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6W

為了確保調查情況的真實呈現,調查報告的寫作是不能忽視的,調查報告一定要圍繞着主題展開寫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精選7篇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1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黨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為了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這一重要決策,學校從6月起,承擔了由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社區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實驗工作,學校科研小組精心組織,不斷創新,潛心研究,通過抓好德育“主陣地”——學校,把握德育“大後方”——家庭,拓展德育“練兵場”——社區等“三位一體”的網絡教育活動,經過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提高了教育的整體水平,增強了德育的實效性。現將學校子課題《社區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實驗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為適應新課程“知識構建”的需要,適應新世紀、新形勢下,社會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特對《社區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進行了實踐與研究。以往單一的學校教育已不能適應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加之全球化的進程,社會環境複雜化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因素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趨勢,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協調和結合的情況已迫在眉捷地擺在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為了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統籌協調,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增強教育對社區發展的促進作用,開展社區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討社區德育教育的基本規律,總結、建立社區德育教育理論。指導青少年兒童教育實踐,加強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聯繫,提高學校對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使少年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單一的渠道,固定時空向全方位、立體化轉化、形成教育合力。

二、實踐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主要內容與方法:社會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主要是瞭解反映學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現狀及三者之間協調和結合的情況,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即邊研究邊實踐,在實踐中應用研究現狀,並通過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研究結論,爭取研究結論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效應。

三、有利條件與設想

1、有利條件:

總課題指導有專家,社會上有關協、部門有家教中心、社區有專人負責、學校有家長學校、各方協調統一、形成合力。

2、設想:課題研究設想從教育三位一體的網絡着眼:即抓好德育的主陣地——學校,把握德育的大後方——家庭,拓展教育的練兵場——社區,在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上下功夫。設想如下:

教育網絡(三位一體)

網絡

設想

學校(主陣地)

家庭(大後方)

社區(練兵場)

目的

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加強孩子養成教育

思想政治素質充分展示的場??

內容

1、“五愛”教育

2、養成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

5、從小愛科學教育

6、前途理想教育

1、仁愛教育

2、忠孝教育

3、勤勞教育

4、養成教育

5、愛學習教育

6、待人接物教育

1、參與意識

2、集體意識

3、分辨是非意識

4、正義感意識

5、和睦相處意識

6、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意識

途徑

1、少先隊活動

2、班級活動

3、基地活動(三大基地:

即傳統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基地)

4、陣地活動(黑板報、廣播台、櫥窗、升旗儀式、主體集會、辦小報等)

1、探親訪友

2、學做家務

3、接待來客(主要是小朋友)

4、做家裏的小主人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參加社區義務勞動

2、參加社區集體活動

3、聽取並分辨社區成員的議論

4、能適時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5、融入社區

情感

1、自覺地在言行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2、崇尚並養成文明禮貌習慣

3、注重養成教育

4、崇尚並自覺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5、以遵紀守法為榮

1、以不挑吃穿為榮

2、自覺完成作業,不要家長操心

3、每做好一件家務,心裏有愉悦感

4、在小朋友面前,有小大人,小主人之感

5、以能正確待人接物自豪

1、以能參加社區活動為榮

2、有“我離不開社區”的感覺

3、有“社區活動時好像少了一個我”而自豪

4、自覺參加社區活動

5、社區受到表揚我光榮,社區受到批評或別人道是非而羞愧

評價

1、個人測評

2、同學測評

3、教師測評

4、學校測評

1、 家庭測評

2、 自我測評

3、 親友測評

4、 小朋友測評

1、 社區測評

2、 自我測評

3、 社區成人測評

4、 父母測評

四、實驗過程及措施

學校《社區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子課題研究週期為三年(12月——12月)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課題實驗準備階段(月—206月)

