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的心得體會7篇 微課圖景:點燃學習的激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5W

本文將圍繞“微課的心得體會”展開討論。隨着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在這裏,我們將分享關於微課的一些心得體會,包括其優勢、實踐經驗以及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等方面內容,希望能為廣大讀者帶來啟發與啟示。

微課的心得體會7篇 微課圖景:點燃學習的激情

第1篇

20xx年暑假開始在31°地理工作室接觸製作微課,在羣裏全省很多地理老師都在討論製作微課,因為這次大學聯考地理知識要點微課製作是安徽省教科院指導的,有安徽省地理教研員吳儒敏老師親自把關各個知識點,並對老師做的微課聘請專家審核,審核通過後放到安徽教育基礎平台上讓全省乃至全國地理老師共享,所有這次微課可以稱為省內最權威規模最大的一次微課製作,吸引了全省大量優秀老師參與微課製作。我們霍邱一中有我和熊定富老師參與微課製作。在製作微課我感受到微課程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新型方式,更是一種促進自己成長的新模式,通過最近製作微課程,我不斷深入反思,不斷歸納總結,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一個知識點,精要的講解,多媒體的呈現方式、七到十分鐘的學習享受,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學習。藉助微課程這一工具,我們可以將一些重難點,易錯易混點,拓展性知識碎片化,顯性化,形象化,傳媒化。

從微課製作方法上,目前我採用的方式是通過錄屏軟件cs錄製,課件加聲音或背景音樂轉化為視頻格式。對教師使用各種軟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練掌握各種音視頻軟件的使用方法。

從教師層面,通過微課製作,不僅提升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更重要的是製作微課也是教師專業成長和經驗積累的一個過程,做微課程,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能夠不斷地成長。微課程便於傳播,教師間可以相互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優秀教師有許多好的經驗,過去沒有恰當的辦法總結、傳播,而微課程恰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固化經驗、傳播方法,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成長。

從課堂操作方面,是將來學校教育發展的趨勢,微課的應用彌補了農村學生家長素質低,不能很好輔導自己孩子的空缺,學生在家中也可以運用網絡很好的鞏固學習,對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及一些難點,盲點進行鍼對性點撥和指導,從而保證自己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從學生層面,微課以一個個完整而獨立的知識點呈現,學生不懂可以反覆播放,針對性的深入學習,利於學生落實重難點知識。避免了往日課堂學習之後學生似懂非懂吃夾生飯的問題。

我目前也只是處於微課製作的初步階段,技術還很不成熟,各種軟件使用還不夠熟練,還不能夠構成一個知識體系,所有還要向校內校外的地理專家和微課專家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成績。

微課的心得體會7篇 微課圖景:點燃學習的激情 第2張

第2篇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xx年秋首創的,目前已經在該學院得到應用。微課程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教學內容,一般1~3分鐘,突出關鍵的概念、主題和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這個強大的工具,根據所提供的資源和活動,建構自己需要的知識。

國內率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的胡鐵生,他對微課程在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革新提出了建設性的觀點。

深圳市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李玉平老師帶領其他教師成立了微學時代工作室,開發了一系列微課程,以數字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教學中的一個又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變化,受歡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們的想象。(注:這裏的數字故事型微課,對應於我所分類的“傳道型”微課)

20xx年11月,佛山教育局又啟動了首屆中國小新課程優秀“微課”徵集評選活動,已徵集到了1700多節優秀“微課”參賽作品,內容覆蓋了國小、國中和高中各學科的教學重點、難點和特色內容,“微課”類型多樣,展播一個月來,訪問量超過了5萬人次,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捧。(注:佛山目前主要做的是“授業型”微課——針對知識點的微課和“解惑型”微課——針對典型例題試題問題的微課)

