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心得體會5篇 學霸情感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W

本文主題為“一個學生心得體會”,筆者將與讀者分享我在學習中的一些體驗和感悟。作為一名學生,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通過努力與克服困難,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希望這些心得能夠啟發並幫助到更多的學習者。

一個學生心得體會5篇 學霸情感總結

第1篇

以前聽於老師講課,被他獨特的教學風格所吸引,喜歡上他的教學,喜歡看他的教學實錄。讀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本書,再一次給我思想的觸動,同時又愈感親切。讀着讀着,就如同和一個慈祥和藹的人在對話,從中獲取他歷經風霜的智慧。我愈發喜歡上這位白髮蒼蒼、久經風雨、充滿智慧的老者。

我像於老師一樣,也有這樣的一個願望,那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有時問自己,我的學生喜歡我嗎?記得教的上一屆學生,調皮的小男孩很多,只要犯了錯誤,我有時對他們會很嚴厲的批評,有的家長對我説,孩子對我是又怕又喜歡。我就暗暗想,等下一屆,我從一年級就管好他們,温柔一些,儘量不發脾氣,只講道理!我現在教一個新的一年級了,的確是做到了温柔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孩子們好像比較喜歡我!記得放寒假的那天,有兩個小女孩放學了還不走,我問她們為什麼,孩子説老師,我不想放假!老師,假期不見,我好想你!還有一個小女孩在日記中寫道:到國中徐老師還教我們嗎?要是徐老師一直教我們多好啊!想得還挺長遠,我看了心裏甜絲絲的,看來温柔一些的老師低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喜歡的。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我,我並不確定,因為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而且是真正的喜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時刻謹記於老師的話,用真心寬容對待每一個孩子。週三那天發生了兩件事,一是一張紙條的故事,滿是不文明的語言,卻沒有人承認,我説:大家原諒他嗎?老師不想知道是誰?知道是為什麼嗎?我相信我這樣做這個孩子一定能明白老師的意思,我覺得他以後一定不會再做這樣的事。同學們也對紛紛表達自己想對他説的話,雖然不知道紙條到底是誰寫的,但是相信這個孩子一定知道怎麼做了。禮儀課上,有個孩子在課上説自己的小鴨子的轉筆刀丟了,樣子很着急,於是對孩子們説誰見了?下課都幫他找,這時有三隻小手舉起來,一位同學説老師我見過,一個黃色的,我説下課再説。可那小手卻不肯放下,非要説什麼的樣子,一個女孩説老師,我知道是誰拿的,她在託管裏玩過這時,那個女孩臉色有些不對,不敢抬頭,我心想這樣怎麼辦呢?我沒有問,也沒有處理。後來下課,轉筆刀順利迴歸。來到辦公室,心想:這個孩子能承認並還給別人,於是頓時有了教育的策略。下午,看她一直心不在焉的寫字,別人都快寫完了,她同位突然告訴我,老師她還沒寫。我批評了她,但又使勁誇獎了她,因為她上午主動把轉筆刀還給了別人,知錯能改是老師最欣賞的品質,我一定會原諒你。可是這次老師又要批評你了,浪費時間但是她心裏的石頭應該放下了,她用心寫起字來。。。。。。沒想到最後她又超過別人提前寫完課堂作業。後來我悄悄和她談話,告訴她老師為什麼這樣做,希望她記住老師的忠告,變得優秀,讓大家真正喜歡她。後來,班裏這樣的事沒有再發生,我很慶幸,寬容讓每一個孩子明是非,更能讓班級越來越有安全感,!

於老師的為師之道,在字裏行間讓我找到使每個學生喜歡的祕訣!我也暗暗下決心:要有甘草一樣的性格,讓每個孩子感受到你喜歡他,要用真心寬容對待每個學生。

一個學生心得體會5篇 學霸情感總結 第2張

第2篇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暑假的時候學校向老師們推薦讀過,當時就有反思,很好讀,不是理論,案例居多,是於老師的封筆之作。這個月,新學期開始,再拿出來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經的圈劃和筆記,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橫—寫在前面的話”中,於老師就提到,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從教五十多年做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

