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發言稿5篇 教研新動向:思維創新,提升教育品質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7K

本文將為大家帶來關於教研活動發言稿的內容。教研活動是教師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合作研究和經驗分享,旨在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教研活動的意義和目的,並分享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的心得和體會,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教研活動發言稿5篇 教研新動向:思維創新,提升教育品質

第1篇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個充滿收穫的季節裏,我們迎來了大青咀鎮東片“四校聯合體”主題教研活動,能作為此次活動的牽頭校,我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嶺國小的全體教師,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幾位領導,能夠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更是難能可貴。

執教此次教研活動的三位教師,分別是老師、老師,和王老師,其中王進老師是師範畢業生,20xx年參加工作,業務出色,工作務實,教學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陶老師是09年特崗,在我校工作三年,現在已

經給編,陶老師家是遼源市裏的,作為一個城裏的孩子能在農村這麼踏踏實實工作,這一點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師所沒有想到的,陶老師的工作非常認真、務實,他所教的班級以及他所代的兩個班的英語成績始終是名列前矛。王老師是一名代課老師,她雖然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但他的教學經歷比王進老師和陶金虎老師加在一起還要長,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學經驗豐富,工作一絲不苟,她所教的班級連續幾次統考都是名列第一,當開學初我找她讓她承擔此次教研活動時,王老師有一些退縮,她跟我説:“校長啊!你讓我教班我行!你讓我講教研課,搞主題教研,我可不行!”後來在我的鼓勵下,王老師也承擔下來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師的想法也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心聲,不想搞主題教研,不知道怎麼搞主題教研,其實主題教研就是學校的教研活動圍繞一個確定

的主題來進行。這個研究主題的提出來自於教學實踐,來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急於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我校根據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注重趣味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托爾斯泰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才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構建有效、高效的課堂。在這三節課中,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有一定的體現,如陶老師的數學課中分別設計了俄羅斯方塊的遊戲導入,flash動畫的形象演示,學生直觀的動手操作,層層遞進、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以及設計自己喜歡的作品。王豔萍老師的田園風光影片導入,自主選讀課文,畫自己心中的

大花園。王老師生動的談話導入,腦筋急轉彎引出單詞,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教學單詞,拍手歌記憶單詞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以趣味教學模式來構建高效課堂。但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在接下來的交流研討中,能夠暢所欲言,多提寶貴意見,指出不足,彌補缺憾,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教研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瑟瑟秋風吹來了陣陣涼意,卻吹不走我們對主題教研的濃濃熱情,讓我們藉着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東風,紮實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趣味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力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把我鎮國小主題教研活動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教研活動發言稿5篇 教研新動向:思維創新,提升教育品質 第2張

第2篇

“用字母表示數”既是人教版七年級第三章的起始課,也是整個國中階段代數學習的基礎,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是否得當將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準確地建立符號感。在本節課中本人站在綠色環保的角度,以“小青蛙”為人文主串線,設計了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串,在問題求解的討論中,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的變化規律”的過程,並用字母表示規律,讓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對身邊所有事物充滿了好奇,對具有規律性的問題充滿着挑戰的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有很強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表達、推理、歸納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通過相互間的合作交流,能對某一具體問題展開探討與分析。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潛藏着“符號意識”,這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重要基礎。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理解用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字母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初步建立符號意識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體驗觀察、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現實情境、實際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為創建綠色校園作貢獻;在探索中發現結論,體驗數學的簡潔美。

① 1只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②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③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教師提問學生:誰能將這首歌繼續唱下去?學生回答後教師點撥:這位同學唱的既好聽,又準確,你知道這裏隱含着什麼數學道理嗎?如果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數,這首歌又該怎樣唱呢?

學生歸納出: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 (美妙的童謠在空中盪漾,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感受着用字母表示數。) 以一首兒歌貼切而自然的引入,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的規律性及用字母表示這一規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列一列:為了測試小青蛙的彈跳高度與相應水平距離之間的關係,小明通過測驗,得到下列一組數據(單位:釐米)

請仔細觀察此表,你能找出哪一對(上、下兩個)數之間存在的關係嗎?在上述問題中,如果我們用a(釐米)表示彈跳高度,那麼相對應的距離為(釐米)。

(由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入手,使學生能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利用表格呈現數據,在學生經歷觀察、比較、猜想的過程中,提煉出兩組數據存在的對應的數量關係;已知用字母表示某一個數據的基礎上,用該字母表示相應的另一個數據,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這是用字母表示數的一個重要特點。;

2)寫一寫:如果用字母m、n表示任意兩個有理數,那麼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該如何表示?

