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有效教學方法心得6篇 "教學成功祕訣:有效方法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7.64K

《有效教學》是一本教育界倍受推崇的著作,在教學方法和策略上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導。本文將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和心得體會,分享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教學。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有效教學方法心得6篇

第1篇

通過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對上學期整體工作的回顧,我有如下一些具體心得: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説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電路、圖型連接、各種物理電學公式的計算、實驗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我在總結自己教學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怎樣提高學生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通過我一年來不斷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以後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考試考的是題,所以教學的過程就是教會學生解題的過程。審視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大量的練習,學生難以做到熟練準確。每次練習其實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缺陷的一次填補。以前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以後要多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另外,要適度的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充,不能過分的擴充知識。不然就會喧兵奪主——擴充的知識既不是考試的重點,又佔據了學生大腦的大部分空間。轉移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利於重點知識點的深化。然而“讀書便唯讀書”的觀點,是我一直都很反對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入了擴充,但是太多太雜,擾亂思維,適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們要培養的是新一代的社會棟樑,那麼就不能讓他們成為雜而亂的麻!讓他們的思維向深度發展,太浮於表面的“博”只能是門門懂樣樣瘟。在知識的擴充和興趣的培養上,我得出了新的觀點——潛心書本,關注興趣。備課時自己的思路要以課本為牽引,講課時要指引學生的思維圍繞着課本、以及資料展開。如果思維脱離教本過遠或者思維擴展過快,由於學生的思維有限,便很容易出現上課走神。如果這個現象長久了,對於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學生來説,這將成為他們的困擾,隨後變為負擔,然後自我放棄,最後輪為差生。。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有效教學方法心得6篇

第2篇

有效課堂是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角度來評價教學行為,關注課堂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發展。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着“放羊”、“灌輸”、“表演”等多種“低效”現象,阻礙了課程改革的進程,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師需要準確掌握教材,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課堂教學的立體化目標,預設主要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用心創造主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意願、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嚴謹,要善於引導,盡力教好學生如何學習。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讓學生及時實踐和鞏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來評價或診斷教學行為的。過去,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合格”、“高質量”等綜合評價和綜合評價。評價視角雖然也包括對目標任務“結果”的評價,但更側重於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許多開放類變成了“性能類”。為了“表演”一節課,有時老師和學生必須“排練”幾次。“有效課堂”從“結果”的角度出發,着眼於教學預設目標的實現、學生習得的生成和發展。所有能有效促進學生髮展,並能有效地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稱為有效教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相互參與,相互影響,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教學智慧的教學,是注重師生健康發展的教學。

1. 羊放牧類。片面理解課堂教學的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放棄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放任自己進入放任狀態,非教學活動過多,教學秩序混亂,教學目標虛化,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是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必須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2. 教育類。充滿了解釋,傳統的講座。在教學中,仍然有一些教師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習慣於“講課”,試圖把書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總是主導整個課堂,忽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忽視學生思維的啟發,忽視學生潛能的生成和發展。有的課堂表面上表現學生的參與,但“問題”沒有靈感,“活動”沒有主動性,“討論”沒有探究性。最後,老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學生不僅要學習大部分由教師講授的學科知識,還要學習大量的其他知識;在課後很長一段時間,學生在課堂上繼續學習和探索資料;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3.表演類。這種課堂由於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表現而脱離了“正常課堂”,這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是常見的。由於整個過程是定向的,學生的發展性思維在課堂上沒有火花,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靠課堂教學。有效課堂的研究應立足於正常課堂。

第3篇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深陷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以“時間戰”“題海戰”為教學法寶,這樣雖然能暫時地提高學生成績,卻嚴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其結果是高投入低效益,教師累學生苦,付出與效益不成正比,今年我們學校組織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讓我對教學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有效教學是指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學生學得好不好。具體地説,有效教學有四條標準:首先,教學有價值,教學的價值體現在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第二,教學有效果,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生學習有無進步;第三,教學有效率,教學效率體現在學習者用最少的投入達成目標;最後,教學有魅力,教學的魅力體現在吸引學習者繼續學習。

通過對有效教學的深入學習,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無效的教學行為。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精心的計劃和準備課堂內容,爭取讓物理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忙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富有激情,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這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忙於講授了,這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收穫卻不大,這就與有效學習中學習有價值學習有效率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二,教學魅力不強,物理學科應該是知識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而我的物理課堂更多的注重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置,沒有太多的師生共鳴,藝術性強調得極為不夠,雖然學生不討厭物理,但也説不上非常喜歡。這就讓學生學習物理較為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乏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改進教學就勢在必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有時因為早上的家庭作業情況不好,就會怒氣衝衝的直進教室,先把學生罵一頓,然後再上課,在這個時候,自己是出了氣了,學生也安靜了,但卻發現學生的思維遲鈍了,發言也不積極了,反之,教師的態度和善面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掌握得也比較好。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説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教學生“漁”,而不是送給學生“魚”,我覺得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課前要讓學生預習,不作任何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其次,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注意學生不會的東西,在關鍵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再次,在練習中要留給學生充足思考的餘地,在課後的作業中,須設計新穎的、富有啟發性的、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通過獨立練習,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第4篇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師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恆的鍛鍊。骨幹教師的培訓使我收益非淺。