於老師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樣温厚。一個學生曾在作文中這樣形容於老師的笑,“於老師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評。”學生在語文課上畫畫、在課後鬧矛盾,於老師不是像其他老師一樣拉出來批評,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語言化解學生的尷尬,既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有讓學生顏面盡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儉”。温文爾雅、和藹可親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説,“温”是所有學生對所有老師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個特性是“包容”。於老師用了這樣一句名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對待學生,要包容,出於理解的那種包容,一種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那麼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滅了。再想想我,我是一個脾氣不太好的老師,可能是因為個別學生的不聽話,現在再想一想彌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楚莊王、曾國藩也可以容,對學生又有什麼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後,甘草的第三個特性是“調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觀察世界、處世行事的基本思維方式。西方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説過類似的話,過度和不足奶是惡行的特徵,而適中則是美德的特徵。兩位哲學家的見解驚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僅是一種哲學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於老師他就是甘願做甘草,做一個動腦子的人,做好人,做個温和的人,做個寬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學生的人。帶着思考教書,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軌跡,少走彎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是黃金萍老師在我教育教學中告訴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廬在薛小聽到的最有價值的一句話。於老師在書中介紹到,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他的影響很大,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如果老師能做到喜歡每一個學生,教育無疑會進入別樣的境界。但是於老師認為,如果要做到這一點,還是很難的。書中提到美國教育學家託德·威特克爾的一段話:“不強求你喜歡每個學生,但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如果你的行為並不説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麼喜歡他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麼,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雖然這句話第一次讀到的時候,我覺得會不會有點做作,但後來仔細一想,如果你能夠做出喜歡他的樣子了,那你的內心至少也不會討厭他吧。

對於如何能夠做到尊重、讚賞每一個學生,於老師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講課時,眼觀六路,用親切的目光看着每一個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時,以專注、期待、鼓勵的目光看着發言的學生;學生的紅領巾歪到一邊去了,幫他扶正;課外活動時,加入到學生跳繩的行列……而光有這些還不夠,還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師的名片,臉上有笑,學生就會有親切感,而無懼怕感。

於老師在書中提到,老師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師。於老師要求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將手倒背起來。他認為倒揹着手站在學生面前,彷彿樹立起了自己的權威,拉遠的自己和學生的距離。課上表演課本劇,他會和學生一起,扮演劇本中的一個角色,還會“反串”扮演,讓學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書中説的:“是師非師,是課非課。”;課後遊戲,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學生中間,同孩子們一起玩耍;大掃除任務,他也主動去班長那裏領任務,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衞生,儼然是一個孩子。

於老師認為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學生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教師的一言一行將會定格在學生的人格磁帶上,並且自動終生播放。每個學生都是心理學家,他們會對教師的所作所為做出評判。只有教師做好了,學生認同教師了、信服教師了,才會仿效教師的做法,才會接納教師的建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強調了教師以身示範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實踐反覆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當教師(包括家長)的言行一致時,教育的效果最大。

於永正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處處以身示範,充分發揮着榜樣的影響力。他無論何時何地,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總是將自己裝扮的整整齊齊,在穿戴上一點也不隨意;他無論是在黑板上板書還是給學生批改作業,字跡都工整認真,不敢有絲毫的潦草;他要求學生寫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寫下水作文,再“下水”中體悟寫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給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他犯了錯誤一定會當着學生的面承認,不掩飾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動,相關的工作一視同仁,大家一起來做,行動上不敢落後,而不僅僅是做一個指揮者;他備課認真仔細,一個字的書寫,一段話的朗讀,都反覆推敲;他每天認真閲讀報刊雜誌,以便了解最新的社會動態,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當師生融為一體時,教育真的是一種幸福,教育真的會變得簡單、輕鬆而有效。

於老師用一個個經典的教學實例,傳遞着他從教五十多年來一直在踐行的為師之道,讓我受益匪淺。五十多幾年來,他在三尺講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師的信念,那麼對於我這麼一個剛踏上講台的新人,又有哪裏可以不學習呢?

第3篇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於老師的書,就像是在聽於老師慢慢談話,於老師那些話如娟娟細流慢慢沁潤着我的心靈,感觸頗深,受益頗多。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一書是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的“封筆”之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正如於永正先生自己在書的前言中所説:“本書是我對自己從教五十多年的較為全面的總結。”書中描述了於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感悟,在教學活動中的偶得,但更多是於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

每個老師都有這樣的願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經驗告訴我,作為老師,想讓一部分學生喜歡你很容易,但是讓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你真的很難。那怎麼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從於老師的書,讓我對學生喜歡的老師,也有了更深刻,更豐富,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

一、學生喜歡的老師,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調和。

於老師説,要讓孩子喜歡你,必須做一個甘草似的教師,温和而寬厚,要真心的愛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個學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當做他們的朋友。把學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愛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一樣能夠温暖人,只要老師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喜歡。但是做老師,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嗎?於老師説:“一味温和是不行,還必須要‘嚴’。但是一味嚴厲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嚴而有愛,嚴而有方。