為了搞好該課題的實踐,我們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

1、成立子課題研究班子。在爭取到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社區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總課題研究任務後,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世斌同志親自擔任課題組長,並選派學校多年從事國小品德教育、具有豐富思想品德教育經驗的思想品德學科組長吳鳳同志擔任課題具體負責人,同時,以中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為龍頭,帶動全校相關教師,以及社區負責人、管段民警、相關居委會負責人員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學校政教副校長陳繼九、教務副校長徐志先同志積極參與活動。

2、統一思想,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由於該課題研究涉及面廣,牽扯的人多,剛開始時,不少人認為只要搞好學校教育就行了,因此,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也就擺在了課題研究的議事日程上來。課題組經過學習,討論,最後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對課題研究重要性認識的合力。

3、確定研究對象。學校本着對各社區近開展工作遠開展聯絡的社會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方法,就是積極主動和學校各處文峯社區進行聯繫,積極參與和組織社區開展的一些活動,讓調查與研究落到實處。

4、對社區德育活動進行了一些情況調查,瞭解學生在社區德育活動中的狀況及活動對國小生的影響。

5、調查學生對社區文化的熱衷程度及學生家庭對孩子參與社區活動的心理,情感及評價。

調查表明,社區德育深深地吸引着、並教育着和影響着孩子,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社區德育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

6、以總課題為中心,根據學校對社區的調查和準備的具體情況,確立了《社區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的子課題。

(二)課題實驗實施階段(.7—.12)

實驗子課題確定之後,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實驗研究。

1、研究社區現狀,挖掘社區德育資源。值此信息化時代,對學生德育進行社區德育現狀調查迫在眉睫。在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社會組織形態正在逐步發生變化,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大,社區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社會組織功能。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也是社區中的自然人,是社區中的一份子。相對而言,一個社區,就是學生的一個小社會,作為生在社區、長在社區的孩子們,不能也不可能對社區活動不聞不問。而恰恰值得引起重視的是他們耳聞目睹了社區的變化,深受社區文化的影響。因此,對於社區德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顯得尢為重要。加上社區教育的特徵又集中體現在“三全”上,即“全員”、“全程”和“全面”。“全員”,即以全體社區成為教育對象。“全程”是指每個社區成員從出生到整個生命過程中,社區都在不斷地提供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機會;“全面”是指社區教育的內容涉及人的素質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知識、能力和技術,道德品質、個性特徵、身體健康、文化習俗等等。社區德育是孩子乃至於每個社會公民終身教育的重要形成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是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因而,進行社區德育現狀調查與研究迫在眉睫。

2、樹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大德育觀,以兒童品德發展和個性形成的角度看,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互相配合和協調,才能提高整體效益,取得良好效果。否則就會出現教育效果互相抵消,產生“學校千日功,不抵社一陣風”和“五加二等於零”等現象,使德育過程呈現低效和無效狀態。因此,必須加強客觀調控和統籌協調,努力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聯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優化教育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德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實效。

3、調查瞭解社區德育現狀與研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少年兒童是在社區而不是在真空中長大,社區精神文明的提升與沉淪直接影響着孩子們的人生觀。所以瞭解社區德育現狀既是瞭解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狀況,社區開展的德育過程即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也是對社區居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學校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輻射源和重要基地,對社區精神文明產生影響,社區精神文明過程是學校、家庭與社區精神文明的互動的具體體現,是教育發展與社區發展的互相促進的`過程。

(三)課題實驗總結階段(.1—2005.12)

本階段重點是整理各項實驗資料,歸納總結實驗成果,認真做好結題驗收工作。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瞭解社區德育信息

隨着新世紀新形勢下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往單一的學校教育已不能適應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加之全球化的進程,社會環境複雜化對青少年產生影響的因素呈現多元化、複雜化的趨勢,瞭解社區德育現狀信息,已迫在眉睫地擺在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我們瞭解社區德育現狀信息,主要做了如下幾點:

1、瞭解社區德育優勢信息

在每個社區文化羣體中,社區德育無疑在正面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如社區組織“學雷鋒,做好事月”,對於學生的教育無疑是受益非淺。三月五日這天,我們學校所屬的京山城關會仙橋社區組織區內單位職工,首先進行了頗具聲勢的開幕式、挑應戰、表決心。歌曲聲聲,鼓聲陣陣,讓人滿腔熱忱,熱血沸騰,接着進行了清除被衞生遺忘的角落,讓社區街道煥然一新的活動,社區的人們幹得汗流滿面,熱火朝氣天。此情此景,無疑是對學生的一個巨大鼓舞。由於我們建立了學校——家庭——社區的綜合的聯絡網點,組建了三結合的領導班子,及時瞭解社區德育這一優勢信息,我們讓學生融入這一社區洪流中,讓學生學到了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學校受不到的教育,從而在學生心靈上形成了“學雷鋒、樹新風、講文明、做好事”的動力定勢。

2、瞭解社區德育羣體信息。

社區作為一個人們活動的羣體,必須會反映出這一羣體的公德素質。我們社區,所屬下崗人員多,工廠工人多,無業人員多,公德素質相應較低,他們或對社會怨聲載道,或“出口成髒”,打聲、罵聲習以為常,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有的甚至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各敲各的鼓,各唱各的調,社會風氣低劣。在這樣社區生活的學生,由於受社區德育氛圍的影響,最容易出現“學校十分鐘,不如社會一分鐘”的現象。我們把這一羣體戲稱為“負面羣體”。但是在社區內,同時生活着另一類羣體,如知識分子、政府公務員等比較集中,公德德育素質較高,説的是大好形勢,講的是文明語言,人們相互謙讓,鄰里和睦相處,大家尊老愛。

湖北省京山縣實驗國小 吳鳳 李世斌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2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鑫)今天上午,《20xx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發佈。報告顯示,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主要是由於進階管理層的不足。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這一客觀因素仍然是女性區別於男性在晉升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而35.9%的被訪女性將上下班方便作為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僅5%被訪女性認為“嫁得好”是成功標誌。

20xx年,智聯招聘採用抽樣調查方式,在全國31個省份對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次就業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的有效樣本超過10萬餘份。經過統計分析形成

通過調查顯示,近年來,女性一直致力於在職場中有所建樹,擁有更多的發言權,並竭力平衡事業與家庭。

但是,現實是女性分秒必爭的與時間較量,無論是工作選擇還是家庭投入;職場中行業和崗位被固化、同工不同酬、高層女性缺失;女性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等等。面對女性所經歷的職場困惑,更需要社會、企業、個人同心協力,幫助女性跨越職場障礙,共同推動女性職業發展。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農村教育的現狀調查,瞭解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希望引起廣大民眾的思考及關注,從而使農村教育制度真正適合農村教育現狀。

(二)、調查背景介紹

五華縣郭田鎮是廣東省梅州轄縣,革命老區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是粵東邱陵地帶的一部分。這裏人民以種地為生,交通等相對落後,大部分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教育相對落後。

二、調查對象和時間地點

(一)、調查對象:郭田中學全體師生

(二)、調查時間:20xx年7月24日

三、調查內容

因為生活在農村,一直以來對農村教育問題也比較關注。恰逢今年暑假學院組織我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趁這個機會,我就我所在村鎮中學(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郭田中學)發放了農村中學教育現狀調查學生問卷,同時向學校老師、領導瞭解學校的現狀及一些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下面是我所發放的學生調查樣本。

郭田中學學生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為了瞭解你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希望你能如實填寫本卷。我們的問卷採取匿名制,個人信息絕對保密。你的意見將成為我研究農村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依據。請在你認為合適選項的英文字母上打“√”。

1、家裏人對你的學業是否重視()

a、非常重視b、比較重視c、一般d、一點都不關心

2、你對學習有興趣嗎?()a、有興趣,主動學習b、一般c、沒興趣,被動學習

3、你在課堂上的感覺是()

a、愉快b、沒感覺c、枯燥d、其他

4、你的業餘時間在做什麼()

a、學習b、看電視c、做家務d、其他

5、寫出你最喜歡的科目名稱()

