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心得體會4篇 "互動共創:參與式教學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1W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討論、實踐和解決問題。本文將分享一些教師和學生們在參與式教學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示和借鑑。

參與式教學心得體會4篇

第1篇

有幸參與本次研討學習,觀看了五位老師不同的課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們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們敢於大膽嘗試,做先行者,這種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單元整體教學課例,可謂各有所長。教研室王萬軍主任親臨指導,清晰明瞭又直中要害的點撥,讓人思路更明朗,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次教研進行總結。

王主任提到,要樹立三種意識:課程意識、文體意識、運用意識。我認為課程意識和文體意識都是語用的基礎。語用在教學中處於至關重要的一個地位。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就需要我們去繼續揣摩,是否是語用的直觀體現。老師應將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語言的表達形式上,不能僅是理解和知道。運用才是最好的理解。當然,語言文字的“運用”不能離開“理解”這個基礎,“理解”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閲讀過程是理解和運用相互融合的共生過程。

張彩虹老師所授《感受鄉村生活》,能尋求《鄉下人家》和《麥哨》的共同點,這一點是值得我去學習的,老師善於把握學材,能有效將其整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但老師這節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將文本挖透、挖深,找對真正對學生有用、有效的教學點,原本的授課讓人聽來仍是過於繁瑣,訓練點不夠突出,領悟表達方面也只是將其中寫作順序、修辭手法提了出來。重構後的`教學設計就做到了注重領悟表達,讓學生關注“場面描寫”這個點,進而引導學生去感受場面描寫中的語言美,最後能使學生對鄉下、對田園風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會更深刻地體會到鄉村生活的美好;通過再次引領朗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表達的特點並學着運用,順其自然不刻意。這樣學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又學會了運用作者的表達,能夠一舉兩得。“語用”點清晰,又不單獨分離於文本。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備解讀課標、解讀教材、解讀學情的能力;其次,要樹立大語文觀,時刻謹記: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不要教課文,而是要教語文。意識非常重要;最後,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語用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是領悟到作者的表達後,將作者的表達方式(用語言的方式)運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課文,我就要去關注到教學的語言訓練點。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風景”。“風景”各不相同,必須做到“一課一得”。具備以上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老師要多去嘗試,敢於打破陳舊模式,摒棄低效課堂。儘管開始實踐階段很吃力,儘管會經歷很多失敗,但一想到單元整體教學勢在必行,要想將教語文這條路走下去,就必須在一次次實踐和思索中讓自己的教學儘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許這條路上佈滿荊棘,但足夠的理論是披荊斬棘的一大法寶。老師要去讀《學會閲讀》,去讀《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等書籍,去學習名師課堂,去接觸教育專著,豐富理論素養,沉澱自己。帶着紮實的理論基礎上路,相信我們會走得更穩、更遠!

參與式教學心得體會4篇

第2篇

通過一段時間的對參與式教學理論的學習體會,對參與式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就自己的一點點認識總結出來。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不斷深入,基礎教育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習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製度也開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從前有很大不同。參與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為中心展開的,教師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雖然設計了活動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但學習的“答案”卻是開放的,是由參與者的自由行為、自主精神與合作態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它是發散的,多元的,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創造價值。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輕鬆﹑活躍﹑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體會,會逐漸成為具有大膽創新﹑個性豐富的人。因而,和諧的師生關係,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學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神韻、語調等表達對學生的愛,創新一種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們力求採用多種方式表揚鼓勵學生,和他們一起討論,共同學習,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寬鬆,民主﹑愉悦的氛圍中參與教學。

自主探究是實施“主題式”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既是教學的基礎,又是主體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親自動腦﹑思維,親自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擺脱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教師零零碎碎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的`應試教學。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成功與否的顯著特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前提的。在幾乎所有的“參與式”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刷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聲,四人一小組,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幾分鐘過去了,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停下來,站起來發言。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仍然關注的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裏沒有分工,因而沒有真正合作。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所以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計劃。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老師要求小組彙報時,也應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個學生願意説一説”變成“哪個小組願意説一説”。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是引導者,要深入到小組討論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參與式教學的設計方法有以下幾個環節:

參與式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活動,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問題引導活動,圍繞解決問題組織開展活動,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出問題,如何陳述問題,是一個關係到能否激活學生的潛力,能否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否順利開展學習活動,能否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有關如何設計問題的實例:

對策1:把抽象問題情境化,把複雜問題形象化,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對策2:由一個次要問題引出幾個主要問題,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對策3:設計懸念式教學問題,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設計一個懸念式教學問題,會強化學生探究問題的注意力,會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也是教學問題設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問題的設計是參與式學習的靈魂,問題設計好了,就會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就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問題有好的活動過程作為載體,那就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學生的創造潛能發揮到極致。

如何設計參與式活動過程呢?一般來説有三個環節: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總結反思。

提出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提出問題與創設情境相結合是參與式學習中設計活動環節的首選方式。第一個環節設計成功了,後面的學習就順利多了。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如:講述在旅遊活動中的見聞,寫一篇描述自己見聞的文章時,老師把參與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組”、“縣城組”、“鄉鎮組”、“村莊組”等幾個小組,每組分別以藍、綠、黃、紅四冊三角形導遊旗為標誌,開始“手拉手”旅遊活動,各個組互相介紹導遊家鄉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風俗民情、主要特產、歷史名人、神化傳奇等,並做好記錄,共同商討,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稱連綴成一篇文章。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學習語文的畏難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語文學習的任務。

