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查報告6篇 學生心理狀況與教育現實: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W

近年來,教育領域的變革與發展備受關注。為了深入瞭解教育現狀與需求,本調查報告集結了大量的數據和調研結果。通過對學生、教師和家長的訪問,我們將呈現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和挑戰。本文將以調查結果為依據,為您提供全面而精準的教育動態,助您更好地瞭解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育調查報告6篇 學生心理狀況與教育現實:調查報告

第1篇

從學生學習情感測試以及平時對學生的調查與瞭解中,我發現學生的厭學心理比較強烈,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56.8%的同學認為學習上最遺憾的是學習沒有動力,65.3%的學生認為自己貪玩,自力差,57.6%的學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50%的學生認為在學習上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39%的同學認為在學習上常常感到無助的是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初步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目前,社會競爭激烈,學生的學習任務重,作業量大,學習科目多,考試頻繁。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動腦,動手,動口,這是需要一定的心智努力才能完成的認識活動,這樣的活動伴隨着一定的精神緊張,學生的精神壓力會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感。

2,學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注重它的知識性,科學性,邏輯性,卻很少兼顧它的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再加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陳舊,日久天長,學生對學習內容缺乏新鮮感,便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3,部分學生本身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沒有求知慾望,不愛學習,不求上進,整天在學校混日子。

1,學校,家庭,社會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過去一味強調分數的局面,讓學生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從學習的苦海中解放出來,勞逸結合,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學習。

2,改變知識傳播途徑。多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習的效率,不斷調整學習的情緒。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交友方面,有的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係而苦惱。15.3%的同學認為朋友在學習上對自己的影響較大,14.4%的學生認為我能學好東西,都是因為交了幾個好朋友,大家志趣相投,互相鼓勵,30.5%的學生覺得在課外學習時我喜歡跟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幫助,373%的同學認為在學習上有困難找要好的同學商量,另外也有同學之間相互諷刺,挖苦的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正確處理與他人交往的關係,對待朋友應當真誠。

有學習環境的原因:一方面我校的教學設施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學生在學習上達不到教師預期的學習效果,於是教師對學生表現出失望,氣憤,焦躁等情緒反應,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笨,缺乏能力。結果造成有的學生的自卑心理;同時也有教學的原因:教學的內容是否生動有趣,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教學中是否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等等。

採取的措施: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採用靈活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在學習中多鼓勵,少批評,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習情緒。讓他們滿懷信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主要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1,我校周邊地區廠礦企業效益不好,部分家長下崗在家,有的在家"修長城","打牌",有的釣魚,學生無形中耳濡目染受到影響。

2,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對子女的學習顧不上;有的家長則採取簡單粗暴地一罵二打三訓斥的方式,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有的家長乾脆放任自流。

3,還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規定,孩子學好學壞全靠學校。家長溺愛孩子,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任性。

4,有的家長思想守舊,非但不重視子女的學習,認為讀書無用,反而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宣傳"生意經",分散孩子學習的注意力。

5,有的學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離異,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使他們無法安心學習。4.2%的學生認為家庭不和諧,父母吵架影響自己學習。

6,有的家長在家過分關心孩子,顯得比較嘮叨,引起孩子內心極大的不滿。

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影響較大。他們認為來學校就是為了混張文憑,給父母一個"交代",社會上有些不良青年偶爾在學校周圍騷擾,與他們拉幫結派,打架鬥毆,一些學生經常沉迷於網吧,網上的遊戲,黃色影片,鏡頭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也衝擊着學生的頭腦。他們認為即使辛辛苦苦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很難找到工作,乾脆學多少算多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成長。

教育調查報告6篇 學生心理狀況與教育現實:調查報告 第2張

第2篇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説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麼,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我園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説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説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兒創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測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為57。5%。説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着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忽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忽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

百分比統計説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為58%和57。2%。

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為55%和52、l%,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説是均衡的。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説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1、根據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同時要使教育目標需求化,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從只注重教材和教師既定的目標與內容,轉變為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並不斷調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標相適應的內容,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猜想並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願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也就是説,教育創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於創新、敢於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為先導,在學校總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絡,形成科研製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規範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第3篇

