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觀後感64篇 情深義重,堅守初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3W

《趙氏孤兒觀後感6》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傳世之作。該劇以趙氏孤兒為主線,講述了一個英勇孤兒因機緣巧合展開刺殺復仇的壯舉。劇情扣人心絃,演員的精彩表演更是讓人過目難忘。本文將對該劇的精彩之處進行深入解讀,帶領讀者感受其中的震撼情節與深刻寓意。

趙氏孤兒觀後感64篇 情深義重,堅守初心

第1篇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可是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杯具,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歎——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杯具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説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説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杯具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齊》,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説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理解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能夠説是功虧一簣。

説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脱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脱穎而出。

趙氏孤兒觀後感64篇 情深義重,堅守初心 第2張

第2篇

?趙氏孤兒》好的段落是真好,淡的部分也是真的讓人坐不住。

開頭的謀殺、政變和搜孤救孤段落劇情緊湊,人物命運一直在牽着人往下走,確實做到了如海報上所言“儘管我們都知道結局,還是忍不住揪心到最後一分鐘”。宮廷政變一幕的壯麗與慘烈,可以與大多數史詩電影傑作並列而無愧色。無論美工、攝影,還是台詞和表演的考究都有效地撐起了影片的氣場,當然,這是陳凱歌電影一貫的好處。

劇情從屠岸賈到公孫杵臼府上要人開始有些鬆懈,那就是屠岸賈摔死孩子那“砰”的一聲,在座不少女觀眾迸嚇了一跳。從此以後,劇力開始無可救藥地走向鬆弛。

看得出,在程嬰這個角色上陳凱歌做出了不少努力。此人顯然是個奇人,既表現在他維護孩子的勇毅上,也體現在他別出心裁的復仇方式上,然而時代的變化,又必須給這個人找到新的動機,才能令觀眾信服。陳凱歌的努力斑斑可見,成果卻難盡人意。程嬰凡人的一面被開釋的過多,過碎,而英雄的一面卻並未找到公道的解釋,於是我們看到,影片的後半部分一直糾結在要不要讓孩子上學、要不要守舊父親和另一個男人之間的祕密、要不要從軍這樣一些遊離於題旨之外的情節線上。當然,可以説這是在借孩子展現兩個父親之間的爭鬥,可是這種爭鬥的張力明顯不足,展現得也缺乏層次。

程嬰和屠岸賈,一個是失敗者,一個是勝利者,一個是郎中,一個是大臣,一個是門客,一個是恩主,這種關係本來可以經營處很多奇巧的場面來,可惜我們看到的盡是一段段淤積纏繞的瑣事。就是這些不知所謂的情節,把陳凱歌電影中那些一貫華麗的台詞拖累成了迂闊的抒懷,把那些出色的表演拖累成了雞肋。即使如此,影片仍不忘在結尾用耳熟能詳的“夢裏團圓”段落誇大程嬰是個英雄,完全不顧情節和四周環境的公道性,這劇與影片開始部分相比,簡直是高台跳水般的落差。

實在照我説,不如干脆把成長的這一段處理成純粹的笑劇,跟前後兩段的反差越大越好,甚至可以發展到程嬰一度想跟仇人和解的地步,然後再轉折到悲劇,這樣張力會更大。

影片的製作當然是很好,陳凱歌電影在這方面是一貫的高品質,從美工、道具到服裝都一絲不苟,單看畫面,盡對是一種享受。不過也出現了一些單刀、筷子之類的器物上的毛病,算是瑕不掩瑜。另外,能不能別再讓年齡戰國時代大老爺們動不動披一身繁縟累贅的泡泡紗了?質感不一定非要這麼做出來吧?

作為動作片影迷,要好好誇一誇谷軒昭給《趙氏孤兒》設計的宮廷政變一場動作戲,快速而細碎的剪切是糊弄普通觀眾的大路做法,難得的是突圍的空間層次明晰,人物關係清楚。而在此基礎上做出了陷阱、宮殿中懸掛的裝飾壓倒眾人、提車疾行突圍等漂亮場面,就真的需要想象力和細緻的心思了。這一場動作戲無懸念進選我的“年度十大動作場面”之列。

與劇情走勢相映成趣的是,後面的迎擊胡騎和屠岸府復仇兩場打戲得簡直慘不忍睹。跟胡人作戰的場面完全就是不顧史實和公道性的亂衝,直接倒退到《岳家小將》時代,而且連那一點趣味都沒了。復仇一場則是不管人物情緒和受沒受傷,一律是華麗麗滴盤旋和翻滾。香港武指不懂戰陣和虛張聲勢的毛病暴露無遺。

縱觀整個電影,陳凱歌始終還是太有藝術腔調了一點,太文以載道了一點,哪怕這腔調裏已經沒有了內容,這文後面早已沒有了什麼大道,他依然還是喜歡那個端着的架子。他可以把一個很有文化的題材經營成一個漂亮的庭院,卻總是忘了要給人留下一個進出的院門,只有他自己端坐在水榭中悠然自得。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至今,我的腦海中還 時不時地浮些一精一彩畫面,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並將他撫養成一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這部感人的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是一個晉國大夫。他是葛優演的,劇中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後來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抓走了。程嬰真不愧是忠義之士,他始終沒有忘記夫人臨終前的囑咐,冒着生命危險,救回了趙氏孤兒,而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卻被屠岸賈給殺了。

