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8篇 探尋教師人文素養的精髓:一位文輯的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教師是社會的棟樑,培養下一代的重任落在他們的肩上。在傳遞知識的同時,教師的人文素養也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本文將探討一些心得體會。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8篇 探尋教師人文素養的精髓:一位文輯的心得體會

第1篇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上下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局部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着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決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上下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開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根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到達全面開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根本品質和根本態度和根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表達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心,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心。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體會8篇 探尋教師人文素養的精髓:一位文輯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前不久,翻閲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裏面的一個個故事使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讀了樑曉聲寫的一篇《我的國小老師》,深有感觸。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某年冬天,市裏要來一個衞生檢查團到校檢查衞生,班主任老師因為他的衣服髒,當面指責了他,全然不顧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這是他認為最乾淨的一件衣服。樑曉聲小時候家境貧寒,每天有數不清的家務活,導致手皴;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幹臨時工,根本沒空照料孩子,也沒有錢買像樣的衣服。作為教師,應該瞭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應該以貧富區別對待學生,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相反語文老師卻對他伸出了一雙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話讓樑曉聲感動不已:“家庭貧窮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羞恥的,要使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喜歡你,今後就得努力學習。”她細緻地幫他洗頭,一共洗了三遍,還給他在髒衣服外套了件綠坎肩,以遮擋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語文老師的關愛下,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文還考了滿分,並且寫的一篇作文還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

樑曉聲小時候碰到的這位語文老師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引領他進入了文學的大門。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出生於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績也有高低。老師不應該總把讚許的目光、激勵的語言送給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些成績不如意的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溝通是最好的途徑,靜下心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儘量照顧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用一些輕鬆的話語,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讓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點,千萬不要像樑曉聲小時候的這位班主任一樣,那樣會深深地刺傷一個孩子的心靈,以致於和你越走越遠。

國小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麼多年過去了,樑曉聲對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還記憶深刻,足以説明了一點,啟蒙老師在孩子成長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盡心盡責地做一名好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在多年以後回顧自己的國小生涯時,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第3篇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開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根底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標準,而且還是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係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暑期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開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開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開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那麼,不去更新,不去充實,我們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開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第4篇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着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定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

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達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收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幽默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安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教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而擔負起實施人文關懷的重任。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依據個人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表現在向學生指出應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即具體的學習習慣;二是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習慣的形成。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樣的行為特徵,形成規則,並通過對這些規則的重新組織,形成全新的行為。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首先考慮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和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快慢產生影響。再次教師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由此,我們呼喚教師的儒雅風度,尋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為了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長與完善,作出我們作為教師的最細緻、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規律與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努力。

第5篇

通過這次暑假的師德培訓,使我更深的認識了和諧教育,它的內涵包括:與社會和諧;與教師職業的和諧;與教育對象的和諧;與職業同伴的和諧;自己和諧。我們的工作區分於其他勞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在班主任培訓時,資深的周紅五博士也闡述了“把學生當人看”的教育實質。它們不僅使我認識到生活中充滿愛,更使我懂得如何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懂得關愛學生的教師。

我想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好“愛”的藝術,用好自己神聖的愛。

前面都做好了,為什麼不一如既往,有始有終呢?愛是細膩的',愛是細緻的,我們要用心的讓他們體會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

努力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以學生好的一面來激勵學生,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知道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傳統的教育是更多地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是強帶有強制和強迫性的,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個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現代教育觀則着重強調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也看作是學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處處以學生為中心,在選擇教育方法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弄清學生想什麼,關心什麼,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因材施教,嚴格管理,正確引導是以生為本教育觀念的主線。

認識到這些以後,我堅信,在今後任職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工作中我一定多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樹立以生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第6篇