3) 試一試:如圖,你能用字母表示大正方形即小青蛙一家四口捕捉害蟲的區域面積嗎?你有哪些方法?

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能順利用字母表示學過的一些運算律和幾何圖形的面積,讓他們找到數學中熟悉的影子,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和延續性,提高學習新知識的信心。

如圖按灰色小方塊遞增的速度放置,不管放到哪一層你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利用手中的小方塊拼一拼,解釋其中藴

(利用實物投影儀,派學生代表上講台演示,教師及時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作出激勵性評價)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嘗試,踴躍參與合作,形成良好的課堂探究氛圍。)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展開討論,並齊心把階梯狀圖形補充成熟悉的長方形,並利用簡單的圖形解釋上述規律;提供學生動手實踐的平台,使其更好地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釋這一規律,將本節內容的難點突破;使學生體會到用字母可表示具有一般規律的事物;讓學生在合作中變和諧,在探究中更聰慧。

①若每隻青蛙每天只吃害蟲x只,那麼5只青蛙每天能吃害蟲 只; ②青蛙爸爸每天捕捉70只害蟲,小青蛙每天捕捉40只害蟲,它倆m天一共捕捉 只害蟲,m 天裏青蛙爸爸比小青蛙多捕捉 只害蟲;

③如果小青蛙用t秒跳完的路程為s米,那麼它的速度為 米/秒。 (一定量的人情化練習,滲透了環保思想,反饋了學生的課堂效果。) 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廣泛性與數學的簡潔美。

學生歸納:這節課以青蛙作主人公讓我們多了份創建綠色校園的責任感,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為我們研究實際問題帶來了方便;有些數量關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簡明,更具有普遍意義了。

為兄妹倆劃分了負責區域,如圖將長方形四邊的中點順次

連結圍成的面積由青蛙妹妹負責捕捉害蟲,其餘部分由青

蛙哥哥負責捕捉害蟲,你能用字母表示青蛙哥哥捕捉害蟲的區域面積嗎?

在這塊捕捉害蟲的區域裏,你還能為青蛙兄妹倆劃分出其他捕捉害蟲的任務分配方式嗎?試着做一做,並按你的設計求出青蛙哥哥和青蛙妹妹相應的捕捉害b蟲的區域面積。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目的是要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在交流學生作品的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學生的思維火花。通過交流展示,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中始終貫穿“小青蛙”這一人文情景,讓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建立了符號感。將“綠色環保”溶入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創建綠色校園的責任感,同時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情景中順利寫出用字母表示一些運算律和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多角度的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驗成功的快樂,提升學習的信心。

通過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反饋評價,突破教學難點,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抽象出數學關係和變化規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事物從特殊到一般的發展規律和由一般到特殊的應用規律。從而體現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並給學生創設寬大的空間,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一個開放性問題,崩現出許多思維的火花,一個新穎設計的湧現讓數學課堂散發出絢麗的光芒,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充分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第3篇

感謝**研訓中心和**中心國小為我們提供的這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今天觀摩了四節《跳高課》及湖熟國小的大課間活動,學到很多,受益匪淺,為體育教師的精湛教學和**國小班主任對大課間的熱情付出深深折服,現在我就**國小李老師的《跳高課》談談我的收穫。

首先,李老師的這節課嚴格遵循了體育課堂教學規律,落實了5分鐘慢跑,從準備動作入手,然後進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學,接着進行遊戲教學,最後在結束部分進行放鬆練習和師生小結。

其次,李老師這節課突破了跳高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了趣味性強的特點,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的跳高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發展自己的彈跳能力。

第三,李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合理,環節緊湊,講解流暢,示範標準,評價適時,分解合理,密度適宜,從開始的用短繩代替橫杆,引導學生起跳,到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跳起,從一步跳起的詳細講解到三步跳起的標準示範,逐步提高學生跳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跳的動作,水到渠成地學習跳的動作,無不彰顯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討:李老師讓學生確定起跳腿,並用短繩綁起做記號,這很好,但有個別同學是右腳有勁,第二組的第一個小女孩,李老師教了她好多次,她總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後來李老師把她帶到邊上個別輔導,但我認為,把她換個方向從左邊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確的了。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讓學生在成功快樂中發展了自己的彈跳力,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效果較好,這僅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第4篇

今天是我們低年級語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將識字教學開展的紮實,有效,這是我們呢本次教研活動探討的一個主題。這次的教研活動我們分兩部分進行。首先由我們呢教研組的各位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在識字教學方面的體會;然後結合上午。。。老師執教的《識字六》在識字方法進行交流。