於老師認為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正在走進學生的心。在他的課堂上,於老師帶孩子表演小品,讓孩子們爆笑,讓學生感覺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課後遊戲,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學生中間,同孩子們一起玩耍;大掃除任務,他也主動去班長那裏領任務,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衞生,儼然是一個孩子,讓孩子特別願意親近他。於老師把童心不泯總結為這麼幾點:一是始終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氣”;三是理解和體諒學生;四是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想做。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我始終認為教師就應該愛自己的學生,並且要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學生感受到了愛,他自然就會同樣的愛上你這位老師,也會對你所教的課程感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了。在書中,於老師説:“我們要理解學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臨下地俯視學生,不帶有色眼鏡評價學生,在教學中實現“平等對話”。於老師就是這樣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贏得的學生對他喜歡,從而喜歡上他的課堂。

總之,讀到共鳴處,我不僅在心裏為於老師鼓掌,被他樸實的才華和實在的教學藝術所折服;看到於老師幽默化解師生之間許多尷尬的瞬間,拍手叫好並立即採納吸收,付之今後教學中,仔細想想於老師能做到如此,應緣於對語文教學的摯愛,對學生的摯愛,對教育事業的摯愛。

第4篇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們搭建了這樣的閲讀學習和讀書交流的平台和任務,我也才真正的有機會靜下心來細細拜讀了於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從中收穫頗豐。

於永正老師曾經説過一句話:教了48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為教師,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老師來塑造自己!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終向學生交出這樣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寬容;反面是負責,下面是嚴格、頂真、耐心。我想,讓於老師永葆青春的奧祕或許就在於他有一顆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遠勤學的恆心吧!

於老師在開篇第一章把學生之所以喜歡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首先是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儉讓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現;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標誌。微笑是於老師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體現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賞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看到的就只是優點,會覺得到處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圍,看別人就什麼有點也看不到了,會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縣內無好人。處處留心皆學問。鏡子無處不在。於老師説:在校園裏走一圈,有的教室裏的老師和風細雨,學生異常專注;有的教室裏的老師聲音洪亮,教鞭甩得啪啪響,教室裏卻曾經是孩子。再者是調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厲、威而不猛。一味的温是不行的,還必須嚴,温與嚴之間把握好度,於老師不愧為智慧型的老師,於老師的做法形象的稱為打了一巴掌,別忘了及時揉一揉。

每個學生都渴望老師喜歡他。美國託德威特克爾:不強求你喜歡每個學生,但要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如果你的行為並不説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麼喜歡它們都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麼,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句話、一件小事、一件小禮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則,微笑是一張永恆的名片,掌聲是有力的讚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達對學生關愛娥一種方式。是的,調整好心態,把握我好尺度,多換換角度思考,你的課堂定會收穫別樣的風景。

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可能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獨特的魅力。

通過讀於老師的書,我深深被於老師有着像水一樣温潤、奉獻、寬容、清潔的品質所打動。我欽佩,我折服,欽佩於老師的智慧,折服於老師的中庸。最後引用於老師的話: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教師,就讓我們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做最好的自己!因為生命與我們只有一次。

第5篇

有這樣一個經典故事:一位母親牽着6歲的孩子去商場購物。她原以為孩子會很開心,沒想到孩子在商場裏卻哭哭啼啼,無止無休。當她蹲下身子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麼快樂可言?

成年人思考問題的方式、觀察事物的視角、處理事務的方法與孩子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的。高明的教師,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設法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用自己的知識、教養、智慧、德行來影響、陶冶、感染、感化孩子。於永正老師説:'教了47年的書,最終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這句話的背後反映出了他對教育本質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説:'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的成長需要玩。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為孩子留出玩的時間。只有老師自己非常喜歡玩,在課堂上帶着孩子“玩”的過程中,才能常常玩出新境界,讓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在人們的印象中,課堂教學應該是比較嚴肅的,但會“玩”的老師的的課堂並非如此,一個個生動、幽默的故事,一場場富有情趣的遊戲,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獲得了新知,體悟到了成長。因為一個人只有親身經歷一些有意義、有情趣的活動,才會在記憶裏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而每一個精彩的活動都會留給孩子一顆珍珠,當他長大後,歲月的絲線把這些珍珠穿起來,就成為人生寶貴的項鍊。

作為一個老師,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不能太像老師。一個童心未泯的教師,是一個具有好奇心、孩子氣的教師,是理解和寬容學生的教師,是能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所做的教師。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知道學生真正需要什麼。學生只有認同教師,信服教師了,才會效仿教師的做法,才會接納教師的建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