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心得體會8篇 讀萬卷書,寫心靈經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1W

閲讀是一種寶貴的能力,可以開闊我們的思維,豐富我們的知識,激發我們的創造力。通過閲讀,我們可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領略不同的觀點和文化。本文將分享一些閲讀心得和體會,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考。

閲讀心得體會8篇 讀萬卷書,寫心靈經驗

第1篇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台戲,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可開闊視野,提高成績,開發智力。那如何儘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效果呢?聽了季樹濤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很深。

語文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紮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

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閲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閲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一、 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要把教材的內容變為學生的知識與素養。

季老師在此舉了課文實例,給我們指明瞭教學的方向。

教材處理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利用教材增加學生知識、訓練學生能力。

季老師在此舉了《天上的街市》《變色龍》的例子。還為我們列舉了會考的例子,為我們的應考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總之,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用到實踐中去,並不斷提升。

閲讀心得體會8篇 讀萬卷書,寫心靈經驗 第2張

第2篇

本來早就計劃在暑假帶孩子出去玩一趟,讓她親眼看看她念叨許久的香港迪士尼樂園,但因為我生病的原因沒能出行。不過剩餘在家的時間內,倒是可以陪她完成假期閲讀的作業。

一開始我們接着讀《格林童話》,但有些偏長或較枯燥的故事讓她沒堅持幾天就罷工了,每次提到讀書就開始找藉口拖延。我很納悶,我小時候的假期經常是被鎖在家裏,自己最愛做的事就是把翻了很多遍的各種連環畫再翻一遍。實在沒看的了,就爬到牀底打開一個大大的舊箱子,裏面有被老鼠啃過邊兒的《水滸傳》等等,雖然還有很多字都不認識,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可現在的小孩多幸福啊,各類故事書一大摞,書本漂亮,色彩鮮豔,配有拼音,字體大小正合適。可為什麼她還不願讀呢?在又一次的爭執中,她大叫一聲“每天都是我讀,你怎麼不讀”?我當時也吼了一聲“你才是學生,這些字我還不會嗎”。可過後仔細想想,孩子也許是不喜歡大人在一旁指手畫腳的命令,在她眼中我什麼也沒做還要求她做那麼多。為了激發她的閲讀興趣,我決定要改變方法,不能只做“監工”,而是真正和孩子一起閲讀。於是,在又一次讀書之前,我宣佈柯霖可以自己選要讀的書,不用一本一本按順序讀,可以要求媽媽當聽故事的.人或是當和自己一起閲讀的人。接下來的日子我幾乎都是被要求和她一起讀故事。有困難的地方及時幫忙,有趣的地方一起呵呵,有時她又對報紙感興趣了,就挑選她覺得有意思的一部分讀。這些花樣閲讀讓她對閲讀不再牴觸,願意自覺開始閲讀了。而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本以為很簡單的兒童故事其實很打動我的內心,比如《我想做一片綠葉》和《蠶豆花》,裏面濃濃的友情和親情讓我不覺濕了眼眶,轉而再和柯霖討論故事,解釋故事中的情感。這樣的閲讀,絕不是簡單的認字,而真正是情感的薰陶。柯霖也在這樣的閲讀中漸漸的喜歡上了更多一些交流,小小故事還讓我們母女的感情更加貼近。

我們現在很抱怨小孩子們過多的接觸電腦、手機玩各種遊戲,其實反省一下,很多機會是我們家長提供的。當我們不能或不願陪伴孩子時,手機和電腦就成了最便捷的替代品。我們小時候缺少陪伴時書籍為我們開啟另一個世界,而現在的遊戲對孩子們的誘惑遠比書籍大得多。所以想要孩子和自己更親近,就要花時間陪伴孩子。曾經有一位同事對我説過,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嬰幼兒時期和她一起看圖片、讀故事;國小時期陪她一起讀拼音、背口訣;中學時期邊再學數理化邊輔導孩子,更重要的是用真誠讓孩子視你為知己願與你交流……用心的陪伴遠比只提供物資重要也有益處的多。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誰都不願缺席了這重要的時段。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家長再次成長的過程。這種陪伴讓孩子更快樂更健康的成長,也讓我們家長的人生更豐富更幸福!