程嬰的一精一神讓我們敬佩,而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一奸一”得可以,相對於三國時的曹一操一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屠岸賈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還 不罷休,就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説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一愛一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不過屠岸賈也説了一句有用的話,不把自己的敵人看作敵人,就沒有敵人。是啊,一個生活在沒有仇恨,無憂無慮的世界上,才會更加幸福,更加快樂。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覺得葛優實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對趙氏孤兒説:“你就是我的兒子。”我一下子感動得眼淚不住地流。剛擦乾眼淚,又看到程嬰迴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兒子邊走邊回頭微笑時,覺得他們一家三口終於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情至此還 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一樣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不久前,我在__電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最終遭到報應,最終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昨日看了《趙氏孤兒》,感覺不象有些網友攻擊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實有虛構及不通之意,主題倒也鮮明。

如一、在秦漢時期才發明了馬蹬,這樣才使能夠騎兵穩坐立刻,揮刀搏擊,拈弓射箭。而劇情中的歷史應是春秋時代,距秦統一還有數百年,那時的騎兵只是個運輸工具。人四肢並用,專心致志,僅能保證不至於在奔跑中墜落,何談對砍。

二、程嬰之妻並未死於屠岸賈之手,而是與程嬰一齊忍受着喪子之痛,含辛茹苦撫養趙武成人。

三、為使趙武安全避難,與共同密謀,設定環節,由程嬰將親子交付公孫杵臼後,前往屠岸賈處告密,致使公孫杵臼與親子當場被殺,從而瞞天過海,騙過聰明的屠岸賈。而並非如劇中所述,親子誤送被扣,趙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於程嬰的告密,為人之不齒,夫妻二人在眾人羞辱中艱難度日,此種狀態對程嬰付出的仁義應當是一種鮮明的襯托,但劇中沒有太多表述。

五、趙武是在晉國君良心發現後,就象滅除趙氏時,沒有國君的首肯,屠岸賈再大的權勢,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飛之死,眾人只恨秦檜,而並不或不敢指責真正的兇手--高宗趙構。在此基礎上,韓厥等人趁熱打鐵下,仗義執言,晉國君遂感知趙氏之忠義,尋找其後人,讓趙武繼承先人之位。其後趙武在權勢具備的情景下,一舉滅掉屠岸賈。而不是劇中描述的決鬥所致。

六、程嬰的高風亮節反映在其完成了這個千金一諾的使命後,不願獨自苟活,而選擇自殺以謝公孫杵臼之忠義。而非劇中描述的為屠岸賈所殺,也非死後去追隨其愛妻的亡魂,顯出英雄之氣有些兒女情長之敗筆。以上與正史不符之處,或與導演的藝術手法有關。

但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程嬰的捨身取義和殺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現的。不能説良心被狗吃了,確因不少人因為忽略了價值觀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和養成,從而隨波逐流,一誤再誤,麻木不仁,將錯就錯,以至於漸行漸遠,無法回頭。程嬰的氣節和忠義不是瞬間爆發的,而是來自於他堅韌的內心世界和長期樹立的仁義之志奠積而成的,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無論發生以何種形式出現的問題,而最終必然是一種結果。我們崇敬英雄之時,更應當體會他們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們用生命去詮釋的精神,是期望後世之人去認可、去追隨,而絕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西晉時期趙氏人們被人陷害,許多趙氏人口被殺,最終只剩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趙氏孤兒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這個孩子的母親莊姬臨死前將他託付給程嬰,然後就自殺了。程嬰歷盡千辛萬苦救了這孩子,但卻犧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兒女,程嬰幫他取了一個名字:程勃。之後程嬰帶程勃一齊到屠岸賈做門客,在屠岸賈的門下,程嬰以超強的毅力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程勃最終殺了屠岸賈,幫他的爹報仇,也幫程嬰報了仇,但程嬰也為此丟了寶貴的性命。

程嬰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給人啟發。他的死印證了“人總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句話,他的死屬於重於泰山,假如他沒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程嬰為了拯救一百個嬰兒和趙氏孤兒的生命,不惜犧牲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社會就是一個敗類,而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應當學習他,我們既然是社會的一員,就要給社會一點貢獻,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如果沒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就會遭到別人的排斥,跟社會的敗類沒什麼兩樣。

?趙氏孤兒》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並且還要有捨己為人的好品質。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可是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杯具,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歎——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杯具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説麻煩先生下次再來。

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説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杯具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齊》,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説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

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理解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能夠説是功虧一簣。

説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脱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脱穎而出。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些精彩畫面,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並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這部感人的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是一個晉國大夫。他是葛優演的,劇中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之後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抓走了。程嬰真不愧是忠義之士,他始終沒有忘記夫人臨終前的囑咐,冒着生命危險,救回了趙氏孤兒,而自我的孩子和妻子卻被屠岸賈給殺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而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能夠,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屠岸賈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還不罷休,就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説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最終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

