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的國小生觀後感5篇 《豆芽》帶給我成長與感悟:一名國小生對電影的思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2W

《豆芽》是我國著名的國小生學習讀物之一。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和形象,適合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涵蓋多種故事、科普知識和趣味題材,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和歡迎。本文蒐集了國小生的觀後感,展開對《豆芽》的評價和讚美。

《豆芽》的國小生觀後感5篇 《豆芽》帶給我成長與感悟:一名國小生對電影的思考

第1篇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種植豆芽,觀察豆芽生長的過程。

我興奮地找來一個杯子,裝了半杯泥土,再把十顆綠豆灑在泥土上面,然後蓋上一層泥土,蓋在綠豆上,澆了一些水。過了幾個小時,我用尺子輕輕地撥開泥土,呀,我驚奇地發現,一顆綠豆的皮裂開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好像在説:“好熱好熱,我要脱掉衣服透透氣!”我馬上把泥土蓋上,對它説:“不要着急,明天,你一定能茁壯成長!”準備睡覺了,我非常期待第二天綠豆會發芽、成長。晚上,我夢見豆芽不但沒有長不大,而且還越長越高,變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早上,我從夢中醒迫不及待地跑向陽台,看看我鐘的豆芽是不是長到天上去了。啊,真失望啊!豆芽的莖怎麼只長出了一點點?難道是發育不良,營養不夠?我趕緊又灑了一些水在泥土上面,等待豆芽繼續發芽。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我一早起來,就趕緊去看豆芽,發現豆芽竟然長出了五、六釐米,它的身子彎彎的,像在熱情地歡迎我們來到它們的豆子樂園。

今天,我發現豆芽的根穩穩地扎進泥土裏,豆芽完全脱掉了它的綠色衣服。它的身體又白又壯,它又長高了五、六釐米左右,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泥土上。豆芽上的嫩葉慢慢地長出來了,嫩葉都向兩邊展開,它們有的挺着身子,有的像一個老公公彎着腰,還有的很害羞,躲在泥土裏不敢出來見人。

《豆芽》的國小生觀後感5篇 《豆芽》帶給我成長與感悟:一名國小生對電影的思考 第2張

第2篇

這是一個由豆芽而引發的夢想。看完之後,故事中那位媽媽那句滿含鼓勵的話語——“我們試試”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迴盪,就猶如一劑神奇的養料滋養着我們的好奇之心,引領着我們勇於嘗試,樂觀地面對生活。因為正是這句“我們試試”,試出了“我”精彩的人生,也引發了我們無限的思考。

小女孩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有一次她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小姑娘一直盯着一個攤位在看,媽媽注意到了,便問她:“親愛的,你在看什麼呢?”原來小女孩看到了豆芽攤位上有許多人在買豆芽,便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得那麼好?”媽媽回答説:“因為只有一個攤位在賣豆芽呀。”這時候,小女孩就問媽媽:“那我們可以種來賣嗎?”媽媽的回答是:“嗯,我們試試。”

不是當頭一棒,打消孩子好奇心,雖然這位媽媽有着我們都認為合理的,或者説是可以接受的理由——貧窮而又繁忙,因為窮,她可以説負擔不起這樣的嘗試或者沒有地方進行這樣的實驗,因為繁忙,她可以敷衍孩子,但是,她卻微笑着告訴孩子“我們試試”。

“我們試試”,這是對孩子一個承諾。無論成敗,我願意與你一起承擔後果。“我們試試”也是對孩子好奇心的尊重,你有這樣的興趣,我希望和你一起來實驗,用實踐來滿足你的好奇心。都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願意花費我的時間,我的精力來滿足你的好奇心,或許在物質上,在生活中我能給予你的不多,但我願竭盡我的所能來支持你,這才是孩子正真需要、真正在乎的東西。

“我們試試”更需要用實踐行動來兑現自己的諾言。短片中的媽媽回家真的和小女孩一起種起了豆芽。他們準備了一些籃子和土,在陽台上,開始種豆芽。第一次,豆芽很快枯死了。媽媽這個時候看着女兒傷心的臉説:“沒關係,我們再試試”。第二次,他們找來了一本關於如何種豆芽的書。在改進了種豆芽的一些方法之後,小女孩很期待的問媽媽:“這次我們會成功嗎?”媽媽滿臉笑容的説:“我們試試”。但是,結果再次令人失望,第二次嘗試又失敗了。母女二人認真尋找問題的所在,並開始了第三次的嘗試,女兒問媽媽:“它會成功嗎?”這時候媽媽再次露出自信的面容:“我們試試”。

終於,豆芽長出來了,這時的“豆芽”已經不是簡單的豆芽了,它濃縮了母女二人的辛勤汗水,密切的陪伴,互相的鼓勵,共同的成長。小姑娘看到豆芽長出來的那一刻,高興的無法用言語表達。媽媽看到小女孩開心的面容問道:“我們要不要試試種點別的?”小女孩這時充滿自信的學着媽媽的説話方式:“我們試試”。

