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7篇 《回憶•放牛班》:優美摯愛 芬芳歲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W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講述了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裏,聾啞學校的老師克萊門特通過音樂的力量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片中展現的親情、友情、師生情令人動容,引發了廣泛共鳴。本文精選了觀眾們的觀後感,讓我們一起感受這部經典電影的魅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7篇 《回憶•放牛班》:優美摯愛 芬芳歲月

第1篇

雖然今天才看這部經典的法國電影,卻深深為她打動。我自以為可以為這部片子説點什麼――雖然不是專業的影迷,雖然剛看過一次。但因為被感動,我覺得就可以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因為才在腦子裏將此電影過了一變,我倒覺得第一次的痕跡更真實。就像你吃雪糕第一口時感覺的清涼會更讓人印象更深刻、體會更自然一樣。

我覺得此片中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雖不一定最貼切,但未嘗不可。放牛班的孩子就象片中在寄宿學校的孩子一樣,沒太多人關注、沒什麼人關心、,內心的素養全然靠他們自己天成。學校以為教育他們的最佳選擇是犯錯必受懲罰,沒有人去刻意瞭解他們的心靈,反而把他們視為有潛在不良細胞的一羣。但是放牛班的孩子自然、純粹,憑直覺更容易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雖然內心不願意承認。他們需要別人的平等對待,也等待着別人對他們耐心的調琢。

碰巧,這樣的老師出現了。放牛班的春天也就來臨了。雖然是平凡的班主任,但不求聞達,只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對音樂的崇尚。他能夠把這些不良因素的少年當普通的孩子對待,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惡作劇。他用音樂整頓好了紀律,也用音樂打動了孩子的心。説的好像有些羅嗦。

片子有兩個場景很感動我。一個自然是老師被解僱離開學校時,發覺沒有學生敢破壞紀律來送他時的失落和當他看見小孩從高處扔下紙條祝福他的感動,我也感動了。看到小孩們齊齊伸出揮動的小手,人的心靈都會被熔化。

另一個是當老師知道學生的獨身母親有了男朋友時落寞的表情。我們看過太多俊男靚女的愛情,彷彿愛情就是他們的專利。當年紀不小、體態胖胖、曾被學生戲稱為光頭佬的老師的愛情破碎時,我也為之淡淡的哀傷,我也體會到了非俊男的他的.傷心。這就是這部片子的力量,讓平凡人的感情打動平凡的人。

老師的循循善誘和對孩子的愛心打動了孩子,也向孩子敞開了音樂世界,最終誕生了一位指揮家。本來也算是簡單常見的情節,但我不得不佩服法國電影,沒有大的製作、沒有光環四射的明顯,沒有震耳預聾的特效,只是絲絲入扣的描述就足以感動你心底的最深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7篇 《回憶•放牛班》:優美摯愛 芬芳歲月 第2張

第2篇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敍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味)。

第3篇

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懲罰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我絕不會對老師有所同情。但是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感化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那麼我就會非常敬佩、想要認識這位老師。而我在思品課上認識了我理想中的一位老師——馬修老師。儘管是英文語言,中文字幕,我也沒有一點兒遲鈍。因為只看圖面就能看出每一個人在幹什麼、説什麼,我也真敬佩拍這《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師。

這個電影講的是輔育院裏的許許多多的人發生的許許多多的事。例如壞蛋孟丹、邪氣校長、天才莫翰奇、善良麥神父……還有一位傳奇人物——馬修老師。院長以及所有老師從來都是用關禁閉這種方法來教育學生,從沒有想過這樣做不但會起到反效果,還會使學生更想逆着來。自從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用幽默的方法管制了整個班級,開始的“光頭”、“禿頭老師”這些話也不再出現。而另一方面,馬修老師又一直在舉行合唱團,他試圖在用合唱團把這一羣脱韁的馬變成温順的綿羊。對於在音樂方面是天才但是有很愛搗亂的莫翰奇他是用格外的細心去換回他的温順。哈善院長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先是慢慢改變然後又變回他自己,因為這時候,輔育院裏丟了二十萬美元。哈善院長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許在舉行合唱團,誰再求情就不要在輔育院了。所有的老師早被馬修老師的行為給同化了,就連校長的心腹也“叛變”了。在這種情況的掩護下,合唱團又在地下組織了起來。過了好一陣時間,輔育院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丹尼放火燒了輔育院。因為丹尼恨院長冤枉他偷了二十萬美元,這下可是不得了了,院長氣急敗壞的退了馬修老師的職。馬修老師既失落又帶着滿滿的.回憶走在路上。他忽然看到地上有許許多多的紙片,他發現是從教室裏扔出來的,教室裏還唱着他第一次教給大家的歌。他撿起紙片,發現都是同學們給他的信。馬修老師明白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沒有白費。在走的時候,貝比諾懇求馬修老師帶他走。馬修老師看到他的決心後終於帶他走了。