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當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當,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每部影片都不一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可是屠岸賈也説了一句有用的話,不把自我的敵人看作敵人,就沒有敵人。是啊,一個生活在沒有仇恨,無憂無慮的世界上,才會更加幸福,更加歡樂。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覺得葛優實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對趙氏孤兒説:“你就是我的兒子。”我一下子感動得眼淚不住地流。剛擦乾眼淚,又看到程嬰迴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兒子邊走邊回頭微笑時,覺得他們一家三口最終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境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一樣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趙氏孤兒”的故事在中國古代很著名,解放後卻被刻意冷落了,它當中宣揚的忠、義、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鉅額投資拍成電一影,我便期盼這電一影早日上映。週日值班忙了二十多個小時,昨天下午回來後像爛泥般躺了四多個小時,體力、一精一神便恢復過來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獨自去電一影,在醫院qq羣裏打聽了時間,晚上九點五十分還 有一場。九點鐘連忙趕往市橋。買票時,旁邊站着另一個男人等着買票,我掏出一百塊錢(每張五十元),説:“我要一張票。”可能我説話聲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員抬頭着着我,問:“要兩張嗎?” “就一張。”我豎一起右食指,稍大聲説。男青年不能獨自看電一影的嗎?

言歸正傳。《趙氏孤兒》作為賀年片,各媒體廣泛宣傳,老少配“王學圻--范冰冰”的緋聞也造了出來,也夠狠的。網上都説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認為那有失偏頗了。前半部分講述趙家被害,託孤,換孤,情節驚心緊湊,場面有氣勢, 後半部則較一温一情,講述程嬰撫養趙孤。最後才再來個馬戰和不甚激烈的決戰。導演想在影片後半部展現一温一情和人一性一,從網上所謂的影視評論家眼裏後半部分是失敗,可見導演又超越了人們的接受能力。

程嬰帶着趙孤投奔屠岸賈(殺趙家仇人)當門客,並讓趙孤認賊作父,認屠岸賈為乾爹,暴戾、一奸一險、惡毒的屠岸賈信以為他真是程嬰的兒子,教他一習一武,還 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賈發現眼前的義子程勃(劇中趙孤的名字)竟是趙家留下的唯一血脈,當年斬草除根行動並未成功。馬戰時想借刀殺人,生死攸關時刻卻於心不忍。最後趙武(趙孤在歷史上的真實名字)帶着程嬰上門決鬥時,屠岸賈對付一個十五歲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幾招內置他們於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後屠岸賈刺程嬰時,分神,才被趙武一劍刺死。--這便是陳凱歌導演竭力要渲染的人一性一。一精一彩、刺激,有半部電一影就夠了,在復仇片裏講人一性一,我認為是文明、進步之舉。虎毒不吃兒,一奸一惡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揚人一性一的又嫌不夠刺激,觀眾的胃口太難侍候。陳凱歌導演敢在一商業大片裏不順從大眾,而是站在高位引領大眾,也是有膽識之舉。

對應着歷史講情節吧。春秋時代晉國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成為晉國國君。即歷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多年跟隨他的人當中,除了被燒死在綿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趙衰是其中一員。由趙衰起趙家在晉國政治界位高權重,這是個起點,隨着歷史的發展,趙氏的後人最終參與了“三家分晉”,建立了戰國七雄中的趙國。“趙氏孤兒”故事雖然於《史記》有記載,但不可全信,《史記》之前的史書很多沒有記載,有記載者也多有出入。“趙氏孤兒”故事有多個版本,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中,程嬰讓趙武認屠岸賈作義父,可見陳導演的版本與紀君祥版較相似。紀君祥版太著名了,現在很多人説陳導演版有“大改編”,則有點牽強了。“趙氏孤兒”在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裏,程嬰攜趙武遠走荒野。一老頭(古人壽命短)帶着一小孩躲藏於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藝,還 要幫助他復興趙氏,成功的可能一性一極低。如果認喪子的屠岸賈作義父,則趙孤長大成一人,並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就很大,而且活在國都政治圈中,日後利用政治鬥爭復興趙氏的可能一性一便高出許多。即便從情節的曲折一性一,以及忍辱負重的道德説服力來看,紀君祥版也是值得今天的投資者借鑑的。

葛優不愧是中國賀歲片男演員一哥,把程嬰演活了。真的英雄並非都高喊着口號就義。他就一一江一湖郎中形象,甚到有點猥褻。本來是局外人,但他受託孤兒,有意無意中以親生兒子替換了趙孤,看着兒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還 要忍辱負重把趙孤撫養大,還 要想辦法讓趙孤為趙家,為程嬰其本人報仇。當然還 要復興趙家,這點於電一影裏並未表述。程嬰的活比公孫杵臼的死,難多了,程嬰是真的英雄!葛優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黃曉明的光芒都被他掩蓋了。你不得不服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

最後我還 想一些不太和諧的話。或者在很多人眼裏無關痛癢,但也希望該博文讀者明白。這影片犯了一個極嚴重的歷史錯誤。2600年前不可能這麼壯觀的馬戰!原因很簡單,馬鐙還 沒有發明。沒有馬鐙,騎馬是件很危險,很痛苦的事,要靠雙一腿夾一緊馬身。坐不穩,何談馬背上瀟灑揮舞武器?趙國的“一胡一服騎射”時沒有馬鐙,秦始皇的輕騎兵也沒有馬鐙,後者可從秦兵馬俑中看到。輕騎兵更多隻是騎馬趕路,以達到快速行進。具體何時發明馬鐙,歷史學家也不敢斷定,可以肯定東晉時期有了馬鐙,而馬鐙在西方的出現,則是八世紀初。決定作戰能力的要素有三:機動能力、攻擊能力、防禦能力。在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是騎兵,所以蒙古人可以一直殺到歐洲。熱兵器時代陸戰之王則是坦克,空中則是戰鬥機。製片方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歷史常識,我估計是為了迎一合觀眾,僅有車戰,不如加上馬戰過癮。但這有明顯的誤導的成份。

