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7篇 “放下怨恨,活在當下——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9W

讀完《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尹建莉人生態度的深度哲學思考。她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提出了面對生活中各種挫折和不滿的積極應對方法,鼓勵我們放下抱怨,積極面對生活,以正面心態迎接未來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閲讀的啟示性讀物。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7篇 “放下怨恨,活在當下——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第1篇

看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認真的閲讀完,我感覺受益匪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在這種環境下,有些人天天愁眉苦臉,天天抱怨自己的命運苦,而有些人卻喜笑顏開。這就是生活的態度,俗話説:“過一天,開心也過,不開心也得過,都是過這麼一天,那何必選擇不開心了?又何必要抱怨呢?

同樣作為單位的員工,每天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讓人心煩的瑣碎小事,但件件都必須面對,比如:設備、設施老化帶來的突發事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能順利進行等等,我們都應該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遇事冷靜沉着,不侷限於眼前的困境,積極的調整心態面對困境,決不抱怨。

在書中還告訴我們,讓自己對任何事情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你發現你説抱怨的正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抱怨。在於別人發生爭執時,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的談談,禮讓三分,事情就會過去。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會把他們複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的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有多一點的改變。

俗話説“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總會快樂,在快樂中會珍惜擁有的一切,也就不會為得不到所抱怨。我們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人人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的.堅實而有信心!我們才擁有一個多彩的社會。

總之,我們面對凡事,都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廣的心胸,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困難將不是困難,任何問題都迎刃而解,人生也會過的很有價值。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7篇 “放下怨恨,活在當下——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第2張

第2篇

今年學習了美國作家威爾鮑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在細讀了以後,真正理會了其中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説,不抱怨如何讓人發泄,長期不抱怨會不會得病。其實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真正的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你的事業會更加成功,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快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快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快樂代替抱怨,關閉那扇抱怨之門。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現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後,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第3篇

你是否認為你是一個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你是否覺得你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大多數的人答案是肯定的:“是,我很少抱怨。”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之後,其實則不然。

學會傾聽,就像書中説的那樣。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你和身邊朋友的談話是否都在抱怨?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生活中充滿了抱怨,而你則是抱怨的中心,只有你散發出的抱怨,才會招致更多充滿抱怨、生活頹廢的人。終止這種建立在抱怨上的朋友關係吧,這樣會更有利於你和朋友的發展。停止抱怨吧!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抱怨的人,那你的朋友就會逐漸的遠離你,這該不是你想要的吧?

學會肯定,肯定周圍的一切,這樣你會變得更陽光。你也會招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要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我們要去肯定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會使我們矇蔽了自己的`眼睛,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這種抱怨就會反映在那個人的種種行為上。相反,我們在抱怨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被別人拽引,趨向不好的發展。我們也要學會肯定自己,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對社會,對世界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只有我們發現了生活中的抱怨,我們才回去試圖改變它,不要去指望別人改變。如果你想要改變你周圍的世界,就要先改變你自己,而你的世界也會隨着你改變。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來吧,讓我們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學會肯定,學會傾聽,學會感恩,學會憧憬。向着無限美好的未來,從現在做起,改變我們自己,同時也改變我們的人生!

第4篇

一天,我去超市買東西,老闆正在往貨架上擺放東西。這時門被推開了,幾個小孩子嬉鬧着跑進來。他們像進了蟠桃園的猴子,左拿右放,興奮異常。突然在孩子們你推我桑之後,一個貨架上的食品如多米諾骨牌般依次倒下,並紛紛掉落到地上。孩子們都嚇壞了,笑聲戛然而止,空氣瞬間凝固。我把目光從雜亂不堪的地上移到了老闆的臉上,心想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沒事”温柔的聲音釋放了凝固的空氣,“別害怕,我再擺上去就行了。”

孩子們走後,我問老闆為什麼不發火,甚至都沒有一句埋怨,他笑了説:“有什麼呢?無非讓自己解解氣。但不還得自己收拾,弄不好還嚇壞了孩子們,得不償失的。”

我頓時覺得,眼前的這個粗獷的男人從骨子裏散發出一種力量,一種不抱怨的力量,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芬芳。