我覺得馬修老師的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能讓馬修老師在走的時候收到同學們的信收到同學們的歌,收到同學們已經改變的心。我覺得這就足夠了。若是我,我也會用懲罰的方式,我才不做這種費時間、費力氣、麻煩還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事兒。而馬修老師是用感化,讓所有的同學看到他對他們的無微不至的愛。馬修老師成功了,就沒有遺憾了。

第4篇

在那個如“地獄”般的學校中,一羣玩世不恭的孩子的脆弱心靈被一點點吞沒,一點點毀滅。命運似乎和他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們大多是孤兒或來自單親家庭,在普通學校中,受盡師生的冷眼相待和議論紛紛,他們不知該向何人傾訴心中的委屈。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們的行為在他人眼中很可惡,但他們或許只能用那些偏激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吧。

此刻,他們的人生中出現了一位良師,一位拯救他們一生的學監,那個人便是馬修。他懂得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他深知,“犯錯處罰”只會讓那些孩子的心再次受到傷害。雖然同事多次提醒他那些孩子是惡魔,校長哈彬也多次向他證明“犯錯處罰”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但馬修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的面孔,天使的心靈,他用他的愛,用他的細心,用他的寬容,用他的信任,一步步通往學生心門,打開他們被藤蔓所深深禁錮的那顆純粹的心靈。

離別時,那一隻只紙飛機在空中飛揚,訴説着對馬修的告別和不捨,那一雙雙在窗口揮舞的小手,揮動着他們對馬修的無限感激,那一句句歌詞,譜寫着他們對馬修學監即將離開的不捨和牽掛。

“犯錯處罰”,看似是有效的辦法,卻讓孩子們像行屍走肉一般過着似監獄的生活,沒有感情,沒有温暖,沒有快樂,沒有幸福,整座學校充滿着冷漠和黑暗。馬修的'到來讓一切發生了巨大轉變。他離開時雖心懷不捨,但拯救了孩子們原本破碎的人生和冷漠的心靈,這也是他作為學監、作為老師,最大的收穫和滿足了吧。

電影的結尾,佩皮諾和馬修一同離開了,而那天,正巧是星期六。曾經,佩皮諾每週六都會站在大門口等待父親,明知父親已故,卻仍苦苦堅守。我想,佩皮諾一直等待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一位如父親般疼愛他的人。他等到了,而那個人便是馬修。

整部電影環環相扣,微小的細節更是打動人心。人性、人情、人生、人心都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些玩世不恭的孩子也展開了他們獨特、精彩的人生。馬修先生雖然去世了,但那份回憶,只屬於他和學生們

第5篇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感慨頗多。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一個教師在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為一個音樂教師,用音樂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問題的孩子,並且最終改變了一些孩子的命運。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在克萊門特.馬修來到“池塘之底”之前,學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動—反應”,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壓迫孩子,一切行動全憑主管者的主觀意願,包括隨意體罰學生。但教育不應該是這樣,所以當馬修來到學校後積極地去教育學生,開展各類娛樂活動,在相處的過程中以一顆包容、寬廣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應當這樣,不因世俗中對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學校了他們都是相同的。作為教育者,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加諸與孩子。在知識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應當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並且用教育的力量來改變孩子的一生。

另一個方面,“因材施教”也應當被重視,強迫着去學不喜歡或者根本就不適合的東西,對於教育來説是一種失敗,我們應當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喜好、天賦並且依據此來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現頂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樂家皮埃爾.莫昂奇。作為一個老師應當與孩子找到共鳴。影片中的馬修和孩子們就是找到了他們共同的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使這些孩子在音樂方面找到了他們的立足點,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有教無類是一種教學態度,而因材施教則是一種方式,一種教學的最好的方式。至聖孔子也曾因發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充分尊重學生,不因無關學問的其它原因而歧視乃至拋棄他們。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更不會成為全才,通才。所以,我們要着重去發現學生的特長,優勢,進而去教育他們,並將它們引領上正確的道路,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正如馬修老師一樣,排練同學唱歌進而融入了他的班級,最終培育出了優秀的音樂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影片結尾時告訴我們的關於馬修老師離開“池塘之地”後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愛感化着其他的孩子,引導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為一個老師,在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學生事業有成跟讓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馬修老師是幸福的。