總的來説,《趙氏孤兒》是部挺好的電一影,值得晚上飛車獨自去觀賞。

在國內的幾位大腕級導演中,陳凱歌原屬於我不太喜歡的導演之列,而且是越來越不喜歡的那種。陳大導演的早期作品有幾部還 是不錯的,尤其喜歡那部《霸王別姬》,整部電一影充斥着歷史與現實的一交一織,戲裏戲外不分情境的糾纏掙扎令觀眾揪心。而這部電一影也可能是主演張國榮悲劇的引子之一。但從《無極》開始,陳大導演的電一影除了恢弘的場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與內涵。但2008年拍的《梅蘭芳》改變了我的看法,陳導的電一影又列入我的觀看計劃中。

近期的賀歲片一部接着一部上演,導演、主演的牌子一個比一個大,前期炒作的熱一浪一更是一個蓋過一個。老謀子的“山楂”炒的最兇,但其中味道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好;馮導的“地震”震動了觀眾的心,可説是催人淚下,但“非2”卻成了“戲不夠、噱頭湊”的大雜燴;而姜大明星的“子彈”則飛的讓人眼暈……。那麼,陳導的《趙氏孤兒》又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説實話,這部電一影比同檔期的那幾部賀歲片要好些,不再那麼“無極”。當然,電一影好看與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這部電一影對《史記-趙世家》中的記載動了較大的“手術”,説是“篡改”可能有點過,但若説是“改編”又有點不夠。雖然改動很多,但故事的主線和故事裏的主要角色那是絕不能變滴,畢竟還 有“尊重歷史”的原則在限定着。電一影與歷史記載相比,改動之處有很多,但差別最大的、最值得評説的應該是兩處:一是程嬰換孤的起因與過程,一是程嬰撫養、教育趙氏孤兒的方式與過程。本人認為:這兩處較大的改動,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記》中記載的“程嬰換孤”這一情節是程嬰與公孫忤臼商議的計策,是程嬰忠義氣節的體現。而在電一影中,這一情節被做了較大的修改,“換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嬰的仗義,而純屬一陰一差一陽一錯和被一逼一無奈。這樣的改動令程嬰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義氣概,多了一份兒一温一情,添了一份兒人一性一。這多少可算是電一影改變中的“亮點”,應該屬於“得”的部分。只是在整個換孤過程中,程嬰顯得過分懦弱,過分被動,有悖於歷史上這個人的本一性一。

而救下趙氏孤兒後的程嬰,原本該隱居深山,獨自撫養教育趙氏遺孤,直至晉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宮。但電一影裏卻讓他不甘於深山的寂寞,反而帶着年幼的趙氏孤兒投奔到死敵屠岸賈的門下,且讓趙氏遺孤認賊作父。這一情節的設計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電一影中,趙氏遺孤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屠岸賈諸多的恩惠,而他的養父從未給他哪怕一點點復仇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滿腔仇恨而手刃仇敵呢?從另一個方面來説:試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人若沒有君主的首肯而隨便刺殺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殺?因此,這處改動該算是影片中最大的敗筆,最大的“失”了。

另外,電一影裏韓厥的角色設計也令人感到詫異。歷史記載中,韓厥將軍並沒有參與程嬰救孤的過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賈陷害的趙氏忠良,也多少知道一點關於程嬰與趙氏遺孤的事情。是他最後讓程嬰和趙氏孤兒重新回到了“人間”,光明正大地走進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韓厥基本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角色,除了在深受震動而放走救孤的程嬰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説到底,陳大導演又犯了他一貫的老一毛一病——虎頭蛇尾。陳導又一次開了個轟轟烈烈、頗為引人的好頭,接續上一段平鋪直敍的過程,最後卻毀在了讓人莫名其妙的結尾上。

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嬰和代表一奸一佞的屠岸賈。作為影片的《趙孤》經過一番改編,屏除了作為元雜劇的傳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壞人至壞的元素,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較生活、較貼近的《趙氏孤兒》。

元雜劇《趙孤》作為中國古代十大悲劇之一,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一奸一臣屠岸賈陷害慘遭滅門,倖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為家族報仇的故事。

看完陳導的片子,我感覺改動頗大。甚至説是把一切都設計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動最大的不是韓厥未死和公孫大人撞階變被殺,而是程嬰救孤的出發點,以及其子之死的出發點。元雜劇中的程嬰似乎是一個無畏的大英雄,為救趙孤,親眼看見自己的兒子被剁為三段……陳導所塑造的程嬰,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可以救別人,但他作為一個父親怎能放棄自己的孩子?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別都被改換,莊姬並非拔劍而是自縊,韓厥乃是自刎,公孫大人則是撞階而死。無論何種死法,他們都是忠正善義、悲壯的靈魂!

