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6篇 打造更優秀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計劃與實施措施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是對國中語文教學內容、方式、方法、評價等方面的規劃和安排。其目的是確立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介紹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6篇 打造更優秀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計劃與實施措施

第1篇

目前班級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語文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説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説,並非福音。加上本期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所以抓時間趕進度尤為重要。 先是儘量趕進度,保證提前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拿出足夠多的時間搞好複習。平時主要任務時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抓住學生的寫作環節,提高寫作的水平。培養優秀生,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拿出充足的時間複習,複習要有系統性,指導要注意方法,多點撥,少説教。多實踐,少理論。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主要做到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水平: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3)培養優秀學生,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4)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措施6篇 打造更優秀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計劃與實施措施 第2張

第2篇

八年級是國中三年中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適應後,對國中語文的特點己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在此基礎上,為更進一步地搞好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特制定此計劃:

語文是中國小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學科,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大語文的觀念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同,而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闡述也説明,語文教學以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為主要任務.而語文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質不僅反映人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從本質上看,還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 新基理論中對塑造未來新人的描述中,更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可為。

我們採用長春版國中語文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除了包括精讀,課內自讀外,還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根據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和對語文教學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了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在國小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根據我班學生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展方向的把握,我的語文教學最初以激發興趣,指導方法,培養習慣,搭建舞台為口號和行動原則,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七年級進校到現在,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下面根據七年級期終考試成績進行具體分析如下:

本班大部分學生處於中等水平,一小部分學生存在的差距還很大,從以上情況看,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本學科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説是如魚得水,但對我們這樣普通中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説,並非福音。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在繼續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新課改的學習與研究,在把握好教學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對教與學作出相應的調整,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鍊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説等,鍛鍊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1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通過本學期的教學的要想盡一切辦法穩定優良率,提高合格率。

2、實行分層教學,集中抓a層的學生,本學期我努力工作,力爭將60%a層(約10人)同學的成績保持80分以上,並能讓尖子生有更多的進步.基本保證了優秀率穩定在20%以上.

第3篇

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美術教學已經發生了綜合性的變化。面對美術學科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中的實際狀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將繼續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現制定出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並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於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工藝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和國畫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脱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1、繼續加強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本學期將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區、市繪畫比賽。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針對於九年級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於對知識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主,使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學習的興趣,擴展美術技能。

1、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適當的示範,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在教學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從而更利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佈置、課時檢查、課後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餘,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5、教學要注意的問題: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正常的教學。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兒童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紮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第4篇

教育教學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歷史上關於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就是要使教學發揮更好的育人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就是説,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是改變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認為,教學質量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有如下因素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所掌握的實際課程領域的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知識;教師教學法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學策略的意識與能力; 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與自我批評能力以及教師專業化的品質;教師的移情能力與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師教學管理的能力。

交流是數學課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學生就能在環境的薰陶下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了交流,課堂就缺少了生機,學生的思維也就停滯了。怕出錯,顧面子,是學生交流的一個難以逾越的屏障。因此,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他們樂學、渴學、會學、敢説、會説,是教師在課堂上追求的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讓學生把自己融入課堂活動中,就得引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説、敢説。教師應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 課堂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學生自然就有説的慾望。 要讓學生想説、敢説,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態對待學生; 其次教師要改變觀念,留足讓學生髮言的時間; 再次,教師提問時要儘量用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你來講一講好嗎?我們共同來探究好嗎?等協商、誘導的語氣,使課堂氛圍顯得民主、和諧,讓學生思想上變得輕鬆,敢於提出問題和發表意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現成的結論傳授給學生,學生不折不扣地聽教師講,極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往往是教師提一個問題,學生回答一個問題。 教師從學生簡單機械的回答中,很難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學生常常是重複教師唯一正確的結論,不敢越雷池半步。試想,這樣培養出來的背書匠,除了做一個生搬硬套的好學生,能有什麼發現、創新呢? 為此,教師必須把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與合作的羣言堂。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敢想、敢説、敢問,特別是能就所學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比較、分析和歸納,鼓勵學生要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探索精神,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真正把灌輸的課堂變成放飛的課堂。