6、你們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a、一堂課老師一人講到底

b、老師一邊講一邊組織學生參與討論

c、學生組織課堂,老師指導

7、.你喜歡什麼樣的課堂?()

a、引導啟發b、合作探討c、填鴨式d、其他

在問卷中,當問到“家裏人對你的學業是否重視?”時,有49.3%認為是比較重視,34.6%認為一般,僅有7.24%認為是非常重視。而對於“你在課堂上大多數的感覺是”這個問題時,高達47.8%的同學説沒感覺。還有眾多問題,在這裏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過對獲得資料及自身瞭解的統計分析,我得出以下結論:

(一)、農村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農村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各村國小生人數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現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正日益影響着農村家長,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從小就離開落後的村級國小,把孩子送進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鎮中心國小就讀,甚至進城鎮就讀。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父母選擇了讓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讀。很多流入地政府對打工子女入學政策開始放寬,開始接納這些孩子進入當地公辦學校就讀,還不用額外交納贊助費、借讀費等,同當地學生一樣平等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樣家長能隨時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消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還有一些城鎮學校尤其是私立學校,想方設法爭搶生源,開出許多優惠條件到農村學校招收優秀學生,也造成了農村學生的減少。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村級國小學生數自然逐年減少、規模日漸萎縮了。

(1)、農村教育定位不準,生源減少。

教育目標的錯位是現在農村教育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況很不符合,由於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差異,農村高中升學率,只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農村教育學科結構失衡,學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課之外,德、智、體、美、勞得不到全面發展。一些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注優秀學生,忽視了大多數學生,導致大多數農村學生認為升學無望,讀書沒用,對繼續就讀失去信心。從而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學生,選擇中途輟學。由於年齡較小,打工無人接受,又不願回校讀書,輟學兒童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絕大多數是國中畢業後進城打工或幫家裏幹農活,農村教育滯後不前。農村教育的目標功能定位不準主要體現在:相當部分的農村教育仍然把升學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智育方面,學校偏重於知識傳授,把分數看作是評定學生好壞的指標。一直以來,農村中學教師都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國中升學率作為評定教師教學水平的槓桿,這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老師們也顧不上所謂的素質教育了。就我所調查的初級中學,由於學生大多住校,早晨6:00天才微微亮,起牀的鈴聲就吹響了,6:30便開始了一天的學習,兩節早自習過後,再吃早點,而後才開始一天的正式課程。直到晚上9:30兩節晚自習後才結束一天的課程。

(2)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

當前農村師資隊伍一般是由年老的+代課的組成,他們除了是老師外,放下課本就成了農民,本身素質較低。在我所住農村,有一半以上的教師都上了五十歲,他們大多是一輩子呆在農村,很多也不過是國中畢業生,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水平有限。加上農村信息不發達,與外界交往不多,導致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後,無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加之農村學校工資低,優秀的老師和畢業生都不願意去。通過跟部分老師的交流,得知,大多老師的月工資才10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受城鄉經濟和生活水平差異的影響,大量農村教師向城內流動。導致農村教師工作負擔重,但責任心不強。許多老師認為教書沒出路,自怨自艾、滿腹牢騷、不思進取。

(3)、農村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

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識的原因。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

大多數家長因自身文化水平的侷限,對教育子女的責任性認識偏頗,要麼推卸,充當‘甩手掌櫃”,甚至過分地依賴孩子的祖輩們,要麼單方獨攬大權,而報希望於教師,在這部分家長的心目中,孩子養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師,忽視了自身的教育責任。通過調查發現約有14.6%的父親和20.8%的母親認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義務。極少數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輩,完全喪失教育子女的責任。

