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讀後感10篇 《論語啟人心,智慧之光熠熠》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論語》是一部古代中國經典文化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深受廣大讀者喜愛。閲讀《論語》,不僅能夠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也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和啟迪。本文將就《論語》的精彩之處及個人讀後感進行探討。

關於論語讀後感10篇 《論語啟人心,智慧之光熠熠》

第1篇

最近,我讀了一本蔡志忠編繪的《論語》,使我受益匪淺。

比如:第三章,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應當要恭敬尊長,做事小心,説話誠信。更要愛眾而親德,做完了這些以後,還要用功讀書。”這句話讓我受益很深,我知道古人認為孝很重要!百善孝當先!孝表現為愛父母、尊重父母並且順從父母。但我覺得如我為人處事好、學習好、在父母有錯時勸一下,這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在外面要尊兄重弟,還可以推廣到年長的朋友。謹慎處事、嚴於律己、加強道德修養,做到對人與事要誠信,不欺人不侮己。愛眾,與人善,和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讀完《論語》這本書後,我腦裏經常浮現一些“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君子博於文”“君子喻於義”“巧言亂德”等一些仁、義、道、德、信,如:君子説話之前先做到,然後再説,為:先行言而後從之。

?論語》對我寫作文非常有好處,譬如:我説誰説大言不慚,實現很難,少説話時,可以講“其言之不怍,則為之難也”;我寫一個人的意志堅定,不可動搖,就又開始運用了:“匹夫之志不可奪也”。

小時觀《論語》,呼作益匪淺。做人有幫助,作文益多多!

?論語》,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新的學期,我們學習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它們的意思,當我再次讀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想起了以前寫作業時的場景:放假了,老師總會留一些作業,一開始還認真的在寫,過了十幾分鍾,我就摸摸這兒,摸摸那兒,當我拿起課外書要看時,還在心裏對自己説:就看十分鐘。可是十分鐘過去了,我仍然還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鐘吧!反正作業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寫完。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我還是沒放下手中的書。直到書的最後一頁被我翻過,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抬頭看看牆上的鐘表,才發覺已經過了兩個小時了。我才埋頭奮筆疾書,但作業還是沒有在一天之內寫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書桌前,下定決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業寫完,可是我寫着寫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飯時看的電影,裏面的搞笑情節讓我不禁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才認真地埋頭寫作業,當我寫完作業時,已經是晚上了,本來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為我寫作業時的不專心,這個計劃才“泡湯”的。就這樣,週末過去了。當我學了《論語》中的這句話時,恍然大悟:時間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浪費”掉的時間,永遠也不會回來的。想想我看課外書,想電影裏的情節時,那些時間用來寫作業該多好啊!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有,都是因為我不知道時間的寶貴,做着這件事,想着別的事,時間就是在這不知不覺間流逝。

?論語》,這部書中的一則就可以給我們這麼大的啟示,別説整部《論語》了!有人説:“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讀《論語》的好處是多麼大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吧!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裏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着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説“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藴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藴藏着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關於論語讀後感10篇 《論語啟人心,智慧之光熠熠》 第2張

第2篇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裏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幹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麪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説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裏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後,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1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1種教育。

我們都説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1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1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裏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1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1種審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1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1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10分莊嚴。因為其中有1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個特別講信念的人。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説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説:“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萬物滋生,天而要説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1種態度,是1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1個字就是“仁”。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説:“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當老師佈置的作業中出現了讀背;>;時,我有些驚訝,也有些苦惱,這可不是一件輕鬆和簡單的作業,可當我漸漸走進孔子的故事與世界,我才明白了這一句句精簡的語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給我們的做人之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句名言是孔子對學習的看法,死讀書,不思考,又能學到多少東西?會思考,卻不懂學習。又有什麼本事?我總是愛一遍又一遍地讀這句話,它告訴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學習,邊學習邊思考,學才能有效率。

論語這本書其實是孔子的弟子們在孔子過世後,守喪時編輯而成的,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無怨無悔地對恩師,即使是親生父子也很難有這般情誼。即使沒有那些關於”孝“的名言。有這麼一羣好弟子做榜樣,也許我做不到像他們一樣如此之孝,但我會努力做一個有孝心,孝順長輩的孩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論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講”誠“的,做一個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誠信。可是在那麼複雜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説我做到了誠,做到了問心無愧呢?我不能……但自從讀了論語後,我決心要努力做到問心無愧。