這裏的“微課”並不等同於微課程,但它們之間有很大的聯繫。“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視頻的時間相對於微課程較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但其更符合視覺駐留規律和中國小生的認知特點。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趙銀生博士指出,微課是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資源表現形式,它具有主題突出、情景真實、短小精悍、動態生成等特點,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同時,佛山市微課評審專家、佛山教育學院副教授容汝佳表示:“佛山市教育局開展的“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活動,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項創舉,微課的關鍵是抓住學科教學知識點來組織與建設教學資源,具有開發簡單高效、使用方便靈活,便於網上教學交流等特點,微課對廣大教師的備課、教學、反思和研究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優質資源。”

應該説,微課是國內研究者對微課程這一術語的新解讀,使其更加得本土化,為國內教育教學所接受。同時,也滿足了移動學習的需求。

我想起了“聚焦教育變革——20xx中國教育信息化峯會”上,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發表的題為《教育變革—全球趨勢和經驗》的主題演講。brian gonzalez提出了顛倒的教室——這一新的教育模式。所謂顛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我突然感到,微課程的運用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試想一下,教師將精心製作的有針對性的微課程上傳到教學服務器上,學生通過移動設備瀏覽或下載這些微課程,進行課前學習。由於微課程內容的引導性、豐富而準確的鏈接,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在這種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形成深度學習的思維習慣,還可以將疑難問題實時地反饋給教師,或利用移動設備自帶的通訊工具來尋求同伴的幫助。課上,大家帶着自己的問題探討解決方案,以及做一些測評、溝通的工作。

這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同時對微課程的內容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

微課程的創始人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曾經説過:“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裏挖?需要挖些什麼?而我們將對這一進程進行監督。”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找出兩個問題:

解決好這兩個問題,上面的兩個問題就隨之而解。可究竟該怎樣解決?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第3篇

近兩年就像智能手機和“微信”引起的社會資源和信息的大爆炸一樣,在教育界“微課”已然形成蓬勃爆發之勢,教育資源建設的又一次大變革已悄然遍地開花。“微課”也為國中理化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在本學期的國中實驗加試教學中我們理化生教研組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將實驗過程先以“微課”的形式在手機上形成視頻資源,記錄教師的操作細節,讓學生反覆觀摩。降低了實驗難度,有效提升了理化實驗教學效果。教師也在對自己製作的“微課”進行反覆觀看及不斷完善中使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不斷成長和提升,同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化實驗資料庫。更為以後整個學科的資源建設及學習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持和示範作用。

一、在理化實驗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有利條件

現代化學校建設為“微課”的錄製和使用提供了硬件基礎。學校的“班班通”工程建設使每個班都配備有電腦、投影、白板;每位教師也重新配備了辦公電腦;校信通、家校通、教學用u盤、光盤一應俱全。隨着信息化社會的不斷髮展,現在網絡和電腦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必備品,特別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使得網絡學習成為可能。

二、在理化實驗教學中使用“微課”的客觀原因

我市進行國中理化生實驗加試已多年。實驗加試強調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這就促使學校在原有各類教學儀器的基礎上,加強實驗室建設。補充了大量實驗效果比較理想的儀器設備,以滿足學生實驗的需要。學生在學習某些操作性較強的實驗時,可以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還有計劃地實施了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的實驗教學,成立了理化生實驗社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實驗活動,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有效提高,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在理化實驗教學中使用“微課”的必要原因

實驗課教學和常規課堂教學最顯著的不同就是:操作性強、可視性差、細節較多。學生難以在一遍教學過程中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而在高頻度重複性的實驗教學中,還必須一遍一遍地講解和強調要點,讓教師苦不堪言。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在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實驗中發現: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來自味覺。所以傳統實驗教學中可視性較差的問題,如果能以“微課”視頻來彌補,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微課”最終呈現的數字格式的視頻,可以儲存、複製。學生可以在學校或家裏反覆觀看,看清要點;突破難點;熟悉過程;加深理解。所以“微課”的出現,打破了課堂的框框,打通了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聯繫。其鮮明的可重複性、可選擇性特點讓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加靈活。

四、利用“微課”有效提升理化實驗教學效果

“微課”製作完成後,要使其融入課堂,有效克服實驗課知識點凌亂、操作動作瑣碎、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同時製作好的微課視頻也要實現資源共享,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課堂,構建自主、優質、高效的學習體系。首先,我們搭建了較完整的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各級平台的有效利用保證了“微課”在實驗常規教學中起到點睛的神奇效果。