第6篇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温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這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馬修老師的經典台詞,也是能讓我們受益一生的一句話。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中,有各種各樣的壞學生,他們偷錢、詐騙、打羣架、辱罵他人,甚至還放火,抽煙,簡直是無惡不作!他們的校長便使用各種手段去嚴懲他們:鞭打,抽臉,關禁閉,做勞動……可這不但沒有阻止他們,反而使孩子們更加猖狂。

就在這時,來了位矮小的新代課老師,他就是當年失業的大音樂家馬修。馬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突然發現孩子們特別愛編歌曲罵人,有幾名學生甚至有着幾乎是上帝賜予的金嗓子,於是他就試着用音樂救贖這些所謂“無藥可救”的'孩子們,居然讓他們樂觀起來了,建立一支合唱團,他還成功馴服了禽獸班“危險問題少年”等級的新學生孟丹,讓他成為了自己合唱團中的男中音!最終,當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長也去領勛章時,孟丹燒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馬修。他從來不懲罰學生。對於學生,他寬容對待,當皮埃爾被關禁閉,皮埃爾的母親前來看望他時,馬修沒有説皮埃爾被罰的事,而是説皮埃爾牙疼去看醫生了,皮埃爾的母親只好掃興而歸;對於校長,他橫眉冷對,就在他即將被辭退的時候,他當面指出校長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對別人沒有絲毫信任之意與變態心理。

馬修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些事來,靠的是什麼?是工薪的誘惑嗎?不,做好做壞都是得那麼多工資,他靠的是職業信仰!畢竟,他是一名教師,教育孩子們是他的職責,既然他擅長音樂,那就用音樂去感悟心靈,教化學生,激發天賦,培育人才!正如他對皮埃爾的母親所説:“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個孩子!”

我最不喜歡校長哈森。他是個追名逐利的人,與馬修相比,剛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哈森眼裏,名譽、金錢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通是他的搖錢樹,賺錢機器。他的職業就是處罰學生,他只會坐等他人之功,獨佔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變態,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過,後來有一幕,我看了特別解氣,那就是孟丹燒學校的那一幕。像那種地獄般的地方,本來就不該有,看到哈森垂頭喪氣的樣子,我不禁想到:“惡人惡報!”

馬修先生對於孩子們到底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陽光,意味着通往心靈的一扇窗。是他——馬修,讓孩子們走出地獄,變得樂觀起來,行走在陽光大路上,獲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第7篇

在一所充斥着混亂暴躁的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問題學生收容所裏,有着許多“問題”學生、一名校長和極少數的老師。

“池塘之底”,顧名思義就是被家長和社會遺棄、遺忘在最底層。在那所學校裏,老師們冷酷無情、校長自私自利,他們的臉上都是淡漠刻板的神情;在那所學校裏,謾罵和體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直到有一天一名叫做馬修的老師來到了這所學校,他發現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具有很強的音樂天賦,便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藉此來開發他們對於音樂的潛力,並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師生都學會了寬容、理解和愛。馬修老師在這些孩子的人生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在自己的人生中立下了一塊里程碑。

剛開始看到劇名的時候我有些疑惑,為什麼要叫《放牛班的春天》呢?這個春天有什麼含義?後來我懂了。這個春天就好比在黑暗和絕望之中從外面透進來的光明,是秋風的蕭瑟與寒風的刺骨之後所迎來的温暖春天。春洗去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在早晨點的時候,暖陽高掛空中,温暖便在心中靜靜流淌。在孩子們的世界裏,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後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説起來,馬修老師為了孩子們真的付出了很多。他先是運用自己擅長的音樂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再一步一步地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巨大的突破。於是,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全、不成調,到最後的自信與默契,這一切的變化都是精通音樂的馬修老師意料之中的事。因為他知道,這些孩子們只是受到了社會的排擠、歧視,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問題”學生。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因為總有一天它會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讓我們在百靈般的'童聲之中不知不覺便掉下了眼淚,淚濕衣襟。全心全意為孩子們思考的馬修老師用他寬闊的胸襟和婉轉動聽的音律撫慰着孩子們飽受摧殘的心靈,讓一羣被社會遺棄的孩子變成想唱就唱的天使,度過了二戰剛剛結束那段艱難的歲月。正是有了馬修老師這樣一個可以改變你一生的好老師,孩子們的心扉打開了,温暖充滿了他們的心房,他們彷彿可以看見未來的希望在路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