在閲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閲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範文。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第7篇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髮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着學生。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因此人文素養處在現代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現代教師的我們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第一、正確認識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麼,長期以來,人們一般理解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標誌着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與水平。但從人文的角度看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 另外一種樣子。人文主義的關注點是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做人”。教材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就是“人”的成長主體。,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價值和對待事物的態度方法,“知識” 對於做人來講只是輔助條件.由此看來,學生的生存狀態和成長能力,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與水平的標誌。目前在中國小推行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對“知識”本位的超越,是對“人文”本位的迴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這種傳統雖經現代化觀念的洗禮,依然沒有動搖其根基。學校“從嚴治校”,教師“從嚴治教”,家長要孩子“聽話”的訓誡,都在強化着教師的專制權威,同時也培養着學生的奴性,造成師生關係的嚴重不平等。媒體已經披露的教師給學生臉上刺字、逼迫學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些極端的例子背後,還有大量的司空見慣的有損學生人格、剝奪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罰站、罰做作業、停課之類的處罰,比如不允許學生在校園內跑動和大聲講話的校規,比如逼迫學生在週六、週日上課的措施,這些現象還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還是“為學生好”。

從人文的角度看,學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動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他們有權利設計和規劃自我。誠然,學生處在成長階段,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完成社會化進程,但實施這種責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學校的規章,班級的制度,是學生團體意志的具體體現,必須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經受學生的評判。學生組織要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即使學校教師認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許是“為學生好”,但也必須獲得學生的“現場認同”,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願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時代流行用語,展示出了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是主體的師生關係。

第8篇

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還要以道德育人。作為教師職業的從業者,其個人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有着強烈的示範性,其道德影響廣泛而深遠,教師的思想品德、人格修養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塑造出使學生難以忘懷的可親可敬的師長形象。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首先,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不必要也不應該強求一律;要真正能使學生獲得實益,歸根到底還得靠執教者處理得當,應用得法。任何學科,尤其是語文學科,要真正提高教學效率,要真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關鍵在於提高教師本身的素養。名師出高徒”,這些話仍然是樸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學規律的名言至理。教師的這種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是來自對教學工作本身的意義的正確理解。時代要求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明白教育的目標在於把新生的一代培養成合乎社會需要的“人”;而且對他所致力培養的,究竟該是怎樣的“人”,這樣的“人”又應該怎樣去培養,心中都得有根權衡的標尺。這標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個教師都應該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靈魂工程師,而不是那種單純書本知識的教書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態度。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徵。忠於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職業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的統一、學高與身正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這就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學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內在,言行外顯。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優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執著的創新精神。不論在哪個崗位、哪種專業,教師都應該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開發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怎麼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怎麼能有創新教育因此,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

適應世紀小康社會需要,迫切需要對傳統師德觀進行更新和提升,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自覺做到依法執教師生倫理關係是師德主體?新型師生關係的內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師生關係的理念。?我們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在新課程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的變化。師愛的特點:泛愛,不是偏愛;是嚴愛,不是溺愛;既育人,又交人。堅持依法執教?德治與法治不可偏廢。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記住學生的受教育權、生命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人身自由權、性不可侵犯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教師應享受的基本權利及其救濟的途徑。評析學校中侵犯學生權利行為的。教師需要有體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實的人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係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關係到素質教育的成敗。獻身教育甘為人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尊重學生人格,關心熱愛學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着學生,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願為國家和民族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應有刻苦鑽研的毅力,實事求是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熱愛教師工作,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對學生認真負責,能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啟迪學生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誠、善良的品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在: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科學的態度瞭解學生;以尊重的態度看待學生;以專業的態度教育學生;以友善的態度愛護學生。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要做人師,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師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師要能教人以知識;

擁有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學識和才能,還是不能保證工作的確有成績。“教師必須自勵,一則自己善讀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則能真知語文教學之為何事”這二者就是語文教師的“本錢”。就是指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規律,真正懂得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等等。這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中國的語文教育界真正懂得這些規律並切實地按規律去施行教學的,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師,就是特受學生歡迎。大家都説,你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並讓它不因為蒸發而減少,在業餘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祕,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才能贏

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多元的知識結構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是新課程計劃的一個特點,新課程計劃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並滲透環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學科教學的整體化,是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在多學科同一個學生施教的過程中,要求各科教師有互相配合的意識,應善於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要求教師不能只掌握單一的學科知識,而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必須更多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現代教師不僅是實踐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因此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充分發揮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科學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現代化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科研意識、良好的語言表達素質、獨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承擔着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艱鉅任務。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進行着教書育人的勞動。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多種素質,而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師靈魂的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