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儀的小故事7篇 "禮儀之道:淺談社交場合中的小細節"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9W

禮儀是人們行為舉止中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它能夠助人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人際交往的效果。在這裏,我將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7篇

第1篇

文明禮儀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雖然只是一住簡單的問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非凡。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行動。

星期六,我跟媽媽去圖書館借書。剛上公交車:車子裏面的人很擁擠。我好不容易擠了一個座位,就舒坦地坐了下來。這時一個老奶奶上車了。坐在我後面的一位叔叔立馬用報紙把自己的臉遮起來了。其實:他不想讓座。我正準備讓座,被我旁邊的一小女孩搶先了。她把老奶奶扶上座位,就自己站在旁邊。

小女孩還沒站穩:突然司機叔叔來了個急剎車,讓小女孩摔了一跤,這一摔就驚天動地了。乘客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説她有愛心;有的説小姑娘要當心一點。這可説的那位叔叔心虛了。他把小姑娘連忙扶起來,座在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公交車上誰帶了頭。對他們鼓起啦掌聲。這時我臉上火辣辣的,暗暗下決心要向小女孩學習。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請大家齊心協力讓文明之花開篇每的人心裏。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7篇

第2篇

在一次制定美國憲法的會議上,有位議員説:“在憲法裏要規定一條:常規部隊任何時候都不得超過5000人。”華盛頓平靜地説:“這位先生的.建議的確很好。但我認為還要加上一條:侵略美國的外國軍隊,任何時候都不得超過3000人。”故事二:有一次,米芾問蘇東坡:“人皆説我狂,你看呢?”蘇東坡回答:“我從眾。”

第3篇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着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遊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槓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第4篇

陳小姐在賓館開電梯。有位中年男子乘電梯時,經常會抱着一大堆書報,有時在電梯裏難免掉了幾份書報,陳小姐每次見狀總不厭其煩地為中年男子撿起書報。有趣的是,她從沒問及中年男子從事何種職業。彼此每次頂多是“謝謝你”和“不客氣”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説完“謝謝你”時,陳就説:”你不必每次客氣,舉手之勞而已。”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的工作只要開好電梯就行了,卻每次不聲不響地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當然要説‘謝謝’才合乎情理。”日復一日,陳一如既往為中年男子撿起掉落在電梯裏的書報,依舊沒問中年男子的身份。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對陳小姐説:“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陳小姐笑道:“叫我小陳就可以了。”中年男子又説:“你怎麼一直不問我是做什麼的?”陳小姐若有所思地説:“反正你在這座賓館上面辦公嘛。”

這天早上,中年男子發現陳小姐不在電梯裏了。大廳的清潔工告訴中年男子:“賓館效益下滑,上層研究後決定將電梯小姐辭退。”中年男子通過賓館人事部找到了陳的住址:“陳小姐,我們商務公司要招聘兩名接待員,就是接接電話或者給客人倒倒開水的工作,你的為人告訴我你能勝任這份差使。”這時,陳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務公司的副總。上面這則有關職場禮儀的小故事中,就是小陳每天一個小小的動作,體現了她比較專業的職場禮儀,也正是這細小的職場禮儀為她贏得了這家商務公司副總的青睞,也給自己贏得了工作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面試是決定求職者前途命運的競技場,大多數求職者都會急於用充分的表達來展現自已,甚至惟恐言之不盡。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無言”也是一種表現的方式,就像美術中的“留白”一樣,同樣達到實現讓對方認可的效果。

許多求職者仗着聰明,往往不等招聘考官把話問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發生錯誤,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損失,不只是弄錯了問話的意圖,中途打斷對方,插嘴回答,也有失禮貌。

不知道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傾聽者,面試考察自然會敗北。耐心聽完主考官的問題,弄清楚他要你回答的究竟是什麼?有些人在別人説話時,唯唯諾諾,彷彿都聽進去了,等別人説完,卻又問道:“很抱歉,你剛才説些什麼?”對他來説,也許只是一時的心不在焉,聽漏了重點,對説話的人來説卻是件很失禮的事。

所以參加面試,一定要集中精神,細心地聽完對方講話,傾聽對方説話的神情也很重要,聽主考官説話時,眼睛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張,呆呆地聽,甚至重複發問好幾次,都會給人不好的印象。有人常會輕率地問:“剛才這個問題,能解釋一下嗎?”或者説:“我不太明白剛才這個問題的意思。”這些對面試的你都是不利的。你寧可聰明一點地表示:“據我聽到的,你的意思是否是這樣?”即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萬別在對方説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説完。

第5篇

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路上吼道:“哎,老頭兒!爺問你,農場怎麼走?”老人説“往前走1500丈”。牛皋奇怪地説“怎麼是丈不是裏呢”。老人説“我們這兒説丈不説理”,牛皋紅着臉走了。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裏,他先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頗有禮貌,便耐心的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説:“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為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説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説:“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麼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為然地輕鬆一笑,説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準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第6篇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説:“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着説:“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乾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着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而且對於説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第7篇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繼孔子以後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後世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一生的成就,與他的.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孟母是一位集慈愛、嚴格、智慧於一身的偉大的母親,早在孟子幼年時候,便位後人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富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之後,孟母仍不斷利用處理家庭生活的瑣事等去啟發、教育他,幫助他從各方面進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間裏休息,因為是獨自一個人,便無所顧忌地將兩腿叉開坐着。這時,孟子推門進來,一看見妻子這樣坐着,非常生氣。

原來,古人稱這種雙腿向前叉開坐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孟子一聲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説:“我要把妻子休回孃家去。”孟母問他:“這是為什麼?”孟子説:“她既不懂禮貌,又沒有儀態。”孟母又問:“因為什麼而認為她沒禮貌呢?”,“她雙腿叉開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問。

孟子便把剛才的一幕説給孟母聽,孟母聽完後説:“那麼沒禮貌的人應該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難道你忘了《禮記》上是怎麼教人的?進屋前,要先問一下里面是誰;上廳堂時,要高聲説話;為避免看見別人的隱私,進房之後,眼睛應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聲、不低頭就闖了進去,已經先失了禮,怎麼能責備別人沒禮貌呢?沒禮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話説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沒提什麼休妻子回孃家的話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