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後感8篇 聞琅琊寓言,儒魂觸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9.61K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吳敬梓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講述了一個圍繞儒家學問、文人士人生活與起伏的故事。小説通過對人物的描寫和情節的鋪陳,展現了封建社會的虛偽和黑暗面,以及儒家學問在封建統治下的令人憂慮的現狀。閲讀《儒林外史》,我深感其悲喜交織的情節和對人性的刻畫,着實引人思考。

儒林外史讀後感8篇 聞琅琊寓言,儒魂觸動

第1篇

暑假中,我讀了《儒林外史》、《紅樓夢》、《會飛的教室》等書,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儒林外史》中的第一章節。

第一章節寫的王冕的故事,王冕從小沒了父親,由母親拉扯大,10歲那年他不得以輟學,替秦家放牛,他白天放牛,黃昏是才回家。每逢秦家煮些醃魚、臘肉,他就拿荷葉包了帶回家,留給母親吃。

每天的工錢,王冕也捨不得花,攢到一兩個月,就去村學堂買幾本舊書。每天一邊放牛,一邊看書。

三四年後,王冕在放牛時下起了大雨,王冕在樹下歇息,雨停後,透出日頭來,照耀得滿湖通紅。王冕心想:古人説""人在畫圖中""果然不錯,我把這荷花畫下來,一定很有趣。

從此,王冕不再讀書,而是學畫荷花,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後畫得栩栩如生,王冕就成了有名的畫家,從此,他不在為生活問題擔憂,經常用牛車載着母親到處玩耍。

王冕性情高傲,不願為那些動不動就大呼小叫的`達官顯貴作畫,他母親幾年後因年邁多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王冕守孝三年。

一天,朱元璋來了,王冕與朱元璋促膝談心,直到日暮才罷休。

幾年後,朱元璋平定了禍亂,有人説朝廷要王冕出來做官,王冕憤世嫉俗,不願做官在山中隱居。

王冕很刻苦,邊放牛邊看書,並且很孝順,把好吃的給母親吃。不像有人一味沉溺遊戲之中,我們應當向王冕學習。

儒林外史讀後感8篇 聞琅琊寓言,儒魂觸動 第2張

第2篇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説,書生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為,可以説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説,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為因為書生小時候家裏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書生去給鄰家放牛。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裏的情況,便答應下來。書生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書生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書生一直在為窮人作畫。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書生作畫,書生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就是書生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書生在《墨梅》中所説:“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書生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書生們給予鼓勵和愛心給書生們。正所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第3篇

?儒林外史》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卻又令人含淚去笑的人物形象,既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儒林羣醜圖,又寫下了文運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而在這眾多的人物中,匡超人的形象別具意義。

匡超人是作者筆下的一個否定性人物,然而其實匡超人以前並不是這樣。少年時期的匡超人手腳勤快,心地善良,事親孝順,漂泊在外時牽掛父親,在兄長面前也很謙卑,懂得細心照料卧病在牀的老父。然而漸漸地他卻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中了秀才後的勢利;狠心逼妻回鄉;潘三被捕後的翻臉無情;在牛布衣和馮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謊等等。其實在作者客觀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可感的匡超人,他以前的善良樸實令人欣賞,而他的墮落則既令人惋惜又令人憎惡。

其實,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變質,一方面是社會原因,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造成這種悲劇的是封建的'社會制度,作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以及勢力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對"功名富貴"的追求是匡超人墮落的重要原因。當盡孝與科舉功名道路之間只能選擇一個時,匡超人選擇的是後者。此時的他已初露勢利之心。

總之,匡超人自身的內因和外因交互作用,形成了匡超人這個典型人物。他的變質墮落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且更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更是全社會、全時代的悲劇。

第4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儒林外史》的書,它是作家吳敬梓筆下的代表作。

這本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動。有愛才如命的嚴監生;有苦讀詩書的.鮑文璽;有打秋風的張鄉紳……

最吝嗇的是嚴監生,家財萬貫,僕人眾多,卻格外的“節約”。家裏一斤肉都不賣,有時候家中的的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來一兩錢買熟肉來給孩子誘饞。有時候,今天的菜可以留到明天甚至到後天才吃完,他還格外剋扣工人們的工資。有一次,他的弟弟嚴貢生因犯罪別追差,當巡捕來到嚴監生家裏來搜查的時候,他才十分心疼的拿出一小串錢交給巡捕搪塞過去。他的正妻王氏死的時候他也十分心疼,心疼他少了一個精打心算的人。又恰逢他結婚,有幾個人就乘着時機把他的金銀首飾都偷了個精光。在他臨死前,他還從被窩裏伸出兩個手指頭,死死不放,為的是那燈盞裏的那兩斤還在燃燒的燈草。直到最後,趙氏挑掉了其中的一斤燈草,他才閉上眼睛一命嗚呼了。

最可笑的是牛浦,由於一次機遇他遇到了牛布衣,牛布衣死後他盜其之詩,來進行販賣,最終事情暴露逃亡。

?儒林外史》一部耐人尋味的書!《儒林外史》一部充滿趣味的書!