其中,葛優扮演的程嬰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他的面容上刻着兩個字“父親”。他不是什麼大英雄,他只是一個父親。抱着兒子會開懷大笑的父親……當他親眼看見萬惡的屠岸賈將自己的兒子摔在地上,只一聲,沒了聲響……他,他崩潰了!那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我沒法體會。可當我看到嚴肅的父親在一旁潸然淚下時,我想我明白了。

陳導的程嬰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很膽小。他只是個普通的郎中。當莊姬夫人叫他力保趙孤時,他不知所措,他推辭,他猶豫,他覺得這不是他這種人該承受的。就在這時,莊姬夫人説出了那一段作為一個母親的話:

等他長大了,不要告訴他仇家是誰,就讓他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劇中描寫程嬰喪妻兒後的悲痛,陳導所給的行為是:釘門。在寂靜的空房子裏,只有趙孤的哭聲和那令人心疼的釘門聲……

二十年中,程嬰忍辱負重,帶趙孤一併投奔仇家,為報血海深仇……

在拍攝片場,還 沒開拍,葛優這個大老爺們哭了。我想,這是父親的力量!

二十年後,趙孤面對程老爹對事實的解釋,毫不相信。是啊!任誰也不回相信吧?他對程嬰大吼:“你有兒子嗎?你有兒子嗎?”他深埋心底的將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發了!他滿眼血絲道:“我怎麼就沒有兒子?我怎麼就沒有兒子?“當那扇釘門打開的時候,那裏,一個嬰兒籃……

結尾,程嬰死了,他身著白衣,白髮飄飛。那一片紅霞掩映處,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妻兒……趙氏大仇得報,兒子的仇也報了,於是他安然睡去……

程嬰,以父之名,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程勃,一個叫趙氏孤兒。

葛優這個腕比較熟悉,主要是從廣告上認識的,但還 從來沒看過他演的電一影,雖然我老早就聽説他被譽為影帝了。

也許是看過的,但我有個特點,或者説缺陷吧,就是人意化粧,特別是古裝,我就認不出誰是誰了。

最近看了《趙氏孤兒》,黃曉明、鮑國安、趙文卓都是一眼就認出來了,莊姬和程嬰是誰扮演的愣是沒看出來,只是覺得十分面善。看完後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那是范冰冰和葛優。。。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轉折驟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後會讓人至少是讓我產生了一種説不出來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貶斥屠岸賈,説他殘忍貪權,大逆不道,嘴臉醜惡。我實在難以苟同。

首先,説他陷害忠良?陷害沒冤枉他,忠良很難説。不要跟我大談史載,以為你跑題了,我們在説影片。趙朔是個次要人物,鏡頭很少,但也足以炫顯出他的張揚、狂傲與自以為是,着實不遭人喜歡。他的父親趙盾也只是寥寥幾個鏡頭,很難準確分析人物一性一格。能説的只是,他貴為相國,趙氏旗幟人物,很有魄力,臨危沒有昏厥,如此而已。趙氏,屠岸賈,誰忠誰一奸一,很難説。歸根到底這算得上一場權勢的爭奪吧……

追溯追溯殺戮的緣由吧。我以為有四:一、太監的煽動,這在影片中顯而易見;二、權力爭奪的必然,屠岸賈的功勞漸漸淡去,趙朔出征大勝而歸,此消彼長下,採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復仇的情緒,屠岸賈曾經迫於趙氏的責問無奈而又無辜地吞下了一隻馬一眼,難吃是次要的,尊嚴受損才是怒根;四、禍起莊姬,屠岸賈是一愛一莊姬的,又多一愛一我們不知道,總之他厚葬莊姬,終生未娶,而她卻恰恰嫁給了自己的政敵……

先不説他們。我最欣賞的是趙盾的護衞隊。勇一猛,忠誠,一精一明,無畏。我認為,這等壯士,絕不是金錢所能收買的,如此看來趙盾還 是頗有人格魅力的,士為知己者死嘛。

要説還 有褒揚的,那就是公孫杵臼了。這個人太瀟灑了!正值,隨和,勇敢,還 有很多還 有詞宇以供形容的高潔品質。趙氏滅門時他敢於收容遺留的孤兒,平民協助時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執意犧牲時他先遣散下人,面對暴徒時他沒有一絲慌亂,中劍身亡時他沒有丁點後悔。趙氏能結一交一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説説程嬰。只能説這是命運的捉弄,竟把他這個局外人安置在那個糾結的場景。他試圖不介入,卻被莊姬一句“先生,你的藥箱忘了”一逼一上刀山。接着便是一連串的變故。嬰兒誤換,開口難言;一性一命要挾,不得不招;骨肉夭亡,髮妻被殺……他還 能怎麼樣呢?他活下去的支撐怕是隻有莫大的仇恨與韓厥的對飲了吧。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情節的法展,隨着程勃的長大,事情的變換遠不如他所料。勃兒漸漸疏遠他,為難他,不信任他,而當他不得不揭開十五年前的血腥畫卷時,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風,如煙,散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仇恨只會釀造血與淚的悲劇,而不會帶來絲毫快一感。世界上最失敗的事莫過於讓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去揹負仇恨。“孩子是無辜的”,韓厥的話是對的。