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此次調查的對象為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佔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佔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佔39.91%。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為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由於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佔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説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説: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 “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 “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第4篇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幼兒教育工作發展迅速,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xx鎮是xx縣的一個大鎮,工農業經濟是全縣發達的,幼兒園教育開辦的有聲有色,政府和家長的積極性都十分高,去年建的鎮中心幼兒園是xx縣第一批新建幼兒園。四月中旬,我有幸深入到全鎮4所幼兒園,通過現場查看,問詢交流,翻閲檔案,走訪座談等方式,重點了解了幼兒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狀況、幼兒入園率及保教質量、辦園體制及監管體制、經費保障機制、幼兒園內部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落實等情況。現將xx鎮幼兒教育現狀調查總結如下:

全鎮有幼兒園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3所。有3-6歲幼兒945(本鎮户籍)人,在園820人,毛入園率86.8%,其中218名幼兒享受了國家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有教職工57人,中心幼兒園有國小轉崗教師11人,招聘10人,民辦幼兒園教師均為社會招聘,其中多數都是大中專畢業生。

近年來,xx鎮政府把幼兒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在抓,從教育興鎮、教育惠民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認真落實市縣有關要求,以幹克難,聚力推進,全體教職員工服從大局,吃苦耐勞,努力工作,全鎮幼兒教育工作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中心幼兒園成立以來,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努力推進幼兒園硬件建設。去年9月開園至今,在開園初建的基礎上,幼兒園邊運行邊完善建設,目前已建成6個基本達標的幼兒活動室,6個幼兒寢室,3個輿洗室,有充裕的幼兒活動場地、户外空間、玩沙場和健全的部室,配備了必要的玩教具和圖書,安裝了智能廣播系統。各民辦幼兒園也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投入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加速硬件建設,完善幼兒園保教功能。童樂幼兒園給每個教室配齊了空調,電視,電子琴,軟化了幼兒活動場地。明星幼兒園擴大了幼兒活動場地,添購了一批幼兒玩具,配齊了必備的教學設施。

鎮中心幼兒園11名教師是經全鎮中國小教師選拔培訓轉到幼教崗位的,在社會聘請幼兒教師11名。民辦幼兒園有教師35名,全部由各園自主招聘。中心幼兒園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也做好了對民辦幼兒園的工作指導幫助。一是加強園本培訓,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和內容,注重音樂、舞蹈、美術的專業培訓,達成培訓目標,提高了教師專業技能。二是創造外出學習機會,中心幼兒園有7名教師參加了國培,取得了培訓合格證,先後帶領教師到市幼兒園和縣幼兒園參觀學習。三是加強學習,教師制定成長計劃,舉行園內骨幹教師評選活動,快速形成幼兒園教師骨幹力量。

各幼兒園十分重視幼兒的日常行為安全,健全了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定期檢查通報制度等,開展了安全教育和培訓,做到了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化、經常化,職責明確,責任到人。重視家園共建工作,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形成了定時召開家長會慣例。推行了爭當“禮儀之星”活動,進行每週一升國旗活動,開展感恩、環保教育活動。鎮中心幼兒園結合實際,學習借鑑好的做法,制訂了詳實的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堅持日檢查、周公布,有效地將制度管理落實在了日常工作中。各民辦幼兒園也注重細節,把日常工作落到實處。

我鎮幼兒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是最薄弱、最滯後的環節,還存在規模小,投入少,教師缺等問題和困難,與人民羣眾對幼兒教育的需求差距還很大。

經調查摸底,本鎮户籍有3~6歲幼兒945人,不包括搬遷移民外來居住户,而我鎮是全省的搬遷移民示範鎮,雙星村移民搬遷安置點是xx縣最大的,未來會有更多的外來户居住,全鎮幼兒人數勢必會過千人。根據我鎮幼兒園現有的規模,已無法在接納這麼多人,要解決適齡幼兒入園,就要通過新建或擴建的方式解決。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城鎮缺乏適當場地且地價太高,導致幼兒園建設選址新建困難。為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鎮中心幼兒園打算改造擴建,初步預算資金需要近百萬。