第3篇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説,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儒林外史》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范進中舉的故事了。

周恩來曾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習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名師點評:《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説,作者吳敬梓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歎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從作者所寫的文章來看,説明作者已經對這部小説有了深刻的理解,從中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就像作者在結尾寫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習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

老童生范進科舉考試屢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户更是對他百般呵斥。范進去鄉試,因沒有盤費,與丈人商議,怎料被胡屠户罵了個狗血淋頭,説他是“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還説他“養活你那老孃和老婆是正經”,把范進罵得“摸門不着”。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無米,母親讓范進抱母雞上集市賣了換米。這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市上被找了回來,得知消息後,竟然高興得瘋了。還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瘋病。轉眼的工夫,范進時來運轉,財源廣進,連胡屠户也一反常態,稱他為“文曲星”,稱讚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這個故事極力諷刺了范進對功名的極度渴望和胡屠户那趨炎附勢、“變色龍”的性格特徵。在《儒林外史》中,還塑造了很多同范進一樣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打着官府旗號讓大家把錢財交公的'王惠,再如為功名不擇手段,恩將仇報,拋妻棄子的匡超人……其實他們都是腐朽的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呀!“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泯沒了多少讀書人的良知!正如魯迅先生所説:“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現實生活中,雖沒有人因中了舉人而瘋瘋癲癲,但卻有人為了考取博士、碩士而不擇手段;雖沒有人仗着學識換來的權勢蠻橫鄉里,但卻有人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財富。

第4篇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着歲月和夕陽,背後是山。老人靠在躺椅假裝睡着,小孩子偷走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故事不長,卻讓人泫然淚下。山的這邊是劉十三的童年,山的那邊是外婆的海,張嘉佳筆下的雲邊小鎮温柔、治癒,是路遙馬急的人間裏透露的一縷光。

滿鎮開着桔梗,蒲公英飛得比石榴樹還要高,一直飄向山腳的稻海里,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會變成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作者行雲流水,温情細膩,向我們徐徐道來劉十三與小鎮發生的每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劉十三,自幼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相依為命,年少懷有鴻鵠之志,想要離開小鎮,少年的夢想,如同小鎮的雲,吹了又散。劉十三努力讀書卻依舊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勇敢追求愛,卻愛而不得錯過了補考,最後匆匆畢業,踏入社會。説來劉十三也算失敗,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別説照顧遠在小鎮的外婆,連自己也養不活,在城市四處碰壁,被領導刁難,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賭約,倉促回到小鎮。再回小鎮,看似平靜的生活卻暗潮洶湧,一個孤兒,一場婚禮,一次意外,打破了小鎮持久以來的平靜,也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故事的結束,外婆走了,程霜也走了,生活恢復了平靜,貌似她們從來沒有來過劉十三的`世界,只有小鎮的雲,飄了又去。

“外婆,你會不會永遠陪着我。”印象中的王鶯鶯,雖已古稀之年,但一生雷厲風行。年輕時失去女兒,與幼小的劉十三相依為命,她堅韌樂觀,肩負重任,拉扯劉十三長大;她熱愛故鄉,用心生活。她燒得一手好菜,也能把拖拉機開得很溜。與劉十三的相處,與其説是長輩,是長者,更似朋友,劉十三從來沒有喊過敬稱,她也從來沒有計較過,默默付出,真誠相待,鬥嘴吵架,生活有盼,這大概就是王鶯鶯的一生了。親情確實也是偉大的,王鶯鶯以劉十三為生活的盼頭,儘管身體羸弱,仍舊奔赴千里,開着拖拉機去城市帶回失意的外孫,即使晚年身患癌症,依舊抱以美好,選擇隱瞞身邊人,用一桌又一桌的熱菜去認真生活,努力給劉十三留下獨有的温暖。王鶯鶯最終還是永遠的離開了,離開人世之際,她錄下所有想説的話,叮囑外孫好好生活,像是萬千老人的真實寫照,卻又在平凡之中讓人感動。