四、調查總結

(一)重新認識農村教育、構建農村教育新體系

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多種差別的存在,要求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允許各地自主創新。這樣,農村教育的目標就會隨之多元化,農村教育除了為城市培養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擔起全面培養適合農村、熱愛農村、建設現代化農村的高中初級優秀人才。因此,農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強化地方人才的培養和穩定意識。要堅持教育與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戰略,從解放與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實際需要出發,確定教育目標,設計教育模式,規劃教育未來。我們可以借鑑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維方式去興辦農村的教育事業,緊緊把握改善農村教育結構這一突出問題,力求辦學的最佳效益。一是繼續推進農村教育結構和佈局調整。按照國家規定的相應標準,把義務教育階段分散開去的學校,通過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來去辦。該撤併的學校堅決撤併,該合併的班級堅決合併,

該精簡的教師堅決精簡,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優化組合、高效配置,發揮最佳社會效益。二是要進行學制改革。大力發展綜合高中教育,其學制可以延長為4--5年。廣開各種辦學渠道,不斷擴大綜合高中的辦學規模,使盡可能多的農村學生接受高一層次的綜合高中教育。通過改革使農村教育形成"成職普"、"國中高"、"農科教"相結合的完整的立體網狀結構和良性的運行機制

(二)解決教師問題

(1)、提高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

農村教師的工資太低,尤其是年輕的老師,他們的家庭負擔也很重,導致較好一點的老師都流失了,農村教育也越來越差。所以我們建議政府適當的調高教師的工資,增多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並改善他們的教學條件,比如在農村中國小中設立中小型的圖書館,以及配置電腦。

對於大多數的國家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有不錯的福利待遇,而鄉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就非常之差,年底沒有獎金,平時也沒什麼另外的收入,醫療保險做的也很差,程序也很繁瑣,即使申請到了,補貼也不多。我們建議給農村教師年底發放獎金,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對於醫療保險,我們建議提高農村教師的補貼比例,並簡化程序,以及提高申請的成功率。並設立農村教育基金,對急需用錢的老師以幫助。

(2).增大對鄉村教師的培訓力度

對於農村老師的培訓,我們認為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而這一點似乎並沒有得到落實,農村學校一年有時都不會有一次機會派遣老師去接受培訓,即使有,名額也是非常之少,我們建議相關的市縣鄉都可以經常舉行不同規模的培訓活動,這樣也可以使來自不同地區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交流經驗,相互借鑑,學習。

(三)、提高家長教育通識、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

開展一些教育是通過實現父母素質的提高,以保證家庭教育的成功。針對家長對子女應有的教育責任和義務,被莫名地“蒸發”,最終演變成子女所需物質消費品的供應者和承擔者的現象,邀請專家講座不斷滲透要求農村家長必須從思想上摒棄這種不健康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都是最直接的教育主體,教育主體都應該主動正視教育,積極參與教育,有效地發揮各自應為且可為的教育。要求家長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盡力為孩子創造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配置書桌、書架,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全方位的引導,在孩子面前要不賭博酗酒,不講粗話,不做對孩子有負面影響的事情。着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4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裏鎮國小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台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説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脱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為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5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文化直接影響着學生在班級的生活質量,影響着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水平,影響着學生以後的生活質量和生命的發展。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主要是班級生活的質量,而班級生活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看班級文化為每個學生提供的發展條件如何。

為了更好地瞭解目前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學生對班級文化的心理需求現狀,筆者開展了有關班級文化建設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問卷內容

4月,我校課題組的成員一起設計了有關班級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問卷,調查採用自編調查表,從硬件環境、教室軟環境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活動文化(即)班級精神文化,師生人際關係等方面進行設計,共計15題,均為單選,每題設置三個選項供學生選擇。

二、調查問卷對象

4月份首先在我校進行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共學生問卷320份,並收到有效學生問卷302張。調查問卷情況彙總如下:

三、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

(一)班級文化建設問卷調查的分析

1. 學生需要有健康環境的薰陶

表(一)

學生對整潔環境的舒適度

經常是(62.83%)

偶爾是(18.58%)

無所謂(9.73%)