“我們試試”,這種精神已經伴隨着“我”的生活,我們的實驗,滲透入“我”的靈魂深處了。

正如“我”説的,媽媽説的“我們試試”就像一劑神奇的養料滋養着我的好奇之心,讓我的知識之樹成長得無限繁茂。母女二人不斷探索,不但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而且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原型netnapa saelee 如今已順利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拿到了sarnrak project獎學金,在瑞典從事研究工作。

“我們試試”,就這樣試出了主人公精彩的人生。同時,它猶如一座燈塔,也為我們芸芸眾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奮鬥的目標: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善待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並陪伴孩子多去嘗試,去探索,“試”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如一代文豪蕭伯納所説,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放開手腳,拋開束縛,大膽嘗試,在嘗試中積累經驗,在嘗試中綻放精彩的人生。

第3篇

我愛做實驗,這次,我觀察了豆芽的生長過程。因為,黃豆變豆芽的過程使我很感興趣。

首先,要挑黃豆,把那些受傷的黃豆拿走,否則會引起所有黃豆的壞死。接着,把它們泡進冷水裏,放在室內,室內的温度越高越好。第一天,黃豆漸漸泡開了,小豆豆長胖了,變成了大豆豆。我把水倒掉,往杯子裏放了一塊毛巾,毛巾上壓了一個東西。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天天給豆豆“洗澡”,而且,要用通過毛巾把水傳下去的方法,傳下去後,再使勁按住毛巾將水倒出,不可以讓豆豆相互碰撞。第五天,我給豆豆“洗澡”時,小心翼翼地把毛巾拿開,看見豆豆上長了一個小小的芽兒,我擔心地問姥爺:“如果毛巾把新長出來的芽兒壓死怎麼辦?”

姥爺給我講了個故事:“從前,有位科學家,想看看骨頭裏的樣子,可是弄不碎骨頭,於是,科學家就找了一些芽兒的種子,把它們種在骨頭裏,幾天後,那些芽兒長了出來,把骨頭頂開了,科學家就可以做實驗了,這就是種子的力量。”聽了這個故事,我放心的把芽兒放回了陽台上。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黃豆們在我的精心呵護下都長成了豆芽。我讓姥姥幫我把豆芽炒熟,我吃上了自己培育的豆芽。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美滋滋的。

通過培育豆芽我知道了什麼東西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只要肯努力,就會有好的回報!

第4篇

小綠豆大小如米粒般,手感摸着比較粗糙,不大舒服。長莖芽的地方在豆兒頭上的小黑洞裏。它顏色深綠深綠的。

我找一個大缸,把它一個個放缸中。然後又抓了巴放入缸中,接着我接了一盆8~10度的水倒到缸裏。現在,我擼起袖子伸出手抓了抓綠豆,手感就越來越好了。它們一會從我指縫裏鑽出來,一會又縮進去。幾個小時後綠豆便掉了層皮。第三天,它有了蠻大的變化:顏色變成嫩綠的了。樣兒變化更大;綠豆有的挺將軍肚,有的把“內衣”都撐破了,有的……豆芽兒又掉了一層皮,顯得更光、更滑了。芽兒探出了頭頭,緊貼着綠豆。有三個豆特別顯眼,一個叫“胖墩子”它太胖了。別一個叫“瘦娃兒”,它又太瘦了。還有個叫“小氣鬼”它呢連個皮都不破,專門不讓我吃它。到了第五天,一大早,我就跑向廚房,去看綠豆。豆子把身上的衣裳一層一層的脱下,現在再摸摸它,它就會貼在你手上。一個個綠豆比原來更肥了,更胖了,有的甚至裂了道縫。再看看尾巴,已經有一釐米了。那三個外號豆變了。“胖墩子”長的又胖了,“瘦娃兒”更瘦了,“小氣鬼”還行,大氣了幾分。

第5篇

“叮咚……叮咚……”,金燦燦的豆子滾落在裝着水的小碗裏。豆子泡在水裏,顏色顯得更加翠綠。過了幾個小時豆子的皮兒變得皺皺巴巴的,原來豆子吸收了水份。

經過一天一夜的浸泡豆子膨脹了,挺着一個大肚子,比原來大了一倍呢!胖胖的腰部冒出了一丁點小芽苞,探頭探腦的欣賞着這個神奇美麗的世界。

我們泡豆芽也挺簡單嘛!媽媽告訴我,每天要換二到三次水,使豆芽有濕度,並且要用一個濕抹布,均布的鋪在上面。

到了第三天中午,我仔細的看着此時的豆子,它們已經膨脹了2~3倍,豆子的腰部漸漸長高了,發胖了。只是有幾粒發胖,卻遲遲不發芽。它們由黃色變成深黃色,又由深黃色轉為褐色,我問媽媽,媽媽説:“這幾粒是去年剩下的,緊緊的捂在塑料袋了,其餘是今年媽的散放着的,你仔細的想一想。”我想了好長時間,終於開竅了,原來保存種子需要空氣,而這幾粒一直在塑料袋裏捂着。不通風通氣、喪失了生命力。嘿!真有意思!長豆芽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增長見識呢!

過了幾天,我發的豆芽爭先恐後,直立而起,豆芽頂豆,豆瓣開花,金燦燦的一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