然而韓厥的人生軌跡為禍打亂。這怨不得別人,更怨不得他自己。“換了我我也會這麼做”,屠岸賈如是説。可見人一性一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説,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時,我們的做法往往一樣,只是我們各自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邂逅與經歷不同而已。

屠岸賈也絕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蓋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也不過是命運撥下的一顆棋子。他本可以不一愛一,卻選擇了一愛一;他本可以不救,卻選擇了救;他本可以不死,卻選擇了死……

觀《趙氏孤兒案》如沐久違的古風,着實令人感想頗多。儘管故事內容與史實有所出入,但這並不重要,我們所感慨的是故事裏所彰顯出的古人的人格魅力與道義情懷。公孫杵臼為了救主子趙朔的孩子義無反顧的赴死;程嬰為了救下好友趙氏之孤兒及全城百姓的嬰兒,竟不惜親手摔死自己的孩子,並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將趙子撫養成一人,待孩子功成名就後,則坦然自盡以赴公孫杵臼生前之約;同樣趙朔的屬下韓厥則更是念念不忘給上司報仇和平反昭雪的機會;還 有趙朔的政敵屠岸賈的下人也因趙朔有恩於他的家人而捨命救下了趙子;就連公主派去刺殺程嬰的刺客也因程嬰之義而捨棄重金的誘一惑甘願放棄行動做一個普通百姓。儘管程嬰與這些人在義的層面上有極大的不同,但他們純樸善良以及對道德的一操一守卻是相同的,即便是殺人如麻、兇殘如屠岸賈之流在其行為準則上也有自己的氣度與一操一守,例如他明知程嬰是自己政敵之友,且程嬰當面反對過他,他卻還 能多次出手相救,更難能可貴的是,權傾朝野的他對自己的對手還 能以禮相待、敬畏有加。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普遍都有明確的榮辱意識、廉恥之心以及是非善惡觀念,對生命價值觀的認定及對信義的認知已是深入人心,這是一個羣體社會的普遍現象,而不是單一的個人行為。

追憶幾千年前身處亂世的先民,再看看科學高度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已到了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本是人吃的食物,卻加進了劇毒藥品蘇丹紅、瘦肉一精一,以及地溝油、罌粟殼等,甚至滅絕人一性一連嬰兒都不放過,在一奶一粉里加入三聚氰胺;朋友之間已無信義可言,所有的僅是相互利用,人人自危、互不信任;對外人如此,對家人也一樣,為了蠅頭小利父子反目、夫妻成仇、情一人互殘、對簿公堂、殺親滅門等等層出不窮,更令人髮指的是,就因為父母不給自己錢用,竟打傷自己的父親,挑斷親生母親的手筋腳筋,這已經是連做畜生的資格都沒有了,但它還 是在這個所謂的文明世界裏發生了。

面對種種令人不寒而慄的社會現象,再想想先人們捨生取義的作為,有時我不免疑惑:那是我們的祖先嗎?我們又是他們的後代嗎?既然是,差距又為什麼這麼大呢?我們又是從何時開始發生改變的呢?細細想來,應該是當代人的價值觀發生了重大改變。古人為了名節、為了信義、為了信仰,可以不要自己的生命,現代人則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他人的生命,因為缺乏信仰,又沒有道德底線,於是現代人往相反的方向越滑越遠……

基於此,我們強烈呼籲國家教育部門儘快儘早增設倫理道德、禮義廉恥、忠孝信一愛一的教程(如《弟子規》等),從小就給我們的後代灌輸生命的價值觀,使他們遵道守德,尊重他人,敬重生命,知廉恥、守信義,唯此或能亡羊補牢。否則,長此下去,我們的後人窮得就只剩下錢了!試想:一個整天呼吸着有毒的空氣、喝着重度污染的水、吃着有毒的食物,成天按着自己鼓鼓的口袋擔心被別人算計、一有機會卻又去算計別人的民族,這樣的民族還 會有希望嗎?!

很早就對凱歌導演頗有好感,不知是因為有才才有美一女相許,還 是因為美一女提升了導演的知名度,或者相互輔佐映襯,也許凱歌導演就註定有豔福之人,先是之前的倪萍(那可是當紅的央視當家花旦,雖然現在已是昔日黃花),凱歌導演那其貌不揚的長相可就有他的魅力,或許從古至今郎才女貌都是佳配,但倒過來就不和諧了,他和洪晃的相識感覺就磨滅了凱歌導演的才華,不和諧的音符造就了洪晃的“杯具”。

12月1號在所值班待在寢室看了趙氏孤兒的首映式,感覺陳凱歌導演是個很有思想深度的導演,所以決定12月4日公映到電一影院去觀看此片。到了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這事,我約了一媽一媽一一起去天河影城看《趙氏孤兒》,本準備看8點多鐘的,可我們去遲了10分鐘,電一影票已經售磬,看9點半的。等待的時間坐在那裏找了個小店修指甲,店裏的服務員問今天放什麼電一影怎麼這麼多人?主演都是誰?我回答了她,告訴她主演是葛優、黃曉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説你們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説我們是衝着凱歌導演的電一影去的。真是覺悟不同,修指甲的服務員可能看到的就永遠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趙氏孤兒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繹了程嬰救孤的故事,這場鬥爭中劫後餘生的趙家嬰孩在經歷這場浩劫後竟然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屠岸賈那一陰一險的嘴臉在重重地將程嬰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時候曝露無疑。這是人一性一卑劣的本質,毫無人一性一可言。

