了反覆的情感危機,為了避免被遺棄,他們極力與人建立情感關係,而採取了過度的交往方式,使言行帶有較強的衝動性。還有一些孩子自我心像(對自己的看法)、個人偏好及目的性不清楚或紊亂,不知如何與人相處,長期感到空虛,並伴有不踏實的焦慮感,因此,也容易有衝動性的行為。

③、後天的學習與模仿。有一些具有衝動傾向的孩子,其父親或母親的言行也有較強的衝動性。在長期的生活交往中,孩子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了父母的言行。

④、衝動行為的不當強化。有一些孩子在起初出現衝動性言行後,沒有受到及時的制止與懲戒,反而得到了某種獎勵,因而衝動性行為得到強化,並發展起來。比如,孩子想要某種東西沒有如願,於是,他發脾氣扔東西,結果父母不但沒有懲罰他的不良行為,反而滿足了他的要求,從此,孩子就會習慣於用衝動性行為來達成自己的願望。

大多數學生的衝動傾向與焦慮有關,部分起因於生來具有的情緒易變性和激情性,或與學生外向性格等遺傳因素有關。教師可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指導孩子與人交往的方法,在行為上設定清楚的界限以防止衝動行為的不斷強化,並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