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時代新青年心得體會7篇 年新青年:縱覽新時代,傳承擔當,激盪心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7W

《新時代新青年心得體會》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題的公文網站,旨在分享和傳遞年輕一代的思想、經驗和感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鼓勵年輕人勇於探索、積極進取,以新的思維和行動方式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無論你是大學生、職場新人還是剛踏入社會的生力軍,這裏都是你表達自己、分享心得的舞台。讓我們共同成長,共同追求夢想!

年新時代新青年心得體會7篇 年新青年:縱覽新時代,傳承擔當,激盪心靈

第1篇

高爾基曾説過“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價的”哪麼人一輩子只要拿出青春就能換回了回報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每個人都拿出青春就可以成功的話,哪麼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就遍地都是了。

我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我們活在青春裏,我們享受着青春是優待,我們用時間和精力揮灑着肆無忌憚的青春。我們在父母庇護下度過了幼年,在師長的引導下走過了少年,我們似乎正“單槍匹馬”地闖着自己的“天下”。青春總是消逝得如此快,以至我們小憩了一會兒,它就已把我們甩在後面,我們只有用奔跑,才能跟上青春的步法。或許在我們埋頭苦幹時,猛地一發現,青春正站在遠方,向我們過去的那一刻青春告別。

青春是一副畫前的構思,還未落筆,無數的色彩繁雜的圖案已經交替出現在潔白的畫布上。

是的,多年以後,青春是那幅永遠沒完成的畫,是想珍惜卻又錯過的那些花和葉,是對那本書缺失情節的遺憾,是哪條路上擦肩而過的風景,是哪場虛幻的夢,又是一生中哪個最美的晨光?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們是向青春告別,還是向那昔日的朋友告別?時間嘀嗒嘀嗒在心中,青春搖曳搖曳在夢中,時間劃落在指尖,惜別流露在心田,呵,我的青春,我們要把你牢牢拴在我們身邊!

年新時代新青年心得體會7篇 年新青年:縱覽新時代,傳承擔當,激盪心靈 第2張

第2篇

18年前,當世紀的聖火還在熊熊燃燒時,我們帶着一個世紀的企盼呱呱墜地;18年後,當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接過長輩肩上的責任,成為了新時代的新青年。

何為新時代?新時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個全新時代;何為新青年?新青年是在新時代中極具個性卻又不乏拼搏與創新精神的年輕一代。

青年是民族的脊樑。新時代新青年定當有頑強拼搏之精神。賽場上頑強拼博的女排隊員用她們的堅持與勇氣,為祖國帶來了榮譽;職場上頑強拼搏的“香港羅拉”朱芊佩,用她的堅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與內心的滿足;生活中頑強拼搏的95後人大代表徐萍,用自己前汗水換來藝術知識的普及,被你我熟知。青年強,則中國強。在物質生活充足的時代中成長的我們,對精神上的自立自強則更加渴求,一個擁有頑強拼搏精神的民族,是不會落後於他人的。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新時代新青年必需要有鋭意創新的探索精神。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潘建偉和他的團隊開發量子通信,為國家信息安全築起了屏障;美女科學家顏寧攻破膜蛋白課題,以智慧定義美麗;90後青年龔華超讓筆記本觸摸板變成了九宮格數字小鍵盤,連扎克伯格都在使用,創造了完完全全由中國人創造的產品。正如法拉第所説,沒有誰能預估一個嬰兒的將來。而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沒有人能預估我們的將來,富於想象的我們,敢於實踐的我們,定將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愈加強大。

吾輩青年定將成為祖國的驕傲,亞運會賽場上捷報一個個傳來,無不振奮人心:孫楊、徐嘉餘、蘇炳添……他們的成功,成為了中國的驕傲。當世人都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是在乎快樂多於在乎榮譽的時代時,我們用實際證明,我們為國而奮鬥的決心從未弱化。主席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的大旗早已傳入你我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成為現實。

宋代大儒張載曾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告別幼稚與青澀的我們已經做好了難備,18歲後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於平凡、拼搏向上的歲月。

第3篇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着北斗三號第55顆衞星成功發射,向世界莊嚴宣佈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支讓世界震驚讓國人崇敬的“北斗天團”,平均年齡僅31歲。

20__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未有效控制、國內個別地區有所反彈的大背景下,“北斗天團”這羣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的 “80後”“90後”給全體國人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為新時代新青年樹立了標杆榜樣,成為了指引我們立足崗位講擔當、勇挑重擔向前闖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致敬永不服輸的骨氣,傳承“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北斗系統發展的征途中也是荊棘密佈,20__年,我們向歐盟支付2.3億元“加盟費”,卻根本無法接觸到伽利略衞星導航系統核心技術。20__年,北斗二號的心臟“原子鐘”出現問題,原本答應轉讓技術的歐洲某公司臨時變卦。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國內核心技術空白的“世界性難題”,年輕的“北斗天團”沒有被嚇跑、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愈戰愈勇,憑着“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彈,我們北斗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子鐘”的錚錚鐵骨,僅用兩年時間便攻克難題,成功將這顆“中國心”原子鐘,伴隨着北斗二號試驗衞星發射上天。