學生對髒亂環境的煩躁度

經常是(43.36%)

偶爾是(46.02%)

無所謂(10.62

表(一)説明絕大部分學生感到走進教室,看到整齊的桌椅、潔淨的環境,心理舒適度就高;當教室裏桌椅雜亂、地面牆壁髒黑時,心裏就感到煩躁。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學生內心裏渴求潔淨舒適的學習環境,並且已對此形成了一種心理需求定勢。一般説來,健全心理的人都會對潔淨環境產生一種積極的審美需求,產生心理上的愉悦感。這種愉悦感會促使人形成良好的審美品質,進而產生創造優美環境的動力和行為。所以心理健全的人一遇到髒亂差環境,自然產生一種不良心境,甚至是要主動去改造的積極反映。我們學校一貫強調的以環境育人的理念,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實證。如果讓學生長期處於雜亂無章的情景下,就會產生壓抑、不安、煩躁等不良情緒,反之,學生就會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清新,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利於學生振奮精神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環境舒適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影響到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所謂寧靜以致遠,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在調查中,還有10.62%的學生對髒亂差環境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這説明這些學生要麼存在認識態度問題,要麼長期受不潔淨習慣的影響,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要加以引導。

2. 學生需要有潛移默化的激勵

表(二)

獎狀班訓標語能引發自豪感緊迫感

經常是(51.33%)

偶爾是(44.25%)

無所謂(4.42%)

需要有名言警句的裝扮激勵

是 (79.79%)

不是(6.19%)

無所謂(13.89%)

最好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宣??

是 (78.5%)

不是(2.65%)

無所謂(8.85%)

由表(二)來看,絕大部分學生每當看到教室牆壁上的獎狀和黑板上方的班訓標語,心裏就有一種自豪感和緊迫感,希望自己班最好有一句反映班級特色的班級宣言或口號,以此鼓舞全班。大部分學生希望自己班的牆壁上用名言警句裝扮一下,以此提醒、激勵學生學好知識和本領。

這説明絕大部分學生有正確的榮譽觀、責任觀:以班榮為榮、把班級責任當作自己的責任。以教室牆壁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受學生歡迎的,是教育引導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學生內心需要有振奮人心的口號或標語,來傳導某種經常性的信息,以代替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説教,學生需要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總之,學生需要包括榮譽、班訓班風學風、名人名言等班級文化要素構成的良好激勵氛圍,希望自己經常處在有濃郁文化氛圍、崇尚榮譽的班集體中,並希望自己被警示、被激勵、被鞭策,對榮譽和激勵有一種積極的心理渴求。

但是,這種積極心理的背面,隱含着班集體或老師對班級文化能發揮潛化作用認識的缺位,對學生心理需求和發展的文化影響要素的忽視。

表三

獎狀班訓標語能引發自豪感緊迫感

經常是(51.33%)

偶爾是(44.25%)

無所謂(4.42%)

三(1)

66.21%

30.33%

2.78%

四(2)

60.66%

34.76%

4.89%

五(3)

17.24%

46.27%

30.24%

需要有名言警句的裝扮激勵

是 (79.79%)

不是(6.19%)

無所謂(13.89%)

三(1)

83.12%

12.23%

2.98%

四(2)

80.25%

14.76%

3.81%

五(3)

23.22%

37.14%

49.26%

最好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宣??

是   (78.51%)

不是(12.65%)

無所謂(8.85%)

五(1)

82.25%

13.71%

3.71%

五(2)

80.35%

15.33%

4.01%

五(3)

43.67%

31.07%

24.76%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6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社區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 “社區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後,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説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 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羣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牌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羣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為45%。通過社區文化的薰陶,社區經常湧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5.大多數市民認為,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區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繫,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 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 4000-5000元左左右,可見,社區用於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着社區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户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二是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區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調查報告現狀調查報告篇7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潛能,深刻地改變了我國農村面貌。但是,隨着農村勞動力的老化和減少,農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產出低效化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並逐步滯後於現代農業的要求,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坎。近年來圍繞落實農業農村改革部署,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係這一改革主線,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經營體制的方式,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難題

