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片觀後感3篇 英勇抗敵,久彌不朽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8W

本篇文章以“抗戰片觀後感”為主題,探討了近年來湧現的一系列抗戰題材影視作品。這些影片通過引人入勝的劇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讓觀眾對那段曾經的歷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入的瞭解和感悟。同時,影片中展示的英勇抗戰精神和團結奮鬥的力量也令人激勵和感動。

抗戰片觀後感3篇 英勇抗敵,久彌不朽

第1篇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

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當日軍抵近企圖爆破守軍所在大樓時,一位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毅然從樓上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是1937年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之細節。歷史細節,唯有放在歷史中觀察,才能讓人更加真實地理解。

當時的背景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0月26日,大場失守,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但是,當時蔣介石決定留一支中國軍隊在蘇州河北岸堅守,最終選擇了毗鄰蘇州河的四行倉庫。

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一個營,他們來自第88師,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在日軍已經佔領的蘇州河以北區域留下1個營堅守,已無太大軍事價值。在蔣介石眼中,這支孤軍的意義是:讓外國人看看,我們還是有部隊堅守在上海市區的。

蔣介石滿心希望:國聯大會11月3日就要在布魯塞爾開幕了,這個會議,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決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滬會戰正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蔣介石在南京就即將召開的國聯大會回答《巴黎晚報》記者提問時,説過如此一段話:

“若列國仍又不採取及時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則不但各國對中國原有之貿易為之消減,即各國在東亞之領土,亦必受嚴重之威脅。故對日製裁,非所以獨助中國,亦所以保護國聯會員國及相關非會員國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國遠大眼光之政治家,必當有見及此,遵照會章制裁日本,以盡其義務矣。”

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

當淞滬會戰局勢日漸對己不利後,蔣介石的選擇是:要堅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徵性地打,也要堅持到國聯大會召開,由國聯出面干涉、調停。

這又是弱國的悲劇: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與堅決的戰鬥意志與強敵對抗,卻幻想通過外交斡旋來達到目的。

國聯大會11月3日如期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要求與會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停止提供貸款和軍需物資,並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但與會各國出於各自的戰略考慮和利害關係,除發表泛泛的譴責之詞外,誰都不願率先制裁日本。

經過3個星期的空談,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會議拒絕了中國政府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採取和平程序。

這份報告書,形同一張廢紙。而這份報告書出爐之時,淞滬會戰已經結束,日軍兵鋒,直指瑟瑟寒風中的南京。

八百壯士的四行倉庫保衞戰,是歷時3個月之淞滬會戰的尾聲。

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蔣介石耗費心血訓練的20個德械師全部葬送在黃浦江畔,中國雛形的空軍也折損了大半戰機,海軍艦隻幾乎全部自沉封鎖長江航道,抗戰初期庫存的彈藥裝備全部耗用在淞滬之戰……

從史料中能夠讀出:中國軍人的血氣之勇與武器裝備、戰術理念、戰略思想的落後,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中國最精鋭的部隊,缺乏步兵與炮兵、戰車的協同作戰訓練,不適應日軍的海陸空立體作戰。

那時的中國,確實是一個弱國,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弱”——系統性的弱。

八百壯士作為蔣介石“打給外國人看看”的象徵,最終成為中國人面對強敵不屈抗戰的象徵。

事實上,謝晉元和八百壯士,並不是“打給外國人看看”,外國人靠不住。他們以一腔熱血,不畏死亡,在全體中國人當中樹立了一座堅持抗戰的精神豐碑,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

血戰4個日夜後,他們受命退入租界,卻被英軍繳去武器。這支孤軍全靠上海市民接濟。他們照樣出操和訓練,但在紀念抗戰一週年的升旗儀式中,遭到租界軍人的襲擊,4死11傷。他們卻只能通過絕食來抗議。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在出操時遭受叛徒襲擊,中彈身亡,年僅36歲。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將這支孤軍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遠的被押送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士們有些逃脱,有些死於折磨……