致敬玩命奔跑的勇氣,追逐“中國夢想”。總書記在20__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從1994年,定位導航系統北斗進入國家“九五”規劃視野,到20__年北斗三號實現全球組網,玩命奔跑26年的“北斗天團”讓世界再一次矚目中華民族,讓國人再一次熱淚盈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需要全體黨員、幹部、人才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羣眾一起奔跑,去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人民戰爭,去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進而開啟鄉村振興序幕,去補齊補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弱項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勇敢堅毅邁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一步等等。“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民族脊樑指引前行,有黨員幹部奮勇當先,有人民羣眾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經受住風雨挑戰,攻克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成功到達夢想彼岸。

致敬自立自強的底氣,講好“中國故事”。總書記指出,“我們講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實踐在反覆證明着總書記重要論述的真理性、事實性,從c919國產大飛機問世,到5g技術領先全球,再到“每顆螺絲釘都100%國產化”的北斗三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再到“中國創造”,每一次步履鏗鏘的前進,都在增強我們的底氣,強化對“四個自信”的認同。我們要將這份底氣根植內心、融入靈魂,成為推動工作、指導實踐、服務人民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泉,更好地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讓“中國故事”講得更好、傳得更遠、播得更廣。

第4篇

7月3日至4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會上強調,要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建設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

翻看歷史,重用人才安邦定國的例子比比皆是,人才的重要性一次次得到驗證。的確,治國之要,惟在用人。人才對於國家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xx大到十九大以來,一直十分重視聚英才、擇英才、用英才的人才觀。一支好的人才隊伍,抵過數隊濫竽充數的庸才。新時代,要吹響中國發展道路的號角,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勢在必行。

聚才要贏其心。所謂,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只有梧桐樹充滿魅力、具備吸引力,才能引來金鳳凰。要搭建好聚才平台,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築巢引鳳只是第一步,要留住唯有以真心贏其心。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用人者必須贏其心,人才方會盡其智、盡其心、盡其能。若梧桐樹越茂盛,則金鳳凰越來越棲息。

擇才要知其品。自古以來,中國就一直信奉並傳承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選才、用才標準。擇才德為先,對人才的人品要求比才能更重要。究其原因,才智可以培養,而人品卻很難改變。走新時代人才強國之路,最大限度激發人才的報過情懷、奮鬥精神和創造活力,對人才的內在品質要求尤為嚴格。要避免選錯一人,為害一方的悲劇,對人才引進嚴把關,方能從源頭上杜絕庸才隱患。

用才要盡其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是對人才價值的一種尊重,也是對人才資源的不浪費,要把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辦恰當的事情,發揮最大的價值。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説: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勇於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懷才不遇是有識之士的痛楚,才逢名主、馬遇伯樂並非常有之事。遂,用人者增其識人之能、盡其才能便是對人才的尊重。

第5篇

彷彿在一夜之間,窗外的世界變得陌生了。昨日還在院中嬉笑打鬧的頑童轉眼便不見了蹤影。厚重的雲層將陽光遮蔽,只留下一片讓人抑鬱不已的灰白。

或許很多人內心仍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就是一場災難。

它不同於地震、海嘯那般猛烈,但,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奪走了我們生活中的安寧與歡樂。

商場停業、交通關閉、學校停課......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是健康、精神與經濟的三重打擊。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災難”似乎與“死”、“亡”等詞彙一樣,是一個十分忌諱而不能被隨意提起的詞語。

然而,正是這些忌諱,充當了人們逃避現實的藉口。於是小部分人開始自我麻痺,他們仍不願意接受自己的美好新年、出遊計劃亦或是日常生活被這樣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所擾亂的現實。

殊不知,“夫禍患常積於忽微”。災難正是如此,你越是不願正視它,它來得越是氣勢洶洶。

捐贈物質承載着温暖與善意從四面八方被送到了紅十會。那些大都是醫院所缺的防護物資,是無數醫生與病人的希望。而這些物資被收了,卻在倉庫堆積如山,因為人手不夠;醫生們排隊來領物資了,卻幾個小時都領不到,因為現場混亂、手續繁瑣。在這樣的非常時期,這樣低下的工作效率,當然會引發大家的口誅筆伐。

可真正應該引人深思的,是接下來工作人員的這句辯解:

兩個“負責”,將責任理得清清楚楚,卻又將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這將我的思緒一下子拉回到國小----那個我們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年幼時期。我仍然忘不了班長回絕我時那冷冰冰的語氣:“我只負責登記遲到,不負責幫你解釋原因。”