每一次在聽了名師名家的輔導以後,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他們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學理念上往往站在一個全新的比較高的層面,讓我聽後,內心震動很久。於是,我就想名師的教學設計我能不能拿來用呢?大的板塊、大的思路不變,根據自己的學生的特點,根據我的風格在細微處適當變化。試過幾次後,我發現學生有時對新的思路是很感興趣,可是由於每次模仿的名師設計理念各不相同,在課堂上我反到沒了自我。所以我意識到在引用借鑑別人成果的同時,還應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賴他人,使自己喪失創造力和獨立意識。

課堂是一篇動聽而豐富的樂章,教師課前與文本的對話、理解是這篇樂章的序曲,課堂上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主旋律,而在對話中的一個個生成則是一個個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級差生較多,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我真是煞費苦心。“百學趣當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約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於是我決定從興趣入手。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好勝,那麼我的課堂無論從內容、形式上都會體現一個“趣”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增長知識,又發展智能。這樣一學期下來,我的幾名學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着他們的進步我的內心充滿喜悦。

我不是名師,但我朝名師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課堂未必精彩,但我會極力作到有效。

第5篇

通過學習《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專題,為了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優質教學,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美術教學中要廣泛閲讀美術教育雜誌,研究美術教育最新成果,最新動態。學習先進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駕馭教學的能力。

學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能及時反思,研究,在思考中提高,最後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

勤看有關的美術材料,才能做到知識豐富,視野開闊 ,並勤參與有關學術活動和有關美術知識講座。

勤與各科教師交談,把各科教學較好的方法用於美術教學中,並把各科知識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大力提倡學科整合。

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收集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成功課例等

勤動筆畫,只要勤動筆、勤修改、多請教、就會越畫越有經驗,越畫越熟練。

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實踐,不斷的創新,我的課堂教學質量會有更大的提高,我的課堂教學會達到優質教學的。

第6篇

在新課程背景下,新課程要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以科學研究的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廣泛的積累,對教學內容進行刻苦的鑽研,對教學對象進行全面的瞭解,對教學步驟進行周密的安排,對教法和學法進行認真的探討。只有這樣把課備好了,才能把每節課上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瞭解學情、鑽研教材、蒐集信息、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蒐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閲。

教學的總目標在於使學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諧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隨之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儘可能多地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學生不僅應該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應該是我們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蒐集相應的教學資源或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1.瞭解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根據這些考慮如何將學生的思想、興趣等配合到教學中。比如學生喜歡玩遊戲,那麼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此為契機,把“玩遊戲”作為一種獎勵手段,製作一些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或開發智力的小遊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對於採取教學方法、補充教學內容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瞭解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實際水平的同時,要對班上每個學生情況有一具體瞭解。如:誰家裏有電腦?誰已經掌握了很多關於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誰有條件在課下蒐集關於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等。有了這些瞭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鬆、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如果説,寫教案是顯性的,那麼鑽研教材、查閲資料、蒐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了。隱性備課最重要,這是“內功”,有時是看不到的,也無法形之於文字的。內功好的人,既文化修養高的,悟性好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花的時間會短得多,效率就會高,反之就會低。

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第一步鑽研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新課程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教師在備教材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教材,清楚每冊書、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能具體説出某一知識都需要哪些知識的鋪墊,具體到某一課時,教師要鑽研教材,作到徹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靈活運用。總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師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遠遠超過學生所能達到的水平。

1.能分析出教學重點、並能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確定教學難點;

2.對於教材中設計到的某個教學內容,教師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識的鋪墊,知道此知識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奠定什麼基礎;

3.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技能得到提升;

4.能準確熟練操作教材中設計到的教學內容及課後練習;

5.除去教材中設計到的操作方法外,還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心知肚明。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複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和加工。教師應把程序式課堂教學變為建構式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建構的。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策略者,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應有個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點,研究學生的心理。“教無定法,教必得法”,這就需要教師理解多種教學策略,靈活運用。一般來講,教師要預測的教學程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應該符合學生的發展的。關鍵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如何藝術性地引導,教學過程的構建,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

這裏的教學組織是指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如何組織學生上機。信息技術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並在操作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組織教學形式時,要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校硬件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

所謂隱形備課實際上並不隱形,它指的是在寫教案之前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無形的思考。所謂顯性備課指的是寫教案。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於形式。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於“作戰計劃”。教學目標要記,過程要記,難點重點的處理及體會要記,老師要講的重要的話要記;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要求學生討論的、操作的要記;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寫下來。

為了能獲取更多的經驗教訓有時候還要進行二次備課,對於教師來説,在教學實踐中,課堂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很可能打破原來你精心設計的教學思路,教師可在課後通過反思札記、課後教案等多種形式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並進行綜合、理性的分析,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作為下次備課的借鑑。有老師説: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説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

總之,課前備好課,對任何一個信息技術教師,上好任何一堂課都極為重要,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