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6K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青年教師教育教學隨筆

青年教師教學反思隨筆

那是一節毫無生氣的課堂,在許多老師的目睹之下,以無聲開始,又以無聲結束。且看上課的老師滿臉通紅,一“紅”到底;再看場上的學生,默默無聲;環顧四周,在場的老師,有搖頭的,有打盹的,有茫然的,也有聊天的……這,就是我在全區數學老師面前的展示課。儘管,課後我悄悄地詢問了教研員,老師很給面子,讚許地説“還好,蠻好的!”目睹過千萬課堂,閲盡無數優劣課堂的老師,怎會不知道這堂課上課教師的課堂風采實際分值。只是,我一介新人,鑑於課前交流時也常不經意間流露出不自信,不知所措,老師難免要照顧新人的感受,更多給予鼓勵。詢問同期老師觀後感想,言辭委婉,但亦是表達了整堂課的無趣。自我的課堂實際體會,課後的老師誠懇反饋,心裏很不是滋味:這樣難能可貴的鍛鍊機會,我沒有把握住,甚至有些“拙劣”;自己的課堂教學,怎麼會這樣子了呢!從始至終,沒有亮點,從始至終都是戰戰兢兢,畏首畏尾,與學生的互動有些生硬,環節的過渡有些空洞,簡潔的話語乏味可陳,面對學生問題中的瓶頸,不知道該如何點撥。

課後的幾天,消極的情緒一直常伴左右,對自己教學沒有自信,總感覺自己無法承載充滿活力而又高效率的課堂;也反覆比較自己最初踏上講台,課末指導老師不得不重新引導學生細緻理解知識關鍵處;到如今,無聲課堂,幾年的實踐,幾年的歷練,似乎沒有什麼起色,不足之處依舊顯而易見,似乎從未改變,而曾經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狂妄自信消失了,又多了幾許畏怯。

難道,這倆年的時光,每一個工作日的磨練,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佛説,世間萬物,因果相連,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按着這一思想,循着原路返回,回顧這幾年的旅程,找尋造就如今這一現象的'原因。

1、自身性格的侷限性

總覺得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其自身的課堂風格,一個行事遲緩,下決心猶疑不定之人,課堂教學應該也是温火燉雞湯,不夠濃烈;一個雷厲風行,行事果斷乾脆之人,課堂教學我想應該是大火爆炒,香氣撲鼻,“呲嚓”有聲。相比,我向來不是一個高調之人,行事作風有些温吞,骨子裏帶了點怯懦,註定張揚不起來。或許性格決定着一切,諸如我這般性格之人,希望在課堂上演血脈僨張,活力四射的場景,實在有些困難。

2、壞習慣害人不淺

我並非好動之人,喜靜,難免給人務實之感,同時又膽小怕事,所以事情也會盡量做完全,給人認真努力的錯覺。但其實,事情完成有先後,關鍵講究效率。和學生完成作業一樣,最後總能上交,但是實際上這一份練習對其真正有效的能有幾人,背後的付出有人塗鴉了事,有人思前想後,付出好多心力,有人假借他人智慧,唰唰幾筆,大功告成,有人巧思妙解,分分鐘鍾搞定……我們心裏明白得很“出來混,總要還的”。塗鴉之人,期末掛彩;遲緩之人,難掩蕭瑟;借人出力者,懸崖徘徊;善於思考者,碩果累累……比較之,儘管我在教學上不純粹地劃分到哪一個選項,卻也與第四項關聯不大,硬要攀上點什麼,估計也是個遠房的遠房的遠房親戚,幾百年難得碰上一次面。很多時候,課堂教學搬來現成的教案,那靈機一動,信筆拈來的原創在我,幾乎是神話。習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東西,一旦養成,一時間很難更改。於是乎,思維的惰性也就在點滴的日子裏熬成了。接到上課通知的那一天,很自然的,找教案,整合教案,出產一份打着自己名義的教學設計。送審教研員,毫無新意,環節設計創新不夠,,創設的思維深度太淺,可是日復一日的抄襲他人,自創好比登天,太難了!好心的教研員,一起出謀劃策,提了許多點子。整理之後,卻發現只是一環一環的關鍵處,期間的語言組織,引導還是需要自己花費心力去完成。可是要知道一旦隨性慣了,一旦安逸慣了,重新勤奮,努力,重拾創造力,真是難上加難,所以儘管好幾次想破腦子,還是不能將整個構想連成一條完美的曲線。最後的最後,大家也都親眼所見,食之無味。

但幸運的是,這只是第一次的展示課,我還是年輕,教育教學之路還很長,克服自身缺點,努力進取,我想今後還是可以有大一步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