可那時的我們終究只是一羣只會想着還有多少糖果的孩子,而孩子的言行並不能代表什麼。然而,可悲的是,在有些人身上,這種“獨善其身”的思想那怕過了五年、十年甚至終其一生也仍然無法改變。更可悲的是,在幾乎每個人的身上----包括我自己,這樣的想法都或多或少若隱若現地存在着。

誠想,若是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躺在他們面前,那麼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物資送出。可問題在於,哪怕僅僅只有一牆之隔,只要他有一絲機會對醫務人員的奔波視而不見、對病患的呻吟充耳不聞時,他首先想到的便會是“這樣做會給我帶來什麼麻煩”,而不是“我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

“利己”,並不是誰的罪過,因為它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也正是由於這種本能,我們的祖先才能在自然界殘酷的生存鬥爭中勝出。

而這種本能在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容易被放大。的確,眾多的人口給予我們無窮的推動力,可它同樣會淡化每一個人的責任意識,它給了很多人一個逃避的藉口,那便是:我不去,還有那麼多人可以去呢。

當一個團隊足夠龐大,每一個隊員與團隊的奮鬥目標之間的距離便會無形中被拉大。

然而,這個時代需要我們跳出那個“小我”的世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世界就是千千萬萬個體組成,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它不需要每個人都兼濟天下,但它要求每個人都不只滿足於獨善其身。為了生存而鬥爭的年代早已過去,如今的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的是,在那個屬於“我”的世界裏,添上一個“別人”。

添上一個“別人”,我們就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不問得失;添上一個“別人”,我們就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怕麻煩;添上一個“別人”,就是更大的善意,更多的擔當。

那些偉大的醫護人員,穿着笨重的不透氣的防護服,不能上廁所穿着紙尿褲,為了省一套防護服而多上幾個小時班,一個多月輪軸轉沒有一天休息;

那個郊區的菜農,在寒冬裏踩着裝有24箱蔬菜的三輪車,不會用導航,一路問路,一天奔波,終於將自家的新鮮蔬菜送到武漢一醫療隊入住的酒店,只因他心疼醫護人員日夜操勞吃不好睡不好;

那些守在各個交通要口的交警,冒着被感染的風險給來來往往的車輛上人員查體温;而在一個高速收費站,一名男子跳下車,給交警遞過來一箱從尼泊爾人肉揹回來的口罩,丟下一句“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匆匆離去。

看,當“我”的世界裏多了一個“別人”,似乎也不是那麼壞。

當得知有500萬人離開了武漢,一些微信羣裏開始出現了對武漢人甚至是湖北人圍追堵截的行為,甚者是公開他們的身份信息,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彷彿這場疫情傳播是武漢人蓄意製造的一樣,彷彿他們是罪人,而不是受害者。

這一幕像極了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見到動畫片裏的大灰狼便覺得狼是這個世界最醜惡的生物,而看到機智可愛的綿羊便認為羊是最可愛的天使。

在20__年陝西發生的“野生華南虎照”事件中,聲稱自己拍到了虎照的農民周正農在面對質疑時迴應:“如果虎照是假的,我願意把我的腦袋砍下來”。而“打虎先鋒”,中科院植物學家傅得志則直言:“用我的頭作擔保,虎照是假的,當地絕對沒有超過十公分的樹葉”。這個植物學家判斷虎照是假的依據是照片中的樹葉超過了十公分。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虎照當然是假的,而人們卻也在當地找到了不少接近二十公分的葉子。

不僅僅是他們,這起事件中的人物在面對採訪時説得最多的一個詞便是“我認為”,或是“我覺得”。而在被問及他們是否曾嘗試去弄清真相時,卻都一臉茫然地搖搖頭。

這不僅使我想到了今年十分流行的一句話: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正如柴靜在文中所總結的那樣:中國人思維最大的特點便是缺乏精確性。當我們的內心開始認定一種觀點時,便會對此深信不疑。然而這種觀點或結論的來源往往是極其隨意的,就如因為灰太狼而討厭狼,或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一次出言不遜而將前定義為“壞人”,亦或是因為一次不太理想的成績而將某位同學定義為“學渣”。然而,這一個又一個的定義無不帶着個人的主觀偏見,難以做到客觀公正。

“新冠病毒”不是所謂的“__病毒”,而需要為此承擔責任的是“一些人”而不是“武漢人”。

在疫情的浪潮下,輿論變成了一種極易傳染的情緒。這時的我們無疑需要保持冷靜,理性地看待與分析一切事情,不要被“你以為的你以為”所矇住了雙眼。

或許,不可避免的,這社會仍存在着利益之間的爾虞我詐。但是,當災難真正降臨時,人們卻空前地團結在一起。

截至20__年2月13日,全國各地已派出兩萬多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來自四面八方的180多支醫療隊奔赴武漢和湖北其它地區,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這就是讓人驚歎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疫情帶給我們災難。可疫情的發展卻也將我們的問題暴露出來,給予了我們一個反思與糾錯的機會。而人們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糾正中,創造了一個個更美好的明天。