一是數量不足。目前全鎮僅有轉崗專任幼兒教師11名,其餘46名均為聘請,師生比為公辦園1:16.5、民辦園1:13.1,遠遠高於1:6—7的標準。全鎮學前三年適齡兒童近千名,按85%入園,還需補充近35名保教人員。二是專業幼兒教師缺乏。全鎮幼兒園中,幼教專業畢業的專任教師僅佔28.5%。中心幼兒園有22名職工,有8名畢業於幼教專業,民辦幼兒園幼教專業畢業的就更少了。三是培訓學習交流機會少。幼兒園教師平時忙於工作,難得的週末時間又要處理家務,園本培訓水平檔次有限,走出去學習交流時間少,費用難以解決,此種現象民辦幼兒園尤為突出。

總體來説是公辦幼兒園好於民辦幼兒園,從基礎設施看,部分民辦的幼兒園設施結構、功能與“標準”差距大。一些民辦幼兒園租用民房,條件較為簡陋。從保教質量看,由於優勢師資向城鎮流動、向公辦幼兒園流動,導致城鄉差異、公民辦差異比較明顯,公辦幼兒園教師還經過正規招聘、至少經過短期培訓或學習,而民辦幼兒園教師好多沒有取得教師資格,也沒有培訓就直接上崗,有些國中畢業就當上了幼兒園保教員。從安全管理看,個別幼兒園樓層高,樓梯窄陡卻沒有軟包防護。少數民辦幼兒園基礎設施差,保教人員不足,加之大園大班,存在安全隱患。鎮中心幼兒園相比較民辦幼兒園條件好,環境美,設施全,但招生名額有限,容不下更多的幼兒。

一是主管部門管理尚需到位。由於優質幼教資源缺乏,導致一些作坊式民辦幼兒園應運而生。政府及主管部門雖然在加強對各類幼兒園指導、管理、監督的同時,加大了整治力度,但實際收效和社會影響力十分有限。對不符標準的幼兒園,教育部門只能對其發出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行政處罰書,無權強制執行,給監管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二是衞生保健水平非常有限,專職保健人員配備不足。全鎮4所幼兒園,都還沒有配備專職衞生專業人員。民辦幼兒園不具一般的衞生條件,更沒有專業、專職的保健醫生,保育員也大多來自農村,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三是幼兒教育國小化和保姆化。相當一部分民辦幼兒園迎合家長盲目的心理願望,開設識字、拼音、算術等課程式,國小化教學傾向非常突出。一些民辦幼兒園則採用“圈養式”管教,把“吃飽帶牢”作為工作職責。

針對我鎮幼兒教育的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建議政府更加關注幼兒教育,全社會更加關心幼兒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協調均衡發展。

(一)多措並舉,加大投入。提高幼兒園建設獎補標準並及時劃撥,足額預算學前教育經費。適度調整幼兒園保教收費標準,合理分擔幼兒園運行成本。隨着xx集鎮的建設發展,國家鼓勵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居住的政策實施,xx鎮現有公辦幼兒園規模顯小,解決不了“入園難”的問題。完善和落實財税、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舉辦普惠性幼兒園。繼續探索創新建設模式,不斷總結完善符合幼兒教育實際的辦法。

(二)規範管理,提升水平。加快落實歸口管理政策,加強日常檢查和年度評審,規範辦園秩序。加強幼兒教育基本知識宣傳,嚴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檢查落實,防止和糾正“國小化”傾向。強化教研教改,推廣先進教法,充分發揮中心幼兒園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開展園際間的交流合作。完善幼兒園人身和食品安全設施和管理規範,制訂安全預案,逐級夯實安全管理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及時排查和處置安全隱患。加強幼兒園膳食營養指導和監管。

(三)重視民辦,堅定發展。要深刻認識現階段民辦幼兒園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慮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感情,認真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學前教育公辦民辦並舉方針,幫助從業者堅定發展信心。通過政府補貼、國家投資、對口支援、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及時研究“民轉公”辦法,對民辦幼兒教師給予優先招轉機會,支持幫助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