探究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探究問題與討論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環節、提升學習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體育老師給學生上投擲課時,給操場裏畫了四個同心圓,一個比一個大,教師讓學生沿着最大的圓一個跟着一個站了一圈,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報紙,同學們拿到報紙後,面向圓心站好,聽哨聲後,想辦法使勁把報紙投擲到小圓心裏去,看誰投的遠。學生們有的把報紙折成方塊,有些揉成了團,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勁用腳踩一下,比較看那種方法擲的遠,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最佳的投擲要領,這樣使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獲得了發展。

總結反思,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總結反思與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極好方式。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探究過程是開放的,學習思維是創造性的。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的創造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不斷的探究問題,不斷的總結反思,不斷的強化學習動機,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共同獲得發展。從課堂上,我們發現,總結反思和開放性活動相結合,是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強化創造性動機的好方式。

第3篇

每次參加培訓的心態都是一樣的,是帶着求知和學習的心態去參加。20xx年7月,我曾到山東昌樂二中學習新課改,杜郎口中學校長和老師也到過我校來培訓,我校也已實施課改一年多。但我對課改的心是既愛之一又恨之,總在一種矛盾和糾結中進行。

這次,一堂由《中國教師報》重慶記者站記者和課改專家在我校聯合舉行新課改培訓課在我校展開,通過近2小時的新課改課堂教學體驗式培訓,使我收穫頗豐,感觸頗深,但這次的體驗給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語説: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首先這次課讓我們扮演的是學生的角色,體驗式培訓。7——8人一組組合,指定一人做組長,首先進行的是小組建設,要制定組名、組訓、口號、組徽,還有才藝表演,面對全體進行全組展示。我們組組長由楊柱明擔任,我畫組徽、你想組歌,組訓寫什麼??老師在不斷催促。在如此緊張的氛圍中大家積極思考......

這次真的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小組學習的快樂:小組團結協作,通過互動,讓我們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有體會,有成功的收穫,在小組與小組的競爭中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使學生能夠“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學習的過程是人格歷練的過程,將時間、空間還給孩子,

二:深切的學生參與度高低是成功課堂的標誌。“嘗試成功,感受快樂,自主學習,個性發展,激活思維,感受潛能。”在老師評判分得過程中看到了怎樣調動後進生的參與熱情。最後一名學生是否有機會參與展示。每個人都要發言,發揮集體的力量。學習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因為怕給自己的小組丟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擔任務,要挑戰自己性格,不能夠一兩個人包辦代替。課堂變得特別活躍,更有積極性了。整個體驗活動期間,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課改即解放,

1、亂的壞處:上課當然有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那時正能量。但在學生討論和爭辯中,怎樣控制跑偏題和不讓別的小組加分而故意打壓的行為,這樣的副能量若教師沒把控好將會使得課堂一團糟,學習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於形式:對學、羣學、組內展示階段,大家對同一道題只説出自己的看法,沒有説服任何人。這時老師來讓各組抽籤,各組馬上將注意力放到了抽籤的題目上,為了組內多得分,組長分配大家做分別闡述。各組在進行大展示時,其他組為了多得分,不斷質疑,提出的問題和表達的都是無用的話,耽誤了很多時間。學生為了回答好組長分派的內容,只關注自己回答的內容,絲毫不會關注其他人的.話,發言得分之後就不再參與。

3、時間不夠:原本2節課的課,結果上成了2個半小時,從1:30開始一直到4點多才勉強結束。但在上課過程中,雖有老師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時“收手”。這就説明作為學生的課堂也一樣有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難題。

4、評價記錄難:真正上課時評價記錄由誰來做?記錄的人若專心記錄,就會分心,若不公或遺漏會直接影響學生情緒。

5、對於沒有自制能力或是較懶惰的學生來説,自學階段要是沒自學,而是抄別人答案填上,在上課的時候這些能看懂的東西而老師又不強化反覆,這樣,久而久之,勢必會導致各科知識的很大漏洞,這比傳統教學更可怕。這是很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這些都將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在逐漸的摸索和完善中前行。我們都希望新課改新觀念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成就。希望這樣能把老師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做學生真正的引路人。

第4篇

通過培訓,我自己認為參與式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小組工作、實物教學、提問和學習活動、學習遊戲,就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着重對小組工作進行了嘗試,下面就小組工作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小組工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幾乎在每堂課中都嘗試着採用,因為我認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有利於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那麼,如何提高小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在分組的問題上,我認為應採取異質分組,當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據學生和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也可根據固定座位來分、自由組合等,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有各自的不足,應考慮男女生的搭配,學生能力強弱的搭配,儘量減小小組間的差異,便於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每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每小組的成員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小組成員臨時組合。

小組成員要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安排好組長、記錄員、彙報員等,明確各自要做些什麼,怎樣做。經過一段時間后角色要輪換,為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鍛鍊和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小組工作前讓學生通過讀書、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給足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就有反覆閲讀的機會,有認真思考的機會,有深入探究問題的機會。這一過程完成之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成員交流自主學習所得,談出各自疑惑之處。隨後進行合作閲讀,合作探究,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萬一還有不明之處,通過合作學習後的全班交流,教師的講評,問題自然會得到進一步的解決,這樣合作學習才不會出現“搭便車”現象,使所討論的問題更深一些。在出示討論題後,留給學生看題審題的空間,讓學生理解題意,誘導學生聯想、猜想,喚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特別關心後進生,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大膽説出自己的意見,即使同答錯了,也要耐心引導,給予鼓勵和幫助。

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需要深入到小組中,瞭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並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由於教師及時加入學生討論,會使學生討論學習的熱情高漲,真正使合作學習的效用發揮出來。

只有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的進行小組工作,使其不斷充實,成為我們教學的常態,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健康地全面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學習、多探索,提高小組工作的有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