37歲之後,他突然飛黃騰達了,祕訣就是四個字:永不抱怨。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不如意後難免抱怨幾句,但是抱怨之後我們又能怎麼樣呢?不還是靜下來踏實工作嗎?那你的抱怨又有什麼用呢?你不喜歡下雨,你抱怨兩句老天就放晴嗎?你討厭高温,你抱怨兩句天氣就能涼爽嗎?所以,我們的抱怨毫無價值,也毫無意義。還是,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但是,有些人發現自己沒法不抱怨,因為他人在抱怨時自己也會禁不住抱怨幾句,那該怎麼辦?首先,讓自己對任何事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而且有時你會發現你抱怨的正是那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實這些的本質都源於自己,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將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談談,禮讓三分。

很多事情其實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會把他們複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難道不是嗎?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第5篇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老師,柴明星作業又沒做!”“老師,郭祁聲又遲到了!”“陳老師,你班的包乾區又沒掃乾淨”“陳,這幾年的職稱幾乎沒希望了”,生活,似乎就是這樣陷於周而復始的瑣碎和煩雜,直到,遇見了它——《不抱怨的世界》。

這段時間,我拜讀了著名心理學家威爾·鮑温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暢銷80個國家的勵志書籍。書中,威爾·鮑温提及了一個古今通用的重要主張:“抱怨不如改變,永遠不要抱怨。”他説:“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會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應該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美好、圓滿”。

然而,現實社會世事紛雜,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未必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於是,抱怨,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見慣:抱怨領導的忽視,抱怨工作的繁重,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人情的冷漠,抱怨房價菜價漲工資沒見漲,抱怨自己沒有別人那麼幸運,抱怨學生不遵守紀律,不努力學習,等等。但我們抱怨之後往往會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得到和改變什麼,只有祥玲嫂般怨天尤人的負面情緒。

想想自己,這幾年為了職稱的事心裏很是焦躁,想着平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教學業績也有目共睹,但年近五十,高級職稱卻遙遙無期,總覺得有諸多的不公平,抱怨諸多。這樣的情緒難免會帶到生活中,工作中,令身邊的朋友、親人不快樂,特別是自己,整天悶悶不樂,怨天尤人。現在,《不抱怨的世界》告訴我,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不僅讓別人感到難過,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更糟,心頭的怨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抱怨是失敗的標籤,是愚者的陋習,抱怨等於往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只會使以後的路更難走。讀之真是令人豁然開朗!現在的自己,會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諸如職稱之類的事了,告訴自己,踏踏實實做事,相信天道酬勤!

誠如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中所説:“我們無法控制工作上及生活中的其他領域會發生什麼,而抱怨也無濟於事。當你愈少抱怨,就愈不會擔心。放下過度的憂慮,也讓人更能純粹地放鬆自己。”

那麼,不抱怨是不是意味着用消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呢?很多人抱怨“勵志”類書籍是教人放棄反抗、逆來順受,實際上,“抗爭”和“抱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滿了抱怨”和“不滿了抗爭”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大多數人花了太多時間抱怨而沒有去做一件能拯救自己的事情。比如,所有在野外迷失並最終死去的人幾乎都在犯同一個錯誤,就是花太多時間去抱怨為什麼陷入困境;而那些身陷險境而最終生還的人也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鼓勵自己繼續做下去。不抱怨,意味着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而不抱怨之餘,更需要積極的,充滿熱情的生活的行動,那就是改變!

記得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有句話,初聞真的令人有些心驚肉跳。他説:“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隻有成功者會這樣承認。”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往往總是少數,你、我、他這些普通的“非成功人士”是否意識到自己的“不成功”其實都是自已造成的?我們往往用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脱,政策體制、外部環境、合作伙伴都能成為我們的藉口,我們放任自己心安理得地抱怨、批評,而就是不願意、不敢承認很多事的初衷、過程,我們自己犯下了很多過錯才導致最後的不成功。這樣的抱怨聲一度從我們自己嘴裏發出,四處瀰漫。悲哀的是,我們總是置若罔聞。很多時候,撕開抱怨的面紗,其真實的面目就是為自己的不成功找藉口,推卸責任!