第5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前嘉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為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私立幼兒園,大部分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2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6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大本文化的約佔總數的16.6%;父母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48.3%;父母親是中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 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為主,因此説: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 “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 “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為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為,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為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5.57%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説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裏不許出去”等。這説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佔95%,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佔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約佔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着直接的關係。由於生活的關係,孩子在家裏與媽媽的關係較為親密。調查表明,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説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託於孩子的母親。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餘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俗話説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教育的意識薄弱,覺得我交了錢,你們是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給老師了,處於被動的狀態。由此可見,加強家園聯繫,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於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確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件方面。一些家長捨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願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為,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瞭解幼兒的心理髮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作為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為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於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但作為母親在認識上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孩子在家裏與母親的關係較為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存在着餘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髮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承認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臘,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然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幼兒園教育要通過家訪、家長聯繫本、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繫。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台表演等。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第6篇

利用自行設計的“國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現狀調查問卷”,從新課程實施保障系統、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科學探究、課程評價制度五個方面對國中物理新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了新課程實施以來這五方面發生的轉變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國中物理新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基本理念是:注重全體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前沿;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1]如何將這些先進的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當中,是課程改革計劃變為現實的關鍵環節。本文旨在全面瞭解、客觀分析國中物理新課程實施情況,為進一步調整、修訂新課程改革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提供具體的指導。

本次調查採取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個市,每一個市隨機抽取參與課改的國中物理教師30人(男15人、女15人)、學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

調查問卷分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內容主要從國中物理新課程實施保障系統、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科學探究、課程評價制度五個方面入手編制,採用單項選擇題、開放性選擇題和開放性問答題的形式呈現。

實施調查時,研究者委託當地教研人員,親自將問卷發放給教師和學生,講清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回答完畢當場收回。共收回有效教師問卷86份,有效學生問卷281份。採用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管理和處理

學校對物理課改的重視程度是順利推行物理新課程的根本保障。本次調查中85%以上的教師認為學校重視此次物理課改,其餘教師認為不重視或持不清楚的態度。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執行者,他們對物理課程改革的適應情況是課改順利推行的一個重要條件。目前大部分教師已經適應了本次課改,近30%的教師還不太適應。為了搞清楚物理課改的影響因素和教師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進一步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在此次物理課程改革當中,教師面臨的最大困難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缺乏,二是傳統思想對教師的束縛。這兩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威脅着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能合理解決,物理課程改革很可能流於形式,無法順利推行。教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9.72%的教師選擇獨立解決,84.72%的教師選擇與同事商量解決,只有2.78%的教師向教研組長反映,1.39%的教師向校領導反映,1.39%教師選擇不採取任何行動的消極態度。可見,絕大部分教師遇到困難並不向上級反映,造成上級並不清楚教師存在哪些困難。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體制,解決課程資源匱乏問題,建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考評制度,是物理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按照課程資源空間分佈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課程資源。 [2](211—213)以校內資源為主、校外資源為輔是本次課改的指導思想。調查顯示:在教學中,教師除使用黑板、粉筆等常規的教具外,73.61%的教師表示常使用模型、模具演示,61.11%的教師常使用幻燈機,51.39%的教師常使用掛圖,41.67%的教師常使用多媒體計算機,12.50%的教師常使用錄音機,8.33%的教師常使用錄像機,6.94%的教師常使用一些其他的教具。此外,可利用的校外課程資源見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課程資源集中在圖書資料和電子資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19.44%的教師去學校圖書館、資料室查閲資料,8.33%的教師去校外圖書館收集資料;在對學生的調查中也得出一致的結果,僅有28.33%的學生認為學校圖書館有些方面能夠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其餘學生認為校圖書館不能滿足自己物理學習的需要。可見,校圖書資料更新慢、數量不足、與教學內容脱節等侷限性,使得校圖書資料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此外46.48%的教師認為學生從來不去校外圖書館等地去學習。校內圖書館有待進一步擴充更新以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校外圖書館雖然便利,但並沒有被廣大師生所重視和利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條件差會直接影響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效果,在本次調查中,66.67%的教師認為實驗條件差,該現象是物理課程資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並沒有因為條件差而放棄實驗,28.23%的學生認為物理老師經常使用日常簡易器材(如易拉罐、火柴、手電筒等)做實驗,36.73%的學生認為老師有時這樣做,21.09%的學生認為老師偶爾會這樣,10.54%的學生認為老師從不這樣做。可見,大部分物理教師在努力挖掘身邊的可利用資源,利用日常生活的簡易器材進行實驗教學,以此彌補學校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