“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滅以前,能夠照亮你一點是我唯一能做的了,我愛你,你要永遠記得。”捧書掩面,淚水模糊視線,少年印象中那個“不死少女”終究還是離開了他。程霜是個好女孩,她出現在劉十三生命落寞的每一個階段。那個樂觀善良講義氣的姑娘,身患絕症,卻又無比堅強,一次次黑暗中掙扎,都是為了迎接生命中那一縷微薄的光。意外到了小鎮,邂逅年劉十三,生活有趣,仍有遺憾,玩笑約定,獨自承受病痛的折磨,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但每一次的離開,都是程霜努力為了下一次的再見。她真摯勇敢,追求所愛,幫助劉十三度過一個有一個難關,幫他找回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感動於程霜的堅強,她對死亡蔑視,對生活抱以期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風風火火;感動於程霜的勇敢,即使有所窘迫,仍保持熱愛,奔赴自己的山海,盡己之力,照亮身邊人。

“他站在小路的盡頭,那裏有一縷從未消失過的光……”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也許成長就是迷茫、喜悦、痛苦交織,去體驗生活,被現實磨練,孤立無援,仍舊堅持踽踽前行。劉十三更像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平凡、渺小,儘管再多不堪,仍舊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彼時坐在圖書館裏,看學子們奮筆疾書,埋頭苦學,不過都是為了心中的那一份堅持與追求。只是很慶幸,這裏不是雲邊的小鎮,是煙火十足的人間,生命之中總有光能穿透昏暗的角落,照亮每一個人。

九月的微風是秋的信差,偶爾抬頭看向窗外,看枝頭樹葉簌簌飄落,窗邊的雲朵走走停停,日子平淡,恍惚的瞬間,時間按小時就過去了,不是日子無趣,只是突然想到,餘生很長,不必慌張,願我們都能像太陽一樣,有起有落,不失光彩。

第5篇

閲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積極思維活動,要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閲讀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和策略。

一、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閲讀的效率。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閲讀,利用空餘時間讀一些短篇讀物,英語雜誌,英語作品等,可以選擇具有較強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報紙,如《二十一世紀報》、《英語輔導報》、《英語週報》,學生可以從中瞭解語言的變化以及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動態,還可以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閲讀可以是隨意的、無特殊指向的、零星的,但必須是持續的。

二、運用整體閲讀法,提高閲讀能力。在閲讀教學中,採用提問式、談話式、討論式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引向激發——創造性模式。閲讀文章時教師提出要求,學生閲讀,尋找答案、引導學生閲讀時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閲讀前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篇章結構,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預測性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和討論,激活學生大腦中相關的知識網絡,使他們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從而產生閲讀的願望和心理準備。不在閲讀前單獨教生詞,而在討論和語境中呈現生詞,並藉此檢測或鞏固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教師在提問時注意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他們有話可談;在討論中,學生獲得了交際所需的語言技能和相應的語言知識,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覺性,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興趣,也要不斷的訓練學生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如何依據語篇情景正確理解句子和詞彙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閲讀教學既教學語言基礎知識,又提高閲讀理解能力的雙重教學目標。

第6篇

一個愛幻想,愛美,總是惹麻煩,卻總能改正的女生。是的,這是綠山牆的安妮,唯一的安妮。

安妮的經歷充滿波折。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被疾病無情地分開,父母也離開了她。安妮就這樣成了一個無助的孤兒。後來安妮被兩對夫婦收養,然後送到孤兒院。錯,安妮終於找到了她最好的“家”。她被馬修和瑪麗拉收養了。馬修會認真聽安妮的故事,給她鼓勵;瑪麗拉給她做新衣服,教她生活的方法和原則;和安妮有很多朋友,安妮很開心。

安妮的遭遇可能很悲慘,但她也很幸運。終於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幸福的家。也許我們沒有安妮幸運,但她的精神值得學習。安妮有許多優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樂觀。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去世了,離開了安妮,但她沒有變得沮喪,而是每天都過得輕鬆快樂。別人問起她的父母,她都能坦然面對,從不隱瞞。除了樂觀之外,安妮是一個犯錯並改變錯誤的人。來到綠山牆後,她不止一次犯錯,但安妮總是在發現錯誤後立即糾正錯誤,並尋求他人的原諒。所以在大家眼裏,安妮並不討人厭,是個好孩子。可能是因為從小被領養,安妮懂得報恩。她總是盡力報答她的好意。安妮長大後,因為學習好,得到了更多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這個家庭的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馬修去世了。瑪麗拉一整天都在以淚洗面,她的眼睛不如以前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妮毅然放棄了自己美好的未來,去格林蓋布爾斯附近的雅邦巷學校教書,照顧瑪麗拉。