誠,孝,仁,道,孔子總是言傳身教,傳給他的弟子,傳給整個華夏民族。論語給我的暑假生活畫上了一個完美地句號。

第3篇

經常看《百家講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于丹吧!她解讀的《論語》,我十分喜歡看。我也買了兩個版本的《論語》,準備回家一睹為快。

?于丹説論語》裏不僅僅有孔子的話,還有與每一句話相對應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發人深思,讓我深受啟發。孔老先生每一句話都包涵着意味深長的哲理,雖然有些道理我還不明白,但是,只要把它記住了,以後會理解的。

其實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從爸爸那裏知道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爸爸告訴我這是古文,古時候的人寫文章都是這樣的。我當時很羨慕古人。他們寫的話簡單明瞭,還藴涵着深奧的道理。

二年級的時候,我從媽媽那裏知道了孔子的兩句話:“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一直激勵着我更加努力地學習。

讀《論語》,我認識了大聖人孔子,進一步瞭解了他。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字:仁。我還知道孔子門下的弟子有:顏回,子路,子張,子夏,子賤。讀《論語》,我瞭解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緣由。讀《論語》,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為于丹,我喜愛上了《論語》,我真應該好好感謝她呢!對了,不久前,于丹被評為中國第三大美女,超過了“萬人迷”李宇春。我覺得這是因為她身上有一種文化美,有一種才情美。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個像于丹那樣內外兼修的人,這才是當今社會最美麗最可愛的人!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於反省自己,該説的話該做的事,説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説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説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説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於洪敏的成就得益於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來自於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於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閲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恆的,內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於人世間!

第4篇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説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為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啟迪。他為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第5篇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温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温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國小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_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_x,面對着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_x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_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6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我看來,善於自省的人,即不容易一錯再錯,也不易固步自封,其好處是不言自明的。

在如何自省方面,曾子給出的答案是三省,也就是從三件事上多次進行自我追問,其一,做事,其二,做人,其三,做學問。首先要反思自己辦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其次是要反思做人,自己是否誠信,答應了人家的事情,有沒有説到做到……最後就是反思做學問,推及在工作中就是反思自己是否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孔子對流水的感歎,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歎。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這是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職責感,都在一聲歎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高爾基説:'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能夠每時每刻做些有意義的事。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穫卻不一樣。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生命就有意義。

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説,這兩句話的指導意義是淺顯而又深刻的。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患者將自己的生命託付於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回報這份可貴信任的方式,一方面就是要在每一次出診、救護的過程中盡心盡力,又好又快、爭分奪秒地完成救治。另一方面,要在素日學習積累中不斷用新知識來升級自己的'技能儲備庫'。

守護生命,健康所繫。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維護羣眾的健康權益,為實現健康中國而不懈奮鬥。

第7篇

隨着百家講壇這樣一個面向大眾的學術交流平台的推出,讓我們認識了易中天、于丹等文學大師,他們用平實的語言,為我們刻劃了一個個生動的歷史人物形象、為我們重新定位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地位,正如於丹所説: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于丹用這種樸素的心態為我們描述了孔子的思想在當今也能普遍適用的法則。

仔細回想起來,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離不開這些生活的理論的。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孔子主要提出了幾大建議:

在做事分寸上,孔子認為“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過猶不及”嘛!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待所有人的過失,“以直抱怨,以德報德”正是一種分寸的.體現。如何保持分寸呢,就是用公正的心態,坦然面對一切。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需要有一種習慣,去問問自己,這樣做合適嗎,這樣做公平嗎?有時候為了完成個人工作,而破壞公司的規章制度,表面上看是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實際上則是對公司制度的踐踏,破壞了現有的工作流程,將會讓更多的人失去應有的“效率”。

孔子鼓勵的是少説多做,其實也是避免“言多必失”。

在當前以服務為主的技術型公司裏,需要我們隨時保持積極的工作作風,對於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去世處理,因為同處一個團隊中,無論問題是否是由自己的原因引起,事不關己的作風只能導致團隊競爭力的喪失!