國中數學具有抽象性,思維邏輯性很強,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記憶力、理解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 教師要採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知識掌握程度、認識事物的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融入課堂,發掘知識,加強邏輯的教學方法。作為國中數學教師,需要很強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採用啟發式教學時,要把握好時機,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啟發環節,製造氣氛,對學生進行啟發。 在啟發

的時候,要具有層次感,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慢慢深入,達到層層思考的目的,促使學生逐漸理解。 如果遇到的問題直接深入的話,學生很難理解,就會對數學產生牴觸心理,根本想都不去想,所以由易到難的層次很重要,也是教學的一個技巧。還有,教師在模擬情境進行啟發的時候,要具有創新能力,使情境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軸對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軸對稱的物品,在學生都沒有答案時,教師可以給一些提示,對學生進行一些啟發,利用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往採用的單一的量化評價手段,既讓教師未能注重每個學生的素質發展,又讓部分後進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自信。因此,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教師應該注重多元評價,並給予學生熱情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及時發現並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在這種理念下,教師要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展開自評、互評。要求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質發展進行評價,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加深理解、溝通和包容,在相互交往中表現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只有讓學生嚐到成功的甜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教師、學生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總之,隨着新課改的實施,國中數學教學內容重新編排,這就使教師的教育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這個新的環境,需要新的教育模式來培養新時代的學生。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營造趣味課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教師不僅要將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更要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獨立思考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第5篇

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深化改革、實施不變的目標之一。而音樂教學的實施則是完善教育素質、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構成。但是在唯分數論英雄的教育體制下,音樂的教學實施逐漸地凸顯出各種問題。

所謂音樂教學不受重視就是指在國中階段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是校方、家長還是學生都是唯分數論。因而大部分的精力均都投入到語數外等科目上,而對音樂的學習則抱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

校方的不重視,學生的不投入直接也影響了音樂教師的教學熱情,而這也阻礙了音樂教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學生的素質發展。

音樂教學缺乏活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陳舊的傳統教學方法無法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第二個則是因為教學的實施缺乏新鮮元素的融入。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僅剩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被無情地扼殺,而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以及方式也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想實施好國中音樂教學工作簡直是天方夜譚。

以上問題是當前的國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兩大主要問題,也是應當充分引起重視的問題。唯有正視這些問題並且不斷地加以解決,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國中音樂教學工作。

我們常常説要對症下藥,做好國中音樂的教學工作同樣需要採取有針對性地措施來解決以上兩大問題。筆者認為要想徹底地解決好以上問題應當從兩大方向入手:一是解決好思想上的認識問題,二是做好國中音樂的創新性教學工作。具體的教學方法如下:

國中音樂教學的實施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提升學生素質的關鍵性教學實施。因此,無論是從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還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抑或是完善學生的素質發展,都應當重視國中音樂教學。

重視音樂教學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需要校方和音樂教師切實做好的一項教學工作。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思想觀念上為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奠定紮實的基礎。

校方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國中音樂教學時間提供一定的支持,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障國中音樂的教學時間。而且,校方還應當積極地完善國中音樂教學實施的硬件、軟件設施。

例如:開設琴房以利於教師開展教學,也利於有興趣的學生開展訓練;結合教材開設一些充滿趣味的音樂講座或者沙龍。

而教師則應當重視自己的教學工作,並且從備課、教學、課後反思三個環節來做好具體的教學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備課階段,教學一定要做好充分地準備。

例如:在20xx年修訂的魯教版六年級第二單元《祖國的頌歌》這個部分的學習之中,教師就應當從以上三個部分來做好教學工作,並且積極地準備好相關的素材來實施好教學。因為該單元的內容包含有:唱歌——歌唱祖國;聽樂賞畫——紅旗頌;選聽——在燦爛的陽光下;欣賞——伏爾塔瓦河。所以,教師應當在備課階段,就應當收集與該部分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文字資料,並且加以篩選,從而為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校方和教師在意識上重視音樂教學實施,在行為上加強音樂教學實施的方式,必將為國中音樂的有效教學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多媒體設備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助手,也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工具。在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多加利用多媒體設備,繼而更好地促進教學的實施與發展。