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具體操作者,是國中物理課程改革的主體之一。物理教師教學觀念決定着物理教學改革的深度、廣度。傳統教學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此次課改提倡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調查發現:72.22%的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全體學生的發展;針對學生物理學習上的個別差異,75.00%的教師使學生間形

成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氣氛;19.44%的教師採取個別指導的辦法促進學生學習,其餘教師採用與家長合作等辦法來幫助學生進步。由此可見,物理教師在關注每一個學生身心發展的同時,也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為了讓不同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物理教師創建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由於受到考評制度的影響,93.06%的教師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55.56%的教師重視學生全面的發展,31.94%的教師重視學生特長的培養。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教師如何定位物理教育目的,對物理新課程改革起着主導作用。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物理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但在培養學生特長方面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教學觀念決定教學行為,教學行為決定着課程改革的成敗。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在此次調查中顯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答不上來或回答錯誤時,僅8.50%的學生認為物理教師會批評學生,其餘學生認為物理教師會鼓勵學生大膽回答,並啟發學生思考。當學生提出超出教學要求的問題時,

38.89%的物理教師採用包辦的方式為學生詳細解答,直到學生滿意為止,58.34%的教師鼓勵學生自行探究學習,建議學生到圖書館查資料或與同學討論解決,僅有極少數的教師採用消極的態度和行為,告訴學生所提問題超出了教學要求,不必再考慮。

此次新課程改革,期望以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來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此次調查中63.89%的物理教師從學生的實際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9.72%的物理教師從教材的實際考慮,6.94%的物理教師從教學條件考慮,19.44%的教師綜合以上方面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常常將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繫進行教學,他們還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調查顯示:51.36%的學生認為物理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進行學習方法的講授,35.37%的學生認為有時進行,13.26%的學生認為物理教師很少進行或根本不講授學習方法。

教師教學輔助方式的選擇與應用也是物理課改的關鍵所在,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通過佈置大量課外作業來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做法,已經不再是物理教師常採用的輔助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學科特徵,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並鼓勵學生閲讀有關參考書,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解

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識;還可以採用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實地考察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現代的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 [2](130—134)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

現代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主要區別是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在本次調查中,49.66%的學生對學習物理非常感興趣,43.88%的學生有一定的興趣,其餘學生興趣極低或不感興趣。在整個物理學習過程中,34.6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79.93%的學生表示在以後的物理學習中,將更加努力地學習物理。以往有研究表明,物理課程是學生最不感興趣的課程之一。該結果與本次調查結果不同,主要原因是課改以來,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帶動學生探究、實驗等,學生由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其學習興趣得以發展。

與他人的交往、互動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與他人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成功完成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方法,瞭解sts,樹立科學世界觀。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着重瞭解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結果顯示:68.06%的物理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充分,其餘教師認為不充分,學生更多是被動聽課。從學生角度來講:37.41%認為經常與老師交流,59.52%經常與同學交流。當物理學習中遇到困難時,35.71%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得到老師及時的幫助,35.03%能夠得到同學的及時幫助。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教師認為和學生互動充分,但大多學生認為與教師交流互動不多,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得不到教師的及時幫助,更多的轉向同伴求助。為了順利推行物理新課程,教師可以創造更多的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遇到的困難,並給予及時的幫助。

自主學習是個體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的基礎,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其精髓在於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性。 [3]本次調查中33.79%的學生認為自己經常能夠自覺地學習物理,57.14%的學生有預習的習慣,29.59%的學生能夠及時複習。在實驗過程中37.67%的學生表示由物理老師或實驗老師提供實驗器材和用品來進行探究,14.73%的學生自己選擇實驗器材和用品,38.01%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選擇,7.88%的學生和同學商量一起選擇,