一、政治鬥爭的殘酷。趙氏家族權傾一方,而屠岸賈卻在排擠中醖釀了一場陷害趙盾的一陰一謀,在趙盾的兒子戰勝歸來的慶功宴上,他策劃了圖謀篡位的一陰一謀,並假傳臨終聖旨,趙家滅門,300多條生命在這次鬥爭中喪命。朝廷的鬥爭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顛覆一性一的變化,屠岸賈輔佐年幼的君主大權在握,成了朝權的實際掌控者。不過他最終死在趙家獨孤的劍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輪迴的結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凜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嬰在那麼緊急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為趙氏孤兒開闢了條活路,實屬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們微不足道的社會地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生命都無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應對,犧牲了自己的夫人和兒子成全了忠義大業。在一奸一惡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數年讓屠岸賈對趙孤產生感情,最後讓趙孤親手殺了屠岸賈,這樣戲劇一性一的故事情節只能説是惡人有惡報。

三、帥哥黃曉明臉上的那道傷疤。屠岸賈的心腹韓厥動了惻隱之心放走了趙孤,而遭到屠岸賈的劍傷,毀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讓人感覺扼腕歎息,這也是整部戲中悲情角色在生命中的延續,讓我們活生生的看到這樣一個悲情一人物活躍在屏幕,這塊傷痛會伴隨他一生。

雖然這部電一影感覺在情節的處理上可能有些荒謬,但在大結局詮釋了它所藴涵的意義。感情比武器更具殺傷力,它可以搗毀人的一精一神陣地。

昨天看了《趙氏孤兒》,感覺不象有些網友攻擊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實有虛構及不通之意,主題倒也鮮明。

如一、在秦漢時期才發明了馬蹬,這樣才使可以騎兵穩坐馬上,揮刀搏擊,拈弓射箭。而劇情中的歷史應是春秋時代,距秦統一還 有數百年,那時的騎兵只是個運輸工具。人四肢並用,專心致志,僅能保證不至於在奔跑中墜一落,何談對砍。

二、程嬰之妻並未死於屠岸賈之手,而是與程嬰一起忍受着喪子之痛,含辛茹苦撫養趙武成一人。

三、為使趙武安全避難,與共同密謀,設定環節,由程嬰將親子一交一付公孫杵臼後,前往屠岸賈處告密,致使公孫杵臼與親子當場被殺,從而瞞天過海,騙過聰明的屠岸賈。而並非如劇中所述,親子誤送被扣,趙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於程嬰的告密,為人之不齒,夫妻二人在眾人羞辱中艱難度日,此種狀態對程嬰付出的仁義應該是一種鮮明的襯托,但劇中沒有太多表述。

五、趙武是在晉國君良心發現後,就象滅除趙氏時,沒有國君的首肯,屠岸賈再大的權勢,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飛之死,眾人只恨秦檜,而並不或不敢指責真正的兇手--高宗趙構。在此基礎上,韓厥等人趁熱打鐵下,仗義執言,晉國君遂感知趙氏之忠義,尋找其後人,讓趙武繼承先人之位。其後趙武在權勢具備的情況下,一舉滅掉屠岸賈。而不是劇中描述的決鬥所致。

六、程嬰的高風亮節反映在其完成了這個千金一諾的使命後,不願獨自苟活,而選擇自一殺以謝公孫杵臼之忠義。而非劇中描述的為屠岸賈所殺,也非死後去追隨其一愛一妻的亡魂,顯出英雄之氣有些兒女情長之敗筆。以上與正史不符之處,或與導演的藝術手法有關。

但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程嬰的捨身取義和殺身成仁的一精一神,是不可能再現的。不能説良心被狗吃了,確因不少人因為忽略了價值觀和道德情一操一的培養和養成,從而隨波逐流,一誤再誤,麻木不仁,將錯就錯,以至於漸行漸遠,無法回頭。程嬰的氣節和忠義不是瞬間爆發的,而是來自於他堅韌的內心世界和長期樹立的仁義之志奠積而成的,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無論發生以何種形式出現的問題,而最終必然是一種結果。我們崇敬英雄之時,更應該體會他們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們用生命去詮釋的一精一神,是希望後世之人去認可、去追隨,而絕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昨天去看了場《趙氏孤兒》,至少從散場後觀眾的交談中來看,這部電影起碼在普通觀影者應該是博得了還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陳舒了一口氣,總算沒有像像《刺秦》那樣叫好不叫座,《無極》那樣慘遭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如潮惡評。