而且,多媒體設備進入到國中音樂的課堂之中,也將極大地豐富教學的素材,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直觀,為教學的創新化實施提供技術的支撐和龐大的數據資源庫。因此,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並且積極地藉助這一工作來豐富國中音樂的教學資源,進而更好地做好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

例如:在20xx年修訂的魯教版六年級第四單元《神州音韻(一)》這個部分的教學中,由於該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容有:唱歌——黃河船伕曲;欣賞——月牙兒五更,烏蘇裏船歌,包楞調,走絳州。對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加以分析,我們會發現該部分的內容與中國的民歌、民調有一定的關聯。

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中國經典的民調以及為學生所熟悉的民族民間音樂,如《東方紅》、《康定情歌》、《瀏陽河》、《八月桂花遍地開》、《牧歌》、《阿里郎》等加入到欣賞課中。

這樣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脱離了課本的束縛,使得教學的實施更加靈活而充滿趣味。與此同時,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跟隨着這些熟悉的歌曲進行哼唱,在哼唱中去欣賞,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鑑賞能力和音樂欣賞水平。除此以外,在多媒體設備的協助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地拓展,也很好地豐富了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

傳統的音樂教學無法吸引學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學的趣味性不夠、吸引力不強。因此,為了更好地將學生吸引進來,並且創新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筆者認為教師還應當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實施趣味教學。

簡言之就是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唱的方式來創新國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音樂教學實施並非是要將學生培養為歌唱家,而是要藉助音樂教學的實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具體操作可以是通過一個故事性的內容來引入音樂欣賞或者在對某一個音樂曲目加以欣賞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闡述自己的欣賞感受或者是藉助故事講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欣賞體驗。並且在學生加以闡述的過程中讓學生寫下自己的生日日期,然後再以從該學生的座位號往下尋找到下一位發言的同學。

例如:在20xx年修訂的魯教版六年級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這個部分的欣賞曲目包含有:《秋》、《豐收鑼鼓》。所以,在引導學生聽完這兩個曲子後,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用語言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回答問題時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如該學生的生日日期為16,緊接着,由該下數找到下一位發言的同學。然後,一直往下進行。

通過這樣的方式則是旨在藉助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並且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審美體驗。從而在做好國中音樂教學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所謂即興教學實施主要是指教師可以隨時根據外部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合理要求即興開展教學。

例如:有一天教室外正下着雨,那麼教師就可以這樣來開始教學:

教師説:老師知道同學們好像對流行歌曲都比較熟悉,現在外面下着雨。那麼大家可以告訴老師你所瞭解的有關雨的歌詞嗎?

教師説:嗯,很好!那麼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如何這些寫雨的歌曲都表達了什麼東西。

藉助這種即興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很好地將現實生活中的其他內容融入到課堂之上,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繼而做好國中音樂的教學工作。

國中音樂這門學科的存在為完善學生的素質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和進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師應當更加積極地做好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施,不斷地挖掘出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國中音樂的教學效率。

第6篇

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慮這些問題是必須的,也是很實現的。特別是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説是老師們經常要思考的問題。但這些又都涉及到有關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也就是説,教學方法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技術性、技巧性的問題,而且體現了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問題。

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換一種角度來思考教的問題。這就是要把教師職業這一角色,放在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的大視野中來定位,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轉到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體地説,就是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中學歷史教學,雖然涉及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瞭解人類的過去;又能夠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辨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

在素質教育觀念下的國中歷史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歷史教學的很多領域,諸如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評估、教師培訓等等,每一個領域都可能會制約教學實際的創新。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説: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於學生來説,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複)。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髮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的思維、複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係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鑑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彙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甚至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觀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迴旋的餘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的和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優化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他認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

以往的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唱主角戲的,好像教室這個舞台是為教師搭建的。現在我們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並不是説教師只是一名場記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並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係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瞭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對於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在教學實際中要注意避免以往傳統模式下運用方法時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方法的效用,以為某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用到哪裏都會靈;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而不去考慮學生、教材等具體情況;或是隻注重方法運用時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活動反應,等等。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