1.71%的不屬於上述情況。在觀察實驗中的物理現象時,42.18%的學生按課本的要求觀察,47.96%的按老師的要求觀察,5.44%的按照自己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其餘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察方法。從中可以看出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物理的習慣尚未養成,在小組實驗中大多學生依照老師的安排和書本的提示進行實驗和觀察,還沒有形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總的來講,70.83%的物理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多樣,已經不存在死記硬背的學習;46.94%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習負擔不重,輕鬆愉快,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見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雖未全面養成,但其學習方式正向主動的、多元的、新型的學習方式悄然變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將科學探究列入課程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成功的科學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物理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通過糾正錯誤,逐步走向正確,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學習實踐是發現物理現象背後意義的關鍵,也是科學素養形成的過程。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師生如何正確看待並實踐科學探究,瞭解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薄弱環節,是此次調查中我們關注的問題。

科學探究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部分物理教師因為沒有領悟該教學方式的精神,不能正確理解和應用這種教學方式,致使24.91%的學生認為幾乎每節課物理老師都安排科學探究,7.51%的學生認為老師很少安排科學探究。調查還發現,雖然有84.69%的學生認為,科學探究對學習物理很有用,能幫助記憶、理解和應用知識,但38.91%的學生認為,科學探究活動花時間過多,影響自己的學習。其中主要原因來自四個方面:(1)教師對探究活動的誤解與濫用,造成學生對探究活動的膩煩;(2)教師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監控不到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盲目性很大;(3)組織紀律差,造成時間的浪

教育問題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教育事業是歷朝歷代興國安邦的大業,它關係着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關係着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是構成基礎教育的核心部分。作為個體,它承擔着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的培養;而作為整體,它則承擔着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的塑造。 為了更全面、科學地瞭解中學教育的現狀,我利用實習的業餘時間,對本市的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本市的中學教育在歷經不斷改革,不斷髮展後,有了顯著的成就,但又存在着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報告如下: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的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後的狀況。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佈極不合理的狀況,逐年加大對文教事業的投資力度,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從而使學校的佈局和城鄉人口分佈相適應。 但是,由於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升學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礎教育的目標發生了嚴重的偏差。“升學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應試教育”代替了“素質教育”,流弊所及,基礎教育越來越背離教育方針,許多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活動已發生變化。學校等級分化嚴重,教師勞動價值不平等。這些都制約着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

較長一段時期來,教育部門及社會考察學校和教師業績的標準偏重於升學的多寡、分數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和“升學為第一目標”的思想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為了達到升學目的而採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動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都無形中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教育部門、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也幾乎都捲入了“升學唯一”的怪圈中,從而就出現了諸如下列的種種違反教育規律的現象:

(一)生源質量分佈不均,學校管理兩極分化。 除了少數省、市(縣)級重點中學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證 ,有集中本地區優秀教師的條件,在教學中相對遵循教學規律外,其餘的學校可以粗分為這樣兩種情形:一類是除省、市(縣)重點學校——“狀元”學校外,處於“榜眼”或“探花”地位的學校,它們主要集中在城關或一些重點鄉鎮。因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計網羅生源,實行近乎軍營式的管理,教學上加班加點,尤其是幾門主課,佈置大量作業,進行頻繁的補課、考試,可謂對學生“狂轟濫炸”。

(二)管理手段相對單一,育人機制日趨弱化。 在許多教師的班級管理中,學生被分為兩類:能升學的和不能升學的。於是管理中出現了保護與淘汰這一簡單的思維模式。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往??

是對“尖子生”的過分袒護,而對差生則歧視、諷刺、挖苦,甚至貶及學生家長的人格。有的教師還在桌位安排中,把“尖子生”排在最佳位置,把差生放在偏角,或者把差生集中在一塊,作為“特區”,並把那些成績後退的同學隨時調入差生羣中,以示懲罰。在一些鄉鎮中學,教師打學生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或忍氣吞聲,或糾集力量報復,甚

至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由於育人機制的弱化,學生一旦違規違紀,往往缺乏教育,而用面壁罰站、逐出教室、關辦公室“反省” 、“遣送”回家等手段處理。有的學校乾脆制訂了一整套違規罰款制度,從遲到、早退、抄作業到曠課、打架等,都有金額不等的罰法。有的不分青紅皂白,把教育責任一股腦兒往學生家長身上推,學生一有學習或紀律問題,就通知家長來校處理,嚴重的甚至要家長把孩子領回去。束手無策的家長往往用打罵孩子的辦法來消氣 ,而孩子越發氣恨教師與家長。