第5篇

?儒林外史》開篇描寫了諸暨縣一個鄉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貧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卻勤奮好學,用每日攢下的點心錢買書看。由於王冕聰明勤勉,又博覽羣書,還畫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歲,便成了縣內的名人。他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之職,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會稽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像這樣淡泊名利的讀書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對王冕大加讚賞。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於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痴情一片,像周進哭號着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但他們的痴情並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還有范進中舉前後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後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麼房產、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第6篇

這個寒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儒林外史》,並且要寫讀後感,我讀了那本書後深受啟發。

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講了在元朝末年,有一個王冕和他的母親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他母親讓他去鄰居家放牛,鄰居很同情王冕,讓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後美麗的荷花,想把荷花畫下來,於是他託人去城裏買紙和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開始的時候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王冕畫荷花畫得栩栩如生,然後靠畫畫賺點錢過日子,後來一位王爺請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爺對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陣子。母親見他性情高傲,當官可能會闖禍,叫他千萬不要去做官。後來,時常有人傳説,朝廷要徵召王冕出來做官,王冕聽説後,急忙收拾好行李,連夜逃往會稽山中,最後,王冕因病而死。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有書讀,每天好吃好喝,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王冕小時候卻不能這樣,只能從小給別人幹活、做事情來掙錢養活自己與家人。所以,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7篇

暑假的一天,媽媽拗不過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給我買了本我期待以久的《儒林外史》。一拿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裏面有一個王冕的故事很吸引人,看完這個故事後,我被王冕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給震撼了。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某縣鄉村有個人叫王冕,自幼喪父,母親把他送往鄰居秦老家放牛。一次,王冕正在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不一會兒,雨便停了。雨後的樹葉象被水洗過一樣綠得可愛。湖裏有十來朵荷花,荷葉上的水珠滾來滾去。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王冕心想:古人説‘人在畫中’果然不錯,我何不把荷花畫下來呢?從此,王冕便把放牛的工錢省下來,託人到城裏買些顏料和紙,學畫荷花。王冕開始畫得不好,但是王冕並不灰心,堅持畫畫,大約過了兩三個月之後,王冕畫得荷花就象是剛從池裏摘來的一樣,像極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前我的意志很不堅定,做什麼事都不能有始有終,堅持下來。就説前幾天吧,我制定了一張對我來説非常嚴格的計劃表,打算堅持到學期期末。結果不到兩天,我就想打退堂鼓了。我想,王冕之所以能把荷花畫得栩栩如生,是因為他遇到挫折、失敗不退縮,仍然堅持不懈。我終於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要輕言放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第8篇

記得裏面有一篇寫的極好:嚴監生大限將至,全家老小都圍在他的牀邊,但他卻遲遲不肯閉眼,並且用手指做出了“二”的手型。全家老小都開始猜測這個“二”是什麼意思。大侄子猜是因為還有兩個人未到,嚴監生搖了搖頭;二侄子猜是因為有兩筆銀子藏着在,要告訴他們,嚴監生又搖了搖頭;奶媽猜是因為有兩位舅爺不在眼前,在想念他們,嚴監生還是搖了搖頭。趙氏走到嚴監生的牀前,説道:“老爺,別人説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裏面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説完走過去,挑掉一莖燈草。這一段嚴重的諷刺了那些吝嗇鬼。

趙本山在小品《不差錢》裏面説的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用錢就能買到全世界嗎?顯然不能!雖然錢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的品質比錢要重要的多。你就算有一千萬又能怎麼樣?一個人一輩子空守着你這堆財產?但如果你能用這些錢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那麼你的錢就是用到了正確的地方。

如果你身無分文,但是卻有個好的.品質。那麼你等於有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只要你是金子,無論是在哪都一定會發光,一定會遇見你的伯樂。

東西,一個人拿着永遠不會覺得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真正感到樂趣。

所以,就算是做一個身無分無但有一個好品質的窮死鬼,也絕不做一個身纏萬貫的守財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