首先,劇本非常周密地就戲曲中相對簡單的“獻子救孤”的行為進行了擴容與想象。戲曲中“獻子”,是程嬰與公孫杵臼商議後聯袂演出的“苦肉計”,由程嬰先將自己的孩子帶到公孫處,然後向屠岸賈舉報公孫,遭圍捕的公孫杵臼遂大義凜然地痛斥程嬰,為的是以其真實的表演取信屠岸賈。大部分戲曲文本都是這樣演繹的,公孫痛罵程嬰歷來是《趙氏孤兒》中的一段好戲。電影的敍事中程嬰和公孫杵臼素不相識,程嬰奉公主臨死之命前去尋找公孫杵臼託付孤兒,未想屠岸賈搜查質押全城嬰兒,妻子為保全自己的孩子,向屠岸賈交出了趙氏孤兒。如此一來其親生兒子反而成了最可疑的對象。得知嬰兒下落的公孫杵臼來程宅接孤,為同時保全兩個孩子,程嬰一邊讓妻兒跟隨公孫杵臼出城,一邊去認領真正的趙氏孤兒。半路上程妻向公孫説出了事實真相,公孫料定屠岸賈必定前來追拿,遂將母子藏入牆壁夾縫。而程嬰誤以為公孫妻子一行已經逃生,便向屠岸賈舉報了趙氏孤兒的去向。屠岸賈夜襲公孫府,公孫杵臼為取信屠岸賈捨身救子,軍士在夾牆中搜出了母子二人,屠岸賈當眾摔死他認定的“趙氏孤兒”,刺死了程妻。戲曲中韓厥效大義放孤自刎,電影改編為受屠岸賈一劍之傷並與程嬰密謀十五年。編劇的構想豐富了救孤的情節和動作性。

確立一種基本的敍事角度和基本立場,是導演思想的關鍵,按照陳凱歌導演本人的闡述,電影不是表現一個英雄人物伺機復仇的故事,是為體現“因其渺小,才見其偉大”的思考。為了符合新的歷史語境中的羣體審美心理,導演把程嬰這位義薄雲天,感天動地的藝術形象從“崇高”的悲劇座基上搬下來,取下其頭上的光環,賦予其“平凡”的外衣,以增加和現代觀眾的親和力,以求獲得更廣泛程度的認同感。把程嬰定位成一介草民,也許是一種面對商業社會和娛樂時代無法嚴肅的尷尬和妥協,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對人物的定位源自導演對新的歷史態度和闡述立場自覺的認同與探索。

此外,電影在某些場面和細節的處理和運用上還是頗現功力的,比如“趙朔之死”“莊姬護子”“程嬰封門”“開牆搜孤”“空的搖籃”“魚的運用”等場面令人記憶猶深,電影的結尾“身死魂遊”的處理雖然在《角鬥士》等電影中有着類似的方法,但此處出現抒情性結尾也是較為妥帖和理想的。

“程嬰救孤”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感動一代又一代人,穿越時空令世人動容,它呈現出的是中國士子和知識分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心態和心理形式──“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求仁”,這便是志子人格歸趨的“道”,即社會理想人格,它主宰着主體行為的方式和深層心理,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應當弘揚的。與此同時,疏離在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追問,參與經典的解構,參與對歷史的闡述,其本身就是參與歷史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多元化的解讀和闡釋方式既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推動了個體對於歷史的融入、審視、思辨和體驗。

第3篇

關於仇恨,劇中趙武問他的乾爹屠岸賈是否有敵人時,屠説:“不把任何人當成敵人,你就沒有敵人。”。如果你沒有敵人,心中就永遠沒有仇恨。這是一個人內心世界中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心中忘記了敵人,沒有了仇恨就可以天下無敵。可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説愛別人,自己是幸福的,而仇恨卻只會讓人更加痛苦,放下心中的仇恨,得到的將會是整個世界。

劇中幾乎每個人都沒有做到忘記仇恨,仇恨貫穿在每段劇情中,屠岸賈因為仇恨屠殺了趙氏家族,趙武因為仇恨殺了屠岸賈。縱觀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一直有着仇恨,人與人之間,利益集團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仇恨伴隨着血腥的殺戮和戰爭,仇恨象疾病一樣難以消除,化干戈為玉帛只是一種理想境界。沒有仇恨,社會才能和諧;沒有仇恨,世界才會和平。

劇中的反面人物屠岸賈倒是有忘記仇恨的痕跡。他是趙武的乾爹,當然此前他只是“誤會”,誤將趙武當作程嬰的親生兒子,他似乎有懺悔,他對這個孩子恩愛有加,提供條件讓他習文弄武,一直到孩子成年後,趙武披掛盔甲,橫刀立馬的時候,屠岸賈忽然發現了趙朔的影子,而且他確信這個喊他乾爹的孩子就是趙朔的親兒子。老謀深算的屠岸賈想借戰爭之名除掉趙武,但是有一種力量在呼喚他放棄這種念頭,那就是父愛。他看着這個孩子長大,他對這個孩子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特別是他受了箭傷,趙武一勺一勺的喂他湯藥的時候,他已經決定忘記仇恨。趙武知道真相後,又燃起了仇恨,他要殺死這個“乾爹”,屠岸賈和趙武刀劍相向時處處劍下留情,而這時候程嬰“成全”了他,當趙武的劍刺穿他身體的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他含笑而死。他罪惡的靈魂在懺悔中安寧了。

關於犧牲。劇中很多人為趙氏孤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程嬰的犧牲無疑是最大的。一個人可以為親生的孩子甚至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生命,這是偉大的。但是讓自己的孩子為另外一個無辜的孩子獻出生命,這是罕見,更是偉大的!程嬰做到了,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第4篇

不久前,我於江海大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報應,終於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為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説程嬰最後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可以,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為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説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