第6篇

據統計,當一個大學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兩年半後,以前所學的知識就有一半不常用了,再過兩年半,他原有的知識就基本被新時代的東西取代。這就是説,他寒窗苦讀多年學到的東西僅在五年之內,就被科技飛速發展的浪潮覆沒。由此可知,這個時代的青年面對的現實是嚴峻的。

但在另一方面,一羣年輕人卻走到了時代的最前沿。清華畢業的張朝陽成為搜狐總裁時剛過而立之年;楊致遠才23歲,就創造了雅虎這個商業奇蹟。很明顯,他們所創造的財富是與其年齡、資歷等不成正比的,而且,為什麼中國的大學裏也出現了休學創業?一切都是因為“市場至上,技術至上”的時代已經來臨。

二十年前,中國開始敞開國門,外資不斷流入;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如今中國即將加入wto,這既是一個尋求自身更大發的機會,同時也給了許多外國公司一個求之不得的機遇,這就是中國的企業面臨的挑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得知識經濟的地位一天天凸現出來,中國的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前景遠大,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無可替代的發展主流。那麼,這樣一個新興的經濟時代對人才有何要求呢?首先,對人所具備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除主要的專業技能之外,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強烈的市場意識、對機遇的把握、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前瞻力和創造才能,都是每個成功者必不可少的。“時勢造英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勢必造就一批英才,成為社會的支柱,歷史的脊樑。而他們,正是那些順應了時代潮流,頭腦靈活的年輕人。

市場競爭,歸根結締是人才的競爭。廣大青年學生正是未來的棟樑之才。全面培養和提高自身素質,成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新時代的學生,除了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技能之外,還要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培養正直高尚的品格和競爭意識,以及鍛鍊面對壓力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學生,但不久我們就會走入社會。古人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人是社會物,與世隔絕的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我們作為青年學生,就更應該時時關注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中國的明天才會是我們的明天,只有這樣,我們才算是新經濟時代的青年,只有這樣,未來的時代才是我們年輕人的時代。

第7篇

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要去衞國做大司馬,可是衞國混亂,道義淪喪,國內權利交錯。孔子不贊成子路去,就説:快要顛覆的國家不能進入,不能長久居住,無政無德,不能與之為伍。子路説他有信心治理好衞國。孔子便説: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閒視之。

孔子的話簡而言之就是説: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其一是防患於未然,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趨避之。其二是如果已經將自己置身危險境地,要及時脱離。這句話雖短,卻也把現今一些黨員幹部的病根掘了出來。信仰缺失、慾望無底,德不配位。這無疑都是將自己置於危牆之下,一旦禍起,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人生活在社會上,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是人性的弱點往往在於慾望沒有止境,一旦心中的信仰被慾望吞噬,便容易滋生不軌之念,這不但動搖了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同時也開啟了禍患大門。

防範於未然,才能不置於危牆之下。黨員幹部崇高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我黨永葆青春的劍鋒利器。當前大部分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堅定,但是也要看到,仍有少部分黨員幹部將自己置身於市場經濟大潮之中,不顧自身的安危利令智昏。信仰若無堅實的高地,便無法抵禦各種誘惑,必然會被錢權湧起的潮水所淹沒。恰如告誡的,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反之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因此只要從源頭上遏制住心中的慾望,廉身廉政,以道德紅繩嚴守清廉底線;知足止足,以先進的黨章黨規嚴格自身;勤學勤思,以三嚴三實武裝思想。那麼信仰顛覆的危牆便不復存在。

既處危牆下,及時脱身才不至於牆倒人亡。毛澤東在《整頓黨的做風》中寫道:一個人發了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黨員幹部曾有數尺之朽,或是有悖民意,或是黨性削弱,或是公僕意識淡化,這些危牆,程度不同,情況有別,只要能夠及時發現,馬上改正,便還有重新改造的機會。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對於黨員幹部而言,犯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有知錯、認錯、改錯的胸懷,他們就能及時從錯誤汲取教訓,便能遠離危牆,還能夠從危牆中增加自身的厚度,敏鋭嗅覺提高黨性,不至於再次將自己置身於囹圄,覆牆之下。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黨員幹部之憂,不在危牆,而在於自身的拒腐防變能力不足,由此可見,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為此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應該從自我的實際出發,夯實優秀共產黨員之基,把牢時代先鋒方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錘鍊自身的道德基準。如此,即便在往後的道路中再遇到困難險阻,也不至於求庇於危牆之下,僥倖於法制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