1、利用人工傳遞課堂平台教師用u盤將製作好的“微課”視頻轉移到所教班級的電腦桌面,便於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隨時觀摩、學習,熟悉過程、關注細節、領悟原理。

2、利用網絡平台將自己的微課上傳至市網絡資源庫,資源共享。

3、可以分享至學生的qq空間,這樣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中招實驗加試氛圍。既能達到勵志的效果,也能使學生相互切磋,互相鼓勵,牢固掌握。其次,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各種教學手段配合得當,才能使傳統模式與現代手段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微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國中理化生實驗相結合,打破了課堂實驗的侷限性。通過視頻實驗剪輯,學生看到一些重要的,但在目前條件下難以精確完成的實驗,彌補了常規實驗的不足,提高了國中物理和化學實驗的演示效果。眾所周知,理化實驗存在儀器條件難以滿足每一位同學的需要,實驗內容繁瑣,藥品損耗較大,在實驗教學中坐在後排的學生很難看清講台上的實驗操作細節。“微課”具有時間短、儲量小、表現形式多樣、攜帶和播放方便等特點,它還可以把關鍵步驟、關鍵點放大,這樣既減少了儀器、藥品不必要的損耗,又使實驗的可視性增強,也增加了學生完成實驗的信心。在本階段高密度、大容量的實驗教學中,“微課”以其“微”而“巧”的鮮明特點,發揮着其他課程資源無法替代的作用。“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互相融合,取長補短,以“微課”等信息化教學資源促進新的教育教學方式變革,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第4篇

一、我知道了,其實微課是指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或作業題、考試真題、模擬題的一種微視頻。這種視頻有着短小精悍的特點,即視頻長度短,主題小,設計、製作、講解精良,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二、微課雖然是一個短小的視頻,但它也具有環節上的完整性。微課雖展現的是某個教學重難點的知識,但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它也有導入、過程和小結。因此,我們在製作微課的時候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三、在學習製作微課時,我也有一些小收穫。如:我們不僅可以利用錄屏軟件來錄製微課,也可以使用手機或者攝像機。其實手機和攝像機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時聽數學老師説,數學中的函數那一部分知識特別難,而課堂上的時間又有限,老師兼顧不到每一位學生,也許某個孩子理解能力弱,沒跟上老師的思路,這一部分就落下了,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採用手機或者攝像機,準備好紙筆,這個時候老師就只需在紙上進行解題,解一道題最多也就用3、4分鐘,既簡單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題步驟。

四、之前總覺得微課在我們這個技術相對落後、孩子自學能力較弱的環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但在網絡名師微課上聽完毛澤軍老師的講解後我有了一點點轉變,當時我心裏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疑惑——孩子課堂上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都不認真學習,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過來翻過去的看視頻學習嗎?在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中,一位老師問出了大家的心聲。而我校的另一位老師平時也是把視頻做好後,讓孩子利用微機課或者是自習課去觀看,這樣大部分人都在學習,避免孩子偷懶的情況。所以,對於我們高中的學生而言,高中生的自制力和學習主動性稍微強,這種“家校翻”還比較的適合,所以,我們有時還是可以利用微機課和自習課讓孩子去觀看微課。

其實微課的製作相對來説較容易,但是如何設計導學案,在教學內容的哪一環節設計微課,用怎樣的方式設計孩子們容易理解才是最難的,也是我學習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在今後的課堂上,我會不斷去嘗試、爭取能讓微課伴着孩子們一起進步。

第5篇

2022年因為疫情防控的不穩定,學校相較以往的開學推遲了一週,2月18日上午,正當所有人為開學而做準備的時候,下午就接到深圳市因疫情防控形勢下達的有關所有中國小以及幼兒園暫不返校的通知,我們隱約感覺到上網課的日子又將來臨了。