我們每個人想必都曾有過這些思索與迷惘,但與我們不同的是,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擾,威爾·鮑温時刻告誡着自己、也警醒着他的讀者們:“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該要接受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

是的,就如書中所建議的那樣,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心態看問題,不要侷限在眼前的微小得失裏。比如,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隨着《不抱怨的世界》的出版發行,威爾·鮑温發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這個運動是這樣展開的:他的書中附贈了一個紫手環,請每位讀者將紫手環戴在自己的一隻手腕上。當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紫手環移戴到另一隻手腕上。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可以建議他們把紫手環移戴到另一隻手腕上。以此類推,循環往復,一直做到連續21天不抱怨,一直做到紫手環能持續在同一隻手腕上戴21天,一直做到養成不抱怨的習慣。

真的,生氣不如抱怨,抱怨不如改變。從威爾·鮑温的書中,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如果無法改變一件事,就改變自己的態度,將抱怨的包袱丟得遠遠的,你就能擁有無盡的潛能,就能逆轉困境,就能迎來生命的轉折與成功。

而我,21天戴在手腕上的紫手環,更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上!

“老師!老師……”班長姍姍又急匆匆地向我跑過來,摸摸手腕上的紫手環,微笑如漣漪般盪漾開來......

第6篇

青年該有這樣的追求,去做正能量的散發者。正能量的散發者有着卓立於世的自豪和光榮,一旦被貼上優秀的標籤,你不會再有摘下去的想法,習慣的力量會讓你始終置身於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氣場之中。

習慣了承載重託,便會潛心學習,以內在的修煉外化駕馭事務的能力;習慣了身先士眾,便會甘於奉獻,以嚴苛的自我戒律構建表率先鋒的形象;習慣了收獲碩果,便會勤於耕作,以無畏的投身實踐兑換點滴成長的喜悦。

青年該有這樣的擔當,去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被寄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殷切期望的.我們,從一開始就該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頂端——自我價值的實現為目標,這一目標達成的標誌是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鑑於此,我們不僅要修身立德,始終加強自我修養,更要積極發揮影響力,做正能量的傳播者。

第7篇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名為《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的一名牧師威爾。鮑温寫的,此書在書中陳述了抱怨的各種負面影響,而且倡導人們要學會轉化意識,常懷一顆感恩之心,逐漸培養自己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向上的自我激勵的健康心態。此書在全球颳起了一場不抱怨運動,讀過此書,自己也有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它好似一陣和煦的春風吹走了我內心本來想抱怨的陰霾。這本書像是一個知心舊友,在和顏悦色但又擲地有聲的文字裏,温柔的牽起你的`手,引領你遠離抱怨,走向温暖的陽光世界。它讓你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不抱怨,真的會過的更加開心和充實。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苦惱,有的人不滿足於現實,注目苦境;有的人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處於一種自我矛盾狀態,苦於無從發泄,只好選擇身邊親近的人抱怨,發脾氣等等,而這樣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是將自己交付給了外界和別人,抱怨過後,自己的現狀不但不會改善,還往往傷害了身邊的人。這樣的做法往往百害而無一利。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當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時,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困境也不會因為抱怨而緩解,反而促使事情像更糟的方向發展,進而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了抱怨我們所不得的,結果往往都是這樣:不得的還是不得,已得的也會漸漸失去。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主觀意念能夠影響着事物的發展變化,抱怨只會讓本來美好、正常的事物發黴變質,就像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説的那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褔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轉化。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壞的結果。關鍵是我們以何種心態去看待禍與褔。只是一味的抱怨肯定不能促使禍像褔的轉化,只有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併為之付出努力,事情才會慢慢向着期待的方向發展,狀況也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

?不抱怨的世界》令自己獲益匪淺,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銀行櫃員,每天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時也有一些客户帶着情緒來辦業務,面對客户的無理取鬧,或是想插隊的情況,我開始慢慢學着不再去抱怨,因為我明白了,如果和客户發生衝突,除了會多一個人煩惱外,沒有任何好的事情發生。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要受客户思想的影響呢?做好自己的工作,寵辱不驚,相信也會收穫客户的理解,就像書中所説,"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如果能換位思考一下,也許就不會產生逆反和抱怨心理。在生活中,我們本來想抱怨的許多事情也許根本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諸法皆以心前導,心是主宰,諸法唯心造。"佛陀如是説。學會轉化自己的意識,將抱怨化為努力的動力,我們將收穫更多的美好與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