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習作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5K

論語讀後感習作5篇

論語讀後感習作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論語讀後感

泱泱古國,孕育了五千年唯我無雙的華夏文明。而孝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最具獨特標識的一脈,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道德追求。時代是倉促的,並且在迅速地向前推進,弘揚孝道,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是當代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課題。

早在《論語》中,孔子便提出了許多關於孝道的名句: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遵從父志,以父親的道德品行來引導自己,即使在父親去世後也不改“父之道”,這便是“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們高壽,自己長大了高興,另一方面又以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而憂懼。由此可見,孝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恪守於心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自內心深處愛的情感表達,實現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人民和諧。因此,孝是道德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在當代,隨着城市化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背井離鄉,只剩“空巢老人”獨居在貧窮落後的農村,那日日夜夜的思念、期盼,都化作無奈的歎息和渾濁的眼淚,沉重地在土地上生根發芽。這是否該喚醒我們內心深埋已久的孝道,常回家看看?

如今,孝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相承接,使其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性。弘揚孝文化,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精神文明層面的建設,讓孝文化積澱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

論語讀後感

《論語》14.21中寫了陳成子弒簡公,孔子請求出兵討伐。在文學人的眼中,孔子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啊。他身懷天下,將天下之事視為己任,這種情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但是在我的眼中,孔子這樣做,卻是天大的錯事。

眾所周知,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國,而魯國只是一個小國而已。雖然齊國有變動,內政不穩,政局動盪,但是它畢竟是一個大國。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憑魯國一小國,難道就能將齊國打敗嗎?到頭來還不是功虧一簣,而且還要搭上那麼多無辜的姓名,這對魯國來講是百害而無一利。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絕不是一個軍事家,他的做法也是錯的。

接着,再從國家的角度看看。齊國是齊國,魯國是魯國,兩者只是鄰國關係而已,那麼魯國因為齊國的內政而攻打齊國,是不是在干涉齊國的內政呢?這可是犯國際法的啊!再者,以前日本侵略中國,那麼他們是不是仁義之師呢?清朝末年,政治昏庸,改革不斷,皇帝受人擺佈,百姓苦不堪言。日本人是不是可以説他們學的是中華兩千年的偶像孔子,那可是孔大聖人教給他們的。另外當今世界超級大國美國也在吸收孔子文化,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因為吸收了這種思想才幫助台灣的。由此看來,孔子的這一做法簡直比陳成子弒簡公更為嚴重,他已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最後,孔子常説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而當時,孔子早已告老還家,他這樣做,還是做他該做的事嗎?這是不是表明他的言行有矛盾,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矛盾。

總的來看,孔子這一做法是沒有絲毫理由的,他既沒有增加國家的利益,有干涉了他國的內政,還打算讓這麼多人因為戰爭而死,甚至連言行都出現了矛盾,這是絕對不可取的。而孔子做這些事的原因,都只是為了他的私慾,也就是完成那個周禮。可見,孔子對於周禮的痴迷,就像是學生對網絡遊戲那樣痴迷!

論語讀後感

和《論語》的初次接觸,和很多人一樣,是在國中的課本中,讀着當時覺得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當時的自己因為年幼,體會不到論語中的奧妙,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其死記硬背,放入腦中。一直到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看到《于丹論語心得》,翻開後看到于丹的精闢解釋,讓我對《論語》重燃興趣。自己買了一本《論語》,參考着《于丹論語心得》,讀了起來。若論《論語》中哪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無疑是《論語?衞靈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貢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孔子,人一生的修養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話來進行概括?孔子回答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用這句話闡述着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便是我們當今常説的“換位思考”、“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應當,這些理所應當讓我們越發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這時不妨放下這一切,細心體會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深刻道理。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還會如此?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還會心存不甘?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眼下尷尬的醫患關係,愈發覺得孔子這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華所在。因為我們血液中流淌着中華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邊,經常會有醫生站在患者角度與我們溝通。在一次會診中,患者嚴重感染,我們建議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級抗生素,在我們制定方案時,醫生卻在查詢藥品的價格,因為患者家庭條件一般,住院費已經讓家裏不堪重負,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當我們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輔助時,醫生欣然的答應了,自己加強外科輔助治療以解決抗生素的缺陷,重要的是為患者節約了住院費用。患者康復後滿懷感激的送來錦旗,張貼感謝信,有的甚至和醫生成為了朋友。這樣的例子在醫院屢見不鮮。

在我的工作中有醫患彼此理解的温馨,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一名門診患者,一早趕到醫院,近3個小時就診過程,和醫生接觸的時間卻不到一刻鐘,於是便心存不滿結束了一上午的門診。而作為醫生,早晨七點半到醫院,交班,查房,上門診。為避免誤診,大多數患者都要做詳細高效的檢查,查問患者情況要客觀準確,患者描述病情要簡明扼要,否則會耽誤後續患者的正常診療。中午十二點醫生疲憊不堪的結束了一上午快節奏高強度的門診工作。部分患者眼中的醫生“態度不好”,“説話不耐煩”,“不負責”;醫生眼中的部分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干擾了正常的診療秩序。

在工作中,醫生和患者嘗試換位思考,是否會讓我們的醫生更負責,更有耐心,態度更好?患者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醫生的工作?孔子“恕”道的思想是否能夠讓醫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是否我們就能邁向孔子所講的“醫患大同”!

人們總希望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是完美的,完美的生活,完美的朋友,完美的工作。這一個個完美的要求卻無形中違背了這個世界不完美的客觀現實,生活有遺憾,朋友有缺點,工作有壓力。當我們面對這一個個不完美時,翻開《論語》,傾聽孔子給子貢説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面對生活和他人不再那麼苛刻,如果我們換位思考,懷抱同理心,那麼我們便可以陪伴這位老人,與他的思想和智慧在華夏文脈的傳承中繼續走下去。到那時你會發現生活充滿陽光,整個世界都變得寬廣,因為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換位思考,釋放自己,善待他人。

論語讀後感

寒假裏,讀完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一向對古文不喜歡甚至討厭,可於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一些大家熟悉的事例,解讀了《論語》所告訴我們的精髓和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使我真的感悟到了許多做人之道、人生處世之道!尤其是對下面一些人生哲理、處世之道,感受頗深:

她説,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是的,我認為知足者常樂。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即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

她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今年,我國南方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當我們在享受假期,快樂購物,親朋好友舉杯痛飲時,南方交通癱瘓,停水停電,災區人民生活不能自給,遠方的親人歸心似箭卻寸步難行,回家的路漫長而又焦急。。。。。。我一方面暗自慶幸雪災沒有降臨在我們這裏,一方面也在為災區的人民揪心,祈禱災情趕快過去。在困難面前,全國人民並沒有忘記他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力物力援助,還有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慰問,給了他們巨大的温暖,終於融化了積雪,基本戰勝了困難。

她還解讀了《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損者三友就是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還有那些誇誇其談的朋友。

書中還解讀了《論語》中的很多哲理,有古文原文,有作者的理解,它與其説是一本解讀《論語》的工具書,不如説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世的指南書。使我們在簡單中去讀懂古典文化,解讀前人聖賢的思想精華。

論語讀後感

這兩天引導學生自學語文閲讀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導了些方法,趁熱打鐵,開始引導學生學習《論語十二章》。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薰陶道德修養。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使他們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七年級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相關文章:

1.關於《論語》讀後感800字8篇

2.關於《論語》讀後感600字8篇

3.關於《論語》讀後感6篇

4.關於《論語》讀後感7篇

5.關於《論語》讀後感800字7篇

6.關於《論語》讀後感500字7篇

7.《論語》讀後感300字作文五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