在軟件開發中,謹慎是一種必需具備的工作態度。因為在開發中,實現最終結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各種方法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認真恆量每種方法的缺點,並找出彌補的方法將會使開發過程逐步成熟而易於控制。

記得前不久公司舉行拓展訓練,其中就有個“過電網”的項目,在同一個隊中的十多個成員,需要鑽過大大小小的網孔而不能觸網,而我們隊幸運的全部過關,不得不説這是團隊全體成員齊心配合,謹慎行事的結果。

不尊重別人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就象小男孩釘在木板上的釘子一樣,釘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了。所以,做事前,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取得別人尤其是客户方面的認同才會得到相應的肯定。

事實上,孔子帶給我們的太多太多,無論何時,懷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帶給我們的將是真正的成功和內心的愉悦。

第8篇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着看着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温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説:“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裏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脱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第9篇

這個冬季我擁有了一本好書,書不厚,但暖人心。初入眼簾時,鮮豔的紅色讓我入了迷。封面很簡單,大紅的底色只襯着兩個大字——活着,在微弱的紫光下,書後似乎隱藏着什麼,顯得異常神祕。

書以美國民歌《老黑奴》起源,因為這首歌,作者被深深打動,於是寫下了這篇小説《活着》。作者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親眼目睹了人們在這個紛紜擾擾的叫做活着的故事裏死去。

大致閲讀這篇小説時,書中主要講“我”在一個鄉下聽一位老人福貴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福貴原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由於好賭而輸盡家財,變成一個窮人,他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活到現在。

此時,我感到我的心已經非常沉重了。先是為福貴的敗家而感到氣憤,再後來又為了福貴悲慘的命運感到悲哀。整個故事氛圍都比較陰沉沉,但是,無論福貴的命運有多麼悲慘不堪,即使到了趨於死亡的邊緣,他都活了下來,在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説苦難時,眼睛裏流露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也正是從這裏,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觸動了。

説到福貴,他本身並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如此放蕩不羈,後來雖然變老實了,但是並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過仔細想想他還是有着其餘人不曾擁有的品質。福貴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常人所沒有的,可他還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活着,堅強的活着,不像春生因為在受挫折而自殺,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福貴那樣抹着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但是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崎嶇坎坷,在挫折面前,或氣餒投降,亦或昂首挺胸繼續前行,我相信只要活着,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和感受都會被我們遺忘,被時間所遺忘。

活着就好!我高聲讚揚那句話: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或許像福貴那樣活着,或許像老牛那樣活着……

合上書本,鮮豔的紅再次入我眼裏,更扎我心裏。我知道時光如黑夜一樣正在瞬即逝,死亡也終會如黑夜從天而降。不痛,不悲,不喜…彷彿是一片青葉在風中搖曳,寧靜就在遙遠的身旁波動……

第10篇

讀後感《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曆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的成功在於它詳細的內容,精彩的片段。在譯序中,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從中我瞭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年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塵器的窮鄉僻壤;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渡,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給她的小説創作上打上了可見的烙印。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們。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再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惜乎,勃郎特姐妹!《簡愛》這本小説,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並沒有絕望,她並沒有自我摧毀,並沒有在侮辱中沉淪.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無限信心,卻是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不幸,在學習生活中,簡.愛仍然是承受着肉體上的受罰和心靈上的催殘.學校的施主羅可赫斯特不但當着全校師生的面詆譭她,而且把她置於恥辱台上示眾.使她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了臉.但簡.愛仍堅強不屈,化悲憤為力量,不但在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不久,簡.愛又陷入了愛情的旋渦.個性及強的她同樣保持着個人高貴的尊嚴,在情敵面前顯得大家閨秀,毫不遜色,對於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從容面對. 同樣,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性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並深深地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後來,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現,毫不猶豫地離開了他,她對愛情的專一,讓我敬佩.最後,簡.愛得知,羅切斯特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雙目失明.軀體嚴重殘疾,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時又妻亡財毀.簡.愛全身心的愛再次投入了他的懷抱......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