安妮的經歷是很獨特的,也正是這種獨特的經歷造就了安妮這個多方面的女孩,一個愛幻想,愛美,卻樂觀積極,改正錯誤,報恩的女孩。

第7篇

大家好,我是中二班夏梓涵的媽媽。參加繪本閲讀活動已有半個學期多,從剛開始質疑孩子是否可以堅持下來,到現在寶貝漸漸習慣和媽媽一起讀繪本,一起完成閲讀繪畫。這個改變是我沒有想到的。每次讀繪本都是我先讀給他聽,然後他再給我講。你會發現他真的把故事聽了進去,並且試着把它表達出來。儘管表達的不是很準確,有時還會鬧出笑話,但這對他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鍛鍊吧!

孩子比較喜歡的繪本有《分享的果子變甜了》和《智慧故事的樹》系列等,有時孩子會要求一邊講一邊進行角色扮演。小傢伙叉着腰誇張的説:“小熊的表現樹開花了,大大的,香香的,五顏六色的花朵開滿了枝頭”。看着小傢伙認真扮演的樣子,可以看出寶貝很開心。

陪伴孩子讀繪本的同時,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通過繪本里的一些小故事,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讓他知道一些簡單的`社會準則,從小就樹立積極向上健康全面的生活學習觀。與孩子一起閲讀,不僅孩子高興,我自己也感到很快樂,每次拿着書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放鬆起來,感覺很温馨。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裏,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親子閲讀活動把孩子與家長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就像是在“娃娃家”做遊戲的好朋友。這個活動讓我認識了閲讀的魅力,更讓寶貝愛上了閲讀!在這裏想對寶貝説聲:“夏梓涵,你真棒,加油!”

親子閲讀不應該只是一次活動,更應該是持之以恆的常規,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激發孩子閲讀的興趣,是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所以,作為家長,很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養成共同熱愛讀書的好習慣。一個好的看書習慣加上興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感謝幼兒園開展這樣的“親子閲讀”活動,您們不止給予了孩子關愛,更為我們家長搭建了育兒知識的平台。

第8篇

最早聽聞這本書是從一位大學同學那裏得知的,他當時對這本書特別推崇,他當時告訴我的時候是他第三次讀這本書了。他當時還介紹了他的另一個同學,對於讀這本書,他顯得格外熱衷,筆記記了一本,還買了一本作為珍藏。

那時我聽聞後,便對這本書有了濃厚的興趣。二話不説,立馬就在淘寶上就將其買了下來。當書入手的時候,我便對這個幅面所吸引。隨着對內容的深入,我的情感漸漸由最初的好笑轉變為一種莫名的失落感,悲傷。因為我遇見了或者説感受到了親人離我而去的,那種撕肺般的心痛。

書中的劉十三,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由於小的時候媽媽的離去,導致他對母愛特別的痴迷。他的.媽媽給他留下了一份留言:別貪玩,努力學習。長大了考清華北大,去大城市工作,找一個愛你的女孩子結婚,幸福生活。劉十三很聽媽媽的話,他為自己制定了計劃:背所有的課文,背不出來拼命背。學會做應用題,提前閲讀國中課本,期末考進前十。但讓我很感傷的是,儘管他那樣努力了,但仍沒有達到。這或許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為情節所做的準備。但我從中看出的是努力的迷茫,是永遠得不到結果的,永遠都失敗的。

但劉十三卻又是幸運的,他擁有一個始終愛他的程霜。程霜,雖從小得了艾滋病,但她確是特別樂觀的。腦海中至今還記得程霜來到鄉村學校的那一個下午,她手裏拿着一個棍子,邊揮舞棍子邊大聲叫喊:“打劫”。正是這次,建立了劉十三與程霜的深厚友誼,也在這以後,程霜主動去幫助在失意的劉十三,儘管那時他是有女朋友的,亦或是沒有喜歡她了。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不正是這樣嗎?不在乎自己的得失,而去努力關注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的悲歡離合。

當我們學累時,不妨仔細品味一下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這本書。讓我們疲憊的心靈得到慰藉,讓我們因學習而躁動的心情從新平復下來,繼續踏上學習的旅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