下面就請我們的各位老師説一説自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才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怎樣在國小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從想學、樂學到主動學習呢?通過實踐,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實踐中,我注意結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複,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風”字,謎面編成“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對後,興趣來了,我趁機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 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後,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在“手”字謎的啟發下,很快編成“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的字謎等。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談到猜字謎識字我也有自己的體會:根據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和有趣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等特點,在識字教學時,我常常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營造輕鬆快樂的識字氛圍,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

1.創設遊戲情境。對於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學生而言,遊戲可以説是絕大多數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喜歡玩遊戲,教師要

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創設出豐富多彩的遊戲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五課《一株紫丁香》的識字時,我就創設了猜字謎的遊戲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牛兒躲在屋檐下,抬頭看天少一畫(牽);四四方方一間房,一根木頭放中央(困);舌頭嚐出甘蔗味(甜);一人靠在木頭旁(休)。當我念出第一句謎面時,學生們就開始積極思考,反應快的同學很快就想到是什麼字。“猜字謎”遊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輕鬆地掌握一些難記的生字,而且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關於趣味識字我也説幾句:我採用的是“編兒歌識字”的方法。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 ,如我教“問”字,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每個學生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新事物,得到肯定之後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並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求新知。

教師要想方設法地保護學生的這種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換、加、減”識字法。比如在教學“始”字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即我們可以把以前學習過的熟字“治”和“抬”換掉偏旁,把“治”字的三點水換成女字旁或者把“抬”字的提手旁換成女字旁就成了“始”字。用熟字換偏旁組新字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分清楚生字的偏旁特點,而且可以使學生回想起以前學習過的熟字,起到複習和鞏固熟字的作用。再如學習“歎氣”的“歎”字時,學生會採用加一加的方法,一個口字加上一個又字,合起來就是“歎氣”的“歎”字了。又比如“一顆葡萄”的“顆”字,去掉頁字旁就變成了“果實”的“果”字,這就運用了減一減的方法來識字。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我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我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着孩子們渴求的眼睛,我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説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後的時間裏,許多家長反

映他們的孩子不再沉迷於電視,而是纏着要他們講故事,也愛自己看故事書了,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問家人。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着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啟迪心智。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裏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詠鵝》、《春曉》、《村居》這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準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第5篇

大家好,歡迎大家不辭辛勞來我校參加本次教研活動,我謹代表學校向各位做一個關於我校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介紹。

一是我校立足於特殊學生,堅持“以人為本、育殘成才”的辦學理念,並將辦學理念滲透到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關注學生的發展價值,激發起學生行為的湧動,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學校辦學理念中的具體體現,它強調將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發展學生個性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牢固確立學生在學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不歧視學生、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到一些生活、生存的.本領,縮短他們與健全人的差距,適應社會,迴歸主流。

二是加強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繫生活,強調學生要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因此,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生活化。“生活化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滿足學生的審美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實質是生成思維,要求教學過程從“知識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不把教學過程作為“事實”來看待,而要作為價值來實現,它與傳

統的教學相比,“生成性”是其認識活動的基礎。我校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觀念,進一步的確立了教師教育理念,我們倡導的是:讓生活走進教育,讓教育改變每個孩子的生活。

我校現有7個教學班,學生88人,其中聾生22人,智障學生66人。近年來中、重度智障學生的比例逐漸上升,生源的變化改變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式,學校辦學目標的重心也隨之發生轉移,培智學校課堂教學生活化、讓智障學生學會生存、適應生活逐漸成為了培智教育面臨的新的課題。

智障兒童的智力低下,具有學習速度慢,效果差,注意力集中困難,缺乏計劃性和學習興趣、綜合與應用能力薄弱等學習特徵。這些特徵告訴我們,如果教給智障兒童一些分散的、聯繫不太緊密的、需要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學科知識,他們一定會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例如對事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狀態,難以獲得完整的圖像。智障兒童學習的遷移能力差,學習動機水平低,容易造成學習興趣減弱。因此,對智障兒童採取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尋求有效的適合他們學習與易於掌握的課程設置內容和方法。把智障教育的課程內容生活化及課堂教學生活化,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為了解決“學生難教、知識難懂”的難題,我校針對不同類別的殘障學生相繼開設了“十字繡”、“烹飪”、“蛋糕製作”、“模擬家庭”、“模擬超市”課程。我校以學生生活技能培養為切入點打造特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温馨舒適的學