(三)課程安排嚴重傾斜,技能訓練形同虛設。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為此,國家又規定了一系列需開設的副課和技能課,並配備了相應的教材。可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智育(其實是“應試能力”)被過分強化外,許多學校在美、音、勞方面形同虛設。首先,師資不配套。許多學校,上這些課是“拉夫式”的,誰有空誰上。其次,為了應付檢查,教導處的總課表上排着這些課,而實際上,要麼自修,要麼被英、數、語等主課佔用。至於體育比賽、文娛活動等,能減的則減,能取消的就取消 ,以節約一切時間進行文化學習,來應付考試,也防止學生“分心”。

(四)學校等級分化嚴重,教師價值出現傾斜。 在一個地區內,把學校分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等不同等級。生源的分配也是按這等級來的,國家的教育投入也以此為據而遞減,於是從一開始,普通中學就處在最底層的地位。問題還在於,普通中學裏學習好的學生全被城鎮中學攬去。除此,有“路子”或有錢的家長,把子女送往各重點學

校,造成這些學校的班級嚴重超編,每班60多人已司空見慣,70~80人一班的也為數不少,於是有的普通中學乾脆破罐破摔,教育質量更加低劣,教育狀況日益拉大。學校之間教師的價值差異也被拉大,難怪一位從鄉下調到城關的女教師説:“在城裏,苦死累死都值得。” 以上所列舉的現象是主要的,還有諸如“貴族學校”的紛紛冒出,初、高中複習班長盛不衰,家庭教師的日益吃香等現象,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對於上述現象後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素質教育”的落實困難重重。由於“應試教育”替代“素質教育”,致使國民的總體素質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每年除考入高校學生外,有95%以上的同齡人已經或正在走向社會。這些“勞動大軍”是由於文化考試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學校並沒有學到多少跨入社會所需的各種知識。近些年,社會民工潮愈湧愈高,打工妹(仔)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可有些企事業單位卻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據有關資料統計,這些民工以年輕人為主,而絕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幹些極簡單的體力活。試想,這麼一支越來越龐大的低素質的勞動大軍怎麼去實現現代化?

還有那麼一部分青少年,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加上原來生活的養尊處優,有的已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社會渣滓,成為當前社會治安嚴重惡化的源頭之一。公安部門每年公佈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統計表已説明了問題。雖然這不能全歸咎於學校教育,但學校不重視“素質教育”應是一個原因。至於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驕子”是否都真正成為合格的人才呢?出現於許多報端雜誌上的有關大學

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養的報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盡人意的。完全可以這麼説,“應試教育”在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時,也製造出了大量與現代化要求不適應的社會廢品。一個在低素質國民充斥的國家,要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是很難的。

其次,學生道德水準嚴重滑坡。由於思想教育手段陳舊,管理方式單一,學校的道德教育疲軟乏力。長期以來,中國小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太高,內容太空,方法太死,實踐太少,測評太虛”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對考分的長期追逐則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勢:成績好,一好百好;成績差,一無是處。“三好生”的評定標準更是“智育第一”,家長、社會的心理合力更強化了這一標準。這樣,學生的心理髮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現是個體意識的無限膨脹,排他情緒的充分顯露。我們深知,自私、冷漠的個體心靈是無法構成温暖火熱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國民是缺乏振興民族的幹勁的。因此,從社會學的角度考慮,道德滑坡不僅是青少年成長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民族國家未來的頭等大事,我們絕不能等閒視之。

第三,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健全。青少年時期是最富想象力的,如果學校教育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慾望,再加上知識引導,就會學得更好,並利於創造力的發揮。可是目前的基礎教育,把學生一律捆綁在升學的戰車上,學生的身心受壓抑,活潑的天性被束縛,想象力被抑制,於是不管上大學或入社會,往往缺乏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四,學生體質下降,技能明顯低下。由於過分強調智育,許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