街道村地處街道北面,距離城區2.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519户,農業人口1781人,現有耕地面積1947畝,人均耕地約1.09畝。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初,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將耕地分級搭配,整田整土劃割為若干小塊分到農户,導致每家每户承包經營的耕地零散分佈。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家的“留守農户”接手耕種承包地,使地塊分佈更加零散。如村5組其中一户農民3.5畝旱地被劃分成10餘塊,最小的一塊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是難以進行機械作業,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相互掣肘;

四是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難以有效運行;

五是對外土地流轉涉及農户多,難以協商一致;

六是地塊分割產生了較多不能耕作的邊界,浪費了耕地資源。

圍繞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通過承包權入股、土地預流轉的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耕地的“團聚”和適度規模經營,勞動效率和經營效益也相應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構想

在村調研發現,雖然羣眾意識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種弊端,也有將土地“集零為整”的願望,但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具體路徑,缺乏組織者。如農户間相互可以進行土地調換,但各懷心思,效果有限;外部業主整體流轉集約經營因農户意見不一難以達成。鑑於此,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試點的構想:以生產社為單位,以農民自願為前提,農户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對農田進行集中整理,引進專合社、龍頭企業進行成片經營。在具體探索過程中,我們分別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經營試點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流轉協議》等,組織街道及村幹部成立了工作小組,通過宣傳動員並與村民們達成一致意見,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情況下,以書面協議形式,每户農民將所有土地經營權委託給所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和村集體資產公司完善入股相關手續,實現土地標準化整理和規模化經營。

三、土地股份制的實踐和成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街道以村為試點村,通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吸引民間投資,以村集體資產公司為主要載體,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民”的互利共贏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血橙基地,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落實三權分置。

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後,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堅持推進“三權”分置並行,落實好集體所有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這是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實踐中,穩定農户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權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推行由農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

(二)規範資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註冊成立市區社區集體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現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級公益性房屋等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產核資,通過回收分散的集體資產,對村級“三資”開展集約化、規範化管理。對村集體經濟共有人進行確認,為下一步村集體收益分配提供依據。按照“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思路,農户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公司,集體公司聘請專合社和農村經紀人負責生產經營,通過把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組建村集體公司,並整合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吸收民間資金,實現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和農户之間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贏。

(三)培育主導產業。

一是以區大規模綠化行動項目(混交林)為支撐,通過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規範化種植塔羅科血橙1000畝。注入社會化資本,完成“夥兒山牌”血橙商標註冊,通過電商平台開展前期市場拓展、銷售。

二是林下種植蔬菜、芽菜等,並與公司簽訂蔬菜訂單收購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發展特色水產和肉牛生態養殖,利用嘉隆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廢料為牛飼料,牛的糞便作為種植血橙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種養循環。四是培育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血橙、蔬菜種植、有機草莓等產業,融合新村發展和七洞湖休閒體驗,打造村田園綜合體品牌,建立1-2家星級農家樂、農業公園,形成輕紡園區和南觀路農業旅遊示範點。

(四)優化利益機制。

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村集體公司爭取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90萬元投入血橙種植項目,專合社吸收民間資金和技術,通過採取“村集體資產公司+專合社+農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導農户、村集體公司和參與“三變”改革的新型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聯結和合作機制,確定村集體與合作社共佔4成、入股農户佔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股權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擬實施經營收益二次返利,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居民股東權益。同時,聘請本村種植大户、貧困户進行長期或臨時性工作,以工資收入的形式回饋種植大户和農户。

(五)開展新村建設。

加快“四好村”創建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着力實施農村房屋改造、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潔淨亮化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示範區內農房、道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改善逐步提升,適度統一,彰顯特色;推進鄉風文明示範工程建設,建立完善“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反黑會),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評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羣眾生活;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提振貧困羣眾精氣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