習、生活環境,為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這羣特殊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20xx年成功創建為銅梁區“生活技能特色學校”。

為了讓智障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生活技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促進社會性發展,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編寫了《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略校本課程》。包括:健康飲食、穿着、如廁、身體清潔、就寢等。在本課程中,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運用學校各功能室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保護和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其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在教學中,我們以課堂為抓手,着眼於全體特殊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以開放、體驗、創造、發展為主線,構建了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學習為特徵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實踐意義,為特殊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可借鑑的良好範例。將課堂教學作為重點和突破口,學校專門建了模擬超市、家庭房間、烹飪間、蛋糕間等情景教室,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提高了可以實體操作的硬件設備。實現了以真實的任務為學習內容,將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課內訓練與課外訓練、模擬訓練與真實訓練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在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訓練項目任務驅動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於實踐,促進了特殊兒童生活技能的提高。

模擬家庭以生活語文、品德與生活、生活常規等課程為載體,讓培智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家庭生活的技能、禮儀等。“模擬家庭”功能室內設有真實的(衣櫃、梳粧枱、化粧鏡、牀、被子、褥子等)家居生活必備品,在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培養培智學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家庭品德禮儀、居家安全意識等方面的能力。

模擬超市則是結合勞動與技能、生活常規、生活數學等課程,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課程資源和功能室的設施設備。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學會認識超市內的相關物品和超市購物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超市禮儀,具備超市購物的相關認識。

另外,烹飪和蛋糕製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學生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學校要把校園作為重要的快樂學習資源,並充分發揮其學習功能。一方面要在烹飪和蛋糕製作教學中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學習效果。利用課前、課餘定期播放相關佳餚、美麗蛋糕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受到薰陶;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展出學生的各類作品的照片;通過品嚐活動讓學生體驗分享的樂趣。讓每一道菜、每一塊蛋糕都可以説話,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我校一直比較重視對智障兒童進行生活化教育,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我校20xx年承擔了市級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研究》和重慶市子課題《智障兒童良好健康生活習慣研究》及並分別於20xx年2月順利結題和20xx年6月順利結題。通過課題研究,使得學校從教育教學研究的層面出發更深層次的對本校培智兒童進行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促使老師們採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對智障兒童進行教學;加深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繫,號召家長參與到學生生活化教學中來,教學成果讓家長滿意;使得我校參與研究的所有成員獲得成長,在研究中嘗試錯誤,總結經驗,最終總結出先進的經驗。

通過生活化教學,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表現在飲食、穿着、如廁、身體清潔的、就寢這五大方面的自理能力明顯提高。

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的課程觀決定着教學觀,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教材解讀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彼此傾聽和分享各自的認識成果的過程。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意識及教育智慧。在學校關於生活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帶動下,教師們通過發現和解決培智兒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到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念,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習得相應的生活技能。通過生活化教學研究,廣大教師圍繞“生活化課堂教學”積極撰寫論文,近幾年來,參與課題的教師公開發表了《淺談讓智障孩子正常就餐》、《淺談智障兒童個人衞生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的入廁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談智障兒童身體清潔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衞生習慣促智障兒童健康成長》、《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個案研究》《智障兒童心理之我見》、《生活教育在智

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智障兒童生活技能教育》等論文。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我校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通過課題研究得到鍛鍊,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明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我校近年來對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再結合智障學生教學的相關報告、文獻資料,我們認為今後要更好的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目前我校培智班選用的是重慶市出版社出版的重慶市培智學校教科書,教材內容較以前的版本先進、實用很多,更加切合培智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智力水平。但是由於每個地方總會有所差異,因此,我校認為根據實際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更能滿足學生需要。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更牢固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及時達到並超越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智障學生的特點是學得慢忘得卻很快。所以我們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仍要採用反覆操作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把不太熟練的動作變為熟練地技能,把已經學到的能力運用於生活。常常是一個內容的操作如果不是很理想的,就進行展到廚房、宿舍以及培智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這對低幼智障兒童可能有些困難,但我們可以嘗試在校園有組織有指導地在適宜低幼培智學生活動的場所進行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面我們也臨着新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生源由單一趨於多元。現在,我校既有聾啞生,又有智障學生,而且智障生的人數越來越多。智障和聾啞是兩類不同的殘疾,這兩類殘疾兒童的心理又有完全不同的特點,這使我們面臨着新的困難和挑戰。二是認識問題。對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師的共識,但對於智障兒童的心理問題,教師往往歸結為智力問題,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如何有效地對智障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校急需解決的課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