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精神分析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3W
  發揚塞罕壩精神在新徵程上再建功立業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塞罕壩精神分析總結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塞罕壩精神分析總結

塞罕壩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成就,是將荒原沙地變為綠水青山、再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典型,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生動詮釋。從塞罕壩這個縮影可以看到,只要堅持綠色發展,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一定能創造出一個生態奇蹟。也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才能讓人民羣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823日下午來到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紀念林位於原馬蹄坑造林會戰區,是塞罕壩精神發源地、百萬畝林海起源地。習近平同林場職工代表親切交流,他強調,你們做的事非常有示範意義,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激勵作用和深遠影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

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堅持植樹造林,種出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創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蹟。塞罕壩從荒漠沙地變成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鳥的樂園,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成為守衞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先進事蹟,號召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塞罕壩林場不僅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成功範例,還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塞罕壩從茫茫荒原到綠色海洋,半個多世紀的生態變遷,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中取得的。面對高寒、高海拔的惡劣自然條件,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不僅克服了吃、住、行、醫等生活難題,而且攻克了一項項技術難關,開創了國內使用機械栽植針葉樹的先河,創造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鮮活經驗。在201712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被授予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衞士獎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鑄就偉大的事業。這片營建於荒漠之上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是三代塞罕壩務林人歷時近60年艱苦創業的實踐成果。塞罕壩人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棵樹木,更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造就的不僅僅是一座美麗高嶺,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從1962年至今,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這種精神植根於承德塞罕壩140萬畝的土地,源於成百上千名塞罕壩務林人的奉獻奮鬥,成長於塞罕壩日益輝煌的綠色事業之上,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結而成。這種精神以艱苦創業為核心,以科學求實和開拓創新為支撐,以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為價值取向,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既充滿了塞罕壩人獻身綠色事業的豪情壯志,又體現了塞罕壩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塞罕壩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成就,是將荒原沙地變為綠水青山、再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典型,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生動詮釋。從塞罕壩這個縮影可以看到,只要堅持綠色發展,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一定會創造出一個生態奇蹟。也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才能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才能讓人民羣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們要像塞罕壩人那樣,前赴後繼,一茬接着一茬幹。全黨全社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着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定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