正在顧慮上網課網絡卡頓,設備故障等問題的時候,我們接到區裏的通知:市教科院公眾號將推出一個《國之樂空中速遞》音樂鑑賞系列展播活動,向全市徵集以中國傳統經典音樂作品為主的課例。剛接到這樣一個消息的時候,我挺懵的,感覺無從下手,好在夢霜主任在大家困頓迷惑的時候極具前瞻性眼光,果斷一錘定音:先定主題寫出教案,教案如果不通過,製作ppt也是浪費時間的。於是,我就開始想選什麼主題,曲子既經典好聽,又容易操作發揮的....《茉莉花》、《金蛇狂舞》、《瑤族舞曲》選擇了很久,最後確定了《瑤族舞曲》。

很快,我就開始圍繞主題構思教案,我的教學目的是什麼,重點是什麼,難點在哪裏,加入什麼環節才是我的特色,那幾天我是吃飯想這個事,喝水也想這個事,對上電腦一坐就是一天,敲出的字又撤回,如此反覆.....兩三天的時間裏終於交出了我自己還算滿意的一份教案,發給了夢霜主任,主任給了我一些中肯的意見,並讓我再發給區教研員張燕老師,並説最終還是要張老師審核通過的。很快,也得到了張燕老師的迴應:有想法,是一節很不錯的線下課,但是這次市裏要的模式是藝術作品鑑賞,要更少與學生的互動,教師的講解作品分析要更多.....這與平時上課模式的大反轉一下讓我又懵了....我靜下心來思考:《瑤族舞曲》是民族管絃樂,是多種樂器的合奏,不善於某一樂器的展示來發揮,我只能果斷換主題,選了我擅長的竹笛樂器名曲代表《姑蘇行》再重新寫教案。

我又繼續開始上網查找大量有關《姑蘇行》的文獻資料,如創作背景,傳統文化等等,整理思路重寫教案,經過燕姐的稍稍修改,這次終於得到了區教研員的認可,可以開始錄課了。那一刻,我的內心總算舒了一口氣,感覺連着三四天的努力終是沒有白費,堅守而有所獲。

第6篇

20xx年1月18和19日為期兩天的微課程教學培訓,在石家莊市北方大廈石門會堂隆重召開。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微課程設計與應用培訓會暨黎加厚教授微課程專題報告會在此舉行。來自全省教體系統的教育局長、教研員、中國小校長、主任及各學科骨幹教師近800人,聆聽了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微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的報告。黎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精神矍鑠、和藹可親的老人。他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着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廣大教師們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

在第一天的理論培訓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這與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課堂模式,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並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劃,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並被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評為20xx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在我國,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第五中學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在翻轉課堂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為學習者構建出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形成新型的學習文化。本文通過探究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基本特徵,在分析國外實施案例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並分析了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期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鑑。

在19日這天的技術培訓中,各市區百餘名學科骨幹教師學習了製作微視頻的幾種技術,體驗了在教學平台上創建微課程,並按照分組精心設計,通力合作,分別運用衞生紙和筆、prezi和錄屏製作、手機錄像和紙筆等方法,在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就創作了數十個精彩紛呈的微課程,老師們認真執着的敬業精神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這次微課培訓為我省的教學改革注入了豐富的時代內涵,讓全省教師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衝擊,真正讓老師們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藴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第7篇

通過學習,讓我對微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之前接觸到微課的時候,對它的認識很模糊,認為微課是一次簡短的課堂活動,或是記錄課堂活動的一小段視頻,或是將40分鐘的一節課分解成多個課堂碎片等。通過培訓認識到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它主要表現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視頻長度短;“小”是指主題小;“精”是指設計,製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我們的教學一直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所有內容齊步走,班裏的孩子很多,我們只能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也沒辦法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課後遇到問題怎麼辦呢?如果某個知識特別難,而課堂上的時間又有限,老師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也許某些孩子的理解能力較弱,沒跟上老師的思路,這一部分學生就落下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錄屏軟件來錄製微課,講解一個知識點或解一道題最多也就用3、4分鐘,既簡單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題步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回到家中也可以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學習。

希望通過系統的學習,能儘快掌握這項新技能,早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