?八佰》這部電影不僅刻畫專業軍人的形象,強敵來臨,從不退縮,自殺式防止敵人進攻,到現在我心裏還在哽咽。逃兵老算盤、老鐵,從開始瓜慫,變成一個英勇的愛國主義戰士,值得我們學習。謝團長、齊家銘對老兵的教育,對一堆逃兵的言傳身教,都值得每個管理者學習。寧知不可為而為之,堅守倉庫四天四夜,特派員來勸説為了保存火種,謝團長才放棄四行倉庫。

現在的中美關係恰恰就像八佰,不能寄託於他國周旋,我們要自己爭取合法利益,絕不能妥協。在國際交往中,強權才是真理。強權需要強大的國力,因此在中美談判中,要保護華為、字節跳動,不能犧牲企業利益,換來暫時的和諧。中美之爭,是誰做老大之爭,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妥協代表着新的廣場協議

抗戰片觀後感3篇 英勇抗敵,久彌不朽 第2張

第2篇

夜深了人靜了,指尖在手機滑到一篇報道時突然停下,大致內容是:電影《八佰》或許就是想通過回顧那段悲慘的記憶,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主旨,歷史無法改變,但可以銘記,過往無法改變,但可以創造新的未來。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為增強氣勢對外稱有800人,堅守閘北四行倉庫

一座橋,兩個世界,天堂和地獄。天堂是法租界,而地獄就是四行倉庫。

懦弱的逃兵其實並不懦弱,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有自己想念的家人,有自己心疼的孩子,有心儀的愛人,也有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在同伴受傷時即使面臨着將死的險境,也會把同伴救出來,這對他們來説已經是很大的蜕變。他們從一開始時戰鬥只想躲起來,一心只想逃跑的心到為了消滅敵機而犧牲,為同伴的撤退爭取時間,這都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覺醒。

勇敢的戰士是人們所歡呼的,那為了抵擋敵人攻擊而在自己身上綁炸彈的軍人,為了營救戰友而受傷犧牲的軍人,是你們的精神使得在法租界的人們得到了覺悟,使他們有了戰死也要連接電話線、也要送國旗的決心,戰士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犧牲,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支起了那一次又一次倒下的國旗,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敵人。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時,即使不情願,也抱着只要有一個人活下去榮譽就還在的決心,這不是認輸,相反,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他們向法租界的人們傳遞了為國家犧牲的精神,在戰士們倒下的時候,無數人們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一堵手牆,是扶起中國的手牆。

孤軍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的悲痛,但也正是這羣孤軍激起了法租界中國人的鬥志。

第3篇

最近火爆的電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響強烈。爸媽為了加強我的愛國情懷,讓哥哥給我們訂好了電影票。我懷着激動又複雜的心情來到電影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戰爭類的電影,我無法想象電影裏的畫面,竟然是真正的歷史重現。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54團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團長謝晉元怕日本人發起下一場猛烈進攻,就把420人稱作800人。

第四個晝夜最讓我激動。外面日本人越來越多,但是戰士們子彈也越來越少,他們一個個背上炸藥包,打算和日本人同歸於盡,只要人在,就不會讓日本人靠近一步,勢必堅守着上海最後一道防線。讓我最感動的是有一個護送電話線的任務,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並沒有隔岸觀火,而是紛紛報名參加這次護送任務,犧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終接上電話線。戰鬥進入後期,謝晉元團長為了保住戰士們的生命,選擇衝過護城橋,雖然最終成功,但是隻有三成的人生還。

在這部電影裏,我認識到了雖然粗魯但是愛國愛家人的老算盤;年齡雖小,但是不屈不撓的小湖北;頑強向前,忠肝義膽的謝晉元團長……雖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衞國的抗戰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們的五星紅旗是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和平也是英雄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安於現在舒適的現狀,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對於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惡行,我們沒有資格代替先輩選擇原諒。勿忘國恥,向英雄致敬,向偉大的中華民族致敬!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改編的,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事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和那些著名的戰役相比,這只是一場小小的戰役,而且是敗仗,只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場有觀眾的戰役。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

雖然是敗仗,但是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蘇州河隔開的或許是“兩個世界”,但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割,只會更加緊緊相連。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很感謝《八佰》能夠讓我們重温這些英烈曾經的壯舉,帶我們真實性地在歷史的長河中迴轉,體驗一場未曾